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的自信講述

2021-01-11 光明網新聞中心

「中國故事」的自信講述

——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觀察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

  11月17日晚,作為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閉幕演出,演奏家安德魯·曼茲、黃蒙拉攜手北德廣播愛樂樂團,在上海大劇院演繹了一場原汁原味的德奧交響音樂會。小提琴家黃蒙拉感慨:「作為在中國上海成長起來的音樂家,能同西方優秀的交響樂團在自己家門口,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聽眾們獻演勃拉姆斯的偉大作品,我內心感到無比自豪。」

  10月18日晚,也是在流光溢彩的上海大劇院,一臺充滿英雄主義氣概的雜技劇《戰上海》拉開了藝術節的帷幕。奇、難、絕、美,觀者驚呼,這是一臺超出所有中外觀眾想像極限的作品。不能開口、拙於敘事的雜技,被有機整合到上海黎明前夕的英雄主義敘事中。這是一次用時代語言、國際語言傳遞紅色文化精神內核的創新嘗試,探索的是中國雜技劇的新標度,更是「中國故事」的自信講述。

  提煉藝術語言、融匯時代風格、傳遞中國聲音、描繪精神圖譜,全力打造展示和傳播文明之美的交流互鑑平臺——單從開閉幕演出的選擇,就能看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追求。歷時31天的本屆藝術節,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上海市人民政府承辦,以出新出彩、深入人心的各類活動,延續「藝術的盛會,人民大眾的節日」辦節宗旨,呈現「創新性、國際性和藝術性」獨特氣質。

  愈開放,愈自信,融傳統,善創新。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闊大氣象,是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直接成果,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五年來,新時代文藝工作者使命在肩、砥礪奮進的縮影。跨越東西方文化,書寫時代史詩,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成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一股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力量。

  紅色作品,連通時代脈搏

  「險夷不變應嘗膽,道義爭擔不息肩。」作為本屆藝術節的委約劇目,上海滬劇院原創滬劇《一號機密》10月23日晚在申城上演。當晚,上海另一部現象級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返場」。連同雜技劇《戰上海》,上海以3種文藝樣式呈現紅色題材「三部曲」,撲面而來的時代氣息,刷新了觀眾對紅色題材作品的既有印象,贏得了年輕觀眾的由衷喜愛。

  「紅色題材不是口號式的,要用真情實感打動觀眾。」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將《一號機密》的排演視作對劇種傳統的血脈延續,希望將這部作品打造成新時代常演常新的保留作品。

  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三灣,那一夜》表現建黨建軍史上的裡程碑事件「三灣改編」,生動展現毛澤東同志在風雲激蕩中熔鑄人民軍隊之魂的政治遠見和艱難歷程。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歌劇《沂蒙山》依據抗日戰爭時期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發展壯大的真實歷史創作而成,以大青山突圍、淵子崖戰役為創作素材,反映犧牲小我、軍民一心、團結抗戰精神。

  《紅旗漫捲:長三角地區美術館館藏及推介主題美術作品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時代風採——上海現實題材美術作品展》等展覽,透過繪畫、工藝美術等形式描繪神州大地的多彩,展現新中國70年來的藝術成果。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致力於鍛造更厚重的作品、更深邃的思想、更能震撼靈魂的藝術創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之際,舉辦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具有不同尋常的重要意義。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總裁王雋說,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樹魂立根」的文化自信,提升中國文化的傳播力,是藝術節孜孜以求的目標。

  創新轉化,彰顯文化自信

  今年藝術節的戲曲舞臺,有一場特別的「擂臺」:中國戲曲學院教授、著名程派青衣張火丁為滬上戲迷觀眾獻上程派演繹的《霸王別姬》,以及首次與學生同臺演出的程派傳統名劇《鎖麟囊》,一票難求,現場火爆非常。《霸王別姬》本是梅派經典,張火丁依照程派風格為虞姬重新設計唱腔,劍舞一段為劍加了劍穗,更加契合程派婉轉、若斷若續的特點。

  緊隨其後,上海京劇院梅派青衣史依弘與李軍、安平、奚中路、藍天等一眾名家新銳攜手,帶來18年前亮相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大唐貴妃》。新版《大唐貴妃》開創性地改編了梅蘭芳《太真外傳》中的「翠盤舞」,展現大唐極致的豐盛華美。沉寂多年的精品之作在舞臺煥發新生。

