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張靈甫74師有多難?烈士遺體鋪7層,解放軍傷亡過萬

2021-01-08 文史天下觀

推薦語:對那段充滿硝煙的戰爭歷史,有些人經常會充當事後諸葛亮,說一些完全沒有實質性幫助的話語。往往這些擅長馬後炮的人,都會把一些發生之際前途莫測,勝負撲朔的事情,以明白人的口吻說的很簡單。但其實大家只是以局外人的觀念去評斷曾經發生的事情,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對於那些正處於戰爭之中的英雄烈士來說,他們的心境跟我們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是縱觀全局,他們只是那局部戰爭當中的一員而已。當我們真正處於戰爭時期,就會發現在戰場上那個異常複雜的局面之下,常常會因為一些偶然的因素,使得整個戰局發生巨大的逆轉,而這些是很難根據常理去預測進行判斷的。所以那些真正面臨戰爭的當事者們,他們誰都沒有鐵定的把握。

1.孟良崮戰役的成功是來之不易的

粟裕被奉為是軍中傳奇,他的指揮能力在共產黨軍人之中是佼佼者,普羅大眾往往都會以一種命運之神眷顧之人的崇拜眼光看待粟裕,但是粟裕的每一場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在戰爭進行的時候,他同樣是寢食難安,夜不能寐的,但同樣也在想著萬一失敗到底該怎麼樣。粟裕能夠獲得勝利,除了超強指揮能力以外,還有天時地利和人和,也是有了這些保障,我軍最終才能夠化險為夷,取得最終的勝利。當然我們每一個人心裡都很清楚,雖然最後的結局是國民黨敗退臺灣,我們建立了新中國,可是這是全局性的勝利,最後的勝利並不意味著我們每一次的戰鬥都能夠取得勝利。

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當中一場相當著名的戰役,這一場戰役也被我軍奉為是經典,還寫進了諸多的教科書當中。不是當事人的我們,很難想像這一場戰爭的過程到底有多麼的險惡和慘烈。一直到解放戰爭結束之後,陳毅元帥等戰役的指揮者,談及孟良崮仍然心有餘悸,因為這一場戰役實在是太慘烈了,稍有不慎,一步棋走錯了,滿盤皆輸。

孟良崮戰役當中,我們所對陣的是蔣軍整編74師,這支部隊的前身是抗日戰爭當中赫赫有名的74軍。74師參加過抗戰時期幾乎所有的大型會戰,戰果也是非常輝煌的,整編74師是蔣軍五大王牌主力軍之一,原來這支部隊的軍長是王耀武,後來由張靈甫接任,張靈甫是蔣介石的心腹,由此也可以看出蔣介石對於這支部隊是非常看重的。

2.整編74師完全是敗在裡自己人的不和上

74軍改編成整編74師之後,整個實力較之以往大大增強,張靈甫在當時非常崇拜二戰時期的美軍名將麥克阿瑟,張靈甫可以說是其忠實粉絲,他非常推崇太平洋戰場上美軍所用的蛙跳式戰術。這種戰術非常的冒進,必須要有整體強大的戰術相配合,並且以陸海空協同戰術作為基礎,如果沒有這些前提的話,盲目效仿對於整治部隊而言是非常危險的。

不可否認,整編74師實力強勁,可是當時蔣軍內部相互拆臺,部隊當中很多人都在內訌,這也是國民黨最終失敗的重要根源,對於張靈甫來說,自己可是蔣介石看中的人,也因為得到了蔣介石的器重,所以才能夠晉升速度如此之快,張靈甫的仕途順利也遭到了同僚的妒忌,這也成為了這個男人悲劇的根源。整編74師在戰爭之初的確展現出了強大的威力,當時也迫使粟裕兵團連連失利,後來粟裕兵團不得不撤出奮鬥了10多年的華東蘇中蘇北解放區。

