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鄒魯文化促進會舉辦文化講壇 金華學者深入解析小鄒魯文化內蘊

2021-01-09 浙江日報

眾所周知,金華素有「小鄒魯」之稱,是金華的一張文化名片,那麼金華小鄒魯的文化內蘊究竟是什麼?9月13日上午,金華小鄒魯文化促進會主辦「小鄒魯·文化講壇」第四講,由小鄒魯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學術研究部副主任施晨光主講,深入解析了金華小鄒魯的文化內蘊。

金華古稱婺州,歷來是文化禮儀之邦,歷史上講學群起、書院迭、興。呂祖謙、「北山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許謙)、宋濂、章懋等名儒代代相傳,是全國儒學文化發展的重地。上世紀90年代,金華還發現了一塊「小鄒魯」古石碑,見證了金華深厚的歷史底蘊。

「鄒魯、小鄒魯是承載著思想與文化的特用詞,要帶著辯證的思維看待小鄒魯的文化內蘊。」施晨光對金華儒學文化頗有研究。他從宋代文化的歷史定位說開去,按歷史發展順序解讀以呂祖謙為代表的婺學在完成南宋理學思想集大成過程中的貢獻,剖析「北山四先生」在傳承、發揚紫陽四書正學中的作用與意義,並介紹了元明期間諸先賢對婺學的繼承。

文化講壇設在金華萬佛塔公園南側赤松門城樓二樓,講課內容受到儒學學者和愛好者的歡迎,還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靜聽。

