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張靈甫其人……

2021-01-08 激情回聲

近日,網上流傳粟裕大將之子、原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粟戎生中將的一封信,引起了廣泛關注。在抗日戰爭中,放著那麼多共產黨以及國民黨中為民族解放捨生奮戰的抗日名將,他們為什麼偏偏要吹張靈甫?這是值得思考的。為此,我們彙編有關材料如下。

放著這麼多抗日名將,他們為什麼偏偏要吹張靈甫

(2017年7月)

以客觀為準繩,還原一個真實的張靈甫

孟良崮戰役已經過去70多年了。然而,對於這場戰役的中心人物之一張靈甫,網絡上一直沒有停止對他的爭論。

在有些吹捧他的人眼裡,他是功績不世出的「抗日功臣」,而在另一些人眼裡,他是在內戰中屠戮革命者的劊子手。

近年來,總有人不停以「良心」「真相」的名義大吹為張靈甫翻案的歪風。網絡上微博認證為「著名抗日英雄張靈甫將軍之子」的張道宇曾發表頭條文章,題為《今天是中國近代史上兩位抗日名將忌日》。

將孟良崮戰役中,陣亡於1947年5月16日的張靈甫,與抗日戰爭棗宜會戰中,犧牲於1940年5月16日的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相提並論,文中措辭將解放戰爭污衊為「抗俄衛國戰爭」,將中共污衊為蘇聯傀儡,令人憤慨。

那麼現實中的張靈甫究竟是怎樣一個形象?我們今天就試著圍繞張靈甫的道德品質、抗日功績和軍事才能三個方面,對張靈甫的真實形象一探究竟。

一、張靈甫的品質和修養究竟如何

關於張靈甫的道德品質問題。很多網友,尤其是女性網友,她們看到某張毫無PS痕跡的張靈甫照片帥氣、英俊,就認為他一定是個品德高尚的人,是理想的丈夫。而對張靈甫生平稍有了解的軍迷們,則帶著嘲諷將張靈甫稱為「柔情似水張靈甫」、「愛妻模範張仲麟」,這究竟是為何呢?

事實上,在其並不漫長的一生中,張靈甫曾先後結過4次婚。張靈甫的結髮妻子始終住在鄉下,終其一生未曾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第二任妻子吳海蘭則僅僅因為一句戲言而被張靈甫武斷地認為是「共諜」而遭到槍殺,事後張靈甫居然沒有受到任何懲處,不由得讓了解同一時期黃克功案件的人感慨萬分。第三任妻子是一個出身傳統「書香門第」的舊式婦女,相貌平常不受寵愛,最後遭到拋棄;第四任妻子才是大家熟知的王玉齡。

對待自己的枕邊人如此薄情,那在生活上,張靈甫又是怎樣一個人呢?

1944年至1945年,張靈甫曾在陸軍大學學習,而當時他的同學董其武將軍對他的印象極其深刻。陸軍大學將官班允許將軍帶著一個參謀參加集訓,而張靈甫搞特殊,他帶了兩名參謀前來上課。但如果僅僅如此的話,董其武將軍的印象也不會深刻——同為將官班的學員,董其武將軍每日認真上課做筆記,接受現代化的軍事教育,而張靈甫卻每天只上一節課,其他的課程由參謀代他去上。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陸軍大學學習期間,張靈甫耗費700萬元在重慶買了一棟別墅,為了炫耀,他曾請董其武前來參觀。根據董其武的回憶,他的別墅「富麗堂皇,光彩奪目,簡直就像一座王宮」,讓董其武這個「在塞外前線吃土豆睡土炕的土包子實在是坐不住」。

張靈甫的炫耀讓董其武將軍陷入了深思:如此將領怎麼能抗日,怎麼不失掉軍心民心?這樣的政府怎麼能不招來國難,怎麼能不亡國?不光是董其武將軍,我想任何人見到張靈甫那奢華的別墅,恐怕都不會認為他是一名稱職的將領吧?和張靈甫的前任上司、被人戲稱為「餅乾廠長」、曾任74軍軍長的王耀武自辦餅乾廠,用餅乾廠的收入補貼下屬軍資的行為比起來,張靈甫這豪擲七百萬元買別墅的行為,究竟又該如何評價呢?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七七事變」後,面對國家危亡,同樣是國軍將領,許多將領,甚至是領不到軍餉需要自帶乾糧的「雜牌軍」將領的表現,光從個人品德修養這一點上講,就都比張靈甫要強。

