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太陽,我們來了!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太陽,是與我們關係最密切的一顆恆星,也是唯一一顆可以詳細研究的恆星。它為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但同時也會對地球產生重大影響。我國第一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將於2022年發射升空,揭示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一磁兩暴)的形成及相互關係。

大約46億年前,在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萬光年之處的螺旋臂上,一團分子雲開始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坍縮,並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太陽。

從古至今,太陽引發了人類太多的思考,我們對這顆耀眼的恆星充滿了好奇:它為什麼會發光?它是永恆存在的嗎?它的結構是什麼?它有哪些顯著特徵?它會對地球造成哪些影響?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科學家不僅發展出了相應的理論基礎,還建造或發射了各種探測器,層層揭開太陽的神秘面紗。

圖片素材:銀河系:NASA-JPL

1. 太陽為什麼會發光?

太陽主要由氫組成,它之所以能夠在幾十億年中一直穩定地發光發熱,是因為其內部一直在持續進行氫聚變成氦的熱核反應。我們可以把這太陽內部的聚變反應想像成不斷的有氫彈在持續爆炸。每一秒,太陽核心就有6億噸氫元素聚變成氦元素,將近400萬噸的物質轉化成能量。

更具體地說,在太陽的內部,質子會通過一系列的反應聚變成氦-4原子核,從而釋放出能量。這是一個被稱為質子-質子鏈(pp鏈)的聚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會釋放出正電子(電子的反粒子)、伽馬射線和中微子。理論表明,太陽的99%的能量都是通過pp鏈的一系列聚變反應釋放的。2018年,位於義大利中部的亞平寧山脈地下深處的Borexino實驗通過測量來自太陽的中微子,確認了pp鏈是太陽的主要能量來源。

太陽內部另一個重要的聚變反應過程被稱為碳氮氧循環(CNO循環),產生的核能約為1%。2020年11月,同樣是Borexino實驗,通過測量中微子,首次確認了CNO循環的存在。

pp鏈與CNO循環是太陽的主要聚變過程。

2. 太陽是永恆存在的嗎?

萬物皆有其生命周期,太陽也不例外。只是相比於太陽的演化史,人類歷史不過滄海一粟,所以每天東升西落的太陽才會被誤以為是亙古不變的。

根據太陽中現有的氫氦含量對比,科學家計算出太陽還將繼續「燃燒」約50億年。屆時,太陽的外層將膨脹得非常大,變成一顆巨大的紅巨星。那些靠近它的行星,如水星、金星,甚至是地球都將被這個「紅色大胖子」吞沒。太陽的生命在「夕陽紅」階段還能持續數百萬年,然而一旦太陽聚變了它所可能聚變的最重元素,它的外層大氣最終會爆炸飛散,形成壯麗的行星狀星雲,其核心則會轉變成一個緻密天體——白矮星。

白矮星是銀河系中絕大多數類太陽恆星的宿命。然而,我們不必為此過分擔心,因為這將發生在遙遠的數十億年後。現在我們把目光集中到正當壯年的太陽上。

3.太陽的結構是什麼?

與地球相比,太陽非常之大,其半徑約為70萬千米,是地球半徑的109倍。根據不同物理特性,天文學家將太陽的結構分為好幾個層次:

熱核聚變反應發生在太陽的核心,那裡的溫度、壓力和密度都極高。熱核聚變產生的能量以光子形式存在,光子首先會通過輻射層,再在對流層以強對流形式將能量傳遞到外層大氣。在太陽中心產生的光子想要逃離太陽實際上是非常艱難的,需要耗時數萬年。而太陽中微子卻可以在約8分鐘的時間就完成逃離並抵達地球,這是因為它們幾乎不與物質相互作用,且能以接近光的速度傳播。這也是為什麼Borexino實驗會通過探測中微子來探索太陽的核心。

從太陽的結構看,也許你會認為隨著距離核心越來越遠,溫度也會逐漸下降,正如太陽表面的溫度遠遠低於核心的一樣。但出乎意料的是,太陽高層大氣的溫度分布與內層大氣正好相反,越往外溫度越高,從色球層底部(~4000度)逐漸增加。色球高層溫度可以達到幾萬度,但更更令人驚訝的是,最外層的日冕溫度竟高達百萬度!這種反常的溫度分布被稱為「日冕高溫之謎」,至今仍是太陽物理學中最大的謎題之一。

4. 太陽有哪些顯著特徵?

