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太陽黑子缺席280多天,最近新周期的太陽黑子出現!

2020-11-29 艾伯史密斯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大約是11年,目前正處於太陽黑子活動的空隙期,而且已經接近尾聲;在2019年內有288天沒有出現太陽黑子,前面有連續40天沒出現太陽黑子,在12月25日,太陽南半球出現兩個新的太陽黑子,預示著第25個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的到來,預計會在2025年7月達到頂峰。

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一些溫度偏低的區域,顯現出來較暗的圖樣,同時也是磁場集中的地方,一個中等大小的太陽黑子和地球差不多大,最大的直徑可達20萬公裡,太陽黑子的多少與太陽活動情況密切相關,早在1848年,天文學家沃爾夫根據前人的記錄發現太陽黑子出現的周期規律,平均為11年。

天文學上規定,太陽黑子周期數從1755年開始數起,比如2008年到2019年就是第24個太陽活動周期;需要注意的是,太陽黑子的平均周期(11年)只是反應整體上的一個規律,實際周期和太陽活動有關,有時候周期可能長達13年,有時候又縮減為9年

如果我們記錄太陽黑子在每年當中的缺席天數,就可以得到下面數據(截止2019年12月28日):

可以看到,在2019年內已經有288天沒有出現太陽黑子,在太陽黑子缺席的歷史上,屬於第二長的時段,排第一的是1913年,太陽黑子缺席天數高達311天。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非常大,在太陽活動頻繁的時候,此時太陽黑子也會成群出現,並對地球磁場產生影響,甚至出現磁暴,使得指南針失效,甚至會干擾到鳥類的方向識別,無線電通訊也將受到影響。

在2012年,日本科學家發布了一條數據,說太陽黑子在太陽南北半球出現異常,可能會引發太陽磁極的顛倒,由於太陽磁極顛倒和地球歷史上的冰河期有關,所以有說法稱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期。

在2019年12月25日,天文觀測發現兩個太陽黑子,其中一個南半球的太陽黑子,磁場極性和舊的第24周期太陽黑子完全相反,說明這是一個全新周期的太陽黑子,太陽正在逐漸進入第25個太陽黑子周期。

新太陽黑子的出現,說明太陽活動的最小值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太陽活動將逐漸增強,預計2025年7月的時候達到最大值,並預測新周期太陽黑子的平均強度與第24周期相似。

近年來,氣候問題一直是科學家們擔心的問題,冰河期意味著全球平均氣溫降低,實際上,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是在逐年上升的,很大可能就是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

在我身邊一個直觀的感受,就是小時候的冬天能見到厚厚的積雪(南方),讓我們玩得不亦樂乎,可是近幾年的冬天已經很難見到積雪了,哪怕下一場雪也很薄,然後雪很快就會化掉。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相關焦點

