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共識與中國智慧

2021-01-10 人民網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致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賀信中,習近平主席指出:「各國應順應時代潮流,勇擔發展責任,共迎風險挑戰,共同推進網絡空間全球治理,努力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全面闡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背景、基本原則、實踐路徑和治理架構,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組委會發布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概念文件,在人類信息化歷程的關鍵節點貢獻了中國智慧。

信息革命開闢人類社會新未來

技術創新是一種「新的生產函數」,信息革命推動人類社會全方位深度轉型。如同原始時代的火種、農業時代的鐵器、工業時代的內燃機和電力,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極大增強了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信息化引領科技突破、驅動智能經濟、顛覆傳播方式、優化公共治理、促進國際合作。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新渠道、生產生活的新空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文化繁榮的新載體、社會治理的新平臺、交流合作的新紐帶,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發展進程。

網際網路創造人類生活新空間。馬克思指出:「世界史不是過去一直存在的,作為世界史的歷史是結果。」從前工業時代的土地、河流與湖泊,到工業時代的海洋、天空和外空,一部世界史,就是人類生活空間擴展史。網絡空間是虛擬的非物理空間,卻是現實的社會性空間。所有社會生活主體都可在其中交流、交易,所有人類文明都可在其中交往、交會。網絡空間是有意義的生活空間、有規則的社會空間,因而是有人類常規性活動的新空間。在資訊時代,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會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而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人類生活新空間上的呈現,信息革命賦予人類戰勝困難挑戰的手段從未像今天這樣豐富,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為人類社會描繪出全新發展圖景。

治理赤字帶來全球網絡新挑戰

當今世界面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勢不可擋,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迅速崛起,網際網路已從「將世界上所有電腦連接起來」,發展到「把世界上所有事物連接起來」。但國際網際網路領域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全球治理的厝火積薪。

網絡霸權主義侵襲網際網路秩序穩定。當今世界,個別國家在網絡信息關鍵技術領域掌握壟斷性、壓倒性、不對稱優勢的現狀沒有變,對國際網際網路關鍵資源的掌控沒有變,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網絡空間全球治理權力優勢的意圖與行動沒有變,網絡空間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個別國家大搞網絡霸凌,強化網絡威懾,踐踏國際規則,不正當地利用「長臂管轄」侵害其他國家和公民合法權益,嚴重危害國際網際網路產業供應鏈安全。在此背景下,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數字鴻溝不斷拉大,以規則為基礎的網際網路全球治理進展遲緩。

網絡全球公害威脅網際網路發展治理。利用對不對稱技術優勢和國際網際網路關鍵資源的掌控,有的國家通過大規模網絡監控和網絡竊密,對他國實行滲透和煽動,危害其國家和政治安全;針對金融、能源、電力、交通、電信、政務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攻擊,嚴重危害主權國家經濟和社會安全;網絡違法、有害或不良信息侵蝕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破壞公序良俗;世界範圍內侵犯個人隱私、侵犯智慧財產權、推行種族主義、散布虛假信息、實施網絡詐騙、開展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違法犯罪行為呈愈演愈烈之勢。

新型信息技術帶來全球性風險隱患。新一代信息技術孕育勃興,基礎性和前沿性技術加速迭代。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和量子技術等不斷釋放澎湃動力,5G技術帶動大數據、物聯網、無人駕駛、媒體融合等迅速演進,在更深層次、更廣範圍加快推動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但與此同時,藉助深度偽造技術製造虛假視頻,實現以假亂真,已給技術、政策和法律帶來嚴峻挑戰;智能化新聞信息分發加劇的繭房效應與回音壁效應,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進行精準畫像對個人隱私的侵犯,人工智慧武器化給世界和平帶來的威脅等,都需要全球攜手努力解決。

