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黑子怪獸」現身太陽表面 直徑約地球8倍

2021-01-08 搜狐網

太陽直徑 139.2萬千米

「黑子怪獸」直徑 10萬千米

近日太陽日面出現超大黑子。(圖片來自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網站) 地球直徑:1.2742萬千米

  最近一段時間,太陽的「臉上」長出了個巨大的「黑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太陽黑子。」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張暘主任昨天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和以前常見的太陽黑子不同,這次的太陽黑子是「超大版」,「個頭」足有數個地球大。因為個頭很大,所以人們只需戴上太陽觀測鏡,就能直接觀測到它。由於這顆大黑痣已經向日面邊緣移動,很可能一兩天就會消失。揚子晚報記者 朱姝

  太陽黑子 是太陽活動中最基本、最明顯的一種。一般認為,太陽黑子實際上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漩渦,溫度大約為4500攝氏度。因為其溫度比太陽的光球層表面溫度要低1000到2000攝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點。太陽黑子很少單獨活動,通常是成群出現。

  太陽耀斑是一種最劇烈的太陽活動。其主要觀測特徵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現迅速發展的亮斑閃耀,其壽命僅在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之間。從太陽耀斑的規模上來看,X級別的最強烈,能夠幹擾衛星和地球上的基礎設施;M級別的屬於第二級別,能夠引起地磁風暴從而產生極光景色;C級別屬於最弱級別,對地球幾乎沒有影響。

  電離層暴 太陽局部地區擾動引起地球大範圍電離層內劇烈變化。經常伴有電離密度降低和F區虛高(等效反射高度)的增加,可持續數小時至數日。電離層暴期間,短波無線電通訊和廣播可能遭受嚴重影響,甚至訊號中斷。

  「黑子怪獸」直徑約有地球8倍大

  近日,太陽的臉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巨型黑子,其規模大得超出常規。這顆太陽黑子被命名為AR 1476,直徑達到了10萬公裡,美國宇航局的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首場觀測到它之後,科學家將之稱為「太陽黑子怪獸」。

  「我們大概是本月13日觀測到的。我之前也沒看過這麼大的太陽黑子。」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張暘告訴揚子晚報記者,這個黑子的個頭有好幾個地球大小,而一般的黑子都和地球差不多大。過去記錄太陽黑子,通常是需要利用光線透過望遠鏡的投影來記錄,黑子看上去就是個很小的點。而這顆黑子因為體型超級龐大,觀測者只需要戴上觀測太陽的專業眼鏡,就能夠用肉眼直接觀測到它的存在,「我們能看到它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塊黑斑。」

  張暘同時表示,本月18日—25日是江蘇省科普周,他們將在科普周期間,與南京一中共同舉行「太陽觀測活動」。「屆時,我們將使用臺裡20釐米口徑的小赤道儀來觀測黑子。」

  今明兩年正值太陽活動高峰

  其實不光是這段時間,從去年開始,太陽黑子就一直「不安分」。從天文學上說,太陽活動的周期是11年,上次太陽黑子活動高峰發生在2000年左右。「今年起又是一個峰年,太陽活動也會很頻繁,黑子出現的頻率和數量會明顯增多。我們現在也不能排除今年再次出現超大版黑子的可能性。」張暘說。

  據了解,上一次太陽活動峰年就曾經給地球帶來明顯影響。2000年6月2日15時左右,太陽有一次強烈的X射線爆發,我國大部分地區短波無線電信號受到幹擾,持續半小時左右;同年7月14日發生的太陽耀斑爆發,在16日零時(北京時間)影響地球,造成了嚴重的電離層暴,持續20多個小時。

  而此前,南京大學天文系肖耐園教授曾經做過「2013太陽的狂飆」的報告,他指出,今明兩年太陽活動將會相當頻繁。

  超大黑子這兩天將離開日面

  這顆太陽黑子的出現是不是也預示著更大的太陽風暴的出現,進而給地球帶來影響?張暘解釋說,太陽黑子在日面上是移動的,速度通常變化不大,從太陽黑子出現到太陽黑子離開日面一般周期為27天左右,而這次這顆巨型太陽黑子已經在日面上存在了二十多天,如今已走到了日面的邊緣。根據測算,「黑子怪獸」離開日面的時間就在這兩天。

  根據國際天文學家觀測,這顆巨大的「太陽黑子怪獸」出現後,也伴隨發生了數次太陽耀斑爆發,它成為近期太陽風暴活躍的一個原因。據了解,「黑子怪獸」出現到目前,太陽已經爆發了7次M級別和許多次C級別的耀斑。

  目前「黑子怪獸」引發的多次太陽耀斑爆發的影響主要在外太空,由於地球磁場和大氣層的阻擋效應,地球上並未受到明顯幹擾,即使短波通訊可能受到影響,但對手機、電視通訊信號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