  一隻中西合璧的「蝴蝶」在這裡舞動蹁躚——1959年,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首演,60年來,琴弦上的這隻「蝴蝶」飛往世界各地,盛演不衰。11月17日,歷時兩年醞釀打磨,音樂劇場《真愛·梁祝》回到《梁祝》的誕生地——上海音樂學院,整臺演出以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為「魂」,將多種舞臺表演形式有機結合,帶領觀眾穿行歷史長河,演繹中國人的雋永小愛和家國大愛。

  將民族傳統與現代藝術語言融合創作也是今年藝術節「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委約作品的共同特點。本屆藝術節交易會更以「創作、前沿、多元」為關鍵詞精心策劃,一批重磅藝術創新項目爭先亮相。由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與著名演員張軍合作的京昆當代戲劇《凱撒》音樂剛剛出爐,主演們就帶著它來到上海。戲劇大師羅伯特·威爾遜新作、音樂戲劇《不可能的黑鬱金香》也以視頻形式「驚鴻一現」。該劇將在明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進行全球首演,講述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與明朝天文學家李之藻、政治家徐光啟合作完成《坤輿萬國全圖》的故事。

  越來越多的大戲、大劇在這裡打響,越來越多的新作、新人從這裡走出。今年藝術節期間,來自65個國家和國內27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臺地區的15000餘名藝術工作者匯聚申城,450多家國內外機構受邀參加演出交易會。據不完全統計,5年來,藝術節交易會幫助交易雙方達成逾500項初步合作意向,5萬餘個節目在這個平臺進行展示交流。

  開放包容,做強文化源頭

  鋼琴陽臺、鋼琴空間、鋼琴草坪、鋼琴咖吧、鋼琴廣場、鋼琴走廊,藝術節期間,長寧區愚園路歷史風貌街區每天下午都被淙淙的鋼琴聲圍繞,沿街設置的市民修身暨「聆聽·愚園路」鋼琴文化賞析點,令往來的市民和鋼琴愛好者駐足。

  首次集結最全陣容來華的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受到觀眾的熱情歡迎。《假扮園丁的姑娘》與《魔笛》兩部亞洲首演作品,在上音歌劇院收穫熱烈反響。在國內首次實現的「同一舞臺,兩個劇目,交替演出」的演出方式,也讓觀眾對上海文化的發展充滿信心。

  秋風鳥鳴中,「歌劇女神」安吉拉·喬治烏與匈牙利布達佩斯交響協奏樂團,為共青森林音樂節奉獻了一道音樂大餐。世界級男高音何塞·庫拉音樂會《今夜無人入眠》,傳奇歌劇天后芮內·弗萊明唱響經典藝術歌曲,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音樂會等都給觀眾留下難忘的記憶……這是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打開的一片「藝術天空」。本屆藝術節期間,舉辦各類活動350多項,線上線下惠及觀眾560多萬人次。舞臺演出共獻演42臺中外劇目,平均出票率和上座率近九成,出票率達到100%的劇(節)目15部。圍繞國家戰略,藝術節服務能級再提升,長三角文化的輻射效應凸顯。藝術節期間,「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也漸趨體制化、長效化。

  承傳改良、厚積薄發,置身打造「亞洲演藝之都」的上海,藝術節正著力做大文化「碼頭」、做強文化「源頭」,以守正創新的方式面向未來,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走向未來。

  (光明日報上海11月17日電)

  《光明日報》( 2019年11月18日 01版)

[ 責編:李丁丁 ]