仔細觀察太陽(在任何時候都不要直接用眼睛去看太陽,即使是日食期間),就會發現太陽具有豐富的現象,其中一些特別顯著的特徵:

〇 太陽黑子:這是太陽表面的黑斑,含有不斷變化的強磁場。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就有黑子的相關記錄。到了1610年,伽利略利用自製的望遠鏡觀測太陽時,確認了黑子的存在。經過幾百年的連續觀測統計,我們能夠很明顯地看到黑子的數量和位置呈現出的周期性變化,這就是著名的太陽11年活動周期。

〇 太陽耀斑:這是一種強烈的輻射爆發,非常明亮,可以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耀斑是太陽系中最激烈的爆炸事件,它所輻射出的光的波長橫跨整個電磁波譜(從射電波到伽馬射線)。

〇 日冕物質拋射:太陽的外層大氣日冕會突然猛烈地釋放出等離子體和磁場,其蘊含的能量和耀斑相當。一個巨大的日冕物質拋射可包含數十億噸的物質,這些物質會被加速到極高的速度衝向太空,在其旅途中可與任何行星或太空飛行器發生撞擊。

圖片素材:日冕物質拋射-ESA&NASA/SOHO、太陽耀斑-SDO、太陽黑子-NSO/AURA/NSF

無論是黑子、太陽耀斑亦或日冕物質拋射,它們的根源都是太陽磁場。變化的太陽磁場不僅可以在光球層產生黑子,還能觸發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太陽磁場、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三者簡稱為「一磁兩暴」。

5. 太陽的活動會對地球造成哪些影響?

儘管太陽距離地球平均達1.5億公裡,但一旦太陽「發威」,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產生的磁雲會裹挾著大量帶電高能粒子,直奔地球而來,對地球環境,尤其是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電磁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2003年萬聖節期間,太陽不甘寂寞充當了一次「搗蛋鬼」的角色,結結實實給地球搗了一次亂,使歐美的GOES、ACE、SOHO和WIND等一系列科學衛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損害,導致全球衛星通訊受到幹擾,GPS全球定位系統受到影響,定位精度出現了偏差,致使地面和空間一些需要即時通訊和定位的交通系統遭到不同程度的癱瘓。這次太陽事件也被稱為「萬聖節風暴」。

鑑於這些情況,持續地對太陽活動進行監測是非常有必要的。據計算,一旦發生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爆發活動,科學家可以至少提前40個小時得到信息,從而及時做出相關的防護舉措,以避免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破壞。

6. 如何觀測太陽?

太陽會釋放出不同波長的光,但地球的大氣並非對所有的波段都是透明的,在地面上只能觀測到可見光和紅外光,以及有限的紫外光和射電輻射,它們在寬廣的太陽輻射波譜中只佔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只有將探測器發射到太空中去,避開地球大氣的影響,從各個波段研究太陽,才能夠描繪出一幅完整的圖像。

通過地面和太空中不同波段的望遠鏡,可以研究太陽的不同細節。| 圖片素材: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已經先後發射了70多顆太陽探測相關衛星進入太空。2018年,備受矚目的帕克太陽探測器發射升空,它以前所未有的近距離對太陽進行觀測,並已經獲取一定的成果。在這場太陽的探索之旅中,我國在太陽探測衛星方面一直缺席,直到ASO-S的出現!

探索太陽的一系列任務,發光處為研製中的ASO-S衛星。| 圖片素材:NASA/Goddard

7. ASO-S有哪些科學目標?

ASO-S衛星的主要科學目標正是一磁兩暴,即觀測和研究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拋射三者之間的關係。

ASO-S衛星的科學目標。| 圖片素材:NASA/SDO/AIA/LMSAL

ASO-S衛星由三臺有效載荷組成,用於測量太陽磁場,以及觀測日冕物質拋射和太陽耀斑:

ASO-S是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空間科學(二期)」啟動的四項衛星工程之一。這也是我國第一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計劃於2022年趕在下一個太陽活動峰年前夕發射,預期在軌運行不少於4年。

ASO-S成功發射後,將詳細記錄第25個太陽活動周的「太陽風暴」。屆時,圍繞ASO-S觀測結果的研究將成為國際熱點,科學家在研究「一磁兩暴」自然規律的同時,也會及時預報太陽爆發對人類的影響,以造福全人類。

參考來源:

https://www.nao.ac.jp/en/news/science/2020/20201126-mizusawa.html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7099-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238-9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207-020-01736-7

https://mp.weixin.qq.com/s/5MqdJu-ItucGKnN8T3ziyg

封面圖片素材來源:

