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如何煥發生機——四川圖書館現狀調查

2021-01-11 東方網

  東方網8月14日消息:公共圖書館過去一直是老百姓汲取知識的一塊文化「熱土」。然而,記者在四川採訪時卻發現,受藏書「供需脫節」、服務質量不高以及網際網路普及等因素影響,大多數公共圖書館「上座率」不高,僅有的幾家優質圖書館則人滿為患。

  記者11日在成都市圖書館看到,雖然已近中午12點,但自習室、閱覽室、借閱室仍座無虛席,借還書的讀者絡繹不絕。館長鍾剛毅說:「成都市圖書館條件在整個四川算不錯的,但館裡每天只能容納1000多人閱讀。經常圖書館還沒開門,就有人在等著了。」

  而另一方面,更多的圖書館卻門前冷落鞍馬稀。例如,坐落於成都市中心的四川省圖書館就顯得有些「落寞」。記者10日在那裡看到,能容納近兩百人的二樓現刊閱覽室和新書閱覽室,有一半的座位還閒置著,多媒體閱覽室僅有一兩個年輕人在使用。

  基層社區的圖書館同樣格外冷清。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基層圖書館因圖書數量少、品種少、硬體條件較差,變成乏人問津的「雞肋」。部分社區、街道圖書館位置隱蔽,宣傳不到位,「養在深閨人不識」,辛辛苦苦建起的圖書館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

  如何能使圖書館真正成為傳播文化的沃土?一些圖書館開始了自下而上的探索,通過開展多元化服務,打造文化、信息、學術「三中心」,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作為一家基層公共圖書館,武侯區圖書館經歷了從「遭冷落」到「受熱捧」的蛻變。2004年剛開館時,平均每天來借閱圖書的只有幾十人,現在已達到二三百人。館長張循認為,政府加大投入、館內硬體改善、服務方式轉變以及圖書館功能延伸是他們的「四大法寶」。

  「以前我們是『關起門』來辦館,群眾知曉度、認可度、使用度不高。現在主動把文化資源『送』到市民手中,通過進機關、進社區開展『上門辦證』,不定期向轄區內市民發放新書推薦、圖書館簡報等宣傳冊,真正把文化的種子『播』到市民中。」張循說。

  在眾多延伸服務中,讓市民獲益匪淺的是四川省大力推進的數字圖書館工程。以成都市圖書館為例,目前數字資源總量突破5000萬篇,接待讀者100多萬人次,實現網上借閱120多萬篇次。

  雖然近年來政府不斷推進圖書館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但專家普遍認為,長久以來我國基層文化建設歷史「欠帳」太多,購書經費投入不均、人均藏書量偏低、專業人才缺乏等導致基層圖書文化服務體系還比較薄弱,圖書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優化配置。

  記者調查發現,在購書經費「捉襟見肘」的同時,各級圖書館還缺乏打造自身特色的意識,盲目地追求「大而全」,用有限資金「千館一面」地配置了種類繁多的書籍,既加劇了購書經費緊張,又導致了資源浪費,一些很少被讀者涉獵的書籍躺在館中「睡大覺」。

  另外,專業人才缺失也是制約圖書館發展的一大瓶頸。雖然四川已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和保障制度為圖書館良性運轉「保駕護航」,但圖書館工作人員待遇不高也容易影響其工作積極性和服務質量。一些圖書館工作人員反映,和圖書館「365天全年服務、平均每天開放12小時」的工作量相比,自己每月1500元左右的工資,實在有些「廉價」。

  「待遇差、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備,很難吸引到高質量的圖書管理人才,也不利於服務質量的提升。」四川省圖書館館長李忠晨認為,只有打破了資金瓶頸、人才瓶頸,並不斷創新資源服務和共享長效機制,才能讓圖書館這顆「文化種子」長成「參天大樹」。

