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昭蘇草原現紫翅椋鳥群
李文武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15日電 近日,一批北京攝影家在新疆昭蘇縣冬牧場拍攝伊犁馬時,發現馬群中出現了一個黑色的「大圓球」。據目擊者描述,「大圓球」遠遠望去像一團黑霧,忽而上天,忽而入地,忽而向左,忽而向右。他開始以為是一群烏鴉在嬉戲,走近一看才發現,這群黑鳥原來是椋鳥家族的「鐵甲兵」——紫翅椋鳥。
-
黑嘴變黃,紫翅椋鳥將「北上娶親」
記者從江蘇野鳥會了解到,南京的冬候鳥紫翅椋鳥已經由黑嘴變成黃嘴,這代表著它們進入了繁殖期,很快準備北上回家「結婚生子」了。江蘇野鳥會的專家告訴記者,鳥類大規模的「遷徙」即將開始,可能一直要持續到五月份左右,不久南京的冬候鳥可能很難看見,而杜鵑等夏候鳥即將到來。
-
「傳說」中的紫翅椋鳥 成群結隊歇腳揚州高郵湖
展翅高飛「鳳求凰」比翼齊飛候鳥遷徙季,揚州攝影協會野生動物與鳥類分會會員錢治華在高郵驚喜發現一大群紫翅椋鳥。這種在西北地區常見的鳥兒,很少出現在揚州。而這次現身揚州,竟然還是一大群。「稀客」紫翅椋鳥對揚州鳥友而言更多出現在文獻中對揚州地區的觀鳥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來說,紫翅椋鳥一直是「神秘的存在」。多年前,有學生在寶應地區曾記錄過紫翅椋鳥,但沒能拍下它。對揚州鳥友而言,紫翅椋鳥更多出現在文獻之中,揚州鳥友在本地也沒有見過它。此前,錢治華也只是聽說過揚州有,但從沒見過,更沒有拍到過。
-
數萬隻紫翅椋鳥盤旋五家渠周邊莊稼地上空 場景壯觀
顧水萍是五家渠嘉鑫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當天下午正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101團的種植基地收胡蘿蔔,突然飛來成群結隊的鳥,盤旋在種植基地上空,形成一波又一波鳥浪,「當時收胡蘿蔔的幾十名工人都看到了,我也用手機拍了一個小視頻,發到微信朋友圈,好多朋友點讚和詢問是啥鳥。」顧水萍說。 根據顧水萍拍攝的小視頻,新疆觀鳥會副會長陳麗初步判斷,視頻裡的鳥是遷徙鳥群。
-
「傳說」中的紫翅椋鳥成群結隊歇腳高郵湖
候鳥遷徙季,揚州攝影協會野生動物與鳥類分會會員錢治華在高郵驚喜發現一大群紫翅椋鳥。這種在西北地區常見的鳥兒,很少出現在揚州。而這次現身揚州,竟然還是一大群。多年前,有學生在寶應地區曾記錄過紫翅椋鳥,但沒能拍下它。對揚州鳥友而言,紫翅椋鳥更多出現在文獻之中,揚州鳥友在本地也沒有見過它。此前,錢治華也只是聽說過揚州有,但從沒見過,更沒有拍到過。從紫翅椋鳥的分布範圍來看,它們是西北地區的常客,對於包括揚州在內的華東地區來說,它不僅是「匆匆過客」,也是「稀客」。
-
新疆發現2個鳥類新記錄、6個罕見鳥種
12月27日,記者從新疆觀鳥會2020年度工作報告會上了解到今年,新疆鳥類朋友圈又添新夥伴新疆鳥友記錄到2個鳥類分布新記錄和6個罕見鳥種據新疆觀鳥會副理事長秦雲峰介紹今年,新疆觀鳥會持續推出「2020觀鳥大年」活動截至目前鳥友從「新疆鳥類網站」建立以來
-