就拿戴安瀾將軍來說吧。抗戰爆發後,戴安瀾鐫刻了一枚瑪瑙章,長約 3.3 釐米,章切面為邊長 1.6釐米的正方形,陽刻篆體「鐵漢」二字。1938 年,戴安瀾帶著這枚印章參加了臺兒莊戰役,表達自己要以「鐵漢」的精神,來激勵自己英勇作戰。為了學好英語,他在自己還只是團長的時候就請了一位東北大學生焦沛然當老師,一周上6天課,每節課80分鐘,相當於如今在中學每天都要上兩節英語課。

當1937年9月戴安瀾解決了英語入門的問題時,他興奮地寫道:「餘之英文,已在槍炮聲中完成,數學一項亦願在槍炮聲中完成之!將來學果有成,當名之槍炮進行曲,今記於此,以待他年。」在之後的4年中他依舊苦練英語,成了遠徵軍中不多的能和英軍交流的中國軍官之一。

除了學習英語外,戴安瀾還打破官階界限,他認為知識沒有軍階,能者為師,所以他向基層技術官兵學習汽車,防化、重炮方面的技術。在掌握知識的程度上,戴安瀾主張不僅要和日軍持平,還要力爭超過日軍。這樣一來,200師的官兵相處融洽,戰鬥力強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再來講講一位「自帶乾糧」的「雜牌軍」將領。武當太乙掌門人竇來庚在國難當頭之際,自己組織義勇隊在臨朐一帶抗日,後來成為山東省保安第17旅旅長。在這之後,他並沒有因為升了官就腐化墮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而是針對部隊裝備差的弱點,努力教導官兵練習武術,苦練近戰本領。

和兢兢業業的戴安瀾以及帶領官兵苦練的竇來庚相比,有著優越條件卻不學無術,專心想著吃喝玩樂的張靈甫哪怕還有一點羞恥之心的話,恐怕得要給自己找個地縫鑽進去,因為張靈甫的品質和修養不僅不如前輩戴安瀾師長,甚至不如一個武林人士出身的保安旅旅長!

抗戰爆發以來,作為戰時領袖的蔣介石也一直在強調軍容風紀的重要性,否則就不會在常德會戰褒獎各部之餘,點名批評會戰期間軍紀作風差的190師,暫編54師和炮1團了。那麼張靈甫帶兵軍容風紀如何呢?我們不妨看看山東人民是怎麼看張靈甫的:就在幾年前,山東的人民群眾在孟良崮拉出了請求收回發給張靈甫抗日紀念章的橫幅,立在孟良崮的碑被砸,充分說明了山東人民群眾對張靈甫的態度。

也許有「張粉」會「心在滴血」地質問:他抗過日,你們怎麼能這麼對他?那我們不妨看看山東人民是怎麼看待真正的國軍抗日將領吧:

2015年,濰坊市高調建成考斌之將軍紀念館,為何濰坊市眾多群眾參觀,也沒有人去砸紀念館?答案很簡單,考斌之將軍是一位深受民眾擁戴,抗日愛民的將軍。

「考團」老兵、93歲村民陳守榮老人回憶,那時秦三來抓青年當兵,家長就說:「要當也不當他的兵,姦殺擄掠,可惡煞了!反正要當一回,就去當老考的兵,他為人正道,幹的是領兵人那回事兒。」儘管考斌之的上級厲文禮最終投敵,但是稍微了解歷史的濰坊人民都知道,厲文禮是大漢奸,而考斌之是抗日的好男兒。

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講紀律嚴明,誰軍紀敗壞,群眾都有著一筆帳。

總有那麼一些人,試圖用「內戰」、「內戰無英雄」這種視角來消解解放戰爭的正義性。我想請這些人,聽聽各個革命老區那些被「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人要換種」的百姓們的呼聲吧!聽聽黃泛區人民、長沙城人民的呼聲吧!聽聽解放區被殘害百姓們的呼聲吧!

解放戰爭從來就不是一場單純意義上的內戰,而是反法西斯戰爭在中國的延續,是對殘害了無數中國百姓的國民黨反動政權的清算。解民倒懸,弔民伐罪,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反動統治,讓殘害華夏人民的兇手得到應有的懲罰,解放軍如何不是英雄?