  • 富人總是能成功的抄底優質資產,和太陽黑子活動周期有關,你信嗎
    2019年,6月份參加了一個會議,會議結束後和一位商業大佬聊天,記得他告訴我未來這三年只需要守好家業,什麼都不要投資,一定要保留好現金,我問他為什麼他閉口不言,當時我也就是當玩笑話,沒有理會,直到2020年疫情爆發,優質資產暴跌,他以低價瘋狂的購買,而我卻因為可動用的現金不多,基本上錯過了這波抄底的機會,這個事情讓我清楚了自己的無知,明白了這個裡面一定有方法論,於是我瘋狂的查找國內外資料尋找答案
  • 超大「黑子怪獸」現身太陽表面 直徑約地球8倍
    太陽直徑 139.2萬千米「黑子怪獸」直徑 10萬千米近日太陽日面出現超大黑子。(圖片來自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網站) 地球直徑:1.2742萬千米  最近一段時間,太陽的「臉上」長出了個巨大的「黑痣」。
  • 春天不遠,疫情必過,新的太陽周期正在開啟
    當強磁場浮現到太陽表面,該區域的背景溫度緩慢地從6000攝氏度降至4000攝氏度,這時該區域以暗點形式出現在太陽表面黑子隨太陽表面一起旋轉,大約經過27天完成一次自轉。太陽黑子在日面上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態等,每天都不同。長期觀測太陽黑子就會發現,有的年份黑子多,有的年份黑子少,有時甚至幾天,幾十天日面上都沒有黑子。
  • 太陽活動預計5年後達頂峰,或有115個黑子,對地球有影響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在太陽系之中,太陽對於地球來說非常重要,發生任何改變都可能帶來給地球帶來一定的影響,而在2019年、2020年大家一直在討論關於太陽是否進入到新周期的問題
  • 科學找到鯨魚擱淺與太陽黑子之間的關聯!
    根據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 太陽風暴可能導致灰鯨「失去判斷力」 。
  • 探測器檢測到太陽黑子數量顯著減少,會對地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事實上,地球在漫長的46億年歲月裡,經歷過數次大冰河世紀,每一次冰河世紀的持續時間都長達數百萬年之久,那個時候的地球成為了一顆冰凍的星球,大量的生物死亡。因此每一次的大冰河世紀的出現也會帶來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而冰河世紀發生的原因就是因為太陽黑子的活動減少,太陽進入了長久的休眠期。
  • 「小搗蛋」蓄力爆發——2017年最大太陽黑子正式現身
    在剛剛過去的兩天內,面積快速擴大了數十倍,一舉超過它的小兄弟12674,成為到目前為止2017年最大太陽黑子。  在經歷了一系列快速變化之後,它的勢力範圍變得更大,又聯手了幾個較大的黑子群。這些溫度超過4000攝氏度的磁場高度集中、扭曲的區域,就是太陽表面能量集中噴發的潛在區域。
  • NASA有重大發現,太陽活動出現新變化,地球或告別「小冰河期」!
    NASA有重大發現,太陽活動出現新變化,地球或告別「小冰河期」!在2019年到2020年的過渡階段,科學家們一直在討論一個很有爭議性的問題,地球會進入小冰河時期嗎?其實影響地球環境的因素有許多,例如太陽黑子的活動、冰川融化等等。
  • 對太陽進行「天氣預報」 難道太陽上會下雨嗎
    太陽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並且有多種活動方式,有規律性的,也有突發性的。天上的衛星、地面的臺站,數不清的儀器在監測著太陽,人們可以藉此預測太陽活動變化對地球空間的影響及程度,這就是針對太陽的「天氣預報」。  太陽天氣 關鍵看黑子  太陽黑子是人們最早觀測到的太陽活動現象。
  • 2020,太陽經歷了什麼?
    你可能不知道,在這一年裡,那個遠在1.5億公裡外的大火球,為我們提供光明與能量的太陽,也悄然經歷著重大變化——進入新一輪太陽活動周期,太陽活動開始由弱轉強。 是的,我們的太陽正從沉睡中醒來!
  • 太陽活動「極小期」已到來,地球或將於2020年進入小冰河期
    近兩年,天文界討論最多的話題莫過於太陽活動減少導致地球進入小冰河期的問題。不少科學工作者已經指出,地球可能將於2020年開始進入小冰河期,而2020年馬上就要來臨了,或許我們也該做好在低溫環境下生活的準備了。為什麼說是2020年呢?這就涉及到太陽活動周期的問題了。
  •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太陽,我們來了!
