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種植黃瓜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穴盤育苗的種植方式。穴盤育苗技術管理起來非常方便,還省時省力。今天就準備了這部分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1.穴盤選擇
不同規格的穴盤對秧苗生長及適宜苗齡等影響很大,育苗孔大(每盤孔穴數少),有利於秧苗生長,但基質用量大、生產成本高;
而育苗孔小(每盤孔穴數多),則穴盤苗對基質溼度、養分、氧氣、pH值等的變化敏感,同時使得秧苗對光線和養分的競爭更加劇烈,不利於秧苗生長,但相對基質用量少、生產成本較低。
因此,育苗生產中應根據蔬菜種類、秧苗大小、不同季節生長速度、苗齡長短等因素來選擇適當的穴盤。在黃瓜育苗中,冬春季育2葉1心子苗選用288孔苗盤;育4~5葉苗選用128孔苗盤;育6葉苗選用72孔苗盤,或50孔苗盤。夏季育3葉1心苗選用200孔或288孔苗盤。
越冬長季節黃瓜育苗第一片真葉展開時即進行嫁接,所以選用72孔穴盤即可。如重複使用的穴盤,在使用前應進行消毒處理,穴盤消毒可用高錳酸鉀液浸泡1h,或用百菌清500倍液浸泡5h,或用多菌靈500倍液浸泡12h,或用2%的漂白粉充分浸泡30min,用清水漂洗乾淨備用。
2.基質配方
由於穴盤育苗時每株種苗根系的生長空間獨立,且生長空間遠小於傳統的育苗方式,有限的育苗基質降低了對水分和養分的緩衝能力,也限制了根系的生長空間,因此根系的生長環境與傳統苗床生長環境有很大的差異,對基質的質量要求較高,基質的質量是穴盤育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目前生產中育苗所用基質大多以草炭、蛭石、珍珠巖3種原料為主。按體積計算草炭∶珍珠巖為3∶1,因為苗齡較短,每立方米基質加入複合肥1~1.5kg(如果是冬春季節育苗,每立方米基質要加入複合肥2kg),或每立方米基質加入1.5kg尿素和1.2kg磷酸二氫鉀,肥料與基質混拌均勻後備用。
用噴壺噴上一些水,用鐵鍁將其攪拌均勻,至以手握成團、撒手後散開程度時將拌好的基質裝入育苗盤中,確保每個穴孔裝滿基質,然後用木板將穴盤上抹平,可露出穴盤網格。
將裝滿基質的穴盤放在地上,上面放一空穴盤,均勻用力下壓,使其下壓1.0~1.5cm,或者直接用手指在每個孔穴中央用力按1.5cm深的小孔。
另外,生產者可以根據當地情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農業生產中的一些廢棄物,如食用菌生產的菌渣、椰糠、作物秸稈粉碎物、醋糟等代替草炭,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珍珠巖調節孔隙度,配成育苗基質。
首次使用的乾淨基質一般不進行消毒,重複使用的基質最好進行消毒,可用0.1%~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min後,用清水洗淨。也可用甲醛對水,均勻噴灑在基質上,將基質堆起密閉2d後攤開,晾曬15d左右,等藥味揮發後再使用。
3.基質用量
每1000盤需用基質:288孔苗盤備用基質2.8~3.0m;128孔苗盤備用基質3.7~4.5m;72孔苗盤備用基質4.7~5.2m。通常以畝用苗數3000~4000株計算,若採用72孔苗盤共需42~56盤,需基質0.25~0.3m。
看完了上面的內容,這些黃瓜種植的基本知識,你了解了嗎?希望今天分享給大家的內容,對正在種植黃瓜的農民朋友們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