面對74師的步步緊逼,對於我軍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但是74師也可以說是自己實力作死,雖然在軍事上實行了佔領,所搞的民心基礎根本就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這些國民黨士兵一直都騎在老百姓的頭上作威作福,這些也都成為了蔣軍最後失敗的根源。其實當時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張靈甫這是在效仿美軍的戰術,但是問題是這支軍隊到底能不能發揮出像美軍那樣的強大實力呢?不可否認,張靈甫膽子的確非常大,仗著74師的強大實力以及蔣介石對於自己的器重,張靈甫覺得同僚不可能拆自己的臺,也相信蔣介石一定會逼這些同僚支持自己,所以才會如此的狂妄。而事實也正如張靈甫所料到的那樣,蔣介石讓各路蔣軍配合張靈甫作戰,而且還下了死命令,如果有猶豫不前或者是中途停頓的,那麼將會嚴懲不貸。

3.打到焦灼之時,我軍烈士遺體鋪七層,蔣軍機槍槍管都被打紅了

孟良的戰鬥非常的慘烈,我軍官兵不斷地發起衝鋒,但是都被蔣軍密集的火力給打退了,當時在敵軍陣地前面,我軍戰士的遺體最高處竟然鋪了有足足7層之多。粟裕在看到戰報之後,火急火燎。這一場戰役我軍打的甚是艱難,最後能夠得到勝利,不僅靠的是士兵們的協同合作,還有百姓們的支持。

孟良崮地區的百姓在關鍵時刻把所有水井都掩埋堵死,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孟良崮這個山地本身就是怪石嶙峋,是個易守難攻之地,可是因為水源缺乏,如果被圍困很久的話,那麼對於我軍是不利的,所以雙方必須要速戰速決,不然的話我們所遭受的會是蔣氏部隊的圍攻。孟良崮的老百姓,把所有的水井都掩埋堵死了,當時蔣氏部隊的馬克沁水冷式機槍需要不斷地往槍筒裡面注水,可是卻沒有水了,那他們的機槍也就派不上用場了。

無可奈何之下,蔣軍士兵都往自己的槍上撒尿,讓槍能夠冷卻,可是結果也只是杯水車薪而已。機槍火力的優勢一旦喪失了,那對於蔣氏部隊的士兵而言在戰場上最終結局將會帶來致命的影響。兩軍的攻防也因為水源的關係發生了巨大的轉機,當時蔣軍機槍槍管打紅了。最終我軍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的勝利,但是這場戰役我軍也傷亡數萬。粟裕因為這一場戰役好幾天沒有合眼,戰爭結束之後一下子睡了三天三夜,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來了。

總結: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平白獲得的成功,每一次成功背後都是戰士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的,所以不要以馬後炮的態度去評論什麼戰役可以打得更好或者怎麼樣,你們沒有真正經歷過戰役的艱辛,又有什麼資格說這些話呢?這些英雄烈士們,他們在戰場上是拿命來給我們獲得一個美好的生活,我們有什麼資格去評斷他們有什麼資格去污衊他們呢?你說對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歷史的變革和時代的發展,我將與你同在!

