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氏後人講述抗英名臣卞士雲 道光皇帝稱他做京官外官都好

2021-01-09 揚州網
卞氏後人回到老宅
城南卞公祠

2018年9月25日,是浙江巡撫卞士雲誕辰230周年紀念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卞氏後人及學者數十人齊聚揚州,走進位於廣陵路的卞家老宅,回憶這位從揚州城走出的清朝重臣。

寒門學子考取進士

堂名「榴瑞堂」報答母恩

卞士雲(1788—1843),原名榮賢,字光河,號季青、竹辰。他出生於揚州城南,為何卻是儀徵人呢?

「揚州卞氏為東晉卞壺之裔,揚州城西南有卞忠貞公祠,就是為了紀念卞壼這位『忠孝之道,萃於一門』的賢臣。」80歲的卞士雲五世孫卞重年告訴記者,卞氏南宋時遷揚州,至忠貞第38世、江都第16世卞履義始著籍儀徵。卞履義(字儀封)就是卞士雲的祖父。卞士雲父親名叫卞銘(1749-1798,字新盤),卞士雲是卞銘與繼室陳氏所生。

卞銘本是一個讀書人,因為家境貧寒,不得不棄學經商,經營生意時也常常是手不釋卷,一輩子生意做得不大,是小康之家。卞銘年屆不惑才生下卞士雲,他常常教育兒子說:「我平生未嘗揚人之過,未嘗隱人之善。人有憂未嘗生喜幸心,人有樂未嘗生嫉妒心。」

卞士雲11歲時,父親卞銘就去世了,母親陳氏靠幫別人家做針線活,供他上學。當時在府學時,有人看到他十分聰慧,願意出重金讓他去做生意,母親陳氏謝絕了,在隆冬風雪之日,她望著院前石榴樹說:「老天保佑我兒讀書功成名就,石榴樹隆冬也會開花。」果不其然,石榴樹不久開了兩朵花。從此,卞士雲受母教激勵,苦讀不已。1816年鄉試奪魁,1820年庚辰科考取覺羅官學(學生均為皇族,又簡稱宗學)教習。1823年會試中進士,二甲第五名。道光皇帝欽點翰林院編修,這一年卞士雲三十六歲。

為了報答母親的一片苦心,卞士雲將自己的這一支命名為「榴瑞堂」。

痛陳淮鹽運輸改革弊端

道光稱他做京官外官都好

道光十年(1830),兩江總督陶澍上表擬對淮鹽運輸方法進行改變,鹽船直接出江,不再在儀徵掣捆。當時儀徵從事解捆搬運等工作的夫役有數萬人,如果這樣改革,他們就會絕了生計,衣食無著,儀徵勢必失去昔日繁華。

時任京畿道監察御史的卞士雲,認為這樣改革弊端很大,又念及家鄉的生機將絕,遂與都察院左都御史史致儼、浙江學政吳椿聯名上疏,痛陳其害,這一改革動議被暫時擱置了。

卞士雲歷任安慶、鳳陽、寧國知府,升廣西右江道、湖北按察使,署布政使。他在任內重新審理天主教牛八教案、銅船水手黃和尚案,將被株連的無辜者悉數釋放。

道光皇帝兩次召見卞士雲,評價他說:「汝任御史時,即知汝才幹明練,做京官好,做外官亦好」,「卞士雲才具操守,朕所素知,爾等當效法之」。

回鄉丁憂時臨危受命

率浙江軍民抗擊英軍侵犯

道光二十年(1840)二月,卞士雲生母陳氏在湖南任所病逝,卞士雲開缺回籍,由湖南護送母親靈柩歸葬揚州。按照禮制,官員為父母喪守制三年,要離職家居,稱丁憂。

儀徵學者巫晨介紹,道光二十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英國軍艦溯海北上,沿途攻陷浙江定海等軍事要地。道光二十一年冬,道光皇帝為解燃眉之急,想到了還在丁憂的卞士雲,授予他總辦浙江軍營糧臺事務兼管浙江布政使司事。道光二十二年,尚未實授浙江布政使的卞士雲被授予署理浙江巡撫的職務。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守制二十七月已滿的卞士雲被授予浙江布政使,署理浙江巡撫。

浙江沿海常常遭到英國軍艦的侵犯,軍務繁忙。卞士雲身先士卒,指揮防禦。軍民缺糧,川、鄂兩省糧船不能到達浙江,卞士雲奏請免稅,並四處招徠糧商直達浙江,以解燃眉之急。英艦進入長江,鎮江告急,手下人對他說,揚州的家眷恐怕不安全。卞士雲厲聲說道:「我要以身殉國,奮不顧身,還談什麼妻兒老小。」極大鼓舞了浙江軍民抗擊英軍侵犯的決心。

