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大約是11年,目前正處於太陽黑子活動的空隙期,而且已經接近尾聲;在2019年內有288天沒有出現太陽黑子,前面有連續40天沒出現太陽黑子,在12月25日,太陽南半球出現兩個新的太陽黑子,預示著第25個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的到來,預計會在2025年7月達到頂峰。
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一些溫度偏低的區域,顯現出來較暗的圖樣,同時也是磁場集中的地方,一個中等大小的太陽黑子和地球差不多大,最大的直徑可達20萬公裡,太陽黑子的多少與太陽活動情況密切相關,早在1848年,天文學家沃爾夫根據前人的記錄發現太陽黑子出現的周期規律,平均為11年。
天文學上規定,太陽黑子周期數從1755年開始數起,比如2008年到2019年就是第24個太陽活動周期;需要注意的是,太陽黑子的平均周期(11年)只是反應整體上的一個規律,實際周期和太陽活動有關,有時候周期可能長達13年,有時候又縮減為9年
如果我們記錄太陽黑子在每年當中的缺席天數,就可以得到下面數據(截止2019年12月28日):
可以看到,在2019年內已經有288天沒有出現太陽黑子,在太陽黑子缺席的歷史上,屬於第二長的時段,排第一的是1913年,太陽黑子缺席天數高達311天。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非常大,在太陽活動頻繁的時候,此時太陽黑子也會成群出現,並對地球磁場產生影響,甚至出現磁暴,使得指南針失效,甚至會干擾到鳥類的方向識別,無線電通訊也將受到影響。
在2012年,日本科學家發布了一條數據,說太陽黑子在太陽南北半球出現異常,可能會引發太陽磁極的顛倒,由於太陽磁極顛倒和地球歷史上的冰河期有關,所以有說法稱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期。
在2019年12月25日,天文觀測發現兩個太陽黑子,其中一個南半球的太陽黑子,磁場極性和舊的第24周期太陽黑子完全相反,說明這是一個全新周期的太陽黑子,太陽正在逐漸進入第25個太陽黑子周期。
新太陽黑子的出現,說明太陽活動的最小值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太陽活動將逐漸增強,預計2025年7月的時候達到最大值,並預測新周期太陽黑子的平均強度與第24周期相似。
近年來,氣候問題一直是科學家們擔心的問題,冰河期意味著全球平均氣溫降低,實際上,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是在逐年上升的,很大可能就是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
在我身邊一個直觀的感受,就是小時候的冬天能見到厚厚的積雪(南方),讓我們玩得不亦樂乎,可是近幾年的冬天已經很難見到積雪了,哪怕下一場雪也很薄,然後雪很快就會化掉。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