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日記 | 鋒利的眼神暴露你並不慈悲

2021-01-18 生活禪時代

2018年第62期 | 總第 80 期 | 1012日出版

2017.5.20

苦難不是對三寶的考驗,而是對自我信仰的考驗;如意不是三寶的加持,只是福報的顯現;存念不是三寶的言教,只是自我異想天開的妄想,如果不能破除內心種種錯誤的見解、信仰,你的一切與法的指向不會一致的。


2017.5.30

成長就是經歷痛苦、發現自己的問題,或許我們不認為自己有什麼問題,可是走過來回頭再看,不是沒有問題,而是境中的自己不曾發覺。


2017.5.31

「法師,為什麼我念經不靈啊?我求菩薩的事一件都沒實現,你們是不是在騙人啊?」


「經典裡讓你熄滅貪、嗔、痴,讓你修五戒十善你做到了?」


「那我不管,香我也燒了,供我也買了,經我也念了,但是就是沒靈,你們都是騙子!」


念經不是為了靈,是告訴你為什麼會遇到這些,告訴你什麼是是非對錯,告訴你人該怎麼做,不是神神秘秘的恐怖大片。」


「念經不靈我還念它做什麼?」


「…」



2017.6.3

對於新知識的學習是對治自傲的有效辦法,對於自身過失的觀察是對治我慢的有效辦法,只有在清苦的日子裡才能嘗到世界的冷暖,只有在安貧的歲月中才能體會人間的複雜。苦不僅僅是一種感受,還是世間的相,只有內心寂靜的人,才能體會到諦之初味。


2017.6.17

檢驗你所學如何,是在考試中,檢驗你修行如何,是看境界中,這無關身份,無關語言。一味地展示或者強調,都是為了吸引注意力,所有的修飾和掩蓋,都是為了迴避主題。或許你博學,或許你辯才無礙,或許你身居顯位,但是一個鋒利的眼神暴露了你並不慈悲,一句刻薄的話語顛覆了你的慈祥,一個輕慢的舉動體現了你的我慢,一段不堪的生活展示了你的虛偽。如是如實,最終都將回歸生活,哪怕是掃地的老僧,也值得尊重。


——明象·《滴水簷手札》




修行人日記 | 菩薩有光環,但絕不是神秘的力量所成就!