參考文獻《孟良戰役》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華野27萬大軍傾巢而出,全殲整編74師,為何無人願意救張靈甫
    ,整編74師成為五大主力,也是國軍頭號主力部隊。1947年5月,徐州剿總對山東的解放軍根據地進行大舉進攻,整編74師又是衝在最前面,粟裕調集華野全部主力,共27萬大軍,將這支部隊圍在了孟良崮。 孟良崮戰役期間,當時在整編74師有多支國軍精銳部隊,如黃百韜的整編25師,李天霞的整編83師,還有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等部隊
  • 楚雲飛:74軍不如5萬頭豬,張靈甫早已戰死,何來74軍?
    楚雲飛也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5萬人的74軍,3天就被打垮,就算全都是豬,3天也抓不完」。很多朋友質疑,楚雲飛說這句話時張靈甫早已戰死,怎麼還會有74軍,難道是穿幫了?其實不然。說到整編74師大家都不陌生,張靈甫指揮的國民黨王牌師,抗日戰爭期間屢立戰功,就連日本人也對其頗為敬畏。
  • 孟良崮,張靈甫因驕致敗,萬字長文講述華野五大縱隊全殲74師!
    是蔣介石五大主力中的主力,清一色的美械裝備,長期受美國顧問團訓練,美總統特使馬歇爾親自來檢閱過,可謂是蔣介石的「御林軍」,宋美齡經常代表蔣介石到七十四軍視察、慰問。在王耀武任七十四軍軍長時,由於蔣介石的精心栽培和他的勵精圖治,該軍實力達到頂峰,與日軍較量,每每取勝,令日軍也懼怕三分。全軍曾達5萬餘人,整編後仍有3萬多人。
  • 張靈甫所在的74軍有多厲害?日寇稱之為中國第一恐怖軍
    據統計,14年抗戰中,國民黨軍隊中陸軍陣亡將士三百萬人以上,當中將級軍官已超過二百名,中下級軍官更大幅傷亡。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於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組建,由第51師、第57師和58師組成,全軍共3.2萬人。曾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多項戰役,該部隊歷任主官為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張靈甫、邱維達。 在抗日戰爭中,以七十四軍戰績最為卓著。
  • 孟良崮戰役打了三天三夜,雙方真實傷亡數據多少?嚇了眾人一跳
    孟良崮戰役打了三天三夜,雙方真實傷亡數據多少?嚇了眾人一跳張靈甫是國民黨軍隊的重要將領之一,蔣介石對此人十分看重,在解放戰爭中曾將數十萬大軍交到他手中。可惜的是,1947年5月,張靈甫在孟良崮這個地方,被解放軍打得連連敗退,最後身死孟良崮。
  • 解密:張靈甫其人……
    但是根據當時作戰科長羅文浪的回憶,軍作戰參謀未能部署防空措施,導致58師在行進至蕉溪嶺時遭到日軍轟炸掃射,傷亡重大。廖齡奇在接到部隊開拔的電文後立刻找回原部隊,在26日-27日在58師傷亡過半,部分官兵跟著軍直屬隊盲目潰逃的情況下,艱苦地把大部分部隊從不利的態勢的情況下安然撤出,已經勉為其難了。
  • 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本來有個很好的戰術,為何依然全軍覆沒
    讓老蔣心疼得痛哭流涕的整編74師,原本是當時國軍五大王牌主力中的王牌師,師長張靈甫更是有著抗日名將光環的黃埔高材生。可為何在孟良崮一役中,卻慘遭全軍覆滅呢?蔣介石又驚又怒,於是調集其精銳24個整編師,60個旅共45萬人,由顧祝同坐鎮徐州指揮,向山東大舉進攻。 為了達到打掉陳粟主力之目的,蔣介石還孤注一擲,將其珍藏的整編74師調往山東。要知道這可是國軍五大主力之首,全軍3萬多人,不僅清一色的美式裝備,在抗戰期間還屢建戰功。此後一直駐守南京,向來以蔣家王朝御林軍自居。
  • 不是胡璉和張靈甫,而是這位國軍悍將
    解放戰爭期間,老蔣共有807萬軍隊被消滅,其中三野殲敵總數為245萬,位居4大野戰軍之首。儘管戰績如此出色,依然有一些人要為華野找一個「苦主」,並最終把這個稱號安在了胡璉頭上。但老實說,胡璉根本就算不上華野的「苦主」。
  • 孟良崮戰役華野27萬大軍傾巢而出,激戰三天三夜全殲整編74師
