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地方債未過警戒線:政府仍有大量資產可償債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專家稱地方債未過警戒線:政府仍有大量資產可償債

今年,地方政府發債額度達到4000億元,並有10個省市開始試點「自發自還」地方債,總規模為1092億元。

所謂自發自還,是指試點地區在國務院批准的發債規模限額內,自行組織本地區政府債券發行、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自發自還地方債的規模僅佔全年地方債發行規模的27%。雖然佔比不大,但是「當家才知柴米貴」,「自發自還」發債模式的探索,或將促使地方政府更加合理地配置資源,為潛伏已久的地方債務風險打通一條「引水渠」。

根據國家審計署的數據,今年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中,將有近2.4萬億元需要償還。而更為嚴峻的現實是,隨著土地出讓金收入的下降,依靠拍賣土地來籌資的模式難以為繼,地方政府今後還能依靠什麼還債?地方債的危機時刻到了嗎?

「自發自還」降低地方融資成本

自從5月21日財政部發布通知,允許10個省市地方政府試點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以來,截至8月5日,已經有廣東、山東、江蘇和江西4省順利完成了地方債發行。

值得關注的是,8月5日完成發行的江西地方債,其3個不同期限的地方債的中標利率水平,只比同期限的國債收益率高2個基點,而且也比財政部代發的地方債利率水平低得多。

「江西省政府債券的招標結果並不遜色於已經發行債券的一些東部沿海省份,比今年江蘇地方債的利率還要低,堪稱『中部樣板』,或將給接下來要發債的其他兄弟省份以激勵。」江西的一位業內人士評述道。

實際上,已經成功發行債券的4個省份中,山東省的地方債利率最低,甚至還低於同期限的國債收益率。

地方政府首次試點自發自還地方債,債券利率反而比國債利率還要低,這不符合債券定價的一般規律。一般而言,債券風險越高,利率越高;反之亦然。論風險,地方政府的風險肯定高於中央政府,因此自發自還的地方債券利率也應該比國債高才是。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出現這一結果,有可能是因為當地銀行等金融機構爭相認購地方政府債券所致。這樣一來,「自發自還」的地方債券利率,要比之前作為地方政府舉債主體——地方融資平臺所發的融資平臺債的利率低很多。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汪德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地方融資平臺公開發債募集資金的利率非常高,一般在 7%~8%左右,這實際上加大了地方財政的負擔。從4個試點省份發行的自發自還債券來看,確實大幅度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應該說試點這個方向還是很積極的。」

地方債並未超過警戒線

政府仍有大量資產可償債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和成都、大連、合肥、南京、武漢等近40個二線城市在內,土地出讓金合計為1054億元,比2013年同期的1953億元下降46%。

消息一出,引發各方人士對地方政府償債能力的擔憂。再加上日前審計署公布的數據,從2013年6月底至2014年3月底,已有9個省份超8億元的債務逾期未還,這更加劇了業內地方政府債務違約的擔憂:中國會發生地方債務危機嗎?

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的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對此持樂觀態度:「肯定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未觸及危機的程度。目前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雖然在減少,可能會增大一些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但是,地方政府可以有針對性地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來應對。」

而能否發生債務危機,還要看地方政府的償債能力。許多市場人士認為,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是土地出讓金)是其最直接、最主要的償債資金來源。而當前土地和房地產市場走勢漸弱,靠土地出讓金能夠籌集的資金越來越少,由此市場人士開始擔憂地方政府的還債能力。

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則認為判斷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需要更謹慎。7月22日,李德水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第61期「經濟每月談」上表示,地方債並不可怕,要把資產和負債都搞清楚,才能夠判斷地方債風險的大小。

「如果光講債務不看資產,怎麼知道究竟有多大風險。我們的地方資產評估過嗎?有幾個地方政府建立了準確的資產負債表?」李德水認為光看債務這麼大,就判斷地方政府還債有風險是不準確的,還要看地方政府有多少資產。

劉尚希也認為,除了土地之外,地方政府還有大量的資產,國企還有大量的經營收益。「即便如此,中央和地方的債務加起來也沒有突破60%的國際警戒線,中央和地方現在的債務加起來還不到50%。」劉尚希說。

