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前段時間,閨蜜小喬向兜媽抱怨自己家的孩子5歲了,還不想分床睡,每天晚上都纏著自己,睡眠質量嚴重下降,白天都沒精氣神上班。
她和老公在孩子3歲時就鍛鍊獨自睡,但是沒過一會娃就會跳下來擠到她和老公的被窩裡。
小喬尋思孩子現在小,等大一些就不會太依賴父母了,沒曾想孩子越大越不想跟父母分離,愁壞了。
生活中,許多父母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小的時候他們為了照顧孩子方便,就會在一張床或一間房裡睡覺。
等到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後,再想把孩子「趕下床」或「趕出房間」就成為一件困難的事情,他們就像牛皮膏藥,一到夜裡就黏在身上甩不掉。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解決呢?我們不妨聽聽育兒教授李玫瑾的建議。
孩子多大可以分床?李玫瑾:別超過六歲,否則影響發育
育兒界有一句俗語叫「三歲分床、五歲分房」,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非絕對,許多家長盲目聽信最後坑了孩子!
★李玫瑾:3歲可以分床,5歲未嘗不可,最遲別超過6歲
家長和孩子分床不應該太早,不能早於3歲,這時候孩子處於依戀父母的時期,貿然分床會導致孩子安全感降低,性格變得唯唯諾諾,對父母的依賴性雖然會減少,但是信任感也會降低。
孩子3歲以後,家長可以嘗試與孩子分床,如果孩子反應強烈,就暫時放棄這個想法,延續到5歲,這段期間家長就可以做思想工作,引導孩子自己睡的樂趣。
當然,孩子分床最晚不能超過6歲,否則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會更強,分床會更加困難。
★孩子分床晚有什麼危害?
1)影響性別認知
孩子6歲、7歲,還跟父母在一張床上睡覺,這可能會導致他們對性別概念認知模糊,同時也容易產生「戀母」、「戀父」情結,嚴重情況更會導致他們在學校裡做出不當之事。
2)影響獨立性
孩子喜歡跟父母睡覺,就會得到充足的安全感,他們心理上就會依賴父母,不喜歡獨立思考或做事。
一旦父母強迫孩子分床睡,他們無法再依賴父母就會覺得害怕,不具備自理能力和獨立性也導致他們沒信心做好事情。
根據李玫瑾教授的建議,我們得知孩子並非一定要在3歲分床,推延到5、6歲也可以,重點是如何引導孩子接受分床。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分床睡?
1)做好思想準備
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思想準備,不要突然把孩子扔走,這會增加他們的恐懼,而是打預防針,跟孩子探討分床、分房的必要性。
同時,家長也要做好思想準備,如果孩子到了6歲後還不肯分床,這時候家長就要學會狠心,不能溺愛孩子就一直不分床,這會培養成巨嬰。
2)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提前適應單獨睡
孩子不喜歡分床睡,一方面是依賴父母,另一方面是缺乏安全感。
如果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培養他們的獨立人格,就容易接受自己睡覺。
在此之前,孩子可以獨自在床上睡覺,嘗試一下沒有父母陪伴的入睡,習慣以後就可能容易適應單獨睡。
換言之,家長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分床睡的計劃。
3)父母的睡前陪伴
孩子在睡覺前,父母的儀式不能缺,譬如給孩子講故事、放音樂、唱兒歌等等,這樣孩子會得到父母的關愛,睡前就會缺少戒心,更容易入眠。
4)父母要給孩子的床或房間進行相應的改造
孩子不喜歡自己睡,原因之一就是感受不到自己睡的樂趣。
既然如此,家長可以給孩子的床或房間進行改造,換一張卡通的床單或布置好看的床簾,在床上面放置一些娃娃,牆上貼一些好看的壁紙。
這種新環境就會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再加上父母的鼓勵,他們更容易接受分床、分房睡。
兜媽寄語
家長不會永遠陪伴孩子,孩子也總要走自己的道路!孩子幾歲分床好?每個孩子的生活環境不同,答案也自然不同,這需要家長自行來思考。
不過,李玫瑾教授提議別超過六歲,算起來也會給家長留下六年的時間思考分床計劃,不要浪費哦!
今日話題:你們家的孩子幾歲開始分床?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