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MY SITE
一家會算命的咖啡館
I HOPEULIKE IT
己亥年末,新型冠狀病毒從武漢爆發,十三億中國人民在我黨的英明領導下,在本該熱鬧的春節期間壓抑住人性的「自由」,封城、自我隔離,最大限度地阻斷病毒的蔓延。與我們一海之隔的日本聞訊之後立即向我國捐贈了大量防疫物資,與物資一同到達的還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等中國古老的優美詩詞,著實感動了不少中國網友。
馮唐曾寫道,作為中國人,我們有恨日本的一切理由,因為AV我們至少有一個感恩日本的理由,蒼井空是日本的,中國的,亞洲的,世界的。我認為,不光是AV,在中國傳統文化的保留上,我們也要感恩日本,想要欣賞中國唐代時期的建築,去日本旅遊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當然,對於熱愛美食的我來說,某些日本神級廚師的著作也是我感恩日本的理由。
自從學會算命之後,我陸續解開了年來對於自己的困惑,比如為什麼我總喜歡多想,為什麼我的記憶力總是不好,為什麼我對金融完全不感興趣,為什麼在同齡人都去參加家長會的時候我還是單身,還有,為什麼我是個吃貨。
作為吃貨,自從踏入社會,我的工資的去向除了各大餐廳、以及食材調味品以及廚具的採購,就是各類關於烹飪、美食、餐廳評論類的雜誌。我認為,餐飲本身就是個門檻極低的工作,不需要本科學歷、也不需要計算機二級和英語四六級證書。低門檻所帶來的現象就是餐飲店越來越多,低門檻所帶來的的問題卻是餐飲店踩雷的機率更是成倍地提升。在某一個臨界點時,我決定暫停探店,深入廚房,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我經常光顧一家日本料理店,老闆頭頂留著一撮小辮子,和我一樣熱愛美食,也同樣好色。我經常偷偷溜進廚房,嘗試著做學習捏制壽司、炸制天婦羅。在最初接觸壽司時,我已經反覆研究小野二郎的書和《壽司之神》的影片,在嘗試過好幾輪手感之後,找到了自己捏壽司的G店。但是關於炸天婦羅我總是信心不足,一是怕油溫太高燙到手,二是對於麵糊的配比和油溫的控制沒有足夠把握。
最近,日本的「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的著作中文版《天婦羅的僕人》終於由他12年的徒弟張雪崴翻譯並出版面世,我第一時間訂購併在收到書當天連夜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書解答了我關於炸制天婦羅的許多問題,同時也讓我對這位「食品藝術家」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在我看來,他具備了優秀廚師的一切條件。
一、敬業。早乙女哲哉從14歲就開始入行學炸天婦羅,一炸就是六十年,沒有請過一天假,目前已經累計炸制超過2000萬個天婦羅。雖然在偶爾會「偷懶」,那是他自我調節的方式。在敬業這方面,足以和93歲高齡的壽司之神媲美,難怪他們倆都非常欣賞對方的作品,可謂惺惺相惜。
二、硬核。作為一名廚師,早乙女哲哉會從各個維度審視自己這份工作,並且對於每一項維度都會有著自己的思考。比如挑選食材,對於他來說,一位廚師應當親自去岸邊看看魚是怎麼被捕上來的,如何通過看魚眼的顏色、魚鱗長勢等要素來判斷一條魚肉質的好壞,甚至知道一條魚是從哪裡捕來的,是被漁網撈上來的還是直接用手抓的,以及放在含鹽量多少的水中最合適。到了不同的時節,哪種魚的雌魚好吃哪種魚的雄魚好吃。接下來還有運輸環節,運輸中魚必須保持新鮮,在運輸箱裡放多少冰、哪種魚該放上面,哪種魚該放下面,哪些品類的魚可以放同一層,到店裡之後該怎麼儲存。從捕獲到上桌,早乙女哲哉能列舉200多出細節,只有意識到這些,廚師才能從多角度去觀察食材,對手上的材料如何處理最好吃,有一套自我的判斷。這就是所謂「廚師的硬核」吧。
三、入魔。不管在何時、何地,早乙女哲哉總會講眼前所見與炸天婦羅聯繫在一起,比如在電視上看古典樂隊演奏,別人是在聽音樂,而他是在看音樂。他看的是表演者們如何操縱手中的樂器,如何移動身體發出各種聲音。這種觀察有助於讓他控制住自己的身體和節奏。
四、務實。如今大部分餐飲為了博取眾人的眼球把賣點放在華麗的裝修上,為了獲取高額的暴利把營銷重點放在高利潤的酒水上,從以餐帶飲轉變為重飲輕餐,忽略了食物的本質及其承載的文化內涵,在早乙女看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在是山居,早乙女的一切布置都是圍繞著如何呈現食材本身的味道而打造的,沒有非常華麗的裝修,進門只有非常簡潔的吧檯。細數店內昂貴的器物,都是些盛裝食物的石器和混合麵糊的陶缽,簡單、實用,直指人心。
我想,擁有上述四個特點的人,即使不做餐飲,從事任何一種行業,都能成為那一行的神。我一直堅信,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等自己也專業到成為自己行業的神,那你身邊同樣都是神一般的人。
俳句
詩百首
神智夜壺
推薦書
會算命的吃貨
歡迎愛吃的你關注
食事|餐廳|算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