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更好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2020-12-01 中國軍網

【思享家】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更好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天津外國語大學教授 佟曉梅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國際社會引發了熱烈迴響,掀起了國外學者研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熱潮,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但是,由於主體身份、文化背景、價值取向、利益訴求、意識形態等諸多差異,國際社會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其中,絕大多數國際智庫學者對於該理念的科學性和創新性給予了極大的肯定,認為它是消除貧困,促進經濟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一劑濟世良方。與此同時,某些國家的過度解讀和質疑之聲也逐漸浮出水面,該理念甚至遭受話語強勢的西方媒體的汙名化傳播。

之所以產生這種認知上的質疑和曲解,首先是因為東西方文明的衝突。殖民主義全球擴張的歷史經歷使得在這種背景下成長起來的西方民眾,難以理解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理念,因此,對於不同文明的溝通理解和多元共存並沒有達成廣泛的一致。正是這種「自欺欺人的文明自負」加重了西方社會對中國「和合」文化的負面情緒,也從側面體現出我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外話語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其次是因為國家之間利益的衝突。中國經濟的騰飛、綜合國力的增強讓稱霸兩個世紀的西方大國感到驚訝和恐慌,更讓其稱霸全球的特權地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由此,「天下大同」被荒唐地曲解為「中國將再次統治『天下』」,用西方的「普世價值」綁架中國的「共同價值」。同時,憑藉著強大的全球傳播網絡,西方國家極力強化話語霸權,肆意散布「中國威脅論」「中國傲慢論」等,主導著國際話語導向,導致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話語理念傳播面臨嚴峻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落後就要挨打,失語就要挨罵。」一語道破其中的癥結所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貢獻給世界的「大國智慧」「大國方案」,更需要「大國話語」來為其保駕護航,但是,目前我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與傳播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固守既有傳播思維,缺乏創新性話語表達。難以與受眾相融的話語表述,容易造成「對牛彈琴」的對外傳播效果,缺乏吸引力,給國際社會造成刻板印象,從而帶來負面作用,不僅削弱了對外宣傳的功效,而且還損害了中國話語體系的聲譽。

二是學術話語尚未形成體系。建構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需要以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來向世界解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的標識性概念和核心話語,這是一個龐大而艱巨的系統工程,是中國學術界的精英學者們責無旁貸的歷史重任。

三是中國智庫在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方面缺乏引領性概念和源發性觀點,國際合作方面與西方權威智庫機構缺乏互聯互通,在國際社會上的傳播影響力不足。

四是缺乏制定國際規則的經驗,在全球治理中還沒有構建起自己的話語體系,這是我國提升國際話語權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建立在國家安全基礎上的對外傳播話語體系,是新時代亟需解決的重大課題。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必須進一步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外話語體系的構建與譯介傳播。

一、對外話語體系的交流支撐——構建有吸引力的對外翻譯

對外翻譯是融通中國話語和國際話語的「轉換器」,是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的「最後一公裡」。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西方的影響力和傳播效果如何,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否塑造對他們來說有吸引力的對外話語表達,用外國人能聽得懂且可以深入人心的話語,來講述中國的智慧理念。因此,中國需要加大具體敘述,儘量避免使用模糊概念,以此來加深和提高西方人民對中國文化理念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在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話語建構中,我們需要把體現中國元素的話語理念和符合國際傳播規律的表達方式結合起來,激發中外共鳴,形成一套科學的、準確的、有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對外翻譯體系,更好地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外話語體系的建構與傳播。

二、對外話語體系的學術支撐——實現術語的創新表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外話語體系,首先必須具有國際視野,要不斷加強中華傳統文化與世界其他國家文明成果的交往和互通,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外話語體系的內涵。其次要勇於創新概念和術語的表達,凝練出中西方都能接受和理解的概念術語表達,以此來激活世界文明中的文化活性,幫助西方人民更好接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第三要以中國學界的學術成果和研究積澱為支撐,在理論研究中升華出新的術語和規範,與國際學術研究成果接軌,為創建新的對外話語體系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對外話語體系的思想支撐——打造高端智庫平臺

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外話語體系建構必須以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高端思想交流平臺為基礎,打造高品質的、可持續的、具有引領性的研究成果,影響世界各國執政精英對於中國方案的認同與接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直是英美多家知名智庫的關注熱點,如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當•斯密研究所、歐洲改革中心、政策研究中心等英國重要智庫的研究成果,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形成全球性共識和全面推進,產生了關鍵性的影響。基於此,中國更有責任和義務,加大研究投入力度,更加權威客觀地向世界解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學術實力和學術成果說話,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進而建立起引領性研究體系。我們需要儘快實現與英國、美國等高端智庫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成果共享」,在學術舞臺上展示中國智慧,講好中國故事,真正擔當起一個智庫大國的責任。

四、對外話語體系的安全支撐——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

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倡導者,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的建設者,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立場的捍衛者。作為崛起中的大國,中國必須打破西方國家的話語壟斷,變被動應對為主動塑造,積極爭取話語權,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和更加有效的方式介入到國際組織的管理活動和國際遊戲規則的構建,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用中國的話語解讀中國智慧和貢獻中國力量,讓世界知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宗旨是實現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世界最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從而使國際社會正確認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打破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種種歪曲和誤讀,最終以促進國際社會話語體系的公平與正義。

