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應慎食野生菌

2020-12-05 中國政府網

    新聞背景:北京市衛生局於7月25日發出公共衛生預警,提醒市民在雨季切勿採摘、購買和食用不易辨認或易混淆的野生蘑菇,以免發生中毒。一旦發生蘑菇中毒,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者應儘快到正規醫院治療,並及時向當地衛生部門報告。北京市衛生局公共衛生舉報投訴中心電話為65066969。

    隨著雨季的到來,野生菌迅猛生長,雖味美湯鮮,但暗藏毒性較強,一旦誤食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目前正是野生菌的生長旺季,人們最好不要採食和購買野生菌,以免食物中毒。

    ■如何避免有毒野生菌

    目前民間通用的識別有以下幾種:形狀奇怪、顏色鮮豔的可能有毒;菌柄(根)不生蛆、不生蟲、鳥不啄,鼠獸不食的可能有毒;嗅之有臭味,無菌香味,味道薰辣,極苦的可能有毒;菌體受傷傷口變色、液汁混濁的可能有毒;生長於陰暗潮溼和汙穢地方的野生菌有時帶毒;與蔥、蒜、大米、銀器共煮呈現烏黑色的可能有毒。

    對此,有關專家認為,這些經驗並不是絕對的,有些甚至並無科學道理。比如雲南人在烹調菌類時有放蒜的習慣,但經過學者多年的研究,並詢問過所有菌類中毒的患者,沒有一例是在烹飪時發現蒜變黑的,說明這種識別方法並不準確。

    但專家們同時提醒大家注意,毒傘屬有幾十種菌類,只有一兩種沒有毒,其餘的都會損害臟器,並且死亡率相當高,毒傘屬的菌類有一個共性,就是在菌柄的中間生有菌環,在菌柄的底部生有菌託,對於這種菌子,是千萬不能品嘗的。

    由於野生菌的研究相當複雜,並且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準則,因此食用野生菌還是要儘量挑自己認識、或以前吃過的,以免因為貪吃付出生命的代價。

    ■烹飪加工時怎樣減輕毒菌毒性

    即使不慎食用了毒菌,在烹飪方法和加工方式上注意也可以起到減輕中毒程度的作用,從而最大限度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在加工烹飪野生菌時應注意,首先是要炒熟煮透,熟了的野生菌體積會大大縮小;其次是不要涼拌生吃,雖然人們並不習慣生吃野生菌,但這樣的個例還是發生過,所以應儘量避免;此外,在烹飪時先將菌子煮一下,擰乾後再炒,也可以降低毒素,但這樣做的同時野生菌的口味和營養也遭到了破壞。

    很多人認為「吃菌火鍋是最安全的方法」,其實也不盡然,有些菌類的毒素的確在高溫時會遭到破壞,但並非全部如此。而且不同的人吃火鍋時,將野生菌放入鍋內的時間長短也不同,所以有時這種方法並不起作用。

    ■如何判斷是食用菌中毒

    近來全國各地雨水充沛,各類野生菌也生長較快,許多人都將美味的菌子買回家品嘗。專家提醒,近期是食用菌中毒的高發季節,如果出現下列反應,有可能是因食用野生菌中毒,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一般誤食毒菌會有下列4種類型的表現:

    一是胃腸炎型,這種中毒表現較為普遍,約佔80%。具體反應是,進食毒菌後10分鐘至2小時內出現無力、噁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等症狀,一般不發熱,嚴重者會導致脫水,引起周圍循環衰竭。引起這類中毒的有黃粘蓋牛肝菌、黃粉末牛肝菌、苦粉孢牛肝菌、毒紅菇、臭黃菇、臘傘、月光菌等等。

    二是神經精神型,它除了胃腸炎表現外,還有精神興奮、精神錯亂和精神抑制等症狀。如俗名「紅見手」的褐黃牛肝菌,吃了以後會先出現頭昏、噁心、嘔吐症狀,然後有煩躁、幻聽、幻覺、妄語等怪異行為,少數人還有迫害妄想,出現類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狀。食用者會感覺面前有活動的小人或動物,進而有打人毀物、狂奔亂跑,甚至出現傷害行為。毒繩傘、豹斑毒傘的誤食者則會出現嘔吐、腹瀉、出汗、流淚、心搏減慢等副交感神經症狀。這類中毒病人經治療後就可以恢復,且無後遺症,死亡率很低。