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主編:毛瑞青

輪值主編:張水乃

素材:宿英娜、劉四明等

製作:《原理》微信公眾號

編輯:王科超、高娜

來源:新華號 紫金山天文臺

相關焦點

  • 2020,太陽經歷了什麼?
    "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 2020,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人類度過了無比魔幻的一年。
  • 【新華社】中國製成人類觀測太陽「最銳利的眼睛」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記者俞錚)中國天文學家成功研製了世界上口徑最大、最先進的空間太陽望遠鏡,這座口徑達1米的熱光學望遠鏡2008年升空後將成為實時觀測2009年太陽黑子大爆發解析度最高的空間儀器。負責空間太陽望遠鏡工程的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金聲震12日對新華社記者說:「平均周期為11年的太陽黑子大爆發將於2009年開始再度發生,這座人類在空間觀測太陽解析度最高的『超級銳眼』,屆時將發回獨一無二的科學數據。」已耗資8000萬元人民幣的空間太陽望遠鏡實際上是一顆重2噸的人造衛星,在離地球約73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上運行。
  • 相機捕捉巨大「龍捲風」太陽表面旋轉
    北京時間9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相機捕捉到一個巨大「龍捲風」在太陽表面旋轉的情景。美國宇航局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觀測到這個風暴。它在9月1日到3日間持續了40個小時。科學家將這個龍捲風一樣的形狀描述為「一個很小但很複雜的等離子體團」。它呈現出旋渦狀,在太陽表面旋轉。
  •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太陽消失了,那麼將會發生什麼?
    至少可以說,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太陽的存在,那將會是非常不舒服的事情。由於太陽在太陽系中的巨大影響,這個問題將會引起一系列巨大而又複雜的連鎖反應,所以我們將首先從太陽系中的天體運動的視角來做一些假設。所以讓我們來做這樣一個猜想,由於某種未知原因,我們的太陽突然消失了。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行星、小行星、彗星或是其他任何東西都會保持它們前進的運動。
  • 太陽風暴「龍捲風」體積五倍於地球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太陽表面噴射5倍地球體積的巨大「龍捲風」,同時產生的熾熱氣體渦流時速達到10萬英裡。太陽表面的風暴龍捲風溫度可達到200萬攝氏度,該太陽風暴龍捲風發現者之一的胡-摩爾根(Huw Morgan)博士強調稱,這種獨特而壯觀的龍捲風對於引起全球太陽風暴具有重要作用。
  • ...黑洞|恆星|望遠鏡|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但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僅在銀河系發現了約20顆恆星級黑洞——而且都是通過黑洞吸積伴星氣體所發出的X射線來識別的,質量均小於20個太陽質量的黑洞。而本次發現的恆星級黑洞LB-1,質量上逼近70倍太陽質量,是現有理論預測的恆星級黑洞質量上限的兩倍有餘。
  • 太陽表面出現數字「2」,是外星人留下的信號嗎?NASA作出回應!
    太陽表面出現數字「2」,是外星人留下的信號嗎?NASA作出回應!在太陽系當中,太陽佔據了超過99%以上的質量,這是因為太陽內部在不斷的進行核聚變反應,源源不斷向外釋放光能和熱能,表面溫度可以達到上千攝氏度,這就導致很多人類探測器根本就無法靠近。
  • 超大「黑子怪獸」現身太陽表面 直徑約地球8倍
    太陽直徑 139.2萬千米「黑子怪獸」直徑 10萬千米近日太陽日面出現超大黑子。(圖片來自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網站) 地球直徑:1.2742萬千米  最近一段時間,太陽的「臉上」長出了個巨大的「黑痣」。
  • 《主君的太陽》:屬於太陽的防空洞來了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部愛情喜劇——《主君的太陽》。這兩年,演藝圈的小鮮肉們層出不窮,尤其是在韓國這個大量輸出藝人的國家,每一部劇裡都有新鮮的面孔呈現。但是看久了稚嫩的臉龐,還是會想念大叔的經典。《主君的太陽》這部由蘇志燮、孔孝真主演的愛情喜劇將浪漫與恐怖元素結合,讓觀眾體會了一把愛情裡的「恐怖」心跳。
  • 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42倍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黑洞
    這一碰撞發生在大約70億年前,即太陽系和地球形成之前,一個質量是太陽質量85倍的黑洞與另一個質量是太陽66倍的黑洞相撞。有趣的是,根據廣義相對論定律以及對恆星物理學的了解,這種現象是無法解釋的,要麼只能改變恆星演化的理論,要麼所涉及的黑洞擁有迄今為止不為我們所知的神秘起源。  報導指出,碰撞後,這兩個黑洞相互吞噬並形成一個黑洞,質量為太陽質量的142倍。
  • 太陽,我們真的了解它嗎?它究竟什麼時候升起和落下呢?
