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2歲半了,怎麼還沒給他分床睡呢?」
「你家孩子都3歲多了,再不分床就晚了!抓點緊吧!」
寶媽們聚在一起聊天,總會談論到孩子分床的問題。人人都知道,給孩子分床睡太晚,容易影響到孩子的獨立性,會導致孩子太依賴父母,甚至是出現早熟等問題。
不少寶媽只要想到這些害處,就跟風一樣,只要給孩子斷奶了,就想找個合適的機會,趕緊給娃分床睡。寶媽們生怕給孩子分床太晚了,會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
可是,有的寶媽卻忽視了一點,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如果過早的給娃分床,很可能會有更大的害處,使孩子出現性格問題、睡眠問題,甚至是心理問題。
這些傷害對娃來說,也是相當大的呢!
場景再現:「3歲分床,4歲分房,孩子獨立,不喊爹娘。」
為了讓女兒早點獨立,媽媽在欣欣2歲半時,就直接告訴女兒:「從今天晚上開始,你要自己睡了」。
女兒聽了,一邊哭,一邊使勁拱進了媽媽的懷裡。女兒仰著小臉說:「不要,媽媽不要」。媽媽假裝心狠,硬生生把自己的眼淚咽下,用力推開了女兒。
到了睡覺點,欣欣故意賴在媽媽的床上,假裝睡著了。結果,媽媽把她揪了起來,指責女兒「太幼稚了,快起來」。
欣欣被媽媽揭穿了,面子上過不去了,就在媽媽的護送下,去到了另外一個房間裡。
可沒過十分鐘,欣欣就跑下床,跑到媽媽的房間,告訴媽媽說:「屋子裡黑黑的,好像有大灰狼,它要吃人」。
媽媽看到女兒的淚花花,逼著自己板著臉。欣欣無奈,只好抹著眼淚,大哭著離開了。
第二天早晨,媽媽一推開門,她驚訝的發現:女兒抱著一個小棉被,蹲坐在門口睡了一夜。媽媽頓時淚流滿面,心疼的不得了!
不過,為了堅持分床,媽媽仍每天讓女兒獨自睡。
可惜,3歲的欣欣原來很活潑,平時媽媽帶她溜達玩,她都會主動跟人打招呼。但最近的她,變化卻非常大,還整日無精打採,對跟人交流一點興趣都沒有,突然變得很是內向。
但凡媽媽的表情有點生氣,欣欣就會害怕到哭出來。媽媽懷疑,是不是給欣欣分床睡太早了,把孩子嚇到了呢?
為何不能在3歲前,就跟孩子「分床睡」?這些傷害,可能難以彌補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長到3歲以後,父母就可以嘗試開始和孩子分房睡了,太早和太晚了都不行!」
睡眠方面:分床早,孩子睡不好覺
成年人的習慣被打破,內心會有焦慮感。3歲之前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早習慣了在媽媽身邊睡覺,會更加害怕一個人睡。
一旦爸媽給孩子分床太早,孩子天天睡不踏實,不僅抵抗力容易下降,時常會鬧毛病。而且,還很容易哭鬧,更加的不好帶。
孩子身體上的傷害,有時候真的很難彌補。
性格方面:分床早,孩子膽小,容易情緒化
如果給孩子分床太早,早於3歲,孩子還可能會缺少安全感,心裡不踏實,有恐懼膽怯的情緒。孩子會擔心媽媽不愛他了,會離開他,孩子會格外學會察言觀色,討好媽媽。
甚至,一部分孩子還可能因為分床太早,躲在被子裡面一個人哭,變得脆弱敏感又易怒。嚴重的情況下,這會導致孩子焦慮等心理問題,養成孩子膽小的性格。
孩子的這種性格傷害,家長即使發現了,也很難彌補了。
3歲是個「分水嶺」,給孩子分床前,需要先做足準備
準備一:先打「預防針」,告知孩子分床時間
在給孩子分床睡覺前,要先給孩子打預防針,告知孩子分床睡覺的時間。
然後給孩子準備一場類似「成人禮」的儀式,這樣孩子的心裡會更好接受分床睡的事實。
準備二:做足動員,告訴孩子分床睡的意義
爸媽可以告訴孩子,每個在3歲-5歲時分床睡覺的小孩,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勇士」。小孩子們都要經歷這個過程,誰先邁出這一步,誰就是勇者,誰就成功了!
一個成功的小孩子,可以擁有別人的誇獎和讚賞,可以增強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這是值得爸媽驕傲,也最值得孩子自豪的事情。
準備三:增加陪伴,鼓勵孩子加強獨立性
爸媽打破孩子的睡眠習慣,孩子先期肯定會不舒服。這時候,爸媽可以加強對孩子的陪伴。比如,在臨睡前,給孩子讀書講故事,哄著孩子睡著後,再離開孩子的房間。
多鼓勵孩子一個人睡覺,提高孩子的獨立性。當孩子逐漸能做到,一個人安穩入睡了,爸媽適當給孩子一些獎勵,如愛的抱抱、新玩具等,哄著孩子開心就好。
您家孩子多大了?給他分床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