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菊精

2021-01-08 忱讀

順天人馬子才,酷愛養菊,有次去金陵求訪名貴花種,回來路上碰到件怪事。他遇見一位姓陶的年輕人,帶姐姐去北方居住。馬陶二人講論起來,陶生原來是養菊的大行家。子才便邀請姐弟二人去他家住。

陶生的姐姐名叫黃英,她說:去馬家住可以,我們不要深廣的房屋,但要有開闊的院子。馬子才將跨院的三間草房和大院子,撥給陶氏姐弟居住。陶氏姐弟家貧,屋裡從不開火,吃飯都是到子才這邊。陶生每天幫子才侍弄菊花,那些平庸的品種經過他的手,也能開出美麗的花朵。

某日,陶生對子才說:你家裡並不富裕,現在添了我們姐弟兩張嘴,更加捉襟見肘,為何不出售菊花換些財帛呢?子才是個直性子,聽了這話,很鄙視地說:風流雅士,安貧樂道,以菊花賣錢,是對花的侮辱。陶生聽他這麼說,笑了笑不言語,撿起子才院裡的幾根殘枝離去。以後只在子才招呼時,才偶爾上門吃飯。

不久,到了菊花盛開的季節。子才聽見隔壁門庭若市,便出來查看。只見陶生門前有人駕車、有人擔擔,都是來買菊花的。那菊花瑰麗,不似尋常品種。子才不喜陶生貪婪且私藏好花種,心中不悅。這時陶生正巧出來,看到子才,拉他進屋喝酒。子才走到田畦邊細看,原來陶生所售,都是他家的尋常花品,只是陶生養得好。二人微醉時,子才問陶生,你姐姐為什麼不嫁人呢?陶生對曰:還要等四十三個月。

陶生售賣菊花的生意越來越好,賺了錢,便起高屋、修庭院,也不跟原主人商量。過了二年,又買下院外的土地擴大院子。這一年秋末,陶生載花離去,到了春天也沒回來。子才的老婆死了,他想續娶黃英,正不知如何找到陶生商量,這時有人送來陶生的一封信,囑咐姐姐嫁給子才。看看日期,信寄出日,正是子才妻子病逝那日。此時距離二人對飲,又恰好過了四十三個月。

馬子才是有志氣的男子,不想佔女方便宜,於是不肯住進黃英那邊的高樓廣廈,兩邊的家什也要求僕人分開使用。黃英每天過子才這邊料理家計,故意把東西弄混,全都搬到自家那邊,時間長了,子才也無可奈何。只得聽憑黃英掌管家務。於是,黃英召集工匠,大興土木,很快將兩宅連城一片。

子才感覺到佔人便宜,心裡不安,要搬出去住。黃英便給他搭了茅屋。過了幾日,子才耐不住思念黃英,叫她來茅屋,黃英不肯。於是子才只好白天住茅屋、晚上去高樓。黃英對他說:你吃在東邊宿在西邊,廉潔的人可不是這樣的。馬子才也笑了,於是不再堅持,搬回來和黃英一起住。

有一次,馬子才去金陵,看到街市上賣的菊花都是珍品,就懷疑是陶生種的,幾經打聽,果然找到了陶生。子才拉陶生回家,到了家裡,黃英已經為陶生鋪好了床鋪,就好像預知他會回來一樣。陶生又在馬家大修庭院,姐夫要給他娶妻,他也不要。子才派了兩個婢女服侍陶生,過了兩年生了個女兒。

陶生一向豪飲,馬子才有個朋友曾生,也是千杯不醉,於是兩人相約到馬家庭院共飲。曾生直喝的爛醉如泥,陶生起身要回房,走到田畦便一頭栽在土裡,身體忽然變成一支菊花,有一人來高,開十幾個骨朵。子才大驚,趕快找黃英來看。黃英嘆氣說:怎么喝的這麼醉呢。她將菊花拔出來,用衣服蓋住,囑咐子才不要看。子才這才知道,姐弟倆都是菊精,以後更加敬愛他們。

又一年,二月十五花節這日,曾生帶好酒來與陶生共飲。兩人酒酣,曾生不省人事,陶生又摔倒變成菊花。子才見慣不怪,自己動手將他拔出來,卻見枝葉漸漸枯萎。等黃英來到一看,哭著說:你殺了我弟弟啊。黃英悲痛欲絕,折了枝子,插在盆中小心侍養。那枝菊花漸漸長大,花開有酒香,於是取名「醉陶」。