    第三種是溶血型。進食毒菌6至12小時後,除有胃腸炎型表現外,還有貧血、肝腫大等症狀。如鹿花菌就可能引起此類症狀,但其所含毒素加熱到100℃就可被破壞。

    第四種是多臟器損傷型。在進食毒菌10至30小時後,先有胃腸炎型表現,然後出現肝、腦、心、腎等多臟器損害的情況,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部分患者還伴有精神症狀。此類病人病程2至3周,由於先期症狀是胃腸炎表現,往往容易被誤診,又因為會出現病情反覆,有時還會中斷治療。引起此類中毒的有白毒傘、毒傘、毛柄白毒傘、鱗柄白毒傘4種菌子,誤食後死亡率極高,佔了菌子中毒死亡病例的90%以上。

    凡是菌中毒的病人,如果能知道是吃什麼菌子而引起中毒,將對搶救和治療有極大幫助。

    ■食用野生菌中毒了怎麼辦

    在吃了食用菌10分鐘後至72小時內,如果感到頭昏、噁心、嘔吐、腹瀉,或有其他不適,基本原則就是就近到醫院就診。對於沒有就醫條件,或者情況緊急,在等待醫生來的過程中病人可在家裡先採取一些方法減輕毒素的損害。

    如果反應是在吃菌後6小時內發生的,毒物仍然停留在胃裡,還未被吸收到血液中,這時可以先採取催吐、催瀉的方法使毒素儘快排出體外,具體方法是用雞毛、筷子、手指伸進口中刺激咽部,喝下大量的鹽水或服催吐藥物也可以幫助嘔吐。如果病人吃了毒菌後沒有腹瀉反應,體質較好的可用導瀉的方法,體質較差的可用溫鹽水或肥皂水灌腸。另外,喝水也對稀釋毒素在體內的濃度有一定幫助。

    有專家強調,一些雜誌報刊上所提的喝綠豆湯等方法,效果比較有限,因此儘快就醫是最重要的。就診時最好攜帶吃剩的菌子或未烹飪的新鮮菌,並向醫生說明菌子的來源、烹調方法、進食數量等,以便醫生根據毒素的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醫生治療可能還會採取洗胃、輸液等方法,洗胃後病人可自服2-3個雞蛋清以吸附殘遺毒物,輸液則是為了稀釋和排除部分毒素,病人應予積極配合。