修行人日記 | 別人需要你的時候,像春風;別人不需要你的時候,像春水

修行人日記 | 做事要記得「成人之美,代人之勞」



相關焦點

  • 佛教: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到底什麼意思,明白了有助你修行
    佛教: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到底什麼意思,明白了有助你修行。一提起慈悲,我們就會想到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為了不舍眾生,倒駕慈航以菩薩的身份渡眾生。觀世音菩薩是尋聲救苦,哪裡有苦難哪裡就有觀世音菩薩。只要以恭敬心念誦禮拜南無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感應。
  • 越慈悲的人,福報越深厚
    心懷慈悲的人,他們的天地永遠四季花開,滿目旖旎,縱然人生荒涼,他們的內心也是繁華。他們不會因你富貴而選擇靠近和巴結,更不會因你貧窮而選擇遠離和拋棄。他們的嘴角邊常掛滿了微笑,眉彎裡常洋溢著溫柔,他們會珍惜生命裡經過的每一個人,用心愛著他們世界裡的一切。心懷慈悲的人一定是你捨不得離開的人。
  • 修行人可以穿貂皮衣服嗎?
    國外有過這樣一則新聞:幾百個人赤身裸體坐在大街上,他們對前來採訪的記者說,現在很多人都穿動物皮做的衣服,這樣要傷害很多動物,穿這樣的衣服還不如裸體。他們也不是學佛人,尚且有慈悲心和同情心,我們學佛人更應該有。但這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穿,還得看發心動機。你為了自己穿暖一點,好看一點,然後去買這樣的衣服,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會有一定的罪過。
  • NBA最冷血的眼神:喬丹鋒利,科比憤怒,詹姆斯讓人不敢直視
    在球隊陷入困難之中時,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目露兇光」,讓人不寒而慄。喬丹、科比、杜蘭特等球星都曾無意中露出「死亡之瞳」,這是最男人、最職業的時刻。一、科比:憤怒的黑曼巴科比-布萊恩特的職業生涯充滿競爭,他的鬥志昂揚,身上流淌著「黑曼巴」一般的冷血,他的精神被稱作「曼巴精神」。
  •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宣化上人:度眾生而無一切度眾生之相宣化上人慈悲開示:「阿難!所謂:修行空華萬行 宴坐水月道場降伏鏡裡魔軍 大做夢中佛事「修行空華萬行」,修行這好像空中華的萬行。「宴坐水月道場」,坐到這好像在水裡那個月亮的道場。「降伏鏡裡魔軍」,降伏鏡子裡邊這個魔軍。
  • 佛法:出離輪迴不是那麼簡單,不懂借力修行,終究還是人天往返
    我們首先要明白《楞嚴經》中開示的是通途,也就是靠自力修行出離輪迴的。那麼你要靠自己,你就必須徹底斷淫,正淫邪淫都必須斷除,不僅淫慾的行為不能有,連淫心都不能產生。試問當下時代的眾生幾人可以做到?且不說一般眾生,就連在家的修行人之中,真正能斷除淫心的又有幾人?而且因為業障重福報淺,你想斷除,周圍的環境卻不允許。這時候你該如何?難道因為修行就鬧得家庭破裂不成?
  • 鄧倫開車神情專注,眼神鋒利,拉回別人少女心
    神情凝重眼神鋒利,一下子拉回少女心《因為遇見你》這部電視劇的熱度很高,據悉,這部作品是鄧倫孫怡主演的。兩人相遇很奇妙,因兩人身份特殊,開始並為對對方有很多好感。等到後面情節發展之時,兩人對彼此的好感也無法遮攔,只好用親吻、牽手等動作進行表達。還有一個情景值得關注,那就是鄧倫開車的時候。他開車視頻太帥了,像是一個馬路開車帥比。
  • 佛法:修行不一定非要吃素,但真修行人都堅持吃素,究竟為什麼
    在三皈五戒中,並未有說修行人一定要吃素的規定。佛陀時代,託缽乞食,也是眾生施什麼就吃什麼,這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如果僧人那時候挑三揀四隻要素食,反而給眾生增加了煩惱。明明有可以吃素的條件,卻為了一時的口腹之慾,經常吃肉,完全不顧及眾生被殺時的恐懼和絕望,這就有悖於一個修行人該有的慈悲心。不可否認的是,如今一些修行人就拿佛所說的方便之門做幌子,不僅自己肆意吃肉,還對外宣揚修行人可以隨便吃肉。其實認真想想就可知,這種所謂的修行人,就是為了一己私慾而對佛所說的胡亂篡改。
  • 在家也可以修行成功,六祖大師為在家修行人說了這個方法(宣化上人)
    在家人怎麼樣修行呢?各位善知識,你們切記切記,應該要依照這個偈頌來修行。◎ 宣化上人【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他這叫現身說法,他原來也沒有出家,和打獵的人一起住了十五年;在那期間,都是用功修行的,所以他說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你在家人能修行,就像東方人有善心似的。
  • 任運虛空的智慧與慈悲成就力的加持者——空行母