子才因此事憎恨曾生,過了幾天卻聽說曾生醉死了。後來陶生的女兒長大,嫁給了官宦世家。黃英到老也再沒出什麼異常事件。

這是一則出自《聊齋志異》的故事,篇名《黃英》。菊花是自然物象,但從陶淵明後便被賦予特殊的人文意蘊。其高潔不阿的高貴品格,為世人景仰。《黃英》中的菊花意象就是這種意蘊的具象化。黃英姐弟姓陶生,顯然是對陶淵明的呼應。

《黃英》中的馬子才非常仰慕菊花高雅的情調、淡遠的情懷,因此反對黃英姐弟販賣菊花,認為這簡直是在玷汙高潔的菊花。但黃英姐弟打破了世俗對清雅高潔的範式,以灑脫的姿態面對生活,是比外在形式上的清高,更高級的名士風流。

相關焦點

  • 聊齋故事:馬子才故意把陶三郎灌醉了,三郎倒到地上,變成菊花!
    聊齋故事:馬子才故意把陶三郎灌醉了,三郎倒到地上,變成菊花!白牡丹花香玉在小說裡先後以花、花神、花魂、花中美人四種姿態出是真實的花,黃生喜歡牡丹,他住在勞山下清宮,看到一株「牡丹高丈餘,花時璀璨似錦」。這是真實的花。
  • 【聊齋Q傳】推出全新職業格局
    《聊齋Q傳》和《聊齋志異》一樣,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包羅萬象、人妖鬼魅齊聚的玄幻世界!
  • 不一樣的「畫皮」故事,《聊齋新傳之畫皮人》開機
    「畫人畫皮難畫心」,這次的《畫皮人》又會講述怎樣的故事?  11月20日,《聊齋新傳之畫皮人》在象山影視城開機。電影由尹波執導,無限精彩(無錫)影業公司、安徽澤深影業出品,此次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打破觀眾對聊齋的傳統印象,演繹不一樣的聊齋故事。
  • 白話聊齋故事:庫官神的傳說
    (重溫聊齋系列085篇《庫官》) 這篇聊齋故事,講述了庫官神的故事。所謂的庫官神,就是專門掌管凡間每個人的命中財富的神仙。當然,此篇故事並非宣揚迷信之作,也不是宣揚所謂的人之命天註定的封建思想,而是通過這篇故事,告誡人們,不要強求不義之財,得到不該得的東西,就會失去該得的東西。當官員貪汙受賄,就會失去官位和自由,當歹徒搶劫錢財,就會失去品德和自由。當人們存在非分之想,必然會得到非分之想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從而漸漸遠離人的良知。
  • 聊齋裡的鬼和狐妖花精很可怕?它們其實很可愛,只有這種鬼最可怕
    聊齋裡面寫了很多的妖精和鬼怪,提到鬼怪之說一下子就會想到聊齋。聊齋裡的鬼和妖精可怕嗎?看形容是挺可怕的,畢竟晚上讀書的時候,突然從頭頂飄下來一個女鬼,又或者明明是個美人,卻在晚上的時候,把自己的臉揭下來放在桌子上畫五官。場景很驚悚,看起來還是很可怕的。那鬼和妖怪做的都是壞事嗎?
  • 換心換頭終富貴,知足常樂還是持祿養交,《聊齋》這故事發人深省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這是文學大師們對《聊齋志異》的評價。在中國文學史上,《聊齋志異》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歷來受到眾多名家的推崇。《聊齋志異》是蒲松齡一生的心血,它將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全書近500篇,多寫鬼狐,卻在故事中針砭時弊,警世勸人。
  • 白話聊齋故事:小黑狗護銀子
    (重溫聊齋系列074篇卷五《義犬》) 這篇故事,講述了一條狗,儘管被主人誤解,遭到鞭打,也不背叛主人,寧死守住主人的救命錢財的故事。狗的學名叫做犬,是六畜之一,幾千年來,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一直幫人類看家護院,成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狗最可貴的品質,就是忠誠,今天的聊齋故事,講述的就是狗的忠誠品格,讀來令人感動。
  • 毛主席點評聊齋志異 因一則故事稱讚蒲松齡有生產鬥爭知識
    談到《聊齋》時,毛澤東說:「《聊齋》是封建主義的一種溫情主義。作者蒲松齡反對強迫婚姻、反對貪官汙吏,但是不反對一夫多妻(妾),讚美女人小腳。主張自由戀愛,在封建社會不能明講,乃借鬼狐說教。作者寫戀愛又都是很藝術的,鬼狐都會作詩……蒲松齡很注意調查研究。他泡一大壺茶,坐在集市上人群中間,請人們給他講自己知道的流行的鬼、狐故事,然後去加工……不然,他哪能寫出四百幾十個鬼狐精來呢?
  •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為何要寫鬼怪故事,想表達什麼
    大家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歡迎各位網友在評論區吐槽評論,小編等你喲導語:清代文學家蒲松齡代表作《聊齋志異》,為什麼要寫鬼怪故事,目的想表達什麼?在中國古代湧現出許許多多的優秀人物,文學家,歷史家,軍事家,政治家,各家有自己的專門思想和成就,對後世有極大的影響,這些成就中我們就來細說關於文學小說方面的。