網際網路全球治理的中國經驗

自全面接入國際網際網路起,建設什麼樣的網際網路、如何建設網際網路就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治理的重大課題。中國敏銳抓住信息化發展歷史機遇,立足基本國情,借鑑各國經驗,重視網際網路、發展網際網路、治理網際網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造福人民。中國把握信息化發展趨勢,對內大力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對外擴大網際網路關鍵資源,增強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核心技術不斷突破,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截至2019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8.5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1.2%。著力推動網際網路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促進全要素生產力提升,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以新動能推動新發展,2018年實現數字經濟規模31.3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4.8%;行動支付規模達277.4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一。

依法治網。中國加快網際網路領域立法,出臺網絡安全法、刑法修正案(九)等法律法規,網絡空間法律體系基本形成。通過加大網信執法力度,強化信息安全漏洞管理,維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和數據安全,築牢國家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嚴厲打擊網絡詐騙、網絡暴恐及侵犯智慧財產權等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個人信息特別是未成年人網絡權利。強化網絡內容建設,治理違法和不良信息,構建網絡空間良好生態。充分利用新技術、新算法、新應用優化裁判規則和訴訟流程,建設更高水平社會主義司法文明。

交流合作。中國堅持以「四項原則」「五點主張」為指引,不斷為全球網際網路發展治理提供技術合作、信息商品及公共產品,貢獻中國方案。舉辦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為網絡空間交流合作搭建平臺;依託聯合國相關組織,深度參與網際網路全球治理多邊活動;積極進行中俄、中美、中歐以及中國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網絡交流合作;依託共建「一帶一路」深入開展同沿線國家的網信事業合作。

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主席站在全人類整體利益高度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超越了國家、宗教、文明等差異,反映了人類共同價值,展現了中國推進全球和平發展的應有擔當。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方面。

維護各國在網絡空間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面對國際網絡空間的問題與挑戰,在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推進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變革的「四項原則」。《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概念文件以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關於網際網路發展治理的相關重要理念為遵循,作了進一步深入闡釋,強調《聯合國憲章》確立的主權平等原則同樣適用於網絡空間,應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治理模式和平等參與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的權利;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網絡空間爭端,共同維護網絡空間的和平與安全;秉持開放理念,強化資源優勢互補,促進不同制度、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在網絡空間包容性發展;共同管理和公平分配網際網路基礎資源,實現網絡空間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合作共治,建立公平正義的網絡空間秩序。這些方面彰顯出中國尊重其他國家根本利益、核心利益的大國擔當。

以推動「五點主張」貫徹落實為實現路徑。《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概念文件對習近平主席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進行了全面闡釋,提出有效利用多邊開發銀行等機制,提升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與保護水平,加強政策協調,保護網絡智慧財產權,促進互聯互通;充分發揮網際網路橋梁作用,促進科技與人文交會交融,並注重對婦女兒童及其他弱勢者的網絡保護,促進文明交流互鑑;探索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促進普惠式發展,消除數字鴻溝,促進共同繁榮;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和數據安全國際合作,進一步增強戰略互信,合作打擊網絡恐怖主義和網絡犯罪,促進有序發展;堅持多邊參與、多方參與,發揮聯合國在網絡空間國際治理中的主渠道作用,研究制定更加平衡地反映各方利益關切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國際規則,促進公平正義。

形成立體協同的治理架構。秉持開放合作理念,《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概念文件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應加強政府、國際組織、網際網路企業、技術社群、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等各主體的溝通與合作,倡議各國政府和人民順應資訊時代潮流,把握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契機,積極應對網絡空間風險挑戰,實現發展共同推進、安全共同維護、治理共同參與、成果共同分享。