相關焦點

  • 「小搗蛋」蓄力爆發——2017年最大太陽黑子正式現身
    大家好,我是太陽活動區,也就是太陽黑子啦,編號12674。據前輩們講,我們是專門給地球製造麻煩的,爆發耀斑『亮瞎』地球自然不在話下,噴發日冕物質拋射轟擊地球也是易如反掌。到9月4日,我已經發展出三個較大的暗核,每個的直徑都超過地球,並且正努力連通彼此。到時候,我們這些黑子群的直徑將超過140000千米,隨時都具有爆發M級耀斑的能力喲。」
  • 2019年太陽黑子缺席280多天,最近新周期的太陽黑子出現!
    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大約是11年,目前正處於太陽黑子活動的空隙期,而且已經接近尾聲;在2019年內有288天沒有出現太陽黑子,前面有連續40天沒出現太陽黑子,在12月25日,太陽南半球出現兩個新的太陽黑子,預示著第25個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的到來,預計會在2025年7月達到頂峰。
  • 探測器檢測到太陽黑子數量顯著減少,會對地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曾經有人提出,如果太陽突然消失不見,那人類和地球的命運也就註定了,只有毀滅一條路。當然,太陽不可能憑空消失也不會突然不再發光發熱,即使到了生命的盡頭,太陽仍然會有耀眼的光芒存在,只不過是轉換為另外一種天體白矮星。雖然太陽不會無緣無故消失或不再發光發熱,但是太陽仍然會出現一些問題,從而給地球帶來大災難,比如太陽黑子的減少會給地球帶來冰河世紀。
  • 太陽你真的了解嗎?肉眼可見的金色圓球,並不是它的真實樣貌!
    地球有太陽之間有多遠在地球上,我們所接收到的太陽光芒,其實是在8分20秒之前太陽所發出的,這些光要經過1.5億千米的距離,不斷被吸收分散,最終到達地面上,那麼1.5億千米到底意味著什麼呢?如果我們乘坐現在最快的超音速飛機,以2000千米每小時朝太陽出發,需要行駛8年半的時間。
  • 相機捕捉巨大「龍捲風」太陽表面旋轉
    北京時間9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相機捕捉到一個巨大「龍捲風」在太陽表面旋轉的情景。美國宇航局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觀測到這個風暴。它在9月1日到3日間持續了40個小時。科學家將這個龍捲風一樣的形狀描述為「一個很小但很複雜的等離子體團」。它呈現出旋渦狀,在太陽表面旋轉。
  • 科學找到鯨魚擱淺與太陽黑子之間的關聯!
    科學家們探索了黑子與擱淺事件之間的關係。黑子是恆星表面上的暗區,已知會伴隨太陽風暴。在太陽風暴期間,高能粒子從太陽的大氣中噴出,並向外衝入太陽系。這些粒子與地球的地磁場相互作用,有時會破壞到一定程度,以至於它會影響依靠它進行導航的生物的行為。
  • 春天不遠,疫情必過,新的太陽周期正在開啟
    太陽黑子是磁場聚集的地方,黑子是太陽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現象。一個中等大小的黑子大概和地球的大小差不多。在我國史書上有著豐富的黑子目視記錄,僅正史上就有100多次。現在公認的世界上第一次明確的黑子記錄是公元前28年我國漢朝人所觀測到的。在《漢書·五行志》裡是這樣記載的:「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
  • 如果把太陽、木星和地球縮小為直徑3釐米的球體,是固態還是氣態
    如果把太陽、木星和地球縮小為直徑3釐米的球體,那摸起來是固態還是氣態?太陽是一顆G型光譜的黃矮星,木星是一顆巨型氣態行星,而地球則是迄今為止宇宙中唯一的生命星球,假如將它們都壓縮成3釐米直徑的球體,會變成什麼樣呢?一、什麼特性決定了天體的性質?
  • 430萬倍太陽質量,直徑4400萬公裡,2.6萬光年外黑洞終於現身!
    其實黑洞的最原始概念早在1783年時,劍橋大學牧師約翰·米歇爾就曾提出過假如太陽的直徑是超過原來的500倍,而密度不變,那麼太陽即使發出光,也逃不出來!而拉普拉斯也在1795年也曾提出過類似的概念!第一個被懷疑的對象是天鵝座的X-1,這是1964年的一次火箭彈道飛行觀測時被發現,也是從地球觀測最強的X射線源之一,這個位於6,070光年外的主星體是一顆超巨星變星,有一個看不見的天體互相環繞公轉,距離約為0.2天文單位。
  • 60光年外的一個亮點引起了科學家關注,未來地球已提前上演!
    ,因為它距離地球只有60光年,而這顆恆星的質量、體積以及光度和表面溫度只比太陽稍高,而且還比太陽年輕越7.3億年! 2018年9月16日,arXiv上刊登的預印本論文稱,在山案座π黃矮星周圍發現了一顆軌道周期僅為6.27天的超級地球,它的質量大約是4.82 ± 0.85 M⊕(地球的4.8倍左右
  • 【新華社】中國製成人類觀測太陽「最銳利的眼睛」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記者俞錚)中國天文學家成功研製了世界上口徑最大、最先進的空間太陽望遠鏡,這座口徑達1米的熱光學望遠鏡2008年升空後將成為實時觀測2009年太陽黑子大爆發解析度最高的空間儀器。負責空間太陽望遠鏡工程的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金聲震12日對新華社記者說:「平均周期為11年的太陽黑子大爆發將於2009年開始再度發生,這座人類在空間觀測太陽解析度最高的『超級銳眼』,屆時將發回獨一無二的科學數據。」已耗資8000萬元人民幣的空間太陽望遠鏡實際上是一顆重2噸的人造衛星,在離地球約73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上運行。