    太陽是永恆存在的嗎?萬物皆有其生命周期,太陽也不例外。只是相比於太陽的演化史,人類歷史不過滄海一粟,所以每天東升西落的太陽才會被誤以為是亙古不變的。根據太陽中現有的氫氦含量對比,科學家計算出太陽還將繼續「燃燒」約50億年。屆時,太陽的外層將膨脹得非常大,變成一顆巨大的紅巨星。那些靠近它的行星,如水星、金星,甚至是地球都將被這個「紅色大胖子」吞沒。
  • 太陽燃燒了46億年,為何還沒熄滅?已是壯年,真實年齡你想不到
    太陽內部時時刻刻都在發生核聚變,因此產生了大量的光和熱,所以我們也可以將太陽理解成一個時刻在內部發生爆炸的大火球。科學研究表明,太陽的壽命大約為100億年,現在太陽已經存在了近46億年,正處於壯年時期。雖然是一個大火球,但是太陽也有和地球地層類似的構造,太陽由外往裡分別是日冕層、色球層、光球層、對流層、輻射區、核心。
  • 2020年南方洪澇原因 洪水災害系太陽活動引起?
    比如下面這條包含著「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180年周期白元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地質、氣候巨大災難」等奪人眼球關鍵詞的帖子,就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廣為流傳,在轉發和傳播過程中刷了一波錯誤認知。  破除「科學謠言」還須靠科學知識。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預報臺副臺長宗位國研究員,逐一進行「硬核科普」——
  • 在西湖邊拍鳥的程師傅,無意中拍到了太陽的幾顆「痣」!專家說這很...
    程師傅是攝影愛好者,最近幾乎天天去西湖邊拍鳥。前幾天一大早,程師傅天不亮起床,到西湖邊時,天邊微微泛光,太陽露出一角,然後,一小塊,半塊,大半塊,一整塊……紅通通躍出地平線,一點也不刺眼。程師傅興奮地把長焦鏡頭對準太陽,按下快門,又拍了一段視頻。兩三分鐘後,紅光開始變黃、發白,陽光也刺眼起來。
  • 黑子
    那一刻我如遭震擊,我對它們的出現早已不抱什麼希望了,自己也知道固執地守在這裡也只是圖個心安,即便它們回來了,幾個月不見,也都不認識我了吧,但沒有,黑子那天晚上,就像以前一樣走到了我的面前,任我撫摸,我一邊在心裡默念著「對不起沒有給你帶吃的」一邊哭了出來,還好,雨還在下,它可能以為只是溫熱的雨水。
  • 繼北非、西亞和南亞地區蝗蟲肆虐後,南美洲的巴拉圭又出現蝗災
    周期性是自然災害的主要特徵之一,此外自然災害還有複雜性、潛在性、群發性、多因性和突發性的特徵。但是,我們似乎也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最近我國南方地區正值梅雨季節,今年梅雨帶來了十分強勁的降水,我國南方多個省份都發生了嚴重洪澇災害,很多地區的洪澇嚴重程度都超過了1998年,而1998年特大洪澇災害至今差不多是22年,你有沒有發現,這個時間似乎和某一個自然事件的周期十分吻合?
  • 新研究稱太陽經測量是最圓物體
    之前科學家們認為太陽沒有固體表面,它的形狀會因周期活動而發生變化。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精確測量太陽的形狀,之前有說法稱它的形狀是扁平的,但是近日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太陽的神秘形狀其實就是一個完美的圓形,事實上它是被測量過的最圓的物體之一,這項研究結果刊發在《科學》雜誌上。
  • 【新華社】中國製成人類觀測太陽「最銳利的眼睛」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記者俞錚)中國天文學家成功研製了世界上口徑最大、最先進的空間太陽望遠鏡,這座口徑達1米的熱光學望遠鏡2008年升空後將成為實時觀測2009年太陽黑子大爆發解析度最高的空間儀器。負責空間太陽望遠鏡工程的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金聲震12日對新華社記者說:「平均周期為11年的太陽黑子大爆發將於2009年開始再度發生,這座人類在空間觀測太陽解析度最高的『超級銳眼』,屆時將發回獨一無二的科學數據。」已耗資8000萬元人民幣的空間太陽望遠鏡實際上是一顆重2噸的人造衛星,在離地球約73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上運行。
  • 歷史是的太陽神鳥三足烏到底是什麼鳥?
    拋開神不談,我認為三足烏就是太陽黑子顯現出來的圖案。古人善於聯想,常常將自然的圖案想像成動物。星空中的四象就是很好的例子。太陽黑子並不是黑的,實際上是一些渦旋狀的氣流,像是一個淺盤,中間向下凹。它是光球上溫度較低的部分。因為它的溫度比光球低,在明亮的光球背景襯託下就會顯得很黑。古人說月中有玉兔、蟾蜍,日中有三足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