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金華素有「小鄒魯」之稱,是金華的一張文化名片,那麼金華小鄒魯的文化內蘊究竟是什麼?9月13日上午,金華小鄒魯文化促進會主辦「小鄒魯·文化講壇」第四講,由小鄒魯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學術研究部副主任施晨光主講,深入解析了金華小鄒魯的文化內蘊。
金華古稱婺州,歷來是文化禮儀之邦,歷史上講學群起、書院迭、興。呂祖謙、「北山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許謙)、宋濂、章懋等名儒代代相傳,是全國儒學文化發展的重地。上世紀90年代,金華還發現了一塊「小鄒魯」古石碑,見證了金華深厚的歷史底蘊。
「鄒魯、小鄒魯是承載著思想與文化的特用詞,要帶著辯證的思維看待小鄒魯的文化內蘊。」施晨光對金華儒學文化頗有研究。他從宋代文化的歷史定位說開去,按歷史發展順序解讀以呂祖謙為代表的婺學在完成南宋理學思想集大成過程中的貢獻,剖析「北山四先生」在傳承、發揚紫陽四書正學中的作用與意義,並介紹了元明期間諸先賢對婺學的繼承。
文化講壇設在金華萬佛塔公園南側赤松門城樓二樓,講課內容受到儒學學者和愛好者的歡迎,還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靜聽。
值班主編:楊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