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可以分床?李玫瑾:別超過這個年齡段,晚了影響發育

2021-01-13 兜媽愛叨叨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前段時間,閨蜜小喬向兜媽抱怨自己家的孩子5歲了,還不想分床睡,每天晚上都纏著自己,睡眠質量嚴重下降,白天都沒精氣神上班。

她和老公在孩子3歲時就鍛鍊獨自睡,但是沒過一會娃就會跳下來擠到她和老公的被窩裡。

小喬尋思孩子現在小,等大一些就不會太依賴父母了,沒曾想孩子越大越不想跟父母分離,愁壞了。

生活中,許多父母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小的時候他們為了照顧孩子方便,就會在一張床或一間房裡睡覺。

等到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後,再想把孩子「趕下床」或「趕出房間」就成為一件困難的事情,他們就像牛皮膏藥,一到夜裡就黏在身上甩不掉。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解決呢?我們不妨聽聽育兒教授李玫瑾的建議。

孩子多大可以分床?李玫瑾:別超過六歲,否則影響發育

育兒界有一句俗語叫「三歲分床、五歲分房」,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非絕對,許多家長盲目聽信最後坑了孩子!

★李玫瑾:3歲可以分床,5歲未嘗不可,最遲別超過6歲

家長和孩子分床不應該太早,不能早於3歲,這時候孩子處於依戀父母的時期,貿然分床會導致孩子安全感降低,性格變得唯唯諾諾,對父母的依賴性雖然會減少,但是信任感也會降低。

孩子3歲以後,家長可以嘗試與孩子分床,如果孩子反應強烈,就暫時放棄這個想法,延續到5歲,這段期間家長就可以做思想工作,引導孩子自己睡的樂趣。

當然,孩子分床最晚不能超過6歲,否則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會更強,分床會更加困難。

★孩子分床晚有什麼危害?

1)影響性別認知

孩子6歲、7歲,還跟父母在一張床上睡覺,這可能會導致他們對性別概念認知模糊,同時也容易產生「戀母」、「戀父」情結,嚴重情況更會導致他們在學校裡做出不當之事。

2)影響獨立性

孩子喜歡跟父母睡覺,就會得到充足的安全感,他們心理上就會依賴父母,不喜歡獨立思考或做事。

一旦父母強迫孩子分床睡,他們無法再依賴父母就會覺得害怕,不具備自理能力和獨立性也導致他們沒信心做好事情。

根據李玫瑾教授的建議,我們得知孩子並非一定要在3歲分床,推延到5、6歲也可以,重點是如何引導孩子接受分床。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分床睡?

1)做好思想準備

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思想準備,不要突然把孩子扔走,這會增加他們的恐懼,而是打預防針,跟孩子探討分床、分房的必要性。

同時,家長也要做好思想準備,如果孩子到了6歲後還不肯分床,這時候家長就要學會狠心,不能溺愛孩子就一直不分床,這會培養成巨嬰。

2)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提前適應單獨睡

孩子不喜歡分床睡,一方面是依賴父母,另一方面是缺乏安全感。

如果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培養他們的獨立人格,就容易接受自己睡覺。

在此之前,孩子可以獨自在床上睡覺,嘗試一下沒有父母陪伴的入睡,習慣以後就可能容易適應單獨睡。

換言之,家長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分床睡的計劃。

3)父母的睡前陪伴

孩子在睡覺前,父母的儀式不能缺,譬如給孩子講故事、放音樂、唱兒歌等等,這樣孩子會得到父母的關愛,睡前就會缺少戒心,更容易入眠。

4)父母要給孩子的床或房間進行相應的改造

孩子不喜歡自己睡,原因之一就是感受不到自己睡的樂趣。

既然如此,家長可以給孩子的床或房間進行改造,換一張卡通的床單或布置好看的床簾,在床上面放置一些娃娃,牆上貼一些好看的壁紙。

這種新環境就會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再加上父母的鼓勵,他們更容易接受分床、分房睡。

兜媽寄語

家長不會永遠陪伴孩子,孩子也總要走自己的道路!孩子幾歲分床好?每個孩子的生活環境不同,答案也自然不同,這需要家長自行來思考。

不過,李玫瑾教授提議別超過六歲,算起來也會給家長留下六年的時間思考分床計劃,不要浪費哦!

