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

2021-01-08 瀟湘晨報

中工網訊(中工網記者 邢生祥)11月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青海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實施情況。據介紹,青海「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的6方面23項重點任務基本完成,11項約束性指標全部提前完成,全省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司文軒介紹,經過近五年努力,全省汙染防治階段性目標順利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截至2019年底,青海地表水國考斷面環境質量達到或好於Ⅲ類的比例達到94.7%,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提前一年完成規劃目標。長江、瀾滄江出境水質穩定在Ⅰ類,黃河幹流水質穩定在Ⅱ類。

另外,青海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總體保持優良穩定,全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96.1%,較「十二五」末高1.7個百分點,西寧市、海東市優良天數平均比例達95%,位居西北五省區首位。青海四項主要汙染物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減排目標任務。

近五年來,青海紮實推進實施三江源二期、祁連山等重大生態保護工程,推動實施祁連山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全省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穩定向好,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青海藍綠空間佔比超過70%。

青海堅持「好水和差水」一起抓,系統推進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保護、水資源管理,積極融入國家戰略,爭取落實中央專項資金,支持實施長江源區、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程。系統推進湟水流域水汙染治理和水生態修復工程,全流域優良水質比例相比2016年提高40.5個百分點。在全國率先完成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

司文軒介紹說,青海實施重點減排工程項目323項,實行建設項目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等量或減量替代,嚴控新增汙染物排放。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結果顯示,與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數據相比,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9.75%,氨氮下降55.84%,總氮下降24.17%,總磷下降25%,全省汙染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來源:中工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青海溼地面積躍居全國首位 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
    中新社西寧9月19日電 (孫睿)「青海溼地面積躍居全國首位,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達6%以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穩定向好。」青海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湯宛峰19日在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表示。
  • 三江源頭
    黃河、長江和瀾滄江:源頭地理坐標正式確定  三江源頭科學考察成果日前通過專家組評審,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地理坐標被正式確定。據考察,根據以河源為遠的原則,當曲的且曲源頭應為長江源頭;卡日曲的那扎隴查河源頭為黃河源頭;扎阿曲源頭應為瀾滄江源頭。
  •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三江源頭打造國家公園典範
    原標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三江源頭打造國家公園典範  青海玉樹雜多縣水系眾多,河流密布,並享有「瀾滄江源頭第一縣」的美稱。圖為美麗的雜多草原。瑪多縣扎陵湖東岸,尕澤村牧民更登尖措正騎著摩託車在湖邊巡查管護,摩託車上的袋子裡裝著沿途撿拾的垃圾,「我現在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生態管護員。保護環境本來就是每個人的責任,現在還有工資拿,真是一舉兩得」。
  • 三江源頭聖水「會水」儀式在玉樹舉行
    央廣網青海4月10日消息(記者劉澤耕)備受關注的2019青海文化旅遊節暨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開幕在即,作為這一大型活動的序曲,三江源頭聖水「會水」儀式於4月9日上午在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格薩爾文化廣場舉行。
  • 青海 傾力守護三江源頭(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狠抓黃河生態保護,清理整治河湖「四亂」  青海 傾力守護三江源頭(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本報記者 王 梅 賈豐豐青海省水利廳供圖  核心閱讀  黃河發源於青海,源頭保護情況直接影響著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質量。  近年來,青海狠抓黃河生態保護,推進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推動河湖長制不斷落到實處,並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相結合,力爭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從三江源頭汩汩流出,黃河在青海的流域面積達15.23萬平方公裡。
  • 「三江源頭」的「老松」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樊永濤報導)提起玉樹,自然會想到這樣一句介紹——玉樹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頭。本文要說的「三江源頭」是一家名為玉樹三江源頭的農貿有限公司,老松是公司總經理,本名就叫「老松」。