相關焦點

  • 廖文:文學要自信講述中國故事
    原標題:文學要自信講述中國故事(文論天地) 癥結之二,自信力的疲弱使文學的精神高度失去支撐,價值建構變得頗為艱難 對精神高度的追求,是文學的內在力量。自我矮化的價值消解和精神潰散,必然使文學喪失這種內在力量。
  • 一部講述中國故事、增強中國自信的通俗理論讀物
    通俗理論讀物能夠在政治話語、學術話語與大眾話語之間架設一座溝通的橋梁,在講述中國故事中傳播中國聲音,進而增強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知和認同。由張博穎主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行》,正是這樣一部講述中國故事、增強中國自信的通俗理論讀物。該書有以下三個突出特點。  以問題為導向,釋疑解惑。
  • 讓文化自信撐起「中國故事」脊梁
    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積極主動做好對外文化交流工作,讓世界各國人民更好地感知中國、了解中國。雲山同志強調,要充分發揮我們的文化優勢,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把一個文明進步、開放包容、繁榮發展的中國展現在世界人民面前。(中國文明網)   講好「中國故事」必須從中國文化自信出發,只有良好的文化自信才能讓「中國故事」的內容和結構熠熠生輝。
  • 樹立文化自信,做好中國故事的主角
    講座由中國網主辦,主題為「講好中國故事」。看到這個主題的時候,內心有幾分好奇。何為「中國故事」?是神話傳說,是二十四史,是戰火烽煙,還是現代中國的巍巍崛起?又何為「講好」?是按著教科書一字不差地背出,還是將奇聞軼事添油加醋地講出?懷著種種疑問,我開始了這場思想的饕餮盛宴。首先是楊宇軍老師。聽楊老師講話是一種享受。
  • 浙商大研究生思政課堂:用英語視頻講述中國抗疫的感人故事
    視頻的製作者是來自浙江工商大學的外國語學院5名碩士研究生,「我們想把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記錄下來,並把中國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翻譯成英語,帶給其它國家。」  不只是視頻,作為小組隊員之一的劉露雅還帶領小組寫了一篇近兩千字的全英文文章講述中國抗擊疫情的故事。
  • 《中國的寶藏》放異彩 中國故事書寫文化自信
    這部紀錄片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出了中國文化瑰寶的風採,塑造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正面健康、蓬勃向上的國家形象。從文物看文化,從文化思考文明,它讓海內外觀眾對中國有了一次全新的視覺體驗。  獨特的國際視角 展示文明交流互鑑  《中國的寶藏》由英國知名歷史節目主持人阿拉斯泰爾·蘇克(Alastair Sooke)講述。他的國際化視角,讓中國博物館的文物在交流中「活」了起來。
  • 何冰主演《飛速時代》講述中國高鐵故事
    該劇以中國鐵路發展為脈絡,以高鐵建設為主要背景,講述幾代中國鐵路人為高鐵建設與發展拼搏進取的故事。電視劇《飛速時代》預計9月開機。該劇由著名編劇上丁女士領銜原創,著名演員何冰領銜主演,以中國鐵路發展為脈絡,高鐵飛速進步為主要背景,以中國鐵路職工、高鐵研發科技人員的拼搏進取精神及情感生活為主線,講述了幾代鐵路人為了中國高鐵的建設與發展拼搏進取,無畏艱難的鐵路精神和中國精神,是中國首部展示高鐵發展的史詩巨作。
  • 「中國故事」國際化:質量規模持續提升 傳播文化自信是關鍵
    6月13日上午,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論壇「堅持國際視野·講好中國故事」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如期舉行。(杜之克 TVB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則表示,從近些年出海地域的發展變化升級可以看出,國內的製作水平、講故事的質量正在越來越往國際化靠攏。出海對於優酷來說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出海內容的題材也由功夫武打題材、傳統古裝題材、大IP題材慢慢轉向現實主義題材的創作,關注中國人民真實生活小事,或者發生變化的故事。
  • 論蒙古族故事家朝格日布講述的英雄故事
    面對困難、面對險惡,他們總是那樣的樂觀、自信。」(賈晞儒,2004:39-45)然而在這位蒙古族故事家講述的英雄故事中,卻很少對以上主題的表述,朝格日布講述的英雄故事在主題上均較為單一,主要表現故事主人公不凡的經歷,非凡的英勇和神奇的命運。故事的結局與一般的魔法故事相似:「從此,他執掌政柄,興國安邦,和他的兩位皇后過上了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幸福生活。」
  • 講述中國玩具自己的故事
