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兩大乳業巨頭白奶提價 中小企業暫未跟進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財經》新媒體

原標題:乳業巨頭白奶提價 中小企業暫未跟進

近期,大消費行業掀起漲價熱潮,國產乳品企業同樣不甘落後。1月5日,海通證券、國盛證券發布的研報指出,伊利、蒙牛兩大乳業巨頭,紛紛開啟提價模式,旗下白奶產品漲幅3%-5%。不過,記者從君樂寶、完達山、三元、光明方面了解到,公司產品近期未有價格調整。

受此消息影響,截止當日收盤,伊利(600887.SH)和蒙牛(02319.HK)股價均上漲超過7%,三元股份、光明乳業、新乳業、天潤乳業均以漲停告收。

在知名乳業專家王丁棉看來,此次基礎白奶的漲價雖然是由原奶成本上升、國內奶牛存量逐年下滑、消費人群規模快速增長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但在最終的白奶產品價格構成中,一盒牛奶原料成本只上漲了0.09元左右,所佔比例並不高,成本壓力遠低於5%,可見此次漲價或是企業的借題發揮。

乳業巨頭率先漲價 成本上漲成提價理由

據了解,去年12月29日伊利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3%-5%。而同為頭部企業的蒙牛,於去年12月底開始對旗下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約4%-5%,而早在去年第三季度伊利就已開始逐步收緊終端促銷力度。

對於漲價消息,伊利董秘辦回復個人投資者稱,該公司基礎白奶有不到5%的提價,主要因原奶成本上漲的壓力,具體經營計劃將在年報中披露。不過,伊利方面回復《財經》新媒體記者時則表示,此事正在了解中,截至發稿時暫未有進一步回復。蒙牛方面則表示對此不予置評。

關於漲價,所有品牌最常用的理由就是成本增加。據河北一位養殖場負責人馬先生介紹,去年以來,生乳價格的確有所上漲,但是從今年10月至今,原奶價格一直維持在4.1至4.2元/公斤,未發生變化。

據農業部數據,從2018年第三季度到2020年末,原奶價格持續上漲,主要產區生鮮乳均價已達4.18元/公斤。

基於成本上漲而提價理應視為企業自身行為,本次提價的幅度也並不大,甚至還不足以完全對衝掉成本端的壓力,但為什麼仍然會被市場解讀為利好呢?

上海睿農諮詢高級合伙人趙恆認為,提價是意料之中的事。一方面,年底是乳品銷售的傳統旺季;另一方面,疫情後,多方面都在教育消費者要多喝牛奶等來增強免疫力,這就使得短期內牛奶的消費人群規模得到較大的增長。與此同時,過去幾年國內奶牛存量逐年下滑,在2019年達到最低點,原奶供給處於低位而需求在短期內增加。

「伴隨著著原奶成本的上升和國內乳製品消費的回暖,乳企在四季度提價以及促銷力度減少,目的是保證2020年淨利潤。」乳業分析師宋亮如是稱。

漲價未成行業普遍現象 中小乳企暫未跟進

《財經》新媒體記者走訪盒馬、永輝超市、物美、京客隆等超市時發現,與往年同期相比,基礎白奶整體促銷情況明顯減弱,大多回歸正價銷售。目前伊利利樂枕純牛奶240ML*16的售價在38元至40元,而蒙牛利樂枕純牛奶240ML*16的售價在36.8元至42元。

在巨頭領漲的背景下,會否引發蝴蝶效應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王丁棉認為,此次提價不會對行業產生太大的影響,僅僅是個別企業經營管理上的需求而已,提價能堅持多久仍是未知數,一旦達到目的,價格很快就會調整過來。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在年終及春節前,他們還會採取一些降價促銷等清倉去庫存的處理手段,提價一般均不考慮。

截止發稿,君樂寶、完達山、三元、光明方面均表示,公司產品近期未有價格調整。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指出,雙循環背景下,乳製品企業需要提升隨機應變的能力。當中低端市場消費需求出現分化的時候,企業應該先佔據專業的細分市場。牢牢佔據細分市場,就會築起一道城牆,在一定程度減少了競爭壓力,從而提升產品附加值和收益率。

趙恆認為,2021年行業洗牌將加速,一些缺少競爭力的中小企業會被淘汰,馬太效應明顯。中小企業應該進一步圍繞本地、新鮮等方向下功夫,核心在於做好一二三產業的一體化運作,要把從養牛、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來運作,並開放牧場工廠參觀,加深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