習近平主席指出:「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中國既是全球網際網路發展的重要受益者,也始終是國際網絡空間和平的建設者、發展的貢獻者、秩序的維護者。面向未來,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努力做網絡空間發展的貢獻者、網絡空間開放的推動者、網絡空間安全的捍衛者、國際網絡空間治理的建設者,與國際社會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作者:支振鋒,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讓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更具生機活力——習近平主席致第五屆世界...
    大家紛紛表示,隨著信息技術革命和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各國必須適應這個歷史潮流,促進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良性變革,在信息技術與數字產業等方面的發展上互利合作,促進各國在科技、文化和貿易等方面的互聯互通,為下一步實現互信共治的未來數字世界創造機遇,讓網際網路發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 中國傳統「和合」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人類歷史發展潮流大勢,總結中國自身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文化傳承,多次強調要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始終崇尚和諧和睦、友好合作。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作者:譚苑芳(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教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應對國際複雜挑戰、著眼於世界前途和人類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不僅彰顯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光輝,也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的中國智慧,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深刻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亟須系統地闡釋其哲學意義。
  • 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更好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中國經濟的騰飛、綜合國力的增強讓稱霸兩個世紀的西方大國感到驚訝和恐慌,更讓其稱霸全球的特權地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由此,「天下大同」被荒唐地曲解為「中國將再次統治『天下』」,用西方的「普世價值」綁架中國的「共同價值」。同時,憑藉著強大的全球傳播網絡,西方國家極力強化話語霸權,肆意散布「中國威脅論」「中國傲慢論」等,主導著國際話語導向,導致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話語理念傳播面臨嚴峻挑戰。
  • 薛惠鋒:新時代、大安全、強融合,打造自主可控的網絡空間安全共同體
    我們探討「新時代、大安全、強融合---打造自主可控的網絡空間安全共同體」主題,就是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探索融合路徑,把握科學方法,凝聚多元力量,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網絡安全保障。 一是認清新時代的網絡特徵。總體國家安全觀中,從國土安全到信息安全、核安全等11種安全,哪一個也離不開網絡安全。
  • 全球水博物館網絡代表座談會在中國水利博物館召開
    10月27日,全球水博物館網絡代表座談會在中國水利博物館召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官員、全球水博物館網絡協調人,以及伊朗、義大利、荷蘭、加拿大、厄瓜多、印度等國家的代表齊聚杭州,根據今年5月全球水博物館網絡國際會議精神,落實水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的具體事項,展開深入交流,達成多項合作共識。
  • 薛惠鋒:迎接更加開放的網絡空間
    2018年,網絡空間驚濤駭浪、風雷激蕩。歷史從容有度,在危機並存中標識網絡空間的新刻度,也迎來更加開放的新態勢,全球網絡空間前所未有地需要一個「互信共治」的命運共同體,這也決定了網絡空間進一步開放的必然趨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
  • 圖說: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非凡歷程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從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利益出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充分展現了大國領袖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讓我們通過一組圖片,回顧這一理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 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典故有深意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經提出,就以振聾發聵的力量引發強烈反響,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支持,被有識之士譽為:「中國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發展的鑰匙」「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筆記君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篇演講中提到的一些典故,幫助大家更好學習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
  • 【專家談】建設更加牢不可破的中老命運共同體
    2015年11月,中老合作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寮國一號衛星,該衛星是中國首個向東協國家整星出口的商業衛星。這顆衛星正在為寮國以及整個中南半島提供通訊和衛星電視服務,將來還能服務於寮國的遠程醫療、應急救災和遠程教學等。2016年9月6日至9日,李克強總理出席在寮國萬象舉行的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並對寮國進行正式訪問。