    於是,我們請老葛來到讀庫辦公室,聊聊他創作前後的故事,以及這一切到底是如何發生的。接受採訪的老葛和他的玩具們▼一本NB帶來的變化讀庫:記得去年此時,我們也有過這樣一次長談。當時你還是作為讀庫NB的讀者和使用者,如今成為NB的作者。
  • 《中國正在說》:保持人民情懷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中新網11月21日電 20日,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東南衛視品牌欄目《中國正在說》在北京召開創作座談會。中宣部對外推廣局局長張雁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副司長戈晨,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高翔,以及嘉賓、學者共聚一堂,暢談如何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 雙幼(總園):開展保育員師德故事講述活動
    為進一步推動幼兒園保育員師德師風建設活動的深入開展,加強保育員隊伍建設,提高保育員的師德和業務水平,努力營造充滿愛心、和諧向上的良好氛圍,合肥市雙崗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於7月14日組織保育員老師集中開展師德故事講述活動。廬陽區第六督導組鄭曉翠、保健老師尚永紅以及全體保育員全程參加活動。
  • 《故事》講述了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成長故事
    詹妮弗·福克斯的故事令人不安,令人不安是2018年的一部信號電影之一,這部電影內心震撼,可能引發,在聖丹斯電影節上,它被HBO收購了。在5月份通過有線頻道進行首播後,它現在可用於流媒體。但這種電影在混合公司中最為明顯,人群眾多。
  • 抗疫主題攝影展將在港舉辦 逾百張作品講述中國抗疫故事
    (抗擊新冠肺炎)抗疫主題攝影展將在港舉辦 逾百張作品講述中國抗疫故事中新社香港6月17日電 (記者 韓星童)由中國日報香港版與藝術香港聯合主辦的「眾志成城同心抗疫——抗疫優秀攝影作品展」將於本月23日在港開幕。
  • 幼兒故事講述的特點與要求
    (一)幼兒故事講述的特點講故事就是用有聲語言描述故事人物與事件,使聽者如見其聲、如臨其境。本節闡述的「幼兒故事講述「具有兩個基本特點。1.以有聲語言講述為主、體態語等為輔表現故事幼兒故事講述是以有聲語言講述為主、體態語等為輔表現故事的種形態。
  • 上海日報全新融媒體產品SHINE正式上線,講述中國故事
    上海日報全新融媒體產品SHINE正式上線,講述中國故事 澎湃新聞記者 何穎晗 2017-10-12 18:46 來源:
  • 獲獎大型紀錄片《布衣中國》央視首播 全棉時代傾情講述棉的故事
    深圳2015年9月30日電 /美通社/ -- 近日,大型文化紀錄片《布衣中國》,在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首播。《布衣中國》,是由臺灣著名文化學者黃永松先生擔任顧問,影片上下穿越,南北牽掛,剝繭中國服裝的生成,以及服裝後面的人物命運和時代變遷。從服裝的本原和材質出發,在一絲一縷之間發現山河春秋的冷暖、渾然天成的密碼。
  • 《文茜的世界周報》講述百年南通故事
    原標題:《文茜的世界周報》講述百年南通故事   近年來,江蘇南通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臺灣媒體的高度關注。今年4月4日至7日,作為臺灣中天知名品牌的《文茜的世界周報》欄目組在主持人陳文茜的帶領下,首次走進江蘇南通,系統講述百年南通奮鬥前行的故事。
  • 周勇喜極而泣 「中國車王」講述幕後故事(組圖)
    周勇喜極而泣 「中國車王」講述幕後故事(組圖) SPORTS.SOHU.COM  2005年4月18日11:25 新快報   新快報記者 邱治 賀江華  昨天下午,由本報車友俱樂部和鄭州日產聯合主辦的「車王面對面」活動正式舉行,在兩個多小時的見面會後,「中國車王」盧寧軍、周勇連連稱讚本報車友「專業、素質讓人刮目相看」。
  • 北京教師同臺講述立德樹人故事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北京9月21日電9月19日,北京23位教師作為講述者,將他們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特別是疫情特殊時期發生的動人故事娓娓道來,感染也感動了現場及直播平臺上的無數觀眾。由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主辦的第二屆大中小幼教師同臺講述我/我們的育人故事活動,在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舉行。全市大中小幼專家、校長、園長、一線教師、社會資源單位代表,同臺講述以「家校社攜手育英才」為主題的育人故事。活動由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副會長、北師大二附中黨委書記兼德育副校長申敬紅,中國教育電視臺節目主持人馬廣超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