相關焦點

  • 能食用野生菌大全,這35種野生菌你認識多少?
    3、小雞樅整個雨季都有,成片成片的出,量多,朵小,難撿洗。味道鮮美嫩滑。吃法同上。4、雞樅花比小雞縱還小,成片成片的出,量多,朵小,難撿洗。味道鮮美嫩滑。吃法同上。5、水雞樅形狀象雞縱,味道也相似,只是沒有雞縱鮮甜,更淡些。吃法與雞縱同。
  • 廈門六月要防水痘流感 雨季恙蟲病來襲別吃毒蘑菇
    原標題:廈門六月要防水痘流感 雨季恙蟲病來襲別吃毒蘑菇 根據我市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數據,結合國際國內傳染病疫情動態,經過廈門市疾控專家會商評估,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廈門本地需特別關注的傳染病為: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水痘、流行性感冒;重點預防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包括: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 赫赫有名的「草八珍」為何有七珍是食藥用菌?
    其中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皆為葷,僅有草八珍為素,而草八珍中又有7珍皆是食藥用菌。滿漢全席中的草八珍,分別是猴頭菌、銀耳、竹蓀、羊肚菌、花菇、驢窩菌、雲香信、黃花菜。關注探秘千菌方,了解更多菌物與健康的奧秘。很明顯,僅有黃花菜不屬於食藥用菌。可能有人會說雲香信不也不是食藥用菌嗎?
  • 鮮菌靚魚應季搶鮮食
    夏天雨季一來,應季極鮮之味也隨著欲望瘋長,想吃些特別且實惠的好食材,少不了還得鑽窿鑽罅,到城市周邊的高人食肆尋寶去。荔枝林中荔枝菌高溫多雨的五月來到,又是「嶺南果王」荔枝成熟時,而被稱為「嶺南菌王」的荔枝菌也正在這個時間從荔枝林裡潮溼的白蟻窩中冒了起來,荔枝菌一般在午夜生長,必須在它的傘打開之前摘下來,若超過一天便會被白蟻啃光。要珍惜這如曇花一現般的黃金時光,每年最多只有這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這天上人間般的鮮美便會消失。
  • 什麼樣的菌好吃,雲南人說的算
    即將售罄|雲南風味油雞樅文火煉製 菌香濃鬱 肥嫩不柴溫馨提示:這款油雞樅的原材料為野生雞樅,而野生雞樅一年只有一季,到9月底便沒有了。每當五月雨季初臨,轟鳴的雷聲便為菌季拉開序幕。隱埋在森林地下的菌類陸續冒出頭,等待八月野生菌的全盛時節,紅如胭脂、青如苔蘚、褐如牛肝、白如雲朵、各色菌子俯拾皆是。但要說起奪得當地人心、老少鹹宜的菌種,還得數形狀標誌、清甘鮮香的雞樅菌。
  • 雲南大山裡的「菌王」,沒想到是與白蟻共生,鮮味比味精多幾十倍
    不過說起雲南的植物,那就不得不提到野生菌了,因為雲南的野生菌也是全國聞名的,在當地還有專門的野生菌交易市場呢。在雲南的大山裡,一年四季都有各種野生菌,但是雨季時的野生菌就最多了,紛紛從土裡冒出頭來。像圖中這種「菌王」就很常見了,農民一上山就能採摘到很多,你們吃過嗎?
  • 白馬山腳的野生菌賣場
    富源的白馬山下,沿省道公路自然形成的野生菌賣場,已經有多年的歷史。這裡出售的野生菌,都的周邊的村民自己上山撿拾的。種類繁多、新鮮味美。因為老家在富源黃泥河,所有每年吃菌季節,都能幾次的路過這裡,每次我都會買些帶上。每次在這裡買菌,都有和在城裡買菌不一樣的感覺。
  • 野生動物保護:應消除「壯陽吃虎鞭」等濫食陋習
    她認為,避免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理順各部門職責的關係是修法中應重點考慮的問題。  類似問題,在保護範圍、責任追究等多個層次均有表現,造成對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軟弱和不徹底,加上執法不力、司法不嚴等問題,最終導致野生動物保護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撐。因此,加快修法進程,為野生動物保護提供嚴密的法治保障,已成社會共識。
  • 飯點慎點!上海一病人體內「養」出七八米長絛蟲 生食慎食
    飯點慎點!上海一病人體內「養」出七八米長絛蟲 生食慎食 來源:新民網      記者:李若楠,蔡祺     編輯:李默
  • 美食推薦:羊肚菌燒肉、瘦肉炒三絲、東坡繡球製作方法
    羊肚菌燒肉 羊肚菌是一種野生珍貴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20多種胺基酸,即是天然的滋補品,又可烹飪為美味的菜色,味道鮮美,口感嫩脆
