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訊(中工網記者 邢生祥)11月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青海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實施情況。據介紹,青海「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的6方面23項重點任務基本完成,11項約束性指標全部提前完成,全省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司文軒介紹,經過近五年努力,全省汙染防治階段性目標順利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截至2019年底,青海地表水國考斷面環境質量達到或好於Ⅲ類的比例達到94.7%,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提前一年完成規劃目標。長江、瀾滄江出境水質穩定在Ⅰ類,黃河幹流水質穩定在Ⅱ類。
另外,青海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總體保持優良穩定,全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96.1%,較「十二五」末高1.7個百分點,西寧市、海東市優良天數平均比例達95%,位居西北五省區首位。青海四項主要汙染物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減排目標任務。
近五年來,青海紮實推進實施三江源二期、祁連山等重大生態保護工程,推動實施祁連山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全省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穩定向好,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青海藍綠空間佔比超過70%。
青海堅持「好水和差水」一起抓,系統推進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保護、水資源管理,積極融入國家戰略,爭取落實中央專項資金,支持實施長江源區、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程。系統推進湟水流域水汙染治理和水生態修復工程,全流域優良水質比例相比2016年提高40.5個百分點。在全國率先完成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
司文軒介紹說,青海實施重點減排工程項目323項,實行建設項目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等量或減量替代,嚴控新增汙染物排放。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結果顯示,與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數據相比,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9.75%,氨氮下降55.84%,總氮下降24.17%,總磷下降25%,全省汙染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來源:中工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