  • 埃及共產黨總書記:汲取中國智慧和經驗
    薩拉赫·阿茲利 資料圖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埃及共產黨總書記薩拉赫·阿茲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取得卓越發展成就,同時積極推動完善全球治理,以互利合作促進共同發展。「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的政黨。
  • 砥礪前行 構建潮商命運共同體
    為踐行國際潮商會長俱樂部·「天人智慧文化、言行一致文化、福德善緣文化」三大文化和潮藉各商會會長的奉獻精神,真實記錄各位會長的艱辛創業歷程,啟示後人奮發向上,國際潮商會長俱樂部與薈萃文化(廣東)有限公司聯手製作《百名潮商會長精英專訪錄》。
  • 崇王賤霸,天下大同——從孫中山大亞洲主義到人類命運共同體
    崇王賤霸,天下大同——從孫中山大亞洲主義到人類命運共同體作者:胡春雨題記: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如一家,中國猶一人焉——王陽明用固有的和平道德,去統一世界,成一個大同之治——孫中山。亞洲的未來,不僅關乎亞洲人民的命運,也關乎人類文明的走向。誠如習近平主席所言:「亞洲是人類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亞洲地大物博、山河秀美,在世界三分之一的陸地上居住著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47個國家、1000多個民族星羅棋布。」在這個大家園裡,中國地處亞歐大陸東端最富饒、最廣闊的土地,坐擁亞太世界的中心。
  • 菲律賓少年「漢語橋」上領悟「人類命運共同體」
    經過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確認後,她將代表菲律賓前往中國參加全球「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小時候中國在電視裡,讀書後中國在文字裡,到中國留學後,中國在微信裡、在復興號高鐵上……疫情暴發後,中國就在校園裡。中國老師與各國留學生互助互愛共患難,中國是我第二個故鄉,是新冠肺炎疫情讓我領悟了什麼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原本應在6月回國的畢玥晨,故鄉是有著友華傳統的北伊洛科斯省。
  • 中國治沙70年 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智慧
    為全球貢獻了哪些中國智慧?帶著疑問,人民網記者對多名業內專家進行了專訪。 治沙70年 我國達到國際領先局面 據了解,我國每年因荒漠化問題造成了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640億元人民幣,將近 4 億人直接或間接受到荒漠化問題的困擾。荒漠化在我國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土地沙化。
  • 攜手鑄就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在結束...
    一路上,我們受到非洲朋友熱烈歡迎,分別同五國領導人和外長進行會見會談,就新形勢下落實中非領導人重要共識,繼承弘揚中非傳統友誼,提升政治互信,攜手抗擊疫情、加快重大合作項目復工復產、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加強國際地區事務協調達成廣泛共識,並籤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達到了深化友誼、增進互信、促進合作、凝聚共識的目的。
  • 綜述:立己達人 共謀發展——國際社會點讚中國共產黨完善全球治理...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8周年之際,一些外國政黨代表、專家學者表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積極參與全球事務,致力於維護多邊主義和完善全球治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在國際社會贏得廣泛共鳴和支持。  中國智慧啟迪世界  菲律賓雅典耀大學中國問題研究專家盧西奧·皮特洛表示,近年來中國在國際與地區組織等多邊場合發揮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為促進全球治理的科學化、公正化貢獻了「中國智慧」。
  • 我國超90%寬帶用戶使用光纖接入 總數居全球首位
    原標題:中國光纖接入用戶近4億 居全球首位昨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重要理論成果——《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9》《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9》《烏鎮展望2019》發布。《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9》指出,歷經50年的風雨,人類發展網際網路的大幕才剛剛開啟,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生活的顛覆性變革遠未到來。
  • 「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今日開幕,10場平行研討會觸摸中國發展脈絡
    本屆會議將圍繞「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深刻解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國積極參與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堅強決心和堅定信心。  本屆會議由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廣東省人民政府、21世紀理事會主辦,廣州市人民政府承辦,CGTN智庫協辦。全球領袖級人物「雲聚」廣州,將如何助力推進大合作?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君如介紹,會議將圍繞「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就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下人類共同面臨的大考驗和基於利益交匯點的大合作展開交流研討。
  • 首屆「太和文明論壇」召開 凝聚全球智慧共商文明發展之道
    本屆論壇以「把握人類文明共同價值發展方向」為主旨,邀請來自國際組織、國內外知名學術機構和工商界的近百位專家、學者、翹楚齊聚一堂,凝聚全球智慧,圍繞中外人文交流、人工智慧及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三個主題,共商人類文明未來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