相關焦點

  • 公共圖書館是城市文化發展重要標誌
    原標題:公共圖書館是城市文化發展重要標誌   第32個「圖書館服務宣傳周」25日正式開啟,記者專訪深圳圖書館館長張巖。
  • 合肥:民營實體書店加入公共圖書館聯盟
    而對合肥市圖書館來講,吸收實體書店轉型加入圖書館聯盟,是藉助民間資本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有益嘗試,擴大和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務陣地,能讓公眾享受到更優質的公共閱讀服務,增強了公共文化服務的主動性。所以,書店不賣書,有利於公共文化服務方式轉變。   前些年,我國的民營實體書店發展很快,服務網點多,這是一種優勢。
  • 社區圖書館,打通全民閱讀「最後一公裡」
    省市級公共圖書館囿於地域空間因素,覆蓋範圍、人群都受限制,悄然興起的社區圖書館由此走進公眾視野。社區圖書館究竟在城市文化建設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其發展前景如何,又面臨哪些問題?日前,記者就此問題展開了調查採訪。離居民最近的「公益大書房」「靜立窗前觀雲起,默坐桌邊聞書香。」
  • 三門峽市區這家公共圖書館新館今日開放
    湖濱區公共圖書館(新館)今日正式開館!邀您一同翻開湖濱區公共圖書館新館精彩的第一頁!湖濱區公共圖書館位於上陽路南端南山腳下,背依南山,面臨澗水。此地有茂林修竹,曲徑通幽,更有紫氣縈繞,白雲盈懷。勝景壯懷,三省煙雲來眼底;高風流韻,千秋聖哲入心頭。
  • 關注全民閱讀:石家莊24小時自助圖書館如何聚人氣
    原標題:關注全民閱讀:石家莊24小時自助圖書館如何聚人氣    近日,讀者在石家莊市圖書館24小時自助圖書館閱覽圖書。 河北日報資料片(陳騰飛攝)  「圖書館24小時不打烊!」石家莊市圖書館24小時自助圖書館於4月8日投入試運行,這一消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作為省會首家真正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它將為市民閱讀提供哪些便利?如何吸引更多讀者?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對石家莊市圖書館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進行了實地探訪。
  • 蒼南圖書館評為國家一級館 公共文化服務開啟新的篇章
    日前,從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網站獲悉,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第六次評估定級結果出爐,蒼南圖書館再次被評為國家一級館。  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第六次評估定級工作於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全國範圍內進行。
  • 四川省圖書館發布2018年閱讀報告-新華網
    4月19日,第24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四川省圖書館編制的《四川省圖書館暨全省公共圖書館2018年閱讀報告》正式發布。數據顯示,到圖書館讀書正成為公眾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其中,來自成都的張丹陽女士,全年累計借閱圖書934冊,成為四川省年度借閱排行榜第一名。
  • 發現坪山 | 坪山區圖書館開館啦!
    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筠在致辭中表示:坪山圖書館從規劃設計、建設施工到建成開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指導,傾注了坪山歷屆黨委政府領導的心血,凝聚了建築設計和建造者及文化學者專家們的智慧結晶,寄託了廣大市民群眾的殷殷期盼。坪山圖書館承擔著打造文化新地標、惠澤城區居民公共文化需求、開創公共文化機構改革實踐樣本的使命和任務。
  • 臺北市圖書館 五大策略讓民眾走進圖書館
    究竟是什麼因素吸引臺北人上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可以運用那些策略,讓民眾走進圖書館呢?  改變策略  主動出擊  以往,圖書館的經營總是以吸引民眾進入圖書館為主要目標,各種的推廣活動及利用教育亦是在館內進行,近年來,臺北市圖則是改變經營觀念及做法,將閱讀及圖書信息利用推銷出去,從「We go to the Library」(我們去圖書館吧)轉變成「The Library Comes to Us」(圖書館離我們近了),除了提供更方便的利用途徑外
  • 集圖書館、文化館、大劇院、檔案館四大功能於一體 南通開發區公共...
    原標題:集圖書館、文化館、大劇院、檔案館四大功能於一體 南通開發區公共文化中心啟用   昨天,南通開發區公共文化中心正式啟用。
  • 科學網—中國第一座公共科技圖書館
    中國科學社《社友》第五號姚韌九藏 ■顧金亮 中國科學社十分重視圖書館的建設,在其成立之初,就設有圖書館委員會。中國科學社在南京時期即設科學圖書館,由胡剛復負責圖書館工作。1929年,中國科學社在上海亞爾培路533號(今陝西南路235號)購置地產建設新的圖書館。 1927年,中國科學社的發起人之一胡明復不幸溺水身亡,終年36歲。胡明復是我國第一位數學博士,中國科學社的事業在總社遷回國內後能堅持並壯大,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的辛勤操勞。
  • 圖書館留言的湖北農民工:我又辦了東莞圖書館讀者證