相關焦點

  • 伊利確認基礎白奶提價,乳業股集體大漲
    文丨BT財經 1月5日,據搜狐財經報導,針對國盛證券調研伊利、蒙牛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後將漲價的傳聞,伊利董秘辦回復個人投資者表示,因原奶成本上漲的壓力,公司基礎白奶將有不到5%的提價,具體經營計劃將在年報中披露。
  • 伊利、蒙牛打頭陣提價!喝牛奶又要多掏錢了?
    數據顯示,1月5日,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兩大巨頭漲幅均超過7%,而皇氏乳業、三元股份、天潤乳業、新乳業等多股均相繼漲停。而乳企的這一波漲幅也被認為與機構透露的提價信息有關。國盛證券研報顯示,根據近期渠道調研反饋,伊利在2020年12月29日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在3%- 5%之間。同時,研報指蒙牛乳業也在12月對部分白奶產品提價4%到5%。
  • 純牛奶提價能否成為行業趨勢?有乳企稱不排除調價可能
    國盛證券最新研報指出,伊利、蒙牛擬對旗下白奶產品進行3%-5%不等的提價,以此判斷行業龍頭盈利能力有望持續釋放,迎來估值和業績雙升。分析認為,兩巨頭提價具有一定標杆意義,隨著原奶價格持續上漲,行業性整體提價預期將逐漸增強。
  • 伊利蒙牛打響頭炮,其他品牌也會跟進嗎?
    伊利蒙牛液奶提價。伊利公司於12月29日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3-5%。受成本上行壓力影響,伊利從第三季度開始逐步收緊終端促銷力度,同時於近期對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3-5%。對於漲價消息,伊利董秘辦回復個人投資者稱,該公司基礎白奶有不到5%的提價,主要因原奶成本上漲的壓力。蒙牛內部人士向媒體透露,因原料奶成本上漲,公司自2020年八九月份即開始陸續調整產品價格。乳業兩大龍頭企業都已提價,那麼其他乳製品企業是否也有提價動作呢?熊貓乳品指出,受原料成本推動,該公司已於元旦前後對煉乳產品進行提價,不過並未透露具體幅度。
  • 伊利蒙牛打響頭炮,光明、君樂寶、三元...
    來源:胡說有理2021年伊始,伊利基礎白奶產品開始提價。而此前,奶粉企業已紛紛提價!1月5日當天,乳業股全線大漲飄紅。1.伊利蒙牛液奶提價胡說有理注意到,國盛證券1月5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伊利公司於 12 月 29 日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 3-5%。
  • 漲價窗口點燃萬億乳企 「奶茅」伊利24年暴漲500倍...
    在港股市場,蒙牛乳業市值也突破了2000億港元。整個板塊市值一天激增了630多億元,達到1.1萬億。對於乳企集體大漲,政策支持和提價預期是重要的推手。與此同時,券商的一份調研走紅,稱伊利、蒙牛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後漲價,伊利董秘辦回復,公司基礎白奶有不到5%的提價,主要因原奶成本上漲的壓力,具體經營計劃將在年報中披露。此次乳業公司集體沸騰之前,國內乳企在SARS、三聚氰胺、新冠疫情等衝擊下走出了一條獨立的發展道路。2003年的非典讓液態乳品在中國15個城市家庭食品購物籃中的比重同比增加2.5個百分點。
  • 伊利帶路漲價潮,牛奶新一輪價格上漲來了,我們還有牛奶自由嗎?
    根據金陵晚報的報導,國盛證券1月5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伊利公司於去年12月29日添加到日程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3%-5%。這是一次久違的提價,伊利上一次直接提價,還要追溯至2013年。據了解,本次提價的直接誘因是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 漲價帶飛乳業板塊:西部牧業與熊貓乳品漲停 系同一遊資營業部炒作
    來源:財聯社原標題:漲價消息帶飛乳業板塊,兩家創業板乳企齊漲停,背後系同一遊資營業部炒作 財聯社1月5日訊,今日A股概念板塊中乳業板塊一枝獨秀,整體漲幅超7%,有投資者戲稱「養牛比養豬還賺」。乳業板塊的行情正是由日前的一則調研結果引爆,針對調研結果中伊利、蒙牛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後漲價3-5%的消息,今日伊利投資者關係部門回應稱,受到國內生鮮乳價格上漲影響,以利樂包為代表的「小白奶」產品價格將會有小幅調整。日內,伊利股份再漲7%,市值突破3000億。乳業板塊中,西部牧業與熊貓乳品雙雙因日漲幅超15%登上龍虎榜。
  • 漲價帶飛股價,29隻乳業股5天市值增逾千億,一杯奶貴了多少?
    乳業股迎來好行情,漲停股、連板股頻現,有「奶中茅臺」之稱的伊利股份更是成功突破3000億元總市值。消息面上,有券商發布研報稱,伊利、蒙牛白奶產品近期漲價3%-5%,對此,兩家上市公司均不予回應。而熊貓乳品方面卻明確透露,「公司已於元旦前後對煉乳產品進行提價」。