而針對目前地方政府通過借新債來還舊債的質疑,劉尚希也認為不必過分炒作。「借新還舊,是沒有問題的。」劉尚希肯定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可以用現發的新債去還舊債。 「即便是中央發的國債,相當一部分也是以新還舊。這不是什麼新奇的事,很多國家都是這麼做的。」

《預算法》修訂或頒地方債「準生證」

儘管始自2009年起,地方政府就公開發行地方債,但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的主體資格仍存在爭議。

2009年2月17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委員長會議聽取了關於《國務院關於安排發行2009年地方政府債券的報告》有關情況的匯報,該報告首次提出由中央代發2000億地方債。當時就有人質疑:「《預算法》沒有規定地方政府有權發債的。」

汪德華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原則上,不是通過地方融資平臺借貸的模式,法律上是不允許的,因為《預算法》不允許地方政府借債。」

《預算法》規定地方各級預算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編制,不列赤字。但現行《預算法》並沒有堵死地方政府發債,其規定是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

由於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鑑於當時地方財政吃緊,2009年3月,國務院決定2009年由財政部代地方政府發行2000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券,模式採取財政部「代發代還」。2011年,上海、深圳、廣東、浙江4地被批准嘗試自發政府債券,但仍由財政部代還,2012年,江蘇和山東兩個省份也加入此項試點。

但是,「代發代還」和「自發代還」模式均由財政部代辦還本付息,始終因存在「上級兜底,中央信用背書」缺乏市場基因而遭詬病。於是,從今年開始,國務院批准10個省市地方政府試點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

「現在進行的自發自還試點,就是規範政府舉債融資制度,開明渠、堵暗道,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剝離融資平臺公司的政府融資職能。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限額控制,分類納入預算管理。」汪德華說。

劉尚希認為,原來中央代地方發債,還債的責任也是地方;現在地方自己發債,還債的責任也是地方,只是發債方式的一個變化,「最大好處走向透明,試點辦法對發行規模、期限結構、利率確定都有嚴格的規定,這有利於控制地方債務的風險。」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地方政府直接發債,而不是通過融資平臺舉債,這是將地方政府債務分類納入預算的開端。

另外一方面,地方債試點的推進也迫使《預算法》修訂工作提速。

據知情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我國《預算法》的修訂從2004年就已經開始,至今已經10年。最近幾年《預算法》的修訂,爭論最大的就是地方債。「據我了解,《預算法》的修訂經過多次審查,目前在建立地方發債制度方面已經取得共識。這些共識已經體現在最近要提交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四審稿中。」該知情人士稱。

對地方債應進行日常動態監控

有媒體報導稱,從2009年重啟地方政府債券以來,截至2013年,我國發行了94隻地方政府債券,總融資金額達8500億元,加上今年即將發行的4000億元,僅地方債的融資規模就將達到1.25萬億。

如何做好地方債務風險控制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多位接受本刊採訪的專家表示,解決問題的核心就是規範財政管理體制。

汪德華建議:「規範財政管理,首先要把地方債務的底數摸清楚,現在的債務底數是通過審計署去摸的,毫無疑問,這種統計方式未來不可持續。針對地方債要進行日常動態的監控,要有一個科學的債務統計。」

「其次,地方債務要公開,有什麼樣的債務,債務的期限,總額,規模,結構,這些都應該要公開,公開以後才能知道這個債務的風險多大。第三,債務的償債資金來源情況怎麼樣,錢財怎麼來,也需要統一考慮。第四,通過加快政務會計改革,儘快形成一個科學的債務確認準則,讓債務的統計、管理,有據可循。」汪德華說。

汪德華認為逾期未還債務,可能是現金流出了問題。他建議現在可以啟動專項債制度,「專項債就是以一些項目為支撐借債。這個可能是當前需要重點考慮的一個方向,以解決逾期未還債務可能形成的風險。」

