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和小國哪個更傾向於自由貿易,有何依據?

2021-01-16 網易新聞

相對而言小國更傾向於自由貿易,而大國多由於因為各種原因對自由貿易持謹慎的態度。雖然大國對自由貿易持謹慎態度,但是其往往會成為各種自由貿易多邊協議的倡導者或組織者,扮演者舉足輕重的地位。畢竟大國相對而言經濟的硬體條件要由於一般小國,往往都是一些主要的經濟體,在全球經濟比如:美國、日本、歐盟等等。

(倡導自由貿易的人們)

小國對於自由貿易持開放態度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主要就是因為它很小。土地狹小,一般而言資源相對匱乏,人口少而又相對密集,市場狹小。這樣的客觀條件就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很多產業根本就無法發展,相應的商品必須依賴於進口。所以最終迫使這些小國利用其本身的經濟靈活、政策寬鬆、交通便利的優勢發展外向型經濟,取長補短。亞洲四小龍中基本都是這種情況,其中新加坡最為典型,新加坡唯一可以稱得上優勢的就是其優良港口的地理位置,其也正利用了這一點,並配套性的發展了金融、航運、旅遊等現代服務業。新加坡也是WTO、TPP、亞太經合組織、東協各種多邊貿易協定和一體化組織的重要成員之一。很難想像如果國際自由貿易體系一旦被貿易戰和關稅壁壘所代替,那麼對於新加坡而言簡直就是災難一樣的存在。

(繁忙的新加坡港)

相對而言大國的土地廣闊,資源豐富,人口人口眾多,國內市場很大,而相應的產業結構比較齊全,可以實現經濟的自給。保證經濟的獨立性、均衡性是大國對外貿易優先考慮的因素。所以出於政治目的,其往往要通過政策照顧的方式保證特定產業的發展,避免經濟受制於人。大國往往還都是一些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對外貿易不不僅僅一種互通有無,獲利途徑,在某些情況下更是成為一種政治外交的工具和武器,很具有殺傷力。大國是自由貿易的規制者,一旦自由貿易體系對於本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時,其會無所顧忌的耍起流氓。現在川普所領導下的美國就是這個狀態,自由貿易體系束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導致美國製造業企業外流,讓美國經濟出現空心化狀況。川普為了發展美國實體經濟,毅然決然向多邊自由貿易協定開炮,迫使他國做出讓步削減貿易順差。

(川普挑戰WTO)

國際貿易自由化是大勢所趨,這是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強化了國與國之間的利益紐帶,從而影響到了國與國之間的政治關係。對於維護世界和平,保證國際關係平穩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現階段全球化出現退潮,貿易自由化面臨挑戰,很大原因是由全球化步伐過快所導致的,現在進行回調也很正常,不過需要國際社會冷靜的對待,避免猜疑和誤判。

