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四川構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一張底圖」如何實現?

2020-12-05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

9月3日,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林草局和測繪地理信息局聯合發布《四川省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實施方案》,標誌著全省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根據《實施方案》,到2023年,四川將初步構建四川省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制度規範體系、技術支撐體系、質量管控體系、成果應用體系;2025年,四川將完成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制度建設,形成統一有序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體系和成果管理、運用、發布制度。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是什麼?為什麼要構建這一體系?它將發揮什麼作用?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對《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是什麼?

長期以來,我國對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實行分頭管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分頭組織,導致調查監測在對象、範圍、內容等方面重複和交叉,調查結果相互矛盾,不利於將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進行系統治理。

根據自然資源部此前印發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將以構建自然資源分類為核心的調查監測標準體系和構建以遙感監測為主要手段的技術體系為重點,查清我國各類自然資源家底和變化情況。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將構建以四川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為基礎,以基礎調查、專項調查成果為本底,以常規監測、地理國情監測和專題監測為重點,以統計分析評價為手段,統籌開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準確掌握全省自然資源家底及其變化情況,為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怎麼建?

《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任務,要求各地紮實開展自然資源基礎調查和年度變更調查,以耕地、森林、草原、溼地、水、地下資源、地表基質等為重點開展專項調查,全面準確掌握全省自然資源家底;

要求全面開展自然資源常規監測,圍繞地理國情、重點自然資源、重點區域、生態狀況等開展專題監測,實時動態掌握全省自然資源變化情況;

要求科學統計、分析、評價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相關數據和指標,為自然資源管理和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要求加強資料庫建設和管理,形成全省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的「一張底圖」,實現調查監測成果向信息數據資源轉變。

按照《實施方案》有關要求,四川將構建「總-分-總」的工作模式,即在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統籌的基礎上,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林草、測繪等部門協同參與、分工負責,市、縣兩級參照省級組織模式,分工協作,共同做好轄區內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

接下來,省級層面將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工作協調小組,建立聯席會議機制。通過對調查監測項目的統籌謀劃、有序實施,共同推進我省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建設。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成果怎麼用?

當前,我省正在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這是一項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同時也是一項自然資源基礎調查。通過「三調」,將進一步摸清全省各類自然資源分布、面積、範圍等情況,並為下一步開展耕地、森林、草地、溼地等自然資源專項調查提供基礎支撐。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成果的共享應用是體系建設的重點之一。接下來將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為依託,著力構建成果共建、共管、共享、共用機制。

一方面,以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為載體,建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資料庫,實現各類自然資源的綜合管理和統籌應用;另一方面,建立調查監測成果共享和發布機制,調查監測成果通過共享服務系統,推送給省、市相關部門,為業務管理、決策部署等提供數據支持,將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定可公開的成果數據或數據目錄,經審核後統一對外發布,推動調查監測成果的社會化共享服務。