今日話題:你們家的孩子幾歲開始分床?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孩子多大分床睡?李玫瑾:最好別超出最佳年齡,晚了影響成長發育
    當一群媽媽在一起討論的時候,她們的話題也會涉及到孩子是否能分成功床睡。特別是男孩,很多媽媽都希望在兒子有性別開始啟蒙的時候,就開始分床睡了。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多大應該分床睡,最好別超出最佳年齡段!但很多孩子的由於依賴性過於強烈,總是分床不成功,這使得媽媽們感到苦惱,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過:「在孩子三歲之後,可以視情況來分床睡,但最好也不要超過六歲」一般到了孩子三歲左右,他們的自理能力都會逐漸地增強,在語言能力方面也會越來越成熟,所以當孩子懂得自己起床去洗手間、自己會蓋好被子、或者有事的時候能及時地呼喊家長,那麼我們就要著重地讓孩子分床睡了。
  • 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跟父母分床睡,最好別超出最佳年齡段
    孩子多大跟父母分床睡?李玫瑾:超出最佳年齡段,影響成長發育。面對孩子分床這件事,真是令不少家長頭疼,有的家長頭疼的是給孩子分了好幾次都沒能成功,甚至有的孩子都10幾歲了還和父母擠在一張床上。前段時間小趙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剛生完二寶,小趙正好也探望一下。
  • 李玫瑾直言:孩子分床不要超過最佳年齡,分床晚了會影響成長發育
    到底分床睡,還是不分床睡,多大的孩子需要分床睡覺,家長一定不要錯過最佳時機,錯過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孩子應該幾歲分床睡才是最佳年齡,李玫瑾說:最好不要超出最佳年齡。李玫瑾是有關研究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專家教授,在教育訪談中曾提出過這樣的建議:「孩子和家長分床睡最好不要太早,特別是在孩子三歲之前,家長最好還是和孩子一起睡,三歲以後開始著重於和孩子分房睡,至關重要。」
  • 分床不要超過最佳年齡,晚了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
    有很多朋友們會說寶寶們如果年齡太小的話分床睡其實不一定是好事,但是太晚其實也不好,這就讓新手媽媽們開始困惱了,到底應該是什麼階段可以選擇讓寶寶們自己睡呢?一直很喜歡我國中國公安大學著名的教育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育兒觀點,她經常會提出一些育兒方面的經驗和心得,讓許多家長們都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們的心理。
  • 孩子多大需要分床睡?最好不要超出最佳年齡,晚了會影響成長發育
    對於很多寶媽來說,到底什麼時候和孩子分床睡可能顯得比較頭疼,因為很多時候可能把握不好這個點。一般來說和孩子分床睡的年齡不要超過這個點,否則對孩子成長將帶來很大阻礙。孩子多大需要分床睡?最好不要超出最佳年齡,晚了會影響成長發育。
  • 李玫瑾:和娃分床睡,最好不要超出最佳年齡,晚了會影響成長發育
    根據研究表明,孩子和父母長期同床,心理年齡較小,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強,長大後進入社會也很難適應,因此,父母應該和孩子及早的分床睡,這樣有利於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長,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孩子到底幾歲分床睡最好?李玫瑾直言:最好不要超出最佳年齡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建議:「孩子最好不要和家長太早分床睡,特別是三歲之前,三歲以後開始很重要。」
  • 孩子多大能分床睡,越早越好?李玫瑾教授:至少得到這個年齡以後
    「孩子都2歲半了,怎麼還沒給他分床睡呢?」「你家孩子都3歲多了,再不分床就晚了!抓點緊吧!」寶媽們聚在一起聊天,總會談論到孩子分床的問題。人人都知道,給孩子分床睡太晚,容易影響到孩子的獨立性,會導致孩子太依賴父母,甚至是出現早熟等問題。不少寶媽只要想到這些害處,就跟風一樣,只要給孩子斷奶了,就想找個合適的機會,趕緊給娃分床睡。
  • 孩子說話晚要矯正嗎?李玫瑾:超過這個年齡要注意,在家就能訓練
    因此家長們會擔心,孩子說話晚是不是智力發育有問題?需要矯正嗎?育兒專家李玫瑾曾經說過,寶寶的語言發育是有規律可循的,有的說話早,有的說話晚,這些都很正常,但若是超過這個年齡,家長就要注意了。了解孩子語言發育的規律不管是網絡上又或者是其他地方,家長總是會探討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
  • 李玫瑾:孩子睡覺有3種表現,表示智力正在快速發育
    據調查吃母乳長大的兒童比吃代乳品長大的兒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3. 後期的飲食習慣: 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會受到影響,因為蛋白質、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都是健腦的重要成份。而肥胖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的孩子,他的視覺、聽覺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就會明顯偏低。4.
  • 「3歲分床,5歲分房」害了多少娃?李玫瑾:年齡不是唯一標準