  • 金烏真身——太陽
    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八大行星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由裡往外的順序,太陽由核心、輻射區、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構成。光球層之下稱為太陽內部;光球層之上稱為太陽大氣。核心區溫度高達1500萬度。
  • 如果地球直徑高達百億公裡,人類還能發現地球是個球嗎?
    埃拉託色尼第一個測量了地球的直徑,所以他的方法是最典型的,他的測量原理是太陽直射和斜射之間的角度差,再測量兩地之間的距離,然後乘以這個角度在圓周上的比例,就能直接計算出地球的周長,那麼就知道地球是個球體了!當然有可能地球是個圓柱體,但很顯然地球不是這樣,所以地球只能是一個球體了!
  • 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42倍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黑洞
    一顆垂死的恆星發生坍縮時會形成一個所謂的恆星級黑洞,其大小通常是3到10倍太陽質量。  在包括銀河系在內的大多數星系的中心都發現了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介於數百萬倍至數十億倍太陽質量之間。  到目前為止,質量是太陽100到1000倍的黑洞從未被發現。
  • 太陽活動預計5年後達頂峰,或有115個黑子,對地球有影響嗎?
    ,如今可以確定太陽活動周期已經開始了,太陽的第25個周期已經來了,所以這對我們最初擔心的關於地球小冰河問題完全不用在意了,太陽黑子的出現如果按照部分科學家的理論,是不可能進入小冰河時期。同時我們以前也知道,科學家或者專家們其實在以前就說過,沒有證據顯示太陽黑子與小冰河時期存在關係,如今它沒有持續消失,而是出現了這就不能支持他們觀點了。回到太陽活動的變化,未來會不會對地球帶來影響,我們來看看情況。太陽活動什麼時候進入新周期的?
  • 推動地球 離開太陽 「流浪地球」能否在未來實現?
    在50億年後,太陽會耗盡燃料並且擴張,並且很可能吞噬地球,更緊急的威脅是全區變暖引起的大災變。一個可能的方法是把地球移到一個更寬的軌道,而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圖解:50億年後,太陽進入紅巨星階段後,地球被燒成焦土的假想圖。但是我們應該怎麼做?並且有哪些工程上的挑戰?
  • 首次發現最古老的超大黑洞,比太陽大16億倍,每年吞噬約25個太陽
    在距離超過130億光年遠的遙遠太空中潛伏著一個發光的「類星體」,它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動力,其質量比太陽大16億倍。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銀河系野獸,這是同類中最古老的一種。J0313-1806距其前任僅2000萬光年,但其超大質量黑洞的重量是其兩倍,這對早期宇宙中形成黑洞的已知理論提出了挑戰。 研究小組在本周虛擬的美國天文學會第237次會議上發表了研究結果,並將其發表在《 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 主要作者王菲格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是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影響其周圍的宿主星系的最早證據。」
  •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太陽,我們來了!
    大約46億年前,在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萬光年之處的螺旋臂上,一團分子雲開始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坍縮,並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太陽。從古至今,太陽引發了人類太多的思考,我們對這顆耀眼的恆星充滿了好奇:它為什麼會發光?它是永恆存在的嗎?它的結構是什麼?它有哪些顯著特徵?它會對地球造成哪些影響?
  • 太陽風暴「龍捲風」體積五倍於地球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太陽表面噴射5倍地球體積的巨大「龍捲風」,同時產生的熾熱氣體渦流時速達到10萬英裡。太陽表面的風暴龍捲風溫度可達到200萬攝氏度,該太陽風暴龍捲風發現者之一的胡-摩爾根(Huw Morgan)博士強調稱,這種獨特而壯觀的龍捲風對於引起全球太陽風暴具有重要作用。
  • 太陽燃燒了46億年,為何還沒熄滅?已是壯年,真實年齡你想不到
    雖然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但是在茫茫宇宙中,太陽只是一顆質量比較小的恆星,即便這樣,它的直徑也相當於地球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質量是地球的330000倍。太陽主要由氫、氦兩種物質組成,這兩種元素佔太陽質量的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