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食品安全熱點二:提防毒蘑菇!專家:不採不吃陌生野生菌

2021-01-10 中國經濟網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針對每年我國部分地區出現的採食野生毒蘑菇致死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在解讀中表示,民間流傳的所謂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經驗並不可靠,消費者預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最根本方法是「不採、不買、不吃」不認識的野生蘑菇。

  毒蘑菇成食物中毒致死的「頭號殺手」

  毒蘑菇又稱毒蕈,是大型真菌的子實體,誤食後人或畜禽會產生中毒反應。每年,我國部分地區均會因採食野生毒蘑菇而釀發慘劇,甚至造成食用者的死亡。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統計,截止2020年11月25日,我國當年已有將近8000人因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並導致74人死亡,毒蘑菇已成為引發我國食物中毒致死的首要禍因。

  中國經濟網輿情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1月1日至12月24日共監測到與「誤食毒蘑菇」相關的紙媒報導1170篇,新聞網站文章3.4萬餘篇,手機APP消息1.3萬餘條,微信公眾號文章4.9萬餘篇,微博原發、轉發37.8萬餘條,博客110篇,論壇發帖4698條。

  從輿情話題趨勢圖可以看出,全年輿論對於「誤食毒蘑菇」均有所關注。廣西壯族自治區衛健委發布《關於預防毒蘑菇中毒的飲食消費提示》顯示,自今年5月份起,廣西因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件明顯增加。4月底5月初關於誤食毒蘑菇的輿情達到一個小高峰。9月,陝西西安兒童醫院消息,近一個月收治4名兒童患者野生蘑菇中毒,僅1人倖存,也引發一定的輿論關注。從事件地域聲量排行圖可以看出,雲南、廣東、山東、北京、湖南等地區相關輿情熱度較高。

  專家:民間鑑毒經驗並不可靠

  對此,吳清平表示,我國野生蘑菇分布廣泛、種類繁多,其中摻雜著數量龐大的有毒蘑菇。民間流傳的所謂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經驗並不可靠,目前,還沒有簡易辨別的科學方法,並且誤食中毒後尚沒有特效治療藥物,因此,消費者預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最根本方法是「不採、不買、不吃」不認識的野生蘑菇。

點擊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施曉娟)