10省市地方債試點之後,可以預見,下一步將會在全國各省份全面鋪開。但是,發債雖易,還債不易,對於地方債而言,還是要且行且珍惜。

(記者 王紅茹 董顯蘋 實習生翟揆弟、王佳楊對此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知多少?
    究竟2015年新預算法實行以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規模有多少?新一輪債務清算還會以債務置換的方式來解決嗎?1、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知多少?依據「資產=資本金+負債」的邏輯,使用基建投資減去中央和地方政府通過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用於基建的支出金額,估算地方政府性債務的擴張規模。
  • [公告]PR興榮債:2012年重慶市興榮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
    [公告]PR興榮債:2012年重慶市興榮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發行人履約情況及償債能力分析報告 時間:2017年06月28日 20:34:47&nbsp中財網 ,法律法規規定需前置許可或備案的,取得許可或備案後方可從事經營)。
  • 美元債成功兌付 緣何山東如意總能如意?
    在此大環境下,山東如意2019年累計淨現金流出超過70億元,年內分別到期或到回售期的中票、公司債均如期兌付,但自下半年起,國內外財經媒體及評級機構均紛紛傳遞出不看好如意償債能力的信息。尤其是在美元債接近到期的近一兩個月,標普、穆迪兩家評級機構連番下調如意集團主體評級,並列入負面觀察名單;國內外媒體在看到評級機構的負面信息後,紛紛發文對如意美元債能否償付發出質疑,許多文章標題非常奪人眼球,不了解情況者甚至會誤以為如意已經違約,而仔細閱讀後會發現,多數文章並未經過基本數據核實或背景調查,連企業資產、負債等基本數據都未查清,就給企業扣上了「暴雷」的帽子。
  • AAA級永煤債爆雷,監管層「挨家挨戶」點名調查!看專家們怎麼說
    11月19日晚間,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下稱「交易商協會」)表示對永煤控股債務融資工具相關中介機構啟動自律調查,包括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中原銀行等主承銷商。昨日被交易商協會點名涉嫌違規後,海通證券發布公告稱,積極配合自律調查。今日,其A股股價低開下挫,盤中一度跌逾8%,最後收跌6.35%,報13.13元/股;H股股價收跌5.28%,報6.46港元/股。
  • 企業槓桿率166.3%遠高警戒線 分子分母「兩分法」降槓桿
    超過警戒線76.3個百分點。其中,中國企業部門槓桿率主要從2008年開始迅速升高,但目前不同行業、不同所有制結構企業槓桿率出現分化。行業專家分析稱,當前去槓桿應是企業部門去槓桿。實體經濟槓桿率過高的問題再次引起高層關注。5月9日,權威人士現身《人民日報》指出:「槓桿問題不一樣。樹不能長到天上,高槓桿必然帶來高風險,控制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負增長。」
  • 如何把地方債關進「籠子」
    對即將開始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經濟來說,地方債務就是一隻不折不扣的攔路猛獸。雖然8月開始的全國債務大審計尚未揭蓋,但已有多家研究機構測算,目前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約為15萬億至20萬億元。樂觀者稱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即使債務增加也並不意味著風險一定擴大,但在悲觀者看來,這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顆定時炸彈,也是未來改革路上一隻隨時可能露出猙獰的猛獸。
  • A股上市房企償債高峰期泰山壓頂50%造血能力存隱雷
    A股上市房企償債高峰期泰山壓頂 上半年50%公司造血能力存隱雷高負債已成為埋在房企擴張路上的一顆隱雷。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房企公司債及各類金融機構貸款進入密集兌付期。雪上加霜的是,融資渠道仍在步步收緊2018年上半年,房地產政策調控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 800億公司債獲批,中信證券有新動作?年內面臨近400億到期
    1月5日晚,券商界「一哥」中信證券宣布其規模達到800億元的公司債獲證監會批准。這是2021年伊始獲批的第一個巨額再融資申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信證券將有15隻公司債到期,涉及金額382億元,其中9隻集中在下半年。
  • 8歲男孩四川海螺溝景區失聯6天,曾穿越過警戒線
    據悉,男孩是在景區一處警戒線外遊玩時失聯的,失聯前曾穿越過警戒線。截至記者發稿,景區仍在搜尋中,暫未發現任何線索。湖北一8歲男孩在景區內走失8月2日中午,李女士、兒子溫景堯及一朋友一起來到四川海螺溝森林公園遊玩。
  • 南京建工28.4億信託違約,民營企業遭難誰之過?
    財華社認為,2018年下半年以來,基建補短板有助於改善城投企業流動性,但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沒有鬆口,個別地區財政壓力依舊。另外即使地方債放量、非標融資回升,但政府資金還是會優先滿足城投公司回款,而不是民企建築企業。白衣騎士難逢,以南京建工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如果夢想著能遇到奇蹟可謂難上難,就算有外力來緩解資金壓力,但最終還要靠基本面的改善。