    空行母是代表智慧和慈悲的女神。佛國與行者之間的聯繫,就是由空行母完成。佛經裡常說:「空行母是女性菩薩,常常擔任凡夫和佛菩薩之間的信差。」通常也泛指修行獲得證悟的女性行者,圓滿具備了覺醒的力量與度化眾生的廣大方便,如益西措嘉空行母、瑪吉拉準空行母、色拉康卓空行母、達熱拉姆空行母、慈玲秋瓏空行母、根桑旺姆空行母等,她們是行走在人間的菩薩。
  • 流浪狗為口吃的搖頭擺尾蹭美女,下一秒鋒利的高跟鞋落在狗狗身上
    沒想到的是下一秒,女孩突然用她的高跟鞋不耐煩的把狗狗踢飛好遠,那高跟鞋很鋒利女孩丟給了我一個厭棄的眼神就走開了到了家裡,狗狗顯得並不陌生,調皮搗蛋的秉性直接就暴露出來了,客廳、臥室、儲物間,凡是能進去的地方,它都要好好的去「
  • 學佛要深體佛祖的慈悲而懂得變通,不要只做一個照本宣科的木頭人
    網圖但是,既然選擇了佛法的修行之路,那麼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在這個修行之路上,必須要隨時隨地都去深體佛祖的慈悲之旨而懂得變通,靈活運用,否則的話,即使持誦的經典再多,拜訪的高僧大德再多,也只不過是一個照本宣科的木頭人而已
  • 有著大量的咒語和繁雜的手勢,信仰密宗的人是如何修行的?
    密宗也算是佛教中的一個派別,但它的修行方法和教主都和佛家的不一樣了。最大的區別就是密宗的教主是大日如來,大日如來佛是釋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第二個區別就是密宗有著大量的咒語和真言,教徒必須經常口誦真言,比如大日如來真言:唵-縛日羅-馱傻。
  • 般若貓捕捉煩惱鼠,煩惱心化慈悲心,就能得到一切的福報
    金剛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一切外境現象都是變化無常的、幻化的,我們就是要用這觀念在生活中去修行、去對治煩惱。般若貓捕捉煩惱鼠,日常生活中會生起很多「相執」,眼會見相、心會想相,因此常常生起煩惱,怎麼辦啊?這時就用「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把這幾句話當作是修行的捕手,把煩惱捕捉起來。
  • 抑鬱症、焦慮症的康復之道非要用一個詞概括,那就是慈悲!
    當你能體會到發自內心的一種「愛」、「感恩」、「喜樂」之後,說明你離真正的自我療愈不遠了!有的朋友很沒有耐心讀書,也不想看我的文章裡的長篇大論,總想要我用最少的話,告訴他怎麼治療,並且最少的時間。如果非要用一個字概括抑鬱症、焦慮症的康復之路,那就是「慈悲」!
  • 修行禪定有成就的人是怎麼樣的?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皆仁法師有人問起:「要如何才能判斷修行禪定時,得一心相呢?」關於這一點,在鳩摩羅什大師所翻譯的《坐禪三昧經》中,曾經有詳細的說明。《坐禪三昧經》:「問曰:『修行禪人,得一心相,云何可知?』」這是說:曾經有人問道:「請問:如何判斷一個修行禪定者已經得一心相呢?」其實,這是一個很實在的問題。因為每個人修行的所達的境界不同,而外在所反映出來的相狀,也會有所不同。
  • 觀音賜法名「悟淨」,其中蘊含何種修行禪機?
    其實對於「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音菩薩而言,佛法修行已然無惑,但對於苦海浮沉中的眾生而言,佛法修行往往是霧裡看花、水中望月般迷霧重重,所以世間嚮往佛法修行的人很多,因沒有佛法正見,往往打著學佛的旗幟,以不究竟的人天善法,「安慰」著欲求出離的無助靈魂;或以尋求一份所謂的「天國」往生而無視當下苦迫現前的身心;更有甚者被「富貴莊嚴」的相似像法所迷惑,而成為附佛外道的追捧者。
  • 安妮寶貝:告別過去才算成長,人生是一場修行
    她早期的作品文字華麗而高調,辭藻陰鬱豔麗,給人的感覺是頹廢的、虛無的、陰冷決絕。長篇小說《蓮花》是作品風格轉變的標誌,後期慶山開始關注人與外界和自我的關係,是蒼涼的、平和的、溫情的。《夏摩山谷》延續了這種寫作風格,書中主人公的思考與發問何嘗不是作者的所思所想呢?
  • 家庭就是修行道場,家人就是要度的人
    我們每一個學習大乘佛法的人,都應該從內心發起"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盡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盡虛空遍法界中無上的大願,相信也是我們修行人都希望成就的心願。可我們畢竟是生死凡夫,受到累劫業障和累世習氣的影響,很多時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看到社會當中芸芸眾生不停的造下罪業,很多時候也只能望洋興嘆。
  • 用你的慈悲心去放生才是最好的護生
    用你的慈悲心去放生才是最好的護生佛教傳入中國後,慈悲不殺,護生放生之風更是大盛。到了南北朝蕭梁時期,梁武皇不但茹素奉佛,更敕令宗廟祠堂禁止宰殺牲畜祭祀。從此以後,護生、放生幾乎成了佛教特有的一項活動,在一些重大的佛誕日都會舉行一系列放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