國家重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高產節水優質冬小麥新品種石...

2020-12-03 科學技術部

    黃淮麥區是我國小麥主產區,也是水資源匱乏區,迫切需要高產、節水小麥品種。石麥19號和石優20號是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育成的冬小麥新品種,具有高產、抗旱、節水等突出優點,先後五次通過河北省和國家審定,品種審定區域覆蓋河北、山東、河南、山西、天津、北京等廣大麥區,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河北金博士種業有限公司、石家莊大地種業有限公司等單位承擔的國家重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高產節水優質冬小麥新品種石麥19、石優20中試與示範」,以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為核心,以節水高產配套技術為保障,以技術培訓宣傳為手段,以示範網絡為依託,形成了良種繁育、試驗示範和推廣應用的轉化體系。項目經過兩年的實施,形成了完善的石麥19、石優20良種繁育體系;制定了高產節水配套栽培技術規範,建立示範基地109個,面積12550畝,石麥19百畝核心區高產試驗田一水畝產464.2公斤,兩水畝產619.1公斤,石優20百畝核心區高產試驗田一水畝產546.1公斤,兩水畝產593.5公斤;審定小麥新品種2個,建立良種加工新工藝1條、中試線1條、生產線2條,新增質檢設備3臺,培養人才51名,培訓農民12760人次。良種實現銷售收入11754.44萬元,淨利潤2883.42萬元,累計推廣面積565萬畝,帶動農民增收13400萬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相關焦點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集成應用
    回顧「十三五」,我國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動農業產業發生一系列重大變革,對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一系列重大貢獻。現遴選出了10項重大標誌性成果【詳情】,為大家逐一介紹。 NO.
  • 了不起的農業科技!「十三五」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發布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超過70%,支撐保障糧食產量五年保持1.5萬億斤以上的水平,為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做出了巨大貢獻。11月20日,在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上,「十三五」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正式發布。
  • 農業農村部發布「十三五」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新華社南京11月21日電(記者黃垚、董峻)農業農村部日前總結並發布了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等10項「十三五」期間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20日,在江蘇南京舉行的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上,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這10項成果:水稻基因組學研究及應用國際領先、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H7N9禽流感疫苗研發成功並大規模應用、轉基因玉米和大豆新品種培育成功、豬病毒性腹瀉三聯活疫苗研發成功並應用、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集成應用、玉米籽粒機收新品種及配套技術體系集成應用、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 「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發布 超級稻、禽流感疫苗等上榜
    農業農村部20日發布「十三五」期間十大重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這十大重大標誌性成果是6.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集成應用; 7.玉米籽粒機收新品種及配套技術體系集成應用; 8.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9.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取得重大進展; 10.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龍粳系列新品種國際領先
  • 「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佔兩項
    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了10項「十三五」期間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其中,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H7N9禽流感疫苗研發成功並大規模應用」「豬病毒性腹瀉三聯活疫苗研發成功並應用」兩項研究成果榜上有名。
  • 「十三五」農業科技十大標誌性成果發布!