值班主編:楊振華

相關焦點

  • 金華小鄒魯文化促進會舉行「小鄒魯文化講壇」開講儀式暨元旦聯歡...
    今天(12月31日)上午,金華小鄒魯文化促進會在萬佛塔南側的赤松門城樓,舉行了「小鄒魯文化講壇」開講儀式暨元旦聯歡活動。金華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金華山管委會黨工委書記金中梁來到現場,與小鄒魯文化促進會領導班子成員交流了文化合作意向。
  • 朱元璋在金華半年多時間幹了啥?金華小鄒魯文化促進會文化講壇帶你...
    11月8日,金華小鄒魯文化促進會舉辦「小鄒魯·文化講壇」第六講,主講嘉賓是段子體輕散文新書《金華有意思》作者、小鄒魯文化促進會會員張宏、苗青,主講的內容是《朱元璋如何在金華小鄒魯得到全面增量與充值》。但是,16年時間裡,朱元璋竟有半年多的時間駐蹕金華。他為何要來金華?來到金華後這麼長時間裡又做了些什麼?小鄒魯文化促進會會員(《金華有意思》作者)張宏、苗青對此進行解惑析疑。
  • 金華小鄒魯文化促進會考察蘭溪女埠古鎮文化
    10月16日,金華市人大常委會原常務副主任、金華小鄒魯文化促進會名譽會長林一心和促進會會長馮根勝,促進會智庫專家及常務理事一行10餘人,來到蘭溪考察女埠古鎮文化。女埠是具有1700多年歷史的浙江省文化名鎮,是錢塘江詩路的重鎮。
  • 首屆鄒魯文化城市座談會在鄒城舉辦 23城市達成共識
    4月29日,首屆鄒魯文化城市座談會在鄒魯文化重要發祥地、孟子故裡——山東省鄒城市舉行,來自全國23座鄒魯文化城市的嘉賓代表及80餘位研究鄒魯文化的專家學者相聚一堂,尋根問源、共話發展。  鄒城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勝明指出,鄒魯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千百年來,備受尊崇,影響深遠,在中國甚至海外的很多人文薈萃之地,都以「鄒魯」自譽。
  • 魯文化與鄒魯文化
    相比齊魯文化而言,我們對鄒魯文化的了解、理解、研究和重視都遠遠不夠。現在看來,邾早於魯,文化也比魯文化先進。魯文化始於周公,而邾文化可以上推到夏、殷。鄒魯文化有兩個鮮明的特色,值得我們高度重視。一,鄒魯文化都崇尚和平,反對戰爭,講求仁義;二,鄒魯自然科學的水平,在春秋戰國時期,是堪稱獨步的。古代舟、車、服、用器物,很多是以邾、婁為名的。
  • 鄒魯文化與聖人家風
    鄒魯文化是以周代兩個諸侯國魯國和邾國(戰國時稱鄒國)為中心、以周代禮樂文化為主體、吸收融合了殷商文化和當地土著東夷文化而發展起來的區域性文化。與周秦時期其他的區域性文化,如齊文化、晉文化、燕趙文化、楚文化、吳越文化、秦文化、巴蜀文化等相比,鄒魯文化堪稱一枝獨秀,不但孕育了儒墨兩大顯學,引領了百家爭鳴的時代潮流,而且還具有此後蛻變、上升為中國主流文化的內在潛質。
  • 濟寧推介會收穫多,鄒魯文化田園小鎮等五項目籤約
    本次推介會共有16個新項目落地濟寧,其中百億級鄒魯文化田園小鎮項目1個,十億以上項目5個,總投資236億元。推介會上,集中推介了濟寧市魚臺縣稻米產業、微山縣漁湖產業、鄒城石牆田園綜合體項目、泗水聖水峪田園綜合體項目等涵蓋農林牧漁農機五大優勢產業在內的27個精選鄉村振興產業項目及田園綜合體項目,立體展示了「濟寧農業」的新面貌。現場還集中簽約了16個新項目。
  • 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齊聚金華為婺文化「支招」
    6月1日下午,市政協組織召開了「婺學研究的歷史、現狀、展望與婺文化創新發展」知名專家諮詢會。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復旦大學、日本學習院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書局、《光明日報》、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浙江師範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出版傳媒單位的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共同探討婺學研究和創新發展。副市長陶葉萍、市政協副主席胡錦全參加活動。
  • 文史記憶 丨時光倒影下的明招文化(上)
    遙望聖山,便想洞開時空隧道去暢遊明招文化的最初淵源……一、明招文化的源與流明招講學開啟了「明招文化」。明招文化是婺學中呂學一支的發端,上承宋代理學,下接清代浙東史學,歷宋、元、明、清五百載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明招文化是一種思想文化,實質上就是呂祖謙的學術思想。呂學具有厚重的文化內涵,思辯內容主要在史學、哲學、倫理及教育思想等方面。
  • 著名學者方立天解析佛教文化的當代意義
    為什麼會有道德底線問題的提出?身在紅塵,心遊三界,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著名學者方立天做客《世紀大講堂》,解析《佛教文化的當代意義》。方立天,生於1933年3月,浙江永康人。1950年春進入上海華東稅務學校(後改名為華東財政學校)學習,不久即留校工作。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61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1984年經教育部特批破格晉升為教授。
  • 結緣伏羲文化的學者劉孝義【伏羲女媧文化-連載-6】
    在學術會上,他作了《將伏羲女媧文化的傳承發展創新,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之中——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大潮中,羲皇故裡、羲皇故都做了什麼?》的演講。第七節 結緣伏羲文化的學者劉孝義    劉孝義,出生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陽川的卦臺山下,一輩子致力於伏羲女媧文化的研究與傳播,被中華文化促進會聘為「伏羲女媧文化導師」。
  • 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 推廣創新文化 弘揚創新精神
    實踐創新形式 構建交流平臺「書香海澱·畫說科學城」走進中關村科學城園區,通過線下的書店閱讀空間及藝術空間,努力構建作家、藝術家、科學家、企業家、創業者交流平臺,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推廣中關村創新文化,弘揚中關村創新精神。
  • 省文化基因解碼工程開展金華區域調研
    省文化基因解碼工程開展金華區域調研 發布日期: 2020-11-20
  • 劉孝義被聘為「伏羲女媧文化導師」
    」天之水網2018年1月18日,中華文化促進會傳統文化委員會,在全國學者中甄選審核聘請甘肅省天水市學者劉孝義為中華文化促進會伏羲女媧文化導師。 中華文化促進會傳統文化委員會(簡稱「文促會」,英文名稱ChineseCulturePromotion Society)創立於1992年,是註冊資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的全國性聯合性社會組織。文促會業務主管部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目前中國最大規模、最具代表性的文化NGO。2004年國家授予「全國先進民間組織」榮譽稱號。
  •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成功舉辦2020北京文化產業發展大會
    為進一步激發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文化創新活力,推動首都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承辦的2020北京文化產業發展大會於9月6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行。
  • 揚帆起航中華文化促進會冰雪產業 與文化工作委員會助力冰雪發展
    11月8日,中華文化促進會冰雪產業與文化工作委員會理事會揭牌儀式在北京市房山區舉辦。  北京市房山區副區長首先致歡迎辭:房山有著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這裡是最早的人類繁衍棲息地之一,70萬年的人類史、5000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建城史綿延不斷,形成了以"人之源""城之源"為核心的、獨一無二的北京源文化金名片。中華文化促進會冰雪產業與文化工作委員會理事會常駐地落戶房山,也希望今後利用房山氣候、環境、服務等優勢,與文促會尋求更廣泛的合作。
  • 第九屆中國-南亞國際文化論壇 「人文智庫對話」視頻會議成功舉辦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林松添發表致辭11月27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雲南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第九屆中國-南亞國際文化論壇「人文智庫對話」視頻會議國際在線報導:11月27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雲南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第九屆中國
  • 英文版「線上博物館」傳播金華婺文化
    這一次,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被翻譯成了英文,由此為學生們拉開了金華璀璨文化的絢爛篇章。策劃錄製英文版「線上博物館」課程的,是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婺文化譯播研究中心的教師團隊。「這是我們實踐教學的一項內容,受疫情影響,學校延遲開學,學生們也無法出門參觀博物館,在學院號召下,大家就想著把教學『搬』到網上。」該研究中心主任李慧說。
  • 波西米亞學者徐偉珠 不遺餘力推動中捷文化交流發展
    有時候作家在他的文本裡面輕描淡寫、一帶而過的典故或者某一個事件對我們譯者來說,往往是會追本溯源地去查找他的源頭。慢慢地我們對對象國的文化背景的了解會越來越強。」作為一名優秀的譯者,徐偉珠憑藉專業知識和深厚的文學功底,汲取中捷語言文化精華,先後翻譯了捷克著名作家伊萬克裡瑪、博胡米爾赫拉巴爾及茲旦內克斯維拉克等10餘部作品。
  • 桑大鵬明做客三峽文化講壇
    本周六(8月30日)上午10點,三峽大學桑大鵬博士將做客三峽文化講壇,就此主題進行梳理,而其對唯識學派的研究,也為此次論壇打上了學術的色彩。桑大鵬,1991年畢業於湖北大學,2006年進入武漢大學文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多年來致力於文藝學、哲學闡釋學和宗教哲學的研究,已出版專著1部(《三種華嚴及其經典闡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