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AI 技術能為教育行業帶來變革的可能,例如消除時空限制、打破區域隔閡。在鯨媒體主辦的 2019 TEC 教育創想大會上,盒子魚CEO黎小說發表了《AI 產品下沉,打破區域隔閡》的主題演講,分享了實現這種變革的手段——OMO模式。
對於教育行業的下半場,黎小說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教育行業的下半場可以從教學方式和教學場景的角度來分析。簡單來說,教育行業的下半場會從一個老師變成多個老師、從單向互動變成多向互動、從北上廣深到三四五線城市。
而促成這種戰場賽事變革最重要、最高效的手段就是 OMO,也就是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黎小說表示,特別是小學階段、初中階段,小孩的自控能力很差,更多的是靠管理、激勵,後面才是教學練測環節,這個環節在線下有天然的根本性的優勢,但是線上可以幫助他提升效率。
此外,黎小說還指出,未來會出現「教培分離」的情況,具體來說也就是做教育科技的不去涉足培訓的業務,專注於通過技術實現教學環節的高效、可控和量化;做培訓的不去搞教育科技,專注於如何讓一個老師去激勵和培養好學生。
以下是黎小說演講內容全文(經鯨媒體梳理):
教育「科技」行業的下半場
一、從一個老師到多個老師
現在的教學體系中,會有線上的主講教師,線上的中教輔導老師,線下的主講老師和線下的外教老師。傳統的總共會有四個老師,每個老師講的東西都不一樣,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把每個老師的上課、學習、管理的優點發揮出來,這是從一個老師到多個老師,把更多的老師納入到教學過程中來。
二、從單向互動到多向互動
每個學科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內容方式有根本的區別,並不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傳統的課堂互動是「單向互動」,老師講課,講完了也就下課了。對於英語學科來講更重要的是互動。
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從單向互動變成多向互動。比如AI課的理解互動,APP的學習互動,紙質測驗的互動,智能的產品,智能的批改實時反饋,以及一對一的線上外教的應用。
三、從純線上到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盒子魚的產品是從2014年開始進入到學校裡面使用的,後來隨著在線教育的深入,也做了很多在線的教學場景的嘗試。但是經過幾年的探索,盒子魚堅定地認為,未來只有一條路是最有利於提升學習效率的,就是線上線下融合--OMO。特別是小學階段、初中階段的小孩,自控能力差,需要靠管理、激勵。然後才是教學練測環節,練測環節在線下有天然的優勢,但是線上可以幫助他提升效率。
下沉--OMO模式
整體地推進機構的OMO和線上融合的教學,這是未來最大的方向。
不同的學校和機構會有不同的特性,三四線的學校跟北京的名校和普通校差別很大,需要制定更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案,而不是簡單做TO B。
那麼整個教育行業TO B 未來什麼最高效?就是OMO。未來一定是不同類型的公司合作,共同做一件事情,這樣才能做好。
盒子魚對自己的定義是什麼呢?是一家教育科技公司,而不是一家培訓機構,因為對教育來講,第一是激勵學生,教學生。但更多還是通過技術、內容和整個的方式,讓整個教學環節更高效。甚至可以通過不同老師的組合,讓教學達到一個可量化、可控制的標準,然後只需要用一個老師來激勵學生和管理學生,而這正是培訓機構最擅長的事情。
盒子魚需要從教學的根本出發進行重新定義,然後再到和做培訓的公司,有一個深度的融合和導入,這才是未來TO B的發展的方向。未來中國要像美國,有更多的TO B合作來開拓市場,這就需要文化和價值觀的改變,中國的網際網路教育或者說是在線教育,才會有更大的完全不一樣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