相關焦點

  • 四川印發三年行動計劃 2022年全省實現自然資源互通「一張網」
    根據《行動計劃》,自2020到2022年,四川省自然資源系統將建成互聯互通的全省自然資源「一張網」、分布式的三維立體自然資源「一張圖」和統一的應用支撐「一平臺」,在此基礎上構建滿足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監管決策和政務服務的三大應用體系。
  • 湖南省自然資源廳解讀《關於建立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
    為解決這些突出問題,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構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重大部署,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最終形成「一本規劃、一張藍圖」。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空間規劃改革指明了方向。
  • 省兩辦聯合發文加快構建天然林保護修複製度體系
    全面完成天然林資源專項調查,切實摸清天然林資源家底、掌握天然林管護實情,嚴格限制天然林採伐,天然林得到有效保護。到2025年,全省天然喬木林面積保持在267萬公頃以上,天然林保護修複製度體系、保障體系、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全面建立,保護重點區域天然林與公益林管理實現並軌。到2035年,全省天然林面積保持穩定,天然林生態系統有效恢復、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生態承載力顯著提高。
  • 我省第三次國土調查全部縣級調查成果通過國家級內業核查和資料庫...
    近日,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致函,我省全部縣級調查成果已通過國家內業核查和資料庫質量檢查,標誌著我省第三次國土調查工作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任務順利完成,取得階段性成果。為做好下一步工作,省第三次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於做好第三次國土調查後續工作的通知》(魯國土調查辦發〔2020〕27號,以下簡稱《通知》),就山東省第三次國土調查後續工作做出部署。
  • 如何設置好一張合格的白底圖呢?讓網店能獲取更多的免費流量
    今天我來說一下,5張主圖中的最後一張圖片.白底圖,如果你曾經報過活動的,可能你就會覺得這張看起來不怎麼起眼,或者你可能都不怎麼重視的圖片,原來還是挺重要的,其實這個也是我說的細節方面的問題,因為你如果不懂,沒有去做好這個小細節,那麼平臺的流量也許就和你擦肩而過了。
  • 用現代化技術構建東北虎智慧自然保護區
    2017年8月,中國在吉林、黑龍江兩省交界區域開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規劃總面積1.46萬平方公裡,探索用科技監測和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為此, 國家林業局依託北京師範大學成立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運用通信網絡、衛星遙感與無人飛機、視頻與生態要素自動採集、振動光纖與人工智慧識別、大數據挖掘與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一張全域覆蓋、實時高效的天地空一體化監測體系,並於2019年12月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5000平方公裡虎豹密集活動區域完成了中心試點建設。
  • 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更好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三是中國智庫在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方面缺乏引領性概念和源發性觀點,國際合作方面與西方權威智庫機構缺乏互聯互通,在國際社會上的傳播影響力不足。四是缺乏制定國際規則的經驗,在全球治理中還沒有構建起自己的話語體系,這是我國提升國際話語權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建立在國家安全基礎上的對外傳播話語體系,是新時代亟需解決的重大課題。
  • 黑龍江東京城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區三年監測到新增幼虎10隻、幼豹7隻
    累計成立野生動物救護中心2處、基地4處,救助動物41種188隻,監測到新增幼虎10隻、幼豹7隻。監測到的東北虎。試點區生態原真性和完整性進一步提升,保護管理體系初步建立,自然資源得到休養生息,東北虎、豹重回故裡,有蹄類野生動物種群成倍增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美麗中國的『國家公園樣板』初步呈現。據介紹,三年來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局先後組織編制生態修復等10個專項規劃方案,制定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辦法等制度30餘項;開展4次基本情況調查,形成本底數據。
  • 睢寧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聚焦要素保障 助推「六穩」「六保」
    中國江蘇網訊 今年以來,江蘇睢寧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全面落實國家、省市縣決策部署,紮實做好「六穩」工作,深入落實「六保」任務。強化土地要素保障深化科學規劃體系,優化合理空間布局。構建「1-2-5-8」城鎮體系布局,完成縣域交通、市政基礎初步方案、國土綜合整治潛力梳理,為全縣發展畫好底圖。圍繞2020年度市縣重大項目,主動對接各鎮(街道、園區)和用地單位,提前介入項目選址,為重大項目開啟「綠色通道」,優先保障教育、醫療等公益項目用地。組織開展「春潤百日行動」,領導班子深入一線聽意見、強服務。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盤活存量建設用地。
  • 權威解讀:自然保護地政策法規知識問答(建議收藏)
    21.如何優化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  改革分頭設置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化自然遺產、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等的體制,對我國現行自然保護地保護管理效能進行評估,逐步改革按照資源類型分類設置自然保護地體系,研究科學的分類標準,理清各類自然保護地關係,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 河南發文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大河財立方消息】9月15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在河南日報發布。下附全文: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2020年8月30日)為加快構建我省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精神
  • 桐鄉:加快構建基層收容救護體系 全面加強野生動物保護
    面對日益加重的野生動物救護管理工作,為積極履行好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應盡職責,避免出現野生動物救護無門的情況出現,桐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林業)局加速構建基層野生動物收容救護體系,全面加強野生動物保護。一、政府購買服務,疏通救護工作難點。野生動物收容救護力量不足、專業救護人員短缺、資金匱乏等是困擾基層野生動物收容救護工作的共性問題。
  •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改革以部門設置、以資源分類、以行政區劃分設的舊體制,整合優化現有各類自然保護地,構建新型分類體系,實施自然保護地統一設置,分級管理、分區管控,實現依法有效保護。——堅持生態為民,科學利用。
  • 公共圖書館如何煥發生機——四川圖書館現狀調查
    館長鍾剛毅說:「成都市圖書館條件在整個四川算不錯的,但館裡每天只能容納1000多人閱讀。經常圖書館還沒開門,就有人在等著了。」  而另一方面,更多的圖書館卻門前冷落鞍馬稀。例如,坐落於成都市中心的四川省圖書館就顯得有些「落寞」。
  • 版圖專題 | 如何獲取正確地圖
    版圖專題 | 如何獲取正確地圖 2020-07-21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全面推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省政府辦公廳近日聯合印發《四川省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辦法(試行)》。按照要求,領導幹部離任時,應當接受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根據工作需要也可以在領導幹部任職期間進行任中審計。  審計內容包括7個方面:貫徹執行中央生態文明建設方針政策和省委、省政府有關決策部署情況;遵守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情況;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決策情況;完成國家和我省確定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情況;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監督責任情況;組織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資金徵管用和項目建設運行情況;履行其他相關責任情況。
  • 甘肅森林資源調查監測任務全面展開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 通訊員王鋒)近日,由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資源管理司共同組織的全國森林資源調查項目全面展開。按照國家部署要求,甘肅省森林資源調查任務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烏魯木齊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實施,調查任務預計將於今年6月完成。
  • 耒陽市自然資源局忠心耿耿守護這片熱土記
    右一為陳寧副市長,右三為陳建軍處長 2019年4月10日,省自然資源廳調查監測處處長、省三調辦常務副主任陳建軍,到耒陽市檢查指導第三次國土調查工作。耒陽市副市長、市三調領導小組組長陳寧陪同。 僅2008年就完成市級整理項目選址立項2個,災毀復墾項目選址立項7個,土地開發項目選址立項4個,總面積1119.3176公頃,可新增耕地面積70.093公頃。
  • 張天佐: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組織體系的思考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深入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組織體系,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的組織支撐。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組織體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組織體系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小農戶佔大多數這個基本面在相當長時期內難以根本改變。
  • MapGIS 「一張圖」綜合監管平臺
    「一張圖」核心資料庫管理系統發展到今天,隨著國土資源管理業務的不斷強化,對地理空間數據的認知越來越深入,GIS行業「去平臺化」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逐漸形成了一個以「不依賴於任何基礎平臺」為核心的國土資源「一張圖」數據統一管理體系,該體系的核心是將各類專題插件、功能組件進行封裝,形成統一的模型庫、工具集和服務集,通過交互式調用來實現對不同格式、不同種類、不同時期、不同比例數據的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