    他強調,要科學謀劃「十四五」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布局和戰略舉措。一是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農業基礎研究和前瞻布局,聚焦農業「卡脖子」技術,持續加強系統創新,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二是打造國家農業戰略科技力量,謀劃推進農業領域國家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建設,構建農業基礎前沿重大創新平臺,新增一批特色產品產業技術體系,培養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科技人才。
  • 發揮科技優勢 中國農業科學院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再上新臺階
    在發揮科技優勢方面,唐華俊認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要集成運用如下八種幫扶方式助力脫貧攻堅。  一、開展科技服務,轉化科技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業科學院為貧困地區開展規劃諮詢3100餘次,現場指導農業生產2.2萬次,建設示範基地1100個,推廣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2000餘項。  二、組織技能培訓,提高內生動力。
  • 「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發布
    回顧「十三五」,我國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動農業產業發生一系列重大變革,對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一系列重大貢獻。近日,農業農村部在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上發布「十三五」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 推廣節水品種!2017年河北冬小麥播種有了技術意見
    資料圖:冬小麥。長城新媒體11月11日訊(記者 趙曉慧)日前,河北省農業廳印發《河北省2017年秋季小麥播種及冬前管理技術意見》,指出要以綠色高產高效為目標,以節水優質為核心,以推廣節水品種為重點,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全面提高播種質量,奠定小麥豐收基礎。
  • 廣西自治區2020年度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清單公布 涉及食品領域...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2月2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公布了2020年度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清單,2020年度廣西全區共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883項。其中,涉及食品領域145項。食品領域2020年度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清單單位:萬元 序號
  • 重建「隴東糧倉」的重要科技力量!隴鑑系列冬小麥品種保障了隴東...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滿福)為加速實施農作物種子工程,開展抗逆豐產優質種質資源創製與新品種選育,推廣和轉化一批抗旱優質冬小麥新品種,支撐全省口糧安全。6月13日至15日,我省在鎮原縣召開「旱地抗逆豐產優質冬小麥新品種選育與示範」暨種子認證試點觀摩交流會。
  • 閩臺共建"海峽創業育成中心" 力推技術轉化成果
    福建省領導5月7日在臺中市見證福建農林大學與臺灣中興大學合作籤約時說,農林大學每年6·18成果轉化都是第一,這和中興大學創業育成中心連續6年獲「績優育成中心」不謀而合,希望農林大學進一步學習中興大學的先進做法,取長補短。
  • 新希望六和在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上展示其科技成果轉化成效
    北京2019年4月26日 /美通社/ -- 4月24日至27日,在成都世紀新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2019(首屆)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上,新希望六和全面展示了自身的農業科技研發體系、研發成果及科技成果轉化成效。綜其展示內容,新希望六和卓有成效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來自以下五個方面。
  • 科技特派員在行動 | 壽光:多方位開展農技培訓、成果轉化等活動...
    同時科技特派員通過研發、引進適宜本地栽培的高產高效蔬菜品種,進行示範推廣,推動了蔬菜產業的品牌化發展,打造了一批高端蔬菜品牌,成功培育了蔬菜新品種8個。 二是以項目為載體,讓科技特派員成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催化劑」。
  • 2012年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擬支持單位名單公示
    2012年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擬支持單位名單  序號項目承擔單位項目名稱1三一電氣有限責任公司高效節能一體化變頻永磁同步電動機產業化建設項目2北京辰安偉業科技有限公司基於物聯網技術的公共安全綜合應急平臺及裝備重大科技成果轉化
  • 【專訪】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人才楊記磙:「海水稻,深圳造...
    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人才、「鹼稻中心」副主任、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楊記磙教授、祥祺集團董事局主席陳紅天博士等多位科學家與企業家攜手共同啟動「海水稻生態糧倉共建行動」,宣布將聯合各界精英,實施「億千百萬」計劃——力爭在十年內,修復改造1億畝鹽鹼和灘涂地,建設10個萬畝國家級海水稻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國家新增耕地1000萬畝,帶動100萬農戶脫貧和就業,每年為國家增收500億斤優質海水稻米
  • 隴鑑系列冬小麥品種保障隴東口糧安全
    隴鑑系列冬小麥品種保障隴東口糧安全每日甘肅網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滿福)為加速實施農作物種子工程,開展抗逆豐產優質種質資源創製與新品種選育,推廣和轉化一批抗旱優質冬小麥新品種,支撐全省口糧安全,6月13日至15日,我省在鎮原縣召開「旱地抗逆豐產優質冬小麥新品種選育與示範」暨種子認證試點觀摩交流會。
  • 聚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之農業領域——七大農作物育種 畜禽重大疫病...
    ,實現重要性狀基因的聚合,創製高產、優質、抗病蟲、耐逆、養分高效利用等有重大育種利用價值的新材料,最終培育出具有多種優良性狀能大面積推廣的突破性新品種;四是分子設計育種信息平臺的建立:研製分子設計育種軟體,建立農藝性狀和基因信息資料庫,建立並完善分子標記資料庫和分子檢測平臺;五是生物安全的基因組編輯育種技術體系的建立:在技術層面完整地對作物基因組編輯技術進行全方位的改進、完善和創新,提高基因組編輯技術的高效性和準確性
  • 蘭大"973計劃"項目7個牧草飼料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
    蘭大"973計劃"項目7個牧草飼料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 2008年12月10日08:35  來源:甘肅日報   由蘭州大學牽頭的我國首個牧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