相關焦點

  • 2020年十大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是什麼?請聽專家來解讀!
    工人日報客戶端1月8日電 1月8日,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多家媒體支持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召開,這也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連續第10年邀請權威專家對年度熱點問題進行解讀。
  • 十年磨一劍 做好中國食品安全的守望者--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
    食品夥伴網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多家媒體支持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召開,這也是學會連續第10年邀請權威專家對年度熱點問題進行解讀。
  • 2020年,這些熱詞關係你我餐桌安全—新聞—科學網
    1月8日舉行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多位專家解讀了2020年十大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問題,讓你在新一年裡吃得更放心。 本會議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這也是學會連續第10年邀請權威專家對年度熱點問題進行解讀。
  • 野生蘑菇別盲目吃,中毒事件經常有
    7月,我國不少地區進入高溫多雨季節,正適宜野生菌菇生長。很多人有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的習慣,但由於對野生菌菇認識不足,近年因採摘誤食毒菌菇引起中毒的事件頻發。為預防和減少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貴州省市場監管局近日發布食用野生菌的安全警示,提醒人們不要輕易靠民間經驗採摘野生菌菇。
  • 2020食品安全熱點三:「酸湯子」事件敲警鐘 專家:慎重自製酵米麵類...
    2020食品安全熱點三:「酸湯子」事件敲警鐘 專家:慎重自製酵米麵類食品2021/1/8 17:58:15 來源:經濟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圖為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劉秀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
  • 2018食品安全熱點公布 咖啡致癌等謠言肅清
    中國網1月4日訊 「非洲豬瘟蔓延,豬肉還能吃嗎?」「益生菌成了『無益菌』?」「咖啡是否致癌」「三文魚標準之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正式公布2018年12個食品安全熱點,來自於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及多家主流媒體的提名、篩選與專家複議,國內權威專家對這些安全熱點進行了正式解讀。
  • 白雲山對毒蘑菇「有殺錯,冇放過」
    樹腳生長的蘑菇往往是最毒的品種,切莫採回去食用白雲山上發現兩種常見蟲草,暫未發現食用中毒報告大洋網訊(廣州日報記者伍君儀 攝影報導 通訊員陳淑華)今日,廣州市一批專家和領導到白雲山和帽峰山調研野生毒蘑菇的生長情況,發現並摘除可導致胃腸炎的絲膜菌、假鬼傘等有毒蘑菇,但未發現曾經奪去多人性命的致命白毒傘。
  • 這些食品安全熱點值得關注
    「非洲豬瘟蔓延,豬肉還能吃嗎?」「益生菌成了『無益菌』?」 「咖啡是否致癌」「三文魚標準之爭」……1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舉行。與會專家聚焦十二大熱點,直擊食品安全謠言。
  • 青島一老人採食毒蘑菇中毒身亡!青島常見白毒傘菌等10餘種毒蘑菇...
    半島記者 徐軍近日,青島一位老年人在小區附近山頭散步時,採集一把野生蘑菇,回家燉食後短時間內出現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送到醫院後,老人多臟器功能衰竭,病情進展迅速,最終經搶救無效而死亡。一把毒蘑菇引發了一起悲劇。專家提醒,毒蘑菇中毒是國內食源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因素,佔死亡總人數的60%以上。
  • 2018年12個食品安全熱點的真相,你都了解嗎?
    新華網北京1月4日電(胡可璐)「非洲豬瘟蔓延,豬肉還能吃嗎?」「益生菌成了『無益菌』?」「咖啡是否致癌」「三文魚標準之爭」……剛剛過去的2018年,有哪些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值得關注?你是否誤信了朋友圈流傳甚廣的食品謠言?
  • 最好吃的3種野生蘑菇,圖二像雞蛋黃,圖四很少有人吃過!