    我們可能不完全理解觀測天文學中最易理解的情況之一:太陽究竟什麼時候升起?這件事情看上去再簡單不過了,以至於我們很少去談論它。每天早晨,太陽從東邊以每小時1000英裡(每小時1600公裡)的速度從東邊升起(如果你在赤道上),而且這樣的日出會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成千上萬的早晨出現。如果你認為你一生之中有什麼能夠每天數的,那就是日出。
  • 歐南天文臺:困住六星系的黑洞,十億個太陽,它是怎麼誕生的?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VLT(甚大望遠鏡)發現一個宇宙大爆炸九億年後就形成的超大黑洞(QSO)SDSS J1030 + 0524,質量高達太陽的十億倍!在它布置的引力網中,有六個星系被黑洞強大的引力纏在了裡面!
  • 日晷:古人依靠太陽照射的影子計時,那陰雨天沒有太陽怎麼辦
    當太陽升起來,隨著高度和方位的不同,影子的方位也不同,因為中間的指針是固定的,所以影子圍繞著中間的指針「轉動」,如此一來,就可以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既然日晷是利用指針的影子來計時,那就得必須有太陽,如果遇到下雨天沒有太陽怎麼辦?
  • 夏至日蝕我們聊聊太陽金烏是什麼?
    大家好我們是山谷私塾,今天夏至我們先聊聊節氣,中國古代二十四節氣其實只有四時八節重要,就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在夏至這天白晝最長,在過去有很多紀念,而在今天我們遇到少見的夏至日蝕。這裡想借著這個給大家普及一下古人的藝術和科學。
  • 天上多了一顆「吳汝康星」,10年前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 吳汝康星 " 的國際編號為 317452 號,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在 2010 年發現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研究部主任趙海斌介紹說,這顆小行星是在盱眙,用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
  •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歌詞賞析
    ——9.28-9.29「我和我的祖國」大型交響音樂會節目單歌詞賞析有一種勇敢叫力量;有一種選擇叫堅強; 有一種聲音叫雄壯,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跨過艱難困苦雨雪風霜;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走向復興走向輝煌;……這首名為《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的軍旅歌曲,是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曲,曲調硬朗、渾厚,歌詞讓聽眾心情瞬間振奮、昂揚,讓我們不禁聯想到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跨過艱難困苦正在走向復興走向輝煌。《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這部電視劇,帶我們走進解放前夕的崢嶸歲月。
  • 夸父真的是在追逐太陽嗎?會發光的物體可不止太陽,還有它!
    不得不說,世界上確實有很多奇聞異事,我們很難去解釋所有的事情,對於世界上那些無法解釋的事情,久而久之就成了未解之謎。試想,在現代都會出現很多奇怪的事情,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在古代也會出現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那麼在那個年代,人們會怎麼看待這些怪事呢?
  • 矮小的「緩步類之節肢動物」爬過太陽的表面 生存在5500攝氏度
    最近一次太陽任務圖像上的斑點狀斑點,導致人們開玩笑說一頭小水熊不太可能出現在太陽上。比利時皇家天文臺太陽軌道器首席研究員兼科學服務部門太陽影響數據分析中心負責人戴維·伯格曼斯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該斑點類似於緩坡生物:矮胖,八足的微觀動物,以他們的堅不可摧。但伯格曼斯解釋說,深色斑點實際上是一個圖像缺陷,恰好有一個緩坡狀的形狀。「太陽軌道飛行器」於2月發射升空,攜帶成像設備捕捉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的視野,該恆星的視野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近。
  • 太陽落在第一宮至第六宮,如何發揮太陽的力量?
    太陽在佔星學上的符號是一個圓圈中間有一個點,如果非常將這個符號加上某一種意義的話,那麼圓圈象徵著沒有起點也沒有重點的無限代表著浩瀚無邊的宇宙,中間的點就是每一個獨立的個人。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在佔星中象徵著自我,自我意識就是我們生命的中心。
  • 解放軍不服「太陽的後裔」:我們是天空的後裔
    網易娛樂3月16日報導 據解放軍報消息,近日,由宋慧喬、宋仲基主演的韓劇《太陽的後裔》熱播,軍人英姿颯爽的話題也在網友之中掀起熱話。3月15日下午,《解放軍報》法人微博就曬出一組我國空軍飛行員的訓練照,欲跟韓國軍隊一較高低,笑稱他們是「太陽的後裔」,我們是「天空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