    這場戰爭沉重打壓了國民黨軍的囂張氣焰,對當時雙方的心裡都有一個非常大的影響。在這場戰役中,華野的處境一直都很艱難,為了全殲整編74師,華野幾乎傾巢而出,27萬大軍全部出動。解放戰爭開始之後,國民黨軍採取全面進攻的方式,但是在1947年國民黨軍節節敗退,不得不採取重點進攻的方式。
  • 上海戰役,解放軍傷亡3萬多,野戰軍:打上海好比在瓷器店打老鼠
    據統計,上海戰役中,我方總傷亡為33685人,犧牲的烈士7785人。犧牲者中年齡最大的62歲,最小的16歲。其中解放軍指戰員傷亡最大,犧牲7613名,地方志士100名,隨軍支前幹部和民工72名。革命烈士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上海的新生。
  • 國軍的「天下第一軍,天下第一師和天下第一旅」,軍師旅長是誰?
    標題所說的部隊也就是國軍非常著名的「天下第一軍」、「天下第一師」和「天下第一旅」,不管是吹牛還是實力非常強,部隊能夠被稱為「天下第一」的,也有相當有作戰實力的。「天下第一軍」國軍的「天下第一軍」也是抗戰時期國民黨軍的五大王牌軍之一,最初是由第38師師長是孫立人以及第22師師長廖耀湘,1941年,第38師和22師改編為新一軍,軍長是鄭洞國,之後進駐印度,也就是中國遠徵軍。這支部隊全是美械裝備,也都是接受美國西點軍校的軍事教育。1944年,第38師戰績輝煌多次打敗日軍,而孫立人被升任為新一軍的軍長。
  • 粟裕想和張靈甫硬碰硬,毛澤東決心消滅蔣介石的王牌
    在前面,我介紹過整編74師的戰鬥力,堪稱國民黨中央軍第一,與其硬碰硬,不得不說,粟裕這個計劃非常冒險。但是,粟裕從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多年後,他在回憶錄中,曾經回顧了想打整編74師的原因,具體來說,有下面幾點原因。
  • 解放軍唯一一次,一天之內戰鬥傷亡6名師團級幹部
    整個盤山小路上,估計這樣的轉彎有70~80多處,一不小心,坦克上的炮管就會撞上巖壁,翻下峽谷。所以,作為第一梯隊的43軍坦克團及126師376團和作為第二梯隊的42軍坦克團及我師372團均在此遭到了慘烈的損失。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唯一一次戰鬥傷亡6名師團級幹部就發生在靠松山。
  • 張靈甫命喪孟良崮,蔣介石待他的嬌妻王玉齡不薄,為何逃離臺灣?
    1947年5月16日,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戰死,時年44歲。在張靈甫死後,蔣介石將他的他的嬌妻王玉齡及家人送到了臺灣,對他們不薄。那麼,王玉齡到臺灣後不久,她為什麼要逃離臺灣,這其中到底有什麼隱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真相。
  • 李天霞錯失74軍軍長職:事發突然卻身處貴州,聞訊趕回但木已成舟
    1936年補一旅擴編為第51師,李天霞水漲船高成為該師少將副師長,淞滬會戰爆發後第51師和58師合組第74軍,李天霞以51師少將副師長兼153旅旅長,手下兩個團長分別是張靈甫和邱維達,因此可以說,李天霞確實是王耀武軍事集團早期的二號人物。
  • 1個團擋住美軍4個營,志願軍團長不幸犧牲,毛主席嚴令搶回遺體
    1948年在河北唐縣李家莊,兩人的第一個孩子誕生了,鄧仕均說他們家鄉有個地方叫歧坪,所以給兒子取名鄧其平。那時天下還不太平,苑秀珍跟著丈夫解放太原、西渡黃河、進駐陝甘寧,終於在陝西旬邑縣馬蘭鎮有了個家,1949年新中國成立,苑秀珍覺得自己以後會過上踏實的日子了。好景不長,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軍立刻對其進行組裝幹涉,同時派遣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想阻止解放軍解放臺灣。
  • 廖耀湘兵團為何堪稱最強:五大主力有其二,還有張學良警衛部隊
    其中包括:新1軍2個師(另1個師留駐遼中)、新6軍2個師(另1個師在葫蘆島參加攻擊塔山)、新3軍3個師、49軍2個師、71軍2個師、青年軍207師1個旅、騎兵第2旅及兵團直屬的重炮、戰車和裝甲汽車部隊與通信部隊等,共計5個軍、11個師另2個旅,共12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