    蘑菇是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組成,菌絲體是營養器官,子實體是繁殖器官。蘑菇具有多達36000種性別,由成熟的孢子萌發成菌絲。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最好吃的三種野生蘑菇,圖二像雞蛋黃,圖四很少人吃過!雞蛋菌,這種蘑菇我相信很多人都吃過吧,在我們大山裡長大的孩子,下雨後再等幾天我們就可以去山裡面找野生的菌子了,雞蛋菌它外裹一層厚厚的白色包被,裡面是金紅色的菌傘團,因為菌傘還沒有「撐開」,看起來就像是橢圓形的鹹鴨蛋黃。而當數小時後,菌柄生長、菌傘展開,「鹹鴨蛋」就真正成為我們常見的蘑菇形狀。大腳菇,菌因菌柄基部膨大,狀如大腳,故名。
  • 這種野生蘑菇千萬別吃,毒性致命!武漢6歲娃娃在小區採蘑菇,一家人...
    醫生給小患者做檢查一家人食用的毒蘑菇入梅以來,雨水充沛,溫度適宜,角角落落就長出了蘑菇。江夏一家六口人誤食了小區裡的劇毒蘑菇,特別是兩名6歲兒童中毒症狀明顯,幸而及時送醫,經過治療,保住了性命。昨日,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專家提醒市民,不要隨意採摘和食用戶外的蘑菇,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隔夜發泡的木耳也存在毒素,也會引發食物中毒。6月24日下午,家住江夏的陳先生帶著自己6歲的兒子和同歲的外甥女一起下樓玩。雨後的樹下長出了不少細長的蘑菇,兩個小朋友採摘了不少。陳先生跟旁邊的其他業主聊了一下,覺得這個蘑菇應該可以食用,就同意孩子們將蘑菇帶回家。
  • 野生蘑菇別亂吃,有的毒蘑菇致死率高達80%!
    山東7歲男孩誤食毒蘑菇住進ICU毒素導致男孩心臟和腎出現衰竭症狀經記者採訪知其家人是被民間流傳的「土方法」誤導了(認為顏色鮮豔的蘑菇有毒,淺淡顏色的蘑菇沒毒)這種判斷方法是不科學的野生蘑菇毒性難以辨別不生蛆、蟲子不吃、味苦、腥臭的蘑菇有毒人和昆蟲的生理特徵相差很大,同一種蘑菇很可能是「彼之砒霜,我之蜜糖」。比如,著名毒菌——豹斑毒傘常常被蛞蝓吃,不少有毒種類可以生蛆。和銀器、大蒜、米飯一起炒或煮後變黑色的蘑菇有毒實際上蘑菇毒素不會與銀器發生反應。銀針驗毒的原理是銀與硫或硫化物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而毒蘑菇不含有硫或硫化物,無法令銀器變黑。
  • 不要隨意採摘食用野生蘑菇
    原標題:不要隨意採摘食用野生蘑菇本報訊 (記者焦莉莉)日前,省市場監管局發布夏秋季節食品安全警示,提醒廣大市民和餐飲企業,夏秋季節,野生蘑菇、野菜等生長旺盛,如誤採、誤食可能帶來重大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個人不要隨意採摘、食用野生蘑菇、野菜、野生貝類等安全性不明食材,日常生活加工食品要符合規範,要充分認識到有毒生物的危害。野生蘑菇、野菜、野生貝類等品種繁多,安全性不易判斷,如發生誤食中毒事件,後果嚴重。要從正規渠道購買食材,選擇正規超市、店鋪、市場,仔細辨別食材品名和來源,保留好購物票據。
  • 這種「吃菌生死狀」你敢籤嗎?
    每年雲南幾乎都有人吃野生菌中毒但是野生菌實在太美味了你懂得......↓↓↓最近,朋友圈裡流傳了一張免除後顧之憂的「吃野生菌協議」:本著自願參與的原則,在王××家組隊吃野生菌,如發生中毒事件與王××家無關。本協議籤字生效,即起法律效應。
  • 2020食品安全熱點十:食物過敏問題如何破解 專家:實施致敏物質標籤...
    圖為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真實性與溯源分會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吳永寧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蘑菇不可以「貌」識
    在手裡拿捏一下,感覺肉肉的且很柔軟,顏色和形狀確實與木耳很相似;聞一聞,有很濃重的蘑菇氣味。    這是什麼樹?這「木耳」能否食用?記者拿著拍攝的圖片,請教了市政部門對植物有一定研究的專家李華良。看到圖片後,他很快認出這種綠化樹叫法國冬青,也叫珊瑚樹,為一種亞喬木。但他認為,樹上長出的應該是一種菌類寄生物。
  • 上月毒蘑菇猖獗毒倒31人 湖南這些毒菇最常見
    華聲在線7月1日訊(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張亞娜 粟青梅)近來我省雨水豐沛,蘑菇生長旺盛,但在山裡採摘野生蘑菇大家可要注意了,誤食毒蘑菇,後果不堪設想。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今天從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湖南中心了解到,我省蘑菇中毒大多發生在5—9月,今年僅6月份,共收到蘑菇中毒報告8起,發病31人。
  • 雨季應慎食野生菌
    新聞背景:北京市衛生局於7月25日發出公共衛生預警,提醒市民在雨季切勿採摘、購買和食用不易辨認或易混淆的野生蘑菇,以免發生中毒。一旦發生蘑菇中毒,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者應儘快到正規醫院治療,並及時向當地衛生部門報告。北京市衛生局公共衛生舉報投訴中心電話為65066969。
  • 東北的野生蘑菇都有哪些?怎麼做好吃
    本人就是在東北長白山林區長大的,從小就愛跟著大人採蘑菇,漸漸的認識許多種蘑菇。我也特別愛吃蘑菇,有幾種蘑菇營養豐富,而且味道鮮美無比,吃過一次就會令人一生難以忘懷。可食用蘑菇鑑別起來容易和毒蘑菇混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容易搞混的蘑菇。鑑別1…馬勃和松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