    在東莞務工17年的湖北農民工吳桂春與東莞圖書館結緣12年「我叫吳桂春,今年54歲,是來自湖北的農民工。6月26日下午,在人們視野當中消失了一天的我,再次走進東莞市圖書館,重新辦回端午節前一天剛剛退了的讀者證。僅僅經過一天,我在東莞已經找到了新工作,又能繼續來圖書館讀書了。東莞這座城市留下了我的人,東莞圖書館的書籍留住了我的心。
  • 圖文 本報記者 趙星燦 從單一走向多元的圖書館
    本報記者 趙星燦 從單一走向多元的圖書館 從一天門的老平房,到紅星中路的樓房,再到常青路,濟寧市圖書館經歷了哪些鮮為人知的變遷?到1997年,濟寧市圖書館在駐濟部隊、監獄、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和鄉鎮文化站等處設立了十餘個濟寧市圖書館分館,傳統借閱服務煥發出新的活力。 2006年,投入150萬元,在市圖書館建成了包括中控室、電子閱覽室、多功能報告廳等在內的共享工程濟寧支中心;其中,電子閱覽室面積160平方米,配有閱覽機器40臺,免費向市民開放,每周開放時間60餘小時,年服務1.2萬人次。
  • 宿州圖書館副館長李大鵬在全省智慧圖書館建設研討會上做學術發言
    2020年12月25日,智慧圖書館建設研討會在安徽省圖書館報告廳舉行,本次研討會是由安徽省圖書館學會、安徽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安徽省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聯合主辦。 舉辦本次研討會的目的是為了探討智慧圖書館建設理念、模式和實施路徑,加強我省圖書館界的業務和學術交流。
  • 深圳一女士穿拖鞋進圖書館 被圖書館主任摑耳光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拖鞋是不宜出入正式的公共場所的,作為人們學習和閱讀場所的圖書館,理所當然不允許拖鞋「登堂入室」,但界定「拖鞋」的標準是什麼呢?昨日下午,李先生及其太太來到羅湖區圖書館,就李太太因穿拖鞋到該圖書館,被該館工作人員摑耳光一事,向圖書館討個「說法」。
  • 高校圖書館將向社會開放?網友吵翻了…
    公共圖書館法將於2018年1月1日起實施。二審稿中,「國家鼓勵學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以及其他類型圖書館向社會公眾開放。」這一條款引發各界熱議。高校應否向社會開放圖書館?你怎麼看?  11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以下簡稱「公共圖書館法」)。公共圖書館法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 到圖書館當志願者的活動很受追捧
    高三同學想為喜愛的圖書館做點事情杭十四中的毛一姝和吳奇霏是同班同學,今年高三,雖然學業很緊張,她倆還是第一時間在我們的網頁上報了名。毛一姝非常喜歡杭州圖書館,喜歡那裡的書香氛圍,杭州圖書館三樓自習室是她周末去得最多的地方,常常在那裡一待就是一天。她說自己可以為圖書館做文獻整理的工作,如果能當上志願者,會很開心的。
  • 「紅色書屋」暨省圖書館南太行分館揭牌,河南公共文化服務新添一個...
    7月15日上午,公共文化服務試點「紅色書屋」暨「河南省圖書館南太行分館」在南太行國學院揭牌。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巡視員康潔表示,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務面臨著全新的改革,要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圍繞文旅融合,探索建立全省公共文化服務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徑,「紅色書屋」暨「河南省圖書館南太行分館」在南太行國學院的設立不僅是全省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試點,也是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典型代表,對推動公共文化「嵌入式」服務、促進全省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成都9所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
    核心提示  開放  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石油大學、西南民族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華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這9所高校圖書館已在昨天對市民不同程度開放。  養生、攝影、歷史和小說  記者通過打電話或走訪的形式了解到成都首批面向社會開放的11所高校圖書館昨日的開放情況。  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石油大學、西南民族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華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這9所學校圖書館已在昨天對市民不同程度開放。
  • 寧波圖書館「天一約書」項目獲國際圖聯圖書館營銷獎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日前公布了2020年圖書館營銷獎獲獎名單,寧波圖書館「天一約書」項目被評為10個最富創意的項目之一。國際圖聯成立於1927年,是世界圖書館界最具權威、最有影響的非政府的專業性國際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