(聯繫的世界)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韋民:大國如何應對小國的行為傾向?
    【編者按】「良好的國內治理是贏得小國敬重的關鍵,民不聊生、腐敗盛行的大國是無法徵服人心的。」在互聯互通、互依互賴的全球化時代,國際安全問題極為複雜,小國也成了國際安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韋民在《小國與國際安全》書中剖析了小國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傾向以及大國的應對策略。
  • 王義桅:大國博弈之下,小國如何自處
    法國歷史學家託克維爾兩百年前寫道:「小國的目標是國民自由、富足、幸福地生活,而大國則命定要創造偉大和永恆,同時承擔責任與痛苦。」這個判斷至今仍有啟發性。古人云:以大事小謂之仁,以小事大謂之智。但眼下,美國政府正濫用大國強權,這令小國無法「以智事大」。
  • 面對大國壓迫,小國能不能合併成一個大國對抗?沒想到會如此艱難
    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時時刻刻都在發生,不單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更是發生在國際社會之上,大國往往掌握更多的主動權,他們可以在對外貿易或者大國博弈中將小國作為籌碼,而小國卻往往沒有反抗的的權利,比如二戰時期的慕尼黑會議上,關於蘇臺德地區的割讓問題,捷克方面的代表甚至沒有參加會議,進行發言就被迫割讓了一部分領土
  • 《大將軍羅馬》小國怎麼變大國 小國變大國方法分享
    導 讀 《大將軍:羅馬》中的國家有大有小,很多玩家玩的都是小國家想要發展成大國家卻不知道要用什麼方法,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儒雅隨和」分享的小國變大國方法
  • 大國以下取小國,小國以下取大國,老子講處理國際關係的法則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01【名家解讀】任繼愈先生認為,這一章講的是老子以柔弱謙下精神處理大國與小國的關係。
  • 齊前進:大國對小國當扶危濟困為先
    但由於在領土面積、經濟軍事等方面存在差距,現實國家仍有大小、強弱之分。而小國、弱國時常面臨危險和困難,需要大國幫助與保護。大國如何與小國相處?正如老子所說: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也就是大小國家應彼此尊重,大國更要對小國禮下謙讓,扶危濟困。俄羅斯對敘利亞的支持,算是一個例子。敘利亞等中東國家為動蕩之地,安全問題長期沒有解決。
  •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大國
    如果能對小國謙卑,便能得到小國的歸附;小國如果能對大國謙卑,便能得到大國的信任。老子在這裡想要告知人們的是一種謙卑的謀略。謙卑可以是人的一種品質德性,也可以作為一種策略。《尚書·大禹謨》中有:「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也就是說自滿會招致損失,謙虛可以得到益處。
  • 從地理環境格局分析,對大國和小國來說,分別有怎樣的不同?
    一,對於大國來講1.主要領土地處溫帶,有適當的熱帶寒帶地區當然更好熱帶(南北回歸線以內)水熱條件太好,樹上直接掉東西下來吃,根本不需要發展農業,沒有農耕文明的積澱,後來難成大器。寒帶太冷,什麼都種不出,只能遊牧,更是沒什麼希望。2.
  • 中國成為真正大國了麼? 學者:已淪為文化小國
    而在這將近兩百年間,又有哪一位中國人,不急切盼望自己的國家重新崛起為大國呢?在這個意義上,剛剛謝世的季公(羨林)和任公(繼愈),都可以說是真正有福了——他們都活到了足夠的歲數,所以在生命的終點,就比其早逝的同時代人,更能看清國家崛起的勢頭,從而也就更可以含笑九泉。   記:但既然是一種「熱情」、一種「情緒」,是不是也就意味著,目前的局面也有浮躁或虛妄的一面?
  • 大國博弈中的窮國站隊:中美差異日漸縮小,印度和越南作何選擇?
    處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國與國的貿易往來比以往更加密切,競爭也更加劇烈。  美國作為傳統的超級大國,自二戰以後,在世界經濟版圖上就是個閃亮的明星。這顆明星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也算煞費苦心。    在新紀元裡,一個傳統大國,一個後起之秀,兩虎相爭必有一鬥,周邊小國誰又能獨善其身。特別是一直在跟中國叫板的越南和印度尤為如此。
  • 彈丸小國新加坡怎麼逆襲?被迫獨立後,靠嚴格治理成小城大國典範
    新加坡是東協的主要創始成員國之一,一直致力於推動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形成。堅持東協國家間平等協商,在國際事務上"用一個聲音"說話。 方針之二,奉行"大國平衡"政策,重視發展與美國等區域外大國的關係。 新加坡強調美國等大國在其政治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張政治"多邊支撐",經濟"多邊捲入"。