紫翅椋鳥身上的繁星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之前介紹了幾個瀕危物種,但紫翅椋鳥是最不需要擔心滅絕的物種之一(LC),它們的適應力很強,分布非常廣泛,從學名上既可以叫歐洲椋鳥,也可以叫亞洲椋鳥,甚至北方椋鳥等。我們來一張紫翅椋鳥在北美的分布圖:
-
新疆昭蘇上萬隻粉紅椋鳥飛進央視
這兩天,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上萬隻粉紅椋鳥來到昭蘇大草原在這裡捕食蝗蟲、繁殖棲息每年5-7月,粉紅椋鳥成群結隊地遷徙到新疆繁衍生息圖/通訊員 楊明 楊文娟近年來,新疆生態環境改善,吸引大量鳥類棲息。椋鳥是雀形目中的一個科,烏魯木齊等地常見粉紅椋鳥和紫翅椋鳥。每年5到6月間,大量椋鳥飛抵新疆繁殖,從伊犁到烏魯木齊周邊,乃至巴裡坤大草原都可見它們的身影。
-
生態持續改善 大群灰鶴留在新疆越冬
天山網訊(記者趙梅報導)12月27日,記者從新疆觀鳥會2020年度報告會上了解到,新疆首次「2020年新疆冬季鶴類資源同步調查」顯示,近年來,隨著新疆各地環境保護工作的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部分灰鶴不再南遷,「留」在新疆環塔裡木盆地周邊溼地棲息越冬。
-
鄂州發現「鳳凰鳥」絲光椋鳥
「鳳凰鳥」絲光椋鳥。(視界網 餘金水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訓前、通訊員周祝文)近日,鄂州市鄂城區鳳凰山一帶發現絲光椋鳥,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退休幹部餘金水跟蹤兩天拍攝了一組照片,彌足珍貴。 絲光椋鳥體長20-23釐米,在民間有「鳳凰鳥」之稱。
-
新疆G575項目為粉紅椋鳥讓路
央廣網哈密7月9日消息(記者蔣雪嬌 哈密臺記者郭子毅 田玉 任立勇)粉紅椋鳥形似八哥,腹背呈粉紅色,其餘羽毛棕黑,長相喜人,是一種遷徙性的候鳥,專吃蝗蟲,在哈密被稱為「草原鐵甲兵」。每到6-7月,在巴裡坤草原上總能看到它們忙碌的身影,可今年它們卻把巢安在了國家重點工程—G575線巴裡坤至哈密公路項目路基旁堆砌的石頭裡。
-
帶你認識南京美麗的椋鳥家族魚嘴公園、龍袍都有它們的身影
其實,南京的椋鳥家族還有好幾種鳥兒。記者了解到,椋鳥的種類有灰頭椋鳥、黑冠椋鳥、絲光椋鳥、北椋鳥、紫背椋鳥、灰背椋鳥、粉紅椋鳥、紫翅椋鳥、灰椋鳥、斑椋鳥、黑領椋鳥、紅嘴椋鳥、家八哥、灰背岸八哥等。而在南京,人們就看到過絲光椋鳥、紫翅椋鳥、黑領椋鳥等好幾種。
-
新疆伊犁:停工1個月 確保數千隻粉紅椋鳥安全育雛
央廣網尼勒克7月15日消息(記者吳卓勝 伊犁臺記者李燕 尼勒克臺記者屈立龍) 承建國道218線墩麻扎至那拉提高速公路第三標段的新疆石油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在施工中,對一處山體進行爆破,不曾想,爆破後形成的碎石堆卻被數千隻粉紅椋鳥相中,並在此安家落戶準備育雛。
-
新疆萬餘粉紅椋鳥慘遭黑手
新華網烏魯木齊6月13日電 「這幾天總是有人開著車來到這裡掏椋鳥的鳥蛋,它可是草原的保護神!希望廣大市民舉報這些不法分子。」6月11日,烏市草原監理所工作人員說。 據了解,近年來,大量椋鳥從印度、斯裡蘭卡等國飛到較為涼爽的烏市附近度夏。椋鳥是蝗蟲的天敵,剛好近兩年首府郊區蝗災頻發,藉助椋鳥滅蝗是最有效的生物滅蝗辦法。
-
新疆鳥友拍到烏鴉嘴對嘴餵食畫面,這是烏鴉在「養老」嗎?