  • 巴氏奶市場「神仙打架」 併購區域乳企將成大概率事件
    業內預計,隨著兩大乳業巨頭奶源布局的完成和冷鏈配送體系的完善,巴氏奶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區域乳企的最後一道競爭屏障或被打破,而併購將成為大概率事件。而在11月11日,蒙牛旗下智能鮮奶訂奶平臺天鮮配(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也完成了股權變更,新增股東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目前由阿里和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各持股50%。根據蒙牛方面此前對新京報記者的回應,自2018年開始,阿里、蒙牛就在探索訂奶入戶的社區冷鏈配送問題,為蒙牛低溫鮮奶大範圍入市鋪路。
  • 蒙牛轉型常溫奶巨頭涉足巴氏奶勝算幾何?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液態奶兩大陣營的角力正發生微妙變化。據悉,普通常溫奶的利潤已經低至近乎「賤賣」,乳企除了扎堆發力高端市場以外,還將目光投向近年增勢喜人的巴氏奶。巴氏奶有望成為中國乳業「新十年」的主戰場。近兩年,蒙牛、伊利進軍巴氏奶的消息不絕於耳,但兩公司每次都予以否認。
  • 高端白奶的下一個5年,有哪些賽道要搶?
    與之旗鼓相當的老對手伊利金典,也實現了突破百億的銷售規模,複合增速高達33.43%。除了兩位龍頭,高端白奶這塊大蛋糕也在吸引著新玩家的不斷入局,如現代牧業、聖牧、德亞、旺旺……Frost Sullivan預測,隨消費升級導向的高端化趨勢,高端奶在整體液奶市場中佔比仍將逐年提升,2020年預計能達800億的零售額[2]。
  • 吞下「一隻酸奶牛」,新乳業欲破解叢林法則
    這幾年來,新乳業在乳業資產收併購方面如狼似虎,頻頻擲重金獲得多個乳業品牌,成為國內乳企中最愛「折騰」的一家。與巨頭錯位競爭1月6日,新乳業斥資2.31億元收購「一隻酸奶牛」60%股權,立馬引來業內外廣泛關注。「一隻酸奶牛」是重慶一家以酸奶為基底的新式茶飲品牌企業,全國範圍內門店千餘家。
  • 吞下「一隻酸奶牛」 新乳業欲破解叢林法則
    與巨頭錯位競爭1月6日,新乳業斥資2.31億元收購「一隻酸奶牛」60%股權,立馬引來業內外廣泛關注。「一隻酸奶牛」是重慶一家以酸奶為基底的新式茶飲品牌企業,全國範圍內門店千餘家。啟信寶顯示,這家企業成立於2015年,重慶新牛瀚虹持有100%股權。作為國內一家新晉崛起的區域乳企,新乳業(002946.SZ)緣何會看上賣酸奶新式茶飲的街邊店?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55期:全球乳業20強榜單出爐!伊利進前五...
    伊利進前五,蒙牛前進2位近日,荷蘭合作銀行發布2020年最新全球乳業排行榜。2020年全球乳業20強排行榜的第一名(雀巢Nestle)和第二名(蘭特黎斯Lactalis),與2019年的排行榜位置沒有變化。2019年排名第6的美國奶農(Dairy Farmers of America),在2020年最新排行榜中晉升第三。
  • 「特寫」20歲的蒙牛,能否靠低溫鮮奶再創造一次商業奇蹟?
    蒙牛的前10年趕上了常溫牛奶(UHT奶)飛速發展的時機,最近10年蒙牛又開啟了瘋狂併購的模式,但20歲的蒙牛在與伊利的纏鬥中贏少輸多——2018年,二者年收入的差距是100億元,這一年蒙牛實現的數字是689.77億元,而伊利則為789.76億元。如今,一個機會來了。蒙牛正在大張旗鼓地進入伊利還未全面布局的低溫鮮牛奶。
  • 蒙牛乳業:2H20可比口徑液態奶收入增勢延續,看好公司中期發展戰略
    中金公司11月19日發布對蒙牛乳業的研報,摘要如下:公司近況我們近期邀請了蒙牛乳業管理層參加中金年度策略交流會,與投資人就終端表現、明年奶價走勢及中期戰略等方面進行交流評論我們預計公司公司管理層表示可比口徑下3Q20常溫白奶/低溫鮮奶增勢延續,常溫酸奶亦有近雙位數增長。我們判斷2H20可比口徑下公司液態奶收入增速有望達雙位數。另外,2020年5月起國內原奶價格環比(周頻)增長,至11月初已達到4元/kg左右。展望2021年,我們認為白奶消費增長趨勢將延續,原奶供給仍處於偏緊狀態,因此21年奶價大概率仍延續上漲趨勢,對大型乳企而言,競爭環境相對有利。
  • 牽手可口可樂後,蒙牛和這個國際乳業巨頭又有合資新動作!
    文:何丹琳剛剛才傳出要和可口可樂牽手的蒙牛,在合資上又有了新動作!這次「親上加親」的對象,是歐洲乳業巨頭。小食代留意到,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發布《阿拉福茲有限責任合作社與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新設合營企業案》公示文件,披露了雙方此次合作的更多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