  • 海地獨立——樹立了小國打敗大國的光輝榜樣
    海地黑人曾多次發動反對法國殖民者民族壓迫和種族歧視的起義。在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1791年8月杜桑·盧維杜爾領導黑人奴隸,在「爭取自由」、「寧死不當奴隸」的口號下起義,並很快控制了海地大部分領土。1793年,西班牙打著「支持解放黑奴」的旗號,派軍隊從島的東部侵入。杜桑識破西班牙妄圖霸佔海地的陰謀,趕走了幹涉軍。英國也藉口法國種植園主求助,派軍隊從島的西部登陸。
  • 塞爾維亞的悲哀:實力不足又沒有大國依託,立足世界全靠卑微妥協
    對於什麼國家可以歸類為小國,在國際上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標準是人口,一般來說,人口不足千萬的國家視為小國,最為權威的聯合國小國論壇選擇成員的標準也是按照國家人口是否超過千萬來定義其是否有資格進入協會。 依據此標準,根據聯合國在前年發布的標準人口數據來說,小國大約佔據全球國家的半數以上比例。
  • 要把周邊小國一網打盡,大國:我們絕不答應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25日報導,莫迪獅子大張口,想要把周邊的小國一網打盡。大國對此表示,我們絕對不答應。自莫迪上臺後,印度一直處於活躍的狀態,不斷擴展自己的軍事實力。想要在國際上謀求一個大國地位,印度甚至揚言自己的軍事力量排在世界第四位,還想要獲得聯合國常任理事席位。去年,印度的軍費支出甚至排在世界第三名,其軍費高達694億美元。排在印度前面的分別是美國的7330億美元和大國的1776億美元。印度陸軍現役主戰坦克超過3000輛,主要以俄式T72和T90為主,還有各型火炮5000門。
  • 隨著科技的發展戰爭變成大國的專屬遊戲,一眾小國如何夾縫求生?
    從人類文明誕生以來,戰爭便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更成為科技發展的推進劑。在冷兵器時代,很多以少勝多的戰例被後世傳為經典,然而在古代上萬場戰爭中更多的是一方憑著人數優勢贏得勝利。數量的優勢往往是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二戰德國數百萬精銳便是被淹沒在蘇聯上千萬的滾滾人潮中。
  • 從大國戰場到大國市場,小國越南變成了一隻小老虎越南?
    在1945,日本投降,越南宣布獨立,和「越南民主共和國」被建立。後來經歷了南北對抗和美越南戰爭,直到才實現國家統一,改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歷史上,大國垂涎這個國家的原因也是他特殊的地理位置,他的S形領土和3000公裡長的海岸線一直被視為東南亞的貿易門戶。
  • 借勢美國對抗大國,小國主動引狼入室,俄媒:後果很嚴重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都不能把自己的命運交在別人手裡。可是一些小國總是喜歡玩在大國之間玩平衡,玩花招,想藉助大國之間的鬥爭與博弈獲取好處。其實這些國家,就是想利用一個大國的力量去挑戰另一個大國。美國是當今世界霸主,喜歡充當世界警察,所以對一些小國借勢是十分歡迎。
  • 小國的生存之道,從反美先鋒到牆頭草,菲律賓如何在大國間周旋?
    自從上任之後,他曾多次表達過美國的不滿和譴責,然而隨著菲律賓的發展以及國際局勢的變化,如今杜特爾特對待美國以及其他各國的態度,已經讓眾人推翻了此前的認知。 不少人對此發出感嘆,居然被一個小國給騙了。 雖說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更加看重的是利益,但其他國家之間的態度轉變至少有個原因或者過渡階段,而菲律賓的態度轉變卻往往令人始料不及,讓世界各國難以對其產生信任。
  • 小國也能成大業:成就了葡萄牙海洋帝國的,是英雄還是劊子手?
    前言在亞歐大陸的最西端,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國,它曾經建立起近代世界上最早的殖民大國。假如你向前追溯500年,你一定會驚嘆這個國家的版圖之大,幾乎可以讓人聯想到成吉思汗的開疆擴土。從非洲的西海岸到東方的印度大陸,從馬來半島到中國的澳門,都曾經飄揚著葡萄牙的國旗。很難想像,這是一個人口不足150萬的小國做到的。葡萄牙的成就是與大航海時代同行的。
  • 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更鞏固(新數據 新看點)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關總署1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比2019年增長1.9%,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進口14.23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長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