道光二十三年五月,卞士雲積勞成疾,病逝於署理浙江巡撫的任上,享年五十六歲。

卞士雲有一姐,嫁給太學生吳熊弼。他本人存世一女兩子。女兒嫁給直隸候補知縣程迪芳,長子卞寶書,次子卞寶第。如今,位於廣陵路219號的卞寶第故居完好地保存,為揚州市級文保單位。通訊員 卞世傳 記者 姜濤

相關焦點

  • 清代京官有多窮?有人揭不開鍋,妻兒如同乞丐,背後隱藏怎樣真實歷史
    康熙批覆奏摺 康熙八年,監察御史趙璟給皇帝寫了一份奏摺,專門對在京官員貧窮生活進行了訴求,他指出,京官的薪資連普通溫飽都難以為繼,加之各項支出龐大
  • 道光仨兒子,蠢的當上皇帝,聰明的一世為奴,最後一個尷尬的笑了
    道光在任時,業績平平,做的都是一些不輕不癢的小事,可惜的是也落下了一個巨大的汙點——敗給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籤訂了南京條約。此後便一蹶不振,更是碌碌無為了了此生。此外,在他的一生中,道光還為清王朝貢獻了9個兒子,10個女兒的光輝事跡。
  • 印度末代皇帝,不願做英國傀儡,通令全國抗英,兵敗流放緬甸至死
    電影中的章西女王、巴哈杜爾·沙二世歷史就是這麼有戲劇性,1853年印度章西王國甘加達爾國王離世,他沒有子嗣,英國正好利用條約吞併章西王國的領地,但英國人遭到了章西王國臣民的強烈反抗,領導章西臣民抗英的是甘加達爾國王的妻子葩依王后
  • 道光皇帝是個地地道道的吝嗇鬼你相信嗎?
    清朝道光皇帝其實也是個大菸鬼您知道嗎?但他卻因為害怕花錢,甘願忍受大菸癮的痛苦折磨,狠心把大煙成功地戒掉了,可見道光皇帝為了省錢哪怕是對自己都不輕易放過,因此常有人說:「道光皇帝是個地地道道的吝嗇鬼。」我們可以從這幾件生活小事就能看出道光皇帝有多吝嗇。
  • 道光的兒子竟被他活活踢死,到底踢到了哪裡,這一腳威力這麼大?
    道光皇帝執政三十餘年,並沒有什麼值得後人稱道的政績。但他的一個行為卻惹來了無數的爭議,因為,他竟然將自己的一個親生兒子活活踢死了。這件事聽起來可能太過離奇,因為,父親對兒子都是有著深厚的感情,可事情卻是實實在在的發生了。
  • 都說虎毒不食子,為何道光皇帝一腳踢死自己的兒子?做錯了什麼?
    道光皇帝的兒子叫奕緯,奕緯是宮女所生,道光皇帝在當皇帝之前,一直喜歡把自己打扮成一個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所以,他對自己的個人形象非常重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非常愛護自己的羽毛。
  • 明朝最丟人皇帝,靠藥物寵幸妃子而過勞死,卻被後人贊為明君
    點擊右上角「關注」,獲取更多小冷知識倉的歷史明穆宗朱載坖是一位充滿爭議的皇帝,他並不是一個能力很強的皇帝,他繼位後就沉浸在溫柔鄉中對朝政開始懈怠。但是,也因為他荒於政事使得明朝的朝政大權掌握在了他所信任的大臣徐階、高拱、張居正等名臣手中,憑藉著他們造就了明朝中興的局面。
  • 古言甜寵文:《誰說京官有肉有錢》,高甜來襲!
    ——元代·鄭光祖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桃子,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女主女扮男裝入朝為官的古言甜寵文,一句話介紹小說內容就是:有錢難買相爺為鄰/隔壁住了一隻年輕相爺。《誰說京官有肉有錢》作者:趙熙之簡介:女主:孟景春|男主:沈英搜索標籤:古言 甜寵文 女扮男裝 女主孟景春,出生醫學世家,幼時父親被人陷害,家破人亡之際有一人對她說過,好好活著,為人不能失心中赤忱,不論將來如何,都要努力為生……於是多年苦讀,只為入京都謀個一官半職,查清真相,也解決解決養活自己的問題。
  • 他是備受林則徐推崇的晚清名臣,為中華做的兩件事功在千秋
    他曾經看中的一個人,後來成為了中國晚清時期的名臣,做出的事情對中華來講,功在千秋!1846年,貴州安順知府胡林翼將一個青年人介紹給已經被貶的林則徐認識,已經暮年的林則徐看此人眉清目秀,才思敏捷,深知兵事。深以為喜!他對胡林翼說:「此人日後必是朝廷重臣!西北邊事不定!
  • 林則徐搞禁菸運動,道光很生氣,背地抱怨林則徐多事讓朝廷丟臉
    琦善後來得到起用,最恨的人就是林則徐—如果不是當時還在廣州的林則徐(雖然已被罷官)慫恿廣東巡撫告了他一狀,「漢奸」罪名還落不到他的頭上。出乎意料的是,戰後道光最恨的人竟也是林則徐。戰爭期間,對林則徐的發配令已下,但他仍在廣州幫楊芳布局打仗,還在浙江前線以四品京堂的名義幫奕經出謀劃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然而,打完了仗,他仍被繼續發配。