原標題:新疆鳥友拍到烏鴉嘴對嘴餵食畫面,這是烏鴉在「養老」嗎?近日,新疆額敏縣鳥友發布了一組禿鼻烏鴉嘴對嘴餵食的圖片,「這是現實版『烏鴉反哺』嗎?」很多鳥友看完圖片後猜測。也有鳥友分析,圖片反映的也許只是烏鴉之間相互幫忙的行為。
-
新疆調集「動物部隊」治蝗 主力是椋鳥牧雞鴨子
每年盛夏時節,新疆千裡草原上蝗蟲肆虐,新疆連年調集「動物部隊」圍剿蝗蟲,在消滅蟲害的同時還大大降低了牧雞的飼養成本。
-
新疆哈密東天山草原上粉紅椋鳥飛離巢穴—新聞—科學網
近日,新疆哈密東天山草原上粉紅椋鳥飛離巢穴 入夏以來,數以萬計的粉紅椋鳥遷徙至新疆哈密東天山草原捕食蝗蟲、棲息繁殖。據介紹,粉紅椋鳥是新疆草原生態防治的主力軍,能有效控制蝗蟲對草原的侵蝕,使草原生態環境得以保護和平衡。為保護這些「滅蝗功臣」,新疆多地先後在草原上搭建各類鳥巢,建立保護基地,為粉紅椋鳥提供安定、良好的自然環境。
-
粉紅椋鳥的24小時:新疆國道建設為保幼鳥讓路
全長200多公裡的新疆國道218線墩麻扎至那拉提高速公路工程,有300米被小心翼翼地用防護網和標誌牌隔離出來。在這片「特區」,沒有機器的轟鳴,只有新生兒的啼叫。為了躲避漫長的嚴冬,新疆的建設工程大多在每年5月開工。而這個5月,為了接待一群突如其來的訪客——粉紅椋鳥,挖掘機不得不暫時停下揮舞的手臂。這群客人個頭不大,背部和腹部有粉紅色的絨毛,餘羽棕黑。
-
新疆鳥友成為全國首個拍攝到鵑頭蜂鷹的人
8月4日,新疆鳥友又為《中國鳥類名錄》增加了一個新成員。對於新疆觀鳥會會員楊庭松而言,當日12時43分,這個時刻他記得很清楚。(楊庭松拍攝) 當時楊庭松和鳥友在伊寧市伊犁河大橋下拍照。「快看,這隻鳥從沒見過,翅膀真漂亮。」他們無意間發現頭頂30米高處盤旋著一隻陌生的鳥,那隻鳥的腹部和翅膀下有清晰的花紋。 楊庭松趕緊用手中的相機長焦鏡頭拍下這隻鳥在空中展翅飛翔的姿態,因為第一次見這種鳥,他生怕漏掉每一個畫面,短短兩分鐘內抓拍了20多張照片。
-
特別報導|湖北鄂州發現「鳳凰鳥」——絲光椋鳥
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訓前、通訊員周祝文)近日,鄂州市鄂城區鳳凰山一帶發現絲光椋鳥,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退休幹部餘金水跟蹤兩天拍攝了一組照片,彌足珍貴。絲光椋鳥體長20-23釐米,在民間有「鳳凰鳥」之稱。這種鳥嘴呈朱紅色,腳露橙黃色,雄鳥烏頭、頸絲光白色或棕白色,背深灰色,胸灰色,兩翅和尾黑色,又稱「鳳鳥」;雌鳥頭頂前部棕白色,後部暗灰色,上體灰褐色,下體淺灰褐色,又稱「凰鳥」。絲光椋鳥屬留鳥,喜結群,習慣築巢於牆洞或洞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