    相信很多家庭中,寶媽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明明孩子已近3歲了卻不肯分床睡,5歲了還要摟著媽媽睡。不是孩子不夠獨立,而是「3歲分床,5歲分房」的說法不夠科學!「3歲分床,5歲分房」有什麼危害?1)耽誤孩子安全感發育,幼年的孩子睡覺淺,強制過早分開睡,不利於孩子的安全感發育,容易情緒暴躁;2)影響孩子睡眠質量,孩子泌尿系統發育不完善,睡覺時容易起夜,看不到媽媽難以入睡,影響睡眠質量;3)傷害母子感情,寶寶不願意分床睡的時候,強制會造成「媽媽不愛自己」的假象,危及母子親情。「3歲分床,5歲分房」害了多少娃?
  • 孩子多大開始學習用筷子?超過這個時間會影響發育
    1歲後,就讓孩子嘗試用筷子家有10-12月齡的寶寶,媽媽們應該鍛鍊孩子精細動作的能力。比如,讓孩子練習:拿起、抓握、放下、拿出等,讓孩子自己用水杯喝水、打開食物外包裝。1歲後,就應該讓孩子嘗試勺子筷子自己進食。
  • 寶寶多大可以用「枕頭」?新手媽媽先別急,時機不對反而影響發育
    可是,寶寶究竟該何時如何照顧,家長們還是會有些迷茫,不知道具體的該如何去做,畢竟很多東西,如果時機不對了反而會影響孩子的發育。待產包裡的定型枕完全沒派上用場小欣剛晉升為新手寶媽,生了一個非常可愛健康的小寶寶,一家人也都非常關心小欣和寶寶的生活,婆婆和媽媽都來醫院照顧小欣和孩子。
  • 寶寶多大分床最合適?最好不要錯過「最佳」年齡,過早過晚都不好
    前兩天閨蜜小小給我發消息,問我當初是什麼時候和孩子分床的,還向我討教有沒有分床的秘訣。我這才注意到他家孩子已經快四歲了,確實是應該儘快分床單獨睡覺了。其實關於寶寶多大分床?最合適這個問題,一直有很多的家長在討論,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早點分床睡以後獨立性比較好,也有些家長認為,全部孩子分床睡會讓他沒有安全感應該等孩子自己主動提出分床睡。
  • 孩子多大會走路最好?不要迷信越早越好,過早可能會影響身高發育
    孩子的成長發育有著其自身發展的規則,孩子的坐、爬、站、走都是有一定的月齡段的。執筆:宇一桐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老一輩的人總認為孩子越早走路,說明孩子越聰明。其實不然,孩子的成長發育有著其自身發展的規則,孩子的坐、爬、站、走都是有一定的月齡段的。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他們的生長發育也是不同的。
  • 「貴人語遲」和「說話較早」的孩子有什麼區別?李玫瑾:差距很大
    「貴人語遲」和「說話較早」的孩子有什麼區別?李玫瑾:距離很大小孩的言語發育有一定的規律,一般來說,孩子宣布的第一個聲音就是哭叫,生後一個多月,由於口形的不同,能夠分別宣布不同的元音。當然,每個孩子的言語發育有其個體差異,有的早有的晚,但如果孩子到了兩歲還不會說話,或沒有任何溝通性的言語,可能是疾病的信號。那麼會說話就代表沒問題了嗎,也不盡然,其實大部分新手媽媽很簡單忽視小孩子的說話問題。孩子講話支支吾吾,表達能力差,分明聽得懂指令,也會眼神溝通,可就是不開口,乃至有的到了小學,才發現孩子連毛遂自薦都說得磕磕巴巴,言語表達能力堪憂。
  • 寶寶多大需要分床睡?專家:不要超出最佳年齡
    寶寶多大需要分床睡?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媽媽。這類媽媽很細心,注重科學育兒的方式。今天咱們就聊聊這個話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孩子出生後,要不要讓他獨立睡?看過很多育兒類節目,不止有國內的,還有國外的。父母為了追求科學育兒,盲目信奉一些育兒理念,不深究這些方法對不對。
  • 李玫瑾教授:家裡再有錢,別給孩子報這3種興趣班,等於浪費錢
    李玫瑾教授還認為,興趣班報不報無所謂,因為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興趣班的教育可能過於系統,他們難以消化。拿英語學習來說,在家裡擺上一些英文書,放放英語廣播的效果,都可以和興趣班媲美。很多父母就是沒有自己的判斷力,聽信培訓機構販賣焦慮式的宣傳,火急火燎報班,卻沒有思考過孩子是否真的需要這個興趣班。
  • 李玫瑾:孩子睡醒若有這三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長大有成就!
    李玫瑾是一個知名度高的教授,除了在犯罪心理學這方面有著豐富的專業知識,家庭教育上也是很有經驗。所提出的每一個育兒方法都受到父母的推崇,效果是很顯著。前段時間的採訪中,說到了睡眠的問題,教授指出,小朋友睡覺時間的長短,對他們的身體是有很大的影響。只有睡覺的時間是充足的,那麼身體才可以有足夠的時間發育,擁有一個高高的身體。
  • 這4種調味品容易「傷脾胃」,孩子天天吃,可能影響身高發育
    而對還在發育階段的孩子來說,有4種調味品比鹽和糖還傷脾胃,如果天天吃,個頭可能會比同齡人矮一截。孩子多大可以吃調味品?在日常飲食中,調味品是很多家庭必不可缺的元素之一,甚至一日三餐都會用到,但對孩子來說,添加調味品也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來選擇。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家長可以試著給孩子的輔食添加味道,在營養充足的情況下,適當調整食物的味道。
  • 李玫瑾坦言:孩子有這3種行為不能慣,該打就得打,晚了很難改正
    李玫瑾坦言:孩子有這3種行為不能慣,該打就得打,晚了很難改正我們總是要求孩子學習成績要好,要變得優秀,但對於孩子平常時的一些小毛病,家長卻不以為然,認為孩子還小,這些小毛病長大後就會改正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老師曾說過:一味地寵溺孩子,只會害了他們。孩子在3-4歲的時候,會怎麼跟你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