  • 曾國藩心學:打敗對手的兩條天機,悟透一條,都不是平庸的人
    在曾國藩的心學運用過程中,打敗對手的背後,有兩條天機,只要能悟透一條,都不是平庸之人。那麼,這兩條天機到底是什麼呢?我們結合曾國藩的一件真實案例來詳細解讀。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36歲的曾國藩是翰林院正四品詹事府少詹事兼署大理寺少卿,在大吏雲集的京城,曾國藩的職位並不高,但由於他升遷快速,很是讓人嫉妒。其中,就包括大學士英和。
  • 嘉慶與道光比較,一個仁慈到懦弱;一個自負到囂張,誰是亡國之始
    若論為政之道,嘉慶和道光這倆父子並不差,尤其是嘉慶,跟他爺爺雍正差不多,天不亮就看奏章,半夜還在批文件。道光為了給百官做表率,更是一點葷腥都不吃。那清朝為什麼還是止不住下滑呢?也許得從這倆的性格看看。嘉慶皇帝在位時間:公元1796—公元1820年嘉慶皇帝在位二十五年,親政第一年就幹掉了和珅,後來他重用「四大天王」——朱珪、慶桂、王傑和董誥,這四位賢臣也樂意給嘉慶牽馬墜蹬。因為嘉慶為人仁慈,甚至於有點儒弱,他對大臣很寬厚,頗有些古風。對百姓也比較上心,所以他的謚號是「仁」。嘉慶這樣的人,如果生在太平世道,守成沒有問題。
  • 號稱不能做皇帝的「張姓」,在西北做了兩代涼王,疆域堪比東晉!
    傳說在姜子牙封神的時候,許多人的神位都已經寫好了,唯有玉皇大帝的位置沒有人去做。這時候一幹神仙就都出來問姜子牙:「玉皇大帝到底誰來做呢?」姜子牙也沒仔細去想,隨口答道:「玉皇大帝當然是有人來做了!」不料在座的剛好有一個人叫做張百忍,又名張友人,他聽到姜子牙這麼說,於是趕緊答謝道:「謝姜丞相封賞,友人領命!」就這樣張友人陰差陽錯地做了總領三界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天地間最尊貴的神,被張姓的的張友人做了,為了給其他姓氏多留一些機會,張友人規定:從此人間的皇帝張姓的人不能做。
  • 中紀委推薦「父子雙宰相」張氏家風:居官以廉 居鄉以善
    每遇災荒之年,設粥廠,開義倉,拯饑民於水火,扶貧助學,修橋鋪路,樂施好捐,不惜傾其所有。 桐城張氏 張英(1637-1708),字敦復,號學圃,晚年更號圃翁,清代名臣,安徽桐城人。清康熙六年(1667年)進士,歷任侍郎、經筵講官、翰林院掌院學士等職,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 清朝皇帝順序和各個皇帝的詳細簡介
    在這268年裡,從努爾哈赤到末代皇帝溥儀,先後有十二位帝王統治這個泱泱大國,小編認為,無論是哪一位皇帝,都有他的歷史使命,哪怕是溥儀,也有他註定的使命。乾隆代號: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功績:將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
  • 清朝另類鐵帽子王:兒子孫子都是皇帝,結局卻大不一樣!
    在晚晴便有這麼一位比較特殊的鐵帽子王,他的兒子和孫子都做了皇帝,他本人也是風光一時。那麼他的兒子和孫子最後結局是什麼呢?醇親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第7子,他的大福晉是慈禧太后的妹妹,這身份足夠顯赫。他後夥同恭親王配合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讓慈禧成為了大清國的實際掌權者。憑藉這一功勞他加封醇親王。後來由於同治皇帝早逝無後,需要從皇族近脈中找一繼承人來當大清國的皇帝。
  • 皇帝:愛卿,在家都吃啥?大臣:吃窩頭,皇帝連吃七天,太監哭了
    他是乾隆皇帝的孫子。他從小就勤奮好學,一直想做一個有用的國王。於是,他發奮讀書,立志要讓清朝在自己手中富強起來,但經過"康乾盛世"的餘暉,清朝已經逐漸走下坡路,尤其是道光登基後,外國人開始入侵。種種瑣碎的事務讓道光皇帝焦頭爛額,他苦苦思索著強國的良方,經過長時間的冥思苦想,他認為"富國必先從節儉開始",這在常人看來,實在是找不到開源之道,便不得不反覆強調節流之法。
  • 他是第一個創造農民當上皇帝這個奇蹟的人,後人對他的評價卻……
    歷史上的皇帝,出身平民階級的不多,最為世人熟知的有兩位,一位是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平民出身還做過乞丐,另一位則是西漢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他是第一個創造農民當上皇帝這個奇蹟的人,但後人對他的評價其實好壞參半,這又是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