  • 地方政府牽頭召開專項會議 福晟困局或將迎轉機
    據相關報導稱,福建福晟集團屬地政府近期召集各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金融機構等共同召開了一次專項會議,會議主題就是討論如何為福晟集團「盤活資產、重組債務、化解風險、落實維穩」。據接近世茂的相關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會議並未明確表示各方責任,但在地方政府牽頭下,希望福晟、紓困方及各金融機構形成合力從而繼續推進下一步紓困工作。
  • ...此前對州和地方政府大規模資金短缺的擔憂並沒有出現;石油開採...
    【FOMC聲明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講話(續)】歷史上美國一直迴避在信貸分配中發揮作用,不希望我們也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真正需要關注的是監管和金融狀況;需要採取行動了解金融機構和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國會需要全面負責對州和地方的援助;此前對州和地方政府大規模資金短缺的擔憂並沒有出現
  • 財政部:通過櫃檯發行的地方債優先考慮安排5年期以下(含5年期)債券
    中證網訊(記者 趙白執南)財政部網站14日消息,財政部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債券櫃檯發行工作的通知》稱,通過櫃檯發行的地方債以中短期為主,地方財政部門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優先選擇具有本地區特點、項目收益較高的債券,期限方面優先考慮安排5年期以下(含5年期)債券。
  • [公告]PR玉城投:玉林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主體與相關債項2017...
    行業及區域經濟環境 隨著新型城鎮化戰略進一步實施,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仍具備繼續增長的空間;國家在地方政府債務和投融資體制管理等方面的加強對投融資平臺轉型提出更高要求 城鎮化建設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在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過程中,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發展,有力支持了地方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 人民幣回到6.8時代 機構稱「股債匯」三牛可期
    另外,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鞏固了境外投資者加倉人民幣資產的信心。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匯率走強、資本流入趨勢增強,國內資產價格的利好明確,「股債匯」三牛可期。  匯率迭創階段新高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1月14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均一度升破6.87元。
  • 專項債能否作PPP項目資本金?財政部回應說不行
    財政部回應說不行 文章來源:騰訊網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去年開始被允許作重大項目資本金目前一些重大項目採取的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進,業內十分關注專項債是否可以用作PPP項目資本金,以進一步撬動投資。 財政部首次對這一問題給予公開回應,答案是不行。 近日財政部公開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7295號建議的回覆中,否決了專項債作PPP項目資本金的可能性。
  • 網紅中短債基美女掌門:別慌,債牛還沒結束!
    「網紅債基」華寶中短債基金的基金經理高文慶表示:「國內債券牛市仍在繼續,短期震蕩行情時,短久期的債券資產相對安全,未來走勢仍會繼續受益於流動性寬鬆格局。」實際上,2020年,中短債基金確實呈現出明顯的業績比較優勢。2020年一季度,上證指數深跌9.83%,而同期華寶中短債基金A則斬獲了1.54%的正收益,跑贏大盤11.37個百分點。
  • 7000億美債或被拋,美國「紙牌屋」或倒,外媒:中國實際或有更多黃金
    惠譽報告稱,美國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增長迅速,缺乏可靠的財政整頓計劃。惠譽表示,在大流行給美國經濟帶來「休克式打擊」之前,長期高企的赤字和公共債務就已經開始「腐蝕」美國的主權信用。這進一步解釋了,為什麼全球大量投資者都在遠離美元資產,而增加黃金白銀這類恆定貨幣的儲備。
  • 艾為電子闖關科創板 資產負債率約70% 償債能力低於同行
    截至2020年6月30日,艾為電子總資產為10.64億元,淨資產3.22億元。也就是說,此次擬募集資金為公司淨資產的7.66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艾為電子已自9月30日起在新三板市場停牌,按9月29日收盤價計算,公司市值達243.43億元。負債大幅高於同行水平艾為電子主要產品包括音頻功放晶片、電源管理晶片、射頻前端晶片、馬達驅動晶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