二、張靈甫的抗日功績究竟如何

在網絡上,張靈甫近年來始終被一些人描述為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上高會戰等一系列重要戰役的抗日名將。

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就拿萬家嶺大捷中的張古山戰鬥來說吧。一些「果粉」們一直聲稱萬家嶺大捷是張靈甫的功勞,事實上這種說法一點都不客觀。在《薛伯陵將軍指揮之——德安萬家嶺大捷回憶》中,萬家嶺大捷可不是張靈甫的功勞,是66軍159師、第4軍90師和74軍集體的功勞,而這時張靈甫不過是個不直接帶兵的旅副而已。怎敢貪天之功為己有?

具體到74軍攻佔張古山的戰鬥,74軍在攻佔張古山前做出的決定是從整個51師挑選突擊隊員400名突擊張古山北麓,整個58師挑選突擊隊員200名突擊箭爐蘇。其中51師的400名突擊隊員更是以白刃戰全殲了日軍在張古山的警戒部隊後,經過五次爭奪一舉攻克日軍主陣地,並在10月10日收復了嗶嘰街。

在各個描述收復張古山的原始資料中,張靈甫的名字不見蹤影。而主攻51師的突擊隊是從全師裡挑選的,並不僅僅只從張靈甫所在的旅裡挑選,可見張靈甫就算有功勞也只能充其量說是領導有方,但是這樣說來,你讓時任51師師長的李天霞將軍情何以堪啊?

有人稱張靈甫是抗日名將,但是事實是很無情的。1941年上高會戰打響,張靈甫的粉絲稱張靈甫立下功勞。誠然,74軍在這一仗中居功至偉,但是可惜的是國府的獎勵依舊和張靈甫沒多大關係,因為國民革命軍最高榮譽「陸海空軍武功狀」第一號花落李天霞將軍擔任師長的51師,而武功狀第二號榮歸時任57師師長的餘程萬,實在是沒有時任58師副師長的張靈甫啥事。

有意思的是,上高會戰的指揮官羅卓英因為會戰勝利,詩興大發遂作《上高會戰奏捷四首》。根據羅卓英將軍的自身註解,這四首詩中提到了三個人:其中「鐵槍在手吾無敵」一句指的是74軍軍長王耀武智勇兼全。「神箭當風爾奈何」一句指的是時任51師師長的李天霞驍勇善戰。「清江無恙石頭雄」一句則指的是川軍出身、時任49軍第26師師長王克俊在會戰中對進犯崇禎觀和張家山之敵迅速撲滅,克保清江李天霞部對偷渡石頭街進犯華陽之日軍,最終予以聚殲的傑出表現的讚揚。

張靈甫會戰中表現如何?至少在羅總司令的眼裡,張靈甫在上高會戰的表現還不夠資格寫進他引以為豪的詩裡。

除去在萬家嶺大捷和上高會戰中表現一般外,張靈甫可謂一個「豬隊友」。而在抗戰期間他「豬隊友」的表現最為典型的就是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把自己的上司,58師師長廖齡奇給「坑了」。

當時,師長廖齡奇在外省親,由副師長張靈甫帶領整師前往前線。但是根據當時作戰科長羅文浪的回憶,軍作戰參謀未能部署防空措施,導致58師在行進至蕉溪嶺時遭到日軍轟炸掃射,傷亡重大。廖齡奇在接到部隊開拔的電文後立刻找回原部隊,在26日-27日在58師傷亡過半,部分官兵跟著軍直屬隊盲目潰逃的情況下,艱苦地把大部分部隊從不利的態勢的情況下安然撤出,已經勉為其難了。

客觀的講,廖齡奇此戰之後被處決和他平日裡目空一切得罪包括薛嶽、王耀武等一堆長官,以及自己在第二次長沙會戰後期的各種「作死行為」息息相關。

但是倘若張靈甫真有那麼一點「名將」的水平,在軍作戰參謀忽視防空的情況下給全師進行哪怕是偽裝這種最基本最被動的行軍防空措施,那麼58師會成為74軍在此戰中的堅強倚靠而不至於一天就全軍潰散了。而在此戰中,相比友軍57師李翰卿將軍奮勇拼殺壯烈殉國,張靈甫表現更是顯得毫無亮點。

大家可以去看看《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收