  • 聊齋故事:聰明的八哥|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聊齋裡有很多關於動物的故事,今天就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八哥的故事。
  • 聊齋故事:自殺的蜈蚣
    ///聲明:本故事為聊齋故事,請勿與迷信對等,故事圖文無關,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聊齋》故事:一隻蛐蛐,可讓人家破人亡,也可讓人榮華富貴
    物貴人賤,裝神弄鬼,一夜暴富,《聊齋》中最現實的故事《聊齋》中一隻蛐蛐的故事,折射出古代社會的現實情況《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根據收集而來的民間流傳的鬼怪故事而編寫的一本小說,在中國古代小說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 劇評|《畫心師》:不是聊齋,但魑魅魍魎卻勝似聊齋
    自從網文搬上螢屏後,大家就放過聊齋這塊百拍不厭的肥肉,但是對現在的玄幻IP劇失望之後,我又開始懷念起了當初的聊齋。正在播的這部網絡劇《畫心師》,又讓我找回當初看聊齋的感覺。說它像聊齋,但其實又跟《聊齋》扯不上半分關係。
  • 林奕華舞臺劇《聊齋》將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 講有關真愛的鬼故事
    》將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給大家講一個「有關真愛的鬼故事」。在《聊齋》的海報上寫到:「人,總是懂得太晚。」那麼,他到底想讓人們懂些什麼呢?為此,本報記者特意專訪林奕華,聽他談《聊齋》,談未來,談自己的創作。「聊天」是一種在失去的藝術記者:你是一個非常有創作力,很高產的導演,每年都會有新的作品。《聊齋》是你的第58個原創舞臺劇了吧?林奕華:嗯,是的。
  • 《聊齋志異》中一則黑獸的故事
    《聊齋志異》中,有位李老太爺叫做李敬一的講了這樣一則故事。說某公在瀋陽,於山頂上舉行宴會,俯視山下,看見有隻老虎銜著東西來,用腳爪在地上扒開一個洞,把東西埋藏在裡面後便走了。某公便派人下山偵察,發現埋的是一隻死鹿。他們便把鹿取出來,重新把洞口填好。
  •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說《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又名《鬼狐傳》、《異史》,因為書中很多篇幅描寫了書生與鬼和狐狸精的故事而得名。《聊齋志異》因為傳世版本太多,篇幅多少不一,一般認為是491篇到496篇左右(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在《聊齋志異》中自稱異史氏。
  • 《聊齋》中最荒唐的三個故事,初讀讓人忍俊不禁,再讀卻笑不出來
    ——郭沫若 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這部小說曾經被改編為電視劇,在央視臺播放,可以算得上是一代人的經典,有很多小孩子心裡接受程度不高,在最開始看電視劇的時候,甚至還成為了他們的童年陰影。 在最開始看《聊齋志異》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這只是一部有關於鬼怪的小說而已。
  • 炎亞綸聊齋定妝照:是妖孽本人但是臉看著網紅化了,表情控制奇怪
    炎亞綸《聊齋》定妝照:眉眼就有股妖孽範兒,氣質完全不一樣了雖然不知道炎亞綸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小作精」這個外號,氮素!小編知道這個外面除了藏著他的小故事以外,肯定還藏著他的顏值。因為他真的太太太好看了呀,還是那種妖孽式的好看!
  • 聊齋故事:知恩圖報
    (故事改編自《聊齋志異》) 逍遙說:這篇故事前一部分寫楊姓主人的妻子對丁前溪施恩,後一部分寫丁前溪對楊姓主人報恩。楊姓主人的妻子不僅連續幾天免費招待丁前溪,而且為了供給丁前溪的牲畜吃料,竟然把自己屋子上的茅草都給撤下來了。
  • 聊齋志異|清朝一男子新婚之夜,被假新娘騙走,入墳墓住了半年
    聊齋志異|清朝一男子新婚之夜,被假新娘騙走,入墳墓住了半年(靜月山人說聊齋|第1期)「色令智昏」說的是某些人一見美色,腦子就不靈光,智力明顯下降,以至於去幹愚蠢之事,有時會造成嚴重後果。這樣的人,現實中並不少。又有俗語「飲酒誤事」,若是一個本就容易「色令智昏」的人,再喝了個八九分酒意,就更容易幹蠢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