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二胎政策開放以後,很多寶媽生了二胎寶寶,擔心大寶夜裡睡覺傷害到嬰兒,就開始跟孩子分開睡。但往往會激起大寶的反感,大哭大鬧之後撂狠話,甚至去找爺爺奶奶睡,不願意回家了。
「分床睡」或者「分房睡」的問題,不僅僅困擾著二胎家庭,也是很多新手寶媽的煩惱。小時候,為了照顧孩子同床睡,等孩子長大了準備讓孩子自己睡的時候,往往沒那麼容易。不少寶媽遵照著「3歲分床,5歲分房」的老說法,但這只是老輩人的迷信傳言,不一定有科學依據。
「3歲分床,5歲分房」並不科學,三種危害傷害寶寶,連累媽媽
同事小王最近上班總是無精打採、哈欠連連,工作效率也不高,聊天的時候才知道是因為兒子「分房睡」的問題。
她的兒子今年5歲了,遵照著「5歲分房」的觀點,專門給兒子布置了卡通的小房間,還鋪上了兒子喜歡的「海綿寶寶」床單被罩,可兒子就是不願意自己睡。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媽媽都要給兒子將睡前故事,好不容易兒子睡著了,半夜總是突然驚醒大哭,甚至會自己跑過來找媽媽,越來越情緒低落、容易煩躁,媽媽也不忍心強制孩子。
其實,早在3歲的時候,就想讓兒子「分床睡」了,也是因為兒子大哭大鬧放棄了,買來的小床一直限制在一旁,一次都沒用過。
相信很多家庭中,寶媽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明明孩子已近3歲了卻不肯分床睡,5歲了還要摟著媽媽睡。不是孩子不夠獨立,而是「3歲分床,5歲分房」的說法不夠科學!
「3歲分床,5歲分房」有什麼危害?
1)耽誤孩子安全感發育,幼年的孩子睡覺淺,強制過早分開睡,不利於孩子的安全感發育,容易情緒暴躁;
2)影響孩子睡眠質量,孩子泌尿系統發育不完善,睡覺時容易起夜,看不到媽媽難以入睡,影響睡眠質量;
3)傷害母子感情,寶寶不願意分床睡的時候,強制會造成「媽媽不愛自己」的假象,危及母子親情。
「3歲分床,5歲分房」害了多少娃?李玫瑾:年齡不是唯一標準
不少堅持「3歲分床,5歲分房」的寶媽會發現,孩子賭氣不跟媽媽一起睡,日常生活中跟媽媽不那麼親暱了,脾氣也越來越極端暴躁,這都是強制分床睡、分房睡帶給孩子的危害。
心理學家李玫瑾曾表示,3—5歲只是適合孩子分床、分房的年齡,只是說3歲前不應該分床,但不代表3歲後必須分床、分房。如果3歲、4歲孩子不願意,可以延續到5歲,年齡不是唯一標準,重要的是孩子的思想工作要做好。
1)機會創造法
孩子跟爸爸媽媽一起睡已經成了習慣,要改掉習慣最好的辦法是換一個新環境,製造孩子不得不自己睡的機會。
比如,出門旅遊的時候,訂個單人床的酒店,不得不分床睡;爸爸媽媽偶爾不在家,讓老人老幫忙照看,給孩子製造自己睡一間房子的機會。
2)獎勵教育法
小孩子耳根子軟,鼓勵是對孩子最有效的激勵方式,爸爸媽媽要學會合理運用。
當孩子自己睡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及時給予讚揚,這樣下次孩子才能更願意主動表現,慢慢的就養成自己睡的習慣了。
3)對比刺激法
小孩子的好勝心也很強,其他孩子有的也要買,寶媽可以利用孩子的心理,使用激將法。
比如,同齡的小朋友有自己睡的案例,寶媽可以故意誇獎讓孩子聽到,寶寶會為了凸顯自己,主動要求自己睡。
最後,跟孩子分開睡不能著急,也不要強迫威脅孩子,選擇最合適的方法引導教育。即便行不通,到了一定年齡,孩子也會自己主動要求分開睡。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