  • 在農村山上,這種菌菇無人採,卻不知它市場上兩百元一斤被瘋搶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不是什麼野草野花,也不是什麼野果子,而是一種稀有的菌菇,這種菌菇生長在山上、林間,人們見了卻因為不知道它的名字和價值而忽略它,卻不知道這種菌菇的價值之高昂不是人們所能想像,而且這種菌菇在市場上能夠賣到150-250塊錢!用這個價錢就知道這種菌菇的重要性了吧?
  • 尋鮮記——菌出四川
    鮮,是食物的鮮美之味,也是時令的新鮮初嘗。作為春天最鮮美的食物之一,羊肚菌可謂是百搭,做菜加上那麼一點,就能點石成金使整道菜香氣撲鼻。
  • 【蕈菌文化】山珍裡的秘密
    蘑菇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胺基酸種類齊全,含有粗纖維素和碳水化合物等,是味道鮮美的山珍,多夏秋間採集,也有深秋及初冬採集的,如猴頭蘑和元蘑(又稱凍蘑)可在初冬採集。蘑菇可鮮食,大多曬乾備用,食前用溫水泡發,可燉,可炒。進貢的蘑菇當鹽漬或曬成幹品,要求個體規格整齊,無蟲蛀,無腐爛黴變,去除雜質,尤其是松蘑,多要求採集初生幼體,採後送吉林將軍府果子樓,然後隨其他物品一起送貢。
  • 野生蘑菇別盲目吃,中毒事件經常有
    7月,我國不少地區進入高溫多雨季節,正適宜野生菌菇生長。很多人有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的習慣,但由於對野生菌菇認識不足,近年因採摘誤食毒菌菇引起中毒的事件頻發。為預防和減少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貴州省市場監管局近日發布食用野生菌的安全警示,提醒人們不要輕易靠民間經驗採摘野生菌菇。
  • App鑑定野菇可食 新竹縣3名登山客中毒
    新竹縣衛生局日前獲報,有3名登山客在野地發現野生菇類,拿App鑑定為可食類,便放心煮食,之後出現嘔吐、腹瀉、腹痛及四肢無力等症狀,送醫後確定為誤食有毒菇類所致,幸好皆無大礙。    衛生局表示,野菇從外觀上難以辨別是否具有毒性,近年仍不時發生民眾採食不明野菇,引起食品中毒的案例,民眾若不慎誤食不明菇類,造成身體不適時,應儘速就醫,並儘可能的將食餘檢體一併送到醫院,供醫療人員或專家作為專業判定,以利對症下藥。
  • 世界「雲菌」:舌尖名廚巧用野生菌 成就雲魁非凡"美味秘笈"
    這是雲南獨有的野生菌大會。但在吃貨口中,流淌的口水詮釋了當雲南獨有的野生菌遇上特製的米線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雲魁的菌香金湯,其中包括了虎掌菌、雞縱菌、松茸松露、雞油菌、羊肚菌等,這些野生菌的生長環境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外界汙染,是蛋白質、胺基酸含量豐富和脂肪含量極低、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較多的天然食品
  • 慎點!有人拍攝到了野生兔猻捕獵的瞬間…把我嚇尿了!
    慎點!有人拍攝到了野生兔猻捕獵的瞬間…把我嚇尿了! 這隻野生的小兔猻,正在靜靜地守著自己的獵物…… 伺機撲上前去!
  • 大自然的饋贈,山裡的美味,這種野生菌稱菌中之王,你吃過嗎?
    今天講講我們農村山裡的野生雞樅菌,我們地方話叫三八菇,真的是一種超級好吃的野生菌,只有在夏季才會生長,每當夏季來臨,村裡找到雞樅菌的人都捨不得吃,拿到市裡面去賣,不是論斤賣,都是論朵,一朵就七八塊錢,你可以想想有多珍貴。
  • 每年都有吃野生菌中毒的案例,為何依舊嚇不退大批吃貨?
    菌菇吃完會跳舞早已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了,在雲南,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到處都有一股菌菇味。但不是每一種菌菇都能吃,弄不好輕則產生幻覺,重則丟掉小命。據說,好的菌菇能吃出陳年宣威火腿香味、寧波油浸糟白魚鯗香味、蘇州風雞香味、南京鴨胗肝香味和且雜有松毛清香氣味。
  • 又到了雨季 警惕這6類高發疾病
    進入7月,全國多地進入雨季,潮溼悶熱天氣稍不注意就容易患上各種疾病。雨季有哪些高發疾病?日常生活該如何預防?下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健康頻道帶您一起了解。溼疹溼疹或溼疹樣皮炎,是比較常見的一類過敏性皮膚病,可因環境潮溼或長期接觸水等因素而致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