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形制,歷經千年發展,千態萬狀、變化豐富,是歷代藝人師法造化所得,是汲取姐妹藝術的特點,經長期的艱苦的辛勞而創造。按其不同類型,大體可分為圓器、方器、仿真器、筋紋器和其他器型。在紫砂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各類造型均有生產,歷代名師巧匠,都擅長製作某類造型,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圓器
圓器造型最為豐富,古有「圓不一相」之說。主要以球體、半球體、圓柱體為基本形,造型圓潤、飽滿。壺之全身,無處不圓,無處不渾,圓中寓節奏,圓中富變化,多樣統一,渾然天成,為圓器壺類之典範佳作。扁圓器中之「虛扁壺」,壺身極扁,但扁而氣昂,口、蓋、嘴,無不協調諧和,似天然生成於壺體。以半圓組成之「半瓦當壺」,造型別致,別具一格。
方器
方器為宜興紫砂壺造型基本款式之一,古有「方非一式」之說。它主要以方形為基本形,運用各種長短直線組成。造型明快、工整、有力、具陽剛之氣。紫砂壺方器,講求「以方為主,方中寓曲,曲直相濟。」要求輪廓明確,運線平直,口蓋嚴密,氣勢貫通,力度透徹。方器壺具,口、蓋處理十分嚴格,傳統的「四方壺」、「六方壺」、「八方壺」和「僧帽壺」等,都為方器造型的典型作品。
花器
仿真器亦稱「花器」、「塑器」、行話稱「花貨」,考古學界稱「象生器」。紫砂壺仿真器,取材於植物、器物和人物。仿真器中一部分為全部仿真,經藝術加工處理,運用捏塑、雕刻等技法,將壺體、嘴、把蓋等,都製成仿真形,生動優美,具濃鬱生活情趣。如「梅椿壺」、「松段壺」、「竹段壺」等。紫砂部分仿真器,指在壺體或嘴部、把部、蓋部、鈕部仿真,如「包袱壺」、「箬笠壺」等。仿真器在造型上,注重是象徵和手法的運用,不但「肖形狀物」,更重「寄情寓意」。
筋紋器
筋紋器是紫砂壺造型基本款式之一。主要是仿照植物瓜果、花瓣的筋囊和紋理,經提煉加工組成。規則的紋理組成,一般在壺體上作若干等分直線,構成如瓜樣的筋紋。紫砂筋紋壺器,在明、清時製作已很精美,歷史上的時大彬、李仲芳、陳鳴遠、邵大亨等,都是製作筋紋器的高手,傳統的「圓條壺」、「合菱壺」、「半菊壺」等,都是筋紋壺器類的上乘之作。
壺生百態,哪一種會到你的青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