  • 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挺進瀾滄江源頭腹地安營紮寨
    新華網瀾滄江源頭9月10日電(記者張進林 任曉剛)9月10日下午,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經過近10個小時的艱難跋涉,從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城挺進到海拔4500多米的瀾滄江源頭腹地,並在雜多縣扎青鄉昂鬧村安營紮寨,這也是此次科考隊首次在三江源區建立起科考大本營。
  • 三江源頭科學考察活動圓滿完成(圖)
    10月14日,三江源頭科考隊完成了沱沱河源區的考察回到格爾木。在三天的考察中,科考隊對各拉丹冬雪山姜根迪如冰川等地進行了綜合考察。新華社記者 張進林攝  新華網西寧10月16日電(記者張進林 任曉剛)經過41天的艱苦努力,三江源頭科考隊16日回到了青海省省會西寧市。至此,三江源頭科學考察的各項任務已經圓滿完成。
  • 三江源頭科考隊進入長江源區考察
    新華網當曲9月20日電(記者張進林 任曉剛)在順利完成對瀾滄江源頭地區的綜合考察後,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今天進入中國第一長河長江的源頭重要支流當曲,開始對當曲源區至少5條源頭支流展開綜合考察。
  • 三江源頭是怎樣找到的
    這段史料也明確記錄了星宿海下面有扎陵湖、鄂陵湖這兩個湖。  星宿海離河源不遠了,但是星宿海卻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河源。  2008年,青海省政府組織了三江源頭科學考察活動,考察隊的結論是——卡日曲是黃河正源。  關於瑪曲和卡日曲哪個才是黃河正源,看來仍存在不同意見,各有各的主張和道理。但也許這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隨著人們對黃河源區考察的深入,現在的人們對於黃河是怎麼發源的,黃河源區是怎樣一番圖景,已經有了越來越清晰明了的認識。
  • 三江源頭科考隊主力隊員騎馬探尋瀾滄江源頭
    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主力隊員12日從海拔4700多米的野外營地出發,踏上了對瀾滄江源頭地區3條源頭河流的探尋、考察徵程。   瀾滄江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西北部。科考隊首席科學家劉少創說,雖然瀾滄江源頭地區大小河流比較多,但目前學術界對瀾滄江源頭的爭論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其源頭是扎阿曲,另一種認為是扎那曲。扎阿曲上遊又有郭湧曲和昂瓜湧曲兩個支流。
  • 三江源頭科考隊在黃河源區展開考察
    新華網西寧9月30日電(記者張進林、任曉剛)經過兩天長途奔波,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9月29日下午輾轉進入黃河源區,並從30日開始對黃河源頭的幾條重要支流展開全面考察。  三江源頭科考隊是在結束對長江源頭重要支流當曲源區多條河流的考察後轉向進入黃河源區的。
  • 中國首次對三江源頭大規模科考 建國家地理標誌
    中國首次對三江源頭大規模科考 建國家地理標誌 2008年09月06日 18:15 來源:新華網 發表評論   6日上午,備受關注的三江源頭科學考察活動正式啟動
  • 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探尋考察瀾滄江第二大源流
    新華社西寧9月18日電(記者張進林、任曉剛)繼順利完成對瀾滄江兩條主要源頭河流之一紮阿曲的綜合考察之後,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從18日起在海拔近4900米的青海省南部高原腹地,對瀾滄江另外一條源頭河流扎那曲的源頭展開探尋考察。    瀾滄江是世界十大長河之一,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西北部。
  • 《三江源頭科學考察地圖集》出版填補生態數據空白
    新華網西寧10月20日電(記者張曦)記者從青海省測繪地理信息局了解到,《三江源頭科學考察地圖集》正式出版發行,三江源首次生動、全面展現在世人面前。  此次出版發行的《三江源頭科學考察地圖集》包括《走進三江源》《認識三江源》《考察三江源》《探尋三江源》4個圖組,共61個專題。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三江源頭野生動物欣欣向榮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三江源頭野生動物欣欣向榮 (5/8) "← →"翻頁
  • 【三江文化】「九湖一山」的奶渣
    在維西縣巴迪鄉九湖一山,由於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的原因,山上不僅長著種類繁多的名貴中藥材,那裡的水草也極富營養價值,把那裡放牧的牛群餵得膘肥健壯,因此在九湖一山放養的奶牛產奶量高,奶油豐富。每天,在日出的霞光沐浴草場的時候,九湖一山的牧人總要給每一頭奶牛擠奶,等牧人把擠過奶的奶牛趕到牧場後就要進行打酥油、制奶渣等農活。
  • 三江源頭,大美青海,風光無限
    長江、黃河之源頭在青海,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鹹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青海名始於清朝,最開始以黃河為界,分為青海,內蒙和玉樹等四十族土司,民國建立後新建青海省。先秦時代,青海屬「西戎氐羌地」。青海是三江源頭,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三江源」、「江河之源」、「中華水塔」。
  • 清潔能源智慧供暖走進三江源頭
    記者從剛剛在青海西寧開幕的「能源革命、清潔示範、共建共享、綠電特區」為主題的「一帶一路」清潔能源發展論壇了解到,作為綜合智慧能源產業之一的清潔能源智慧供暖已走向三江源頭,邁上世界屋脊。「一帶一路」清潔能源發展論壇展示了青海省清潔能源強化創新發展,生態優先,環保效益的發展成效,展示了新能源數位化的輝煌成就,清潔能源智慧供暖走進三江源頭,預示著綜合智慧能源將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大的基礎能源支撐,扛起能源發展義不容辭的責任。【來源:青海新聞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黑龍江三江平原「定居」東方白鸛超千隻,比5年前多一倍
    8月21日,近百隻東方白鸛在黑龍江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勝利管理站內集群,因為退耕還溼、人工搭建巢穴等措施,今年,中國三江平原「定居」的東方白鸛超過1000隻,數量比5年前多一倍。東方白鸛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全球數量已不足4000隻。當前,世界上東方白鸛的兩大主要繁殖區分別是位於黑龍江流域的我省三江平原和俄羅斯遠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