國際話語體系需要中國的融入和參與。中國必須加快構建起一套成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外話語體系,與世界各國一道在未來建立一套公平、正義且符合大多數國家利益的國際話語新秩序,一道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而努力。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和合」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人類歷史發展潮流大勢,總結中國自身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文化傳承,多次強調要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始終崇尚和諧和睦、友好合作。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無疑是中華民族的哲學思維和價值理念在新時代的現實實踐。破解了國際關係領域的形上學思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世界歷史高度提出的中國方案,不僅有助於化解世界上不同國家之間的利益羈絆,也有助於破解當前國際關係領域流行的形上學思維。
  • 圖說: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非凡歷程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命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從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利益出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充分展現了大國領袖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
  • 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共識與中國智慧
    為全面闡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背景、基本原則、實踐路徑和治理架構,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組委會發布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概念文件,在人類信息化歷程的關鍵節點貢獻了中國智慧。信息革命開闢人類社會新未來技術創新是一種「新的生產函數」,信息革命推動人類社會全方位深度轉型。
  • 多模態話語視域下扶貧宣傳片對外傳播文本研究
    本研究對象藉助中國網主辦的「中國扶貧在線」網站進行對外傳播,中國網是我國進行國際傳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因此傳播者是站在國家層面的推介,對於觀看者來說,即使並不一定都是國家或者國際組織層面的對象,但也會對其它有貧困情況的國家的政策實施起到促進作用,因此交際雙方在文化社會體系等級中所處的位置是平等的。  從積極與否的角度來看,情感可大致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兩種。
  • 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典故有深意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經提出,就以振聾發聵的力量引發強烈反響,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支持,被有識之士譽為:「中國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發展的鑰匙」「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筆記君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篇演講中提到的一些典故,幫助大家更好學習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
  • 砥礪前行 構建潮商命運共同體
    擬採訪對象需具備:正業、正念、正義、正德、正能量;愛國、愛鄉、愛奉獻、愛商會、愛家人的「五正」和「五愛」優秀品質,並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的貢獻!採訪錄將以「服務、感動、支持」為內容,旨在「記錄潮人聲像,全方位展現潮商會長們的輝煌歷程和創業經歷及回饋社會的奉獻精神,弘揚潮人文化,傳承潮人精神」,同時收藏錄入國際潮商會長俱樂部·潮商精英檔案館。
  • 讓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更具生機活力——習近平主席致第五屆世界...
    大家紛紛表示,隨著信息技術革命和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各國必須適應這個歷史潮流,促進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良性變革,在信息技術與數字產業等方面的發展上互利合作,促進各國在科技、文化和貿易等方面的互聯互通,為下一步實現互信共治的未來數字世界創造機遇,讓網際網路發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 18個案例解析中國跨文化傳播創新
    核心發現2018年的整體情況表明,中國各類傳播主體正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實踐跨文化傳播:1、觀念創新主要解決「為什麼」的問題,在逆全球化的對抗性壓力下,中國對外傳播需要更明確、更親切地表達共建和諧世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 從話語危機到安全危機:機理與應對
    話語也是在構建社會現實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意義結構,每個話語都包含一定的意義體系,這些體系一起構成了社會知識網絡,成為人們認識和理解社會的基礎。話語的形成依賴於語言的使用,某些言語通過不斷被重複而積澱為一種社會話語,進而影響社會實踐。
  • 崇王賤霸,天下大同——從孫中山大亞洲主義到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繫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習近平謹以此文重溫孫中山先生日本神戶「大亞洲主義演講」九十六周年。民國十三年十一月初二,公元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廿八。
  • 富嶺塑膠:黨建引領 構建命運共同體
    此外,富嶺還提出了「技師技能發展通道」,設置一級學徒到六級高級技師六個階梯,用量化的晉升方式構建企業技能型人才梯隊。「在黨員的帶動下,如今我們的員工已經形成了『發現難點—群策群力—技術推廣—提升效益』的良性機制。」江桂蘭表示,企業黨建與生產經營的有效結合構建了富嶺的命運共同體。
  •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學漢字感悟中華「和合」智慧
    我們希望通過舉辦漢字比賽讓廣大參賽學生了解漢語言文字之美,感悟『和合』二字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從而促進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鑑。」近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林松添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2020「甲骨文杯」國際學生「我與漢字」演講比賽決賽,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主辦、人民網承辦,11月17日國際大學生節在河南鄭州拉開帷幕。
  • 菲律賓少年「漢語橋」上領悟「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老師與各國留學生互助互愛共患難,中國是我第二個故鄉,是新冠肺炎疫情讓我領悟了什麼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原本應在6月回國的畢玥晨,故鄉是有著友華傳統的北伊洛科斯省。因疫滯留在中國的她,當天在菲律賓紅溪禮示大學孔子學院的合作方福建師範大學,線上參加比賽,以流暢的中文表達著對中國的熱愛,以及疫情帶給她的成長。
  • 尼中友協收到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感謝信
    中國僑網4月28日電 據奈及利亞中國友好協會消息,日前,奈及利亞中國友好協會收到了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林松添的感謝信。林松添在信中表示,感謝尼中友協對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工作的長期支持和對他本人的充分信任。
  • 解讀|四川構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一張底圖」如何實現?
    根據《實施方案》,到2023年,四川將初步構建四川省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制度規範體系、技術支撐體系、質量管控體系、成果應用體系;2025年,四川將完成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制度建設,形成統一有序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體系和成果管理、運用、發布制度。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是什麼?為什麼要構建這一體系?它將發揮什麼作用?
  • 人類文明的根本價值是什麼?
    疫情面前,世界各國人民都切身感受到人類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關係。今年10月,備受關注的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表彰其在引導推動國際社會對抗飢餓、維繫和平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衛生健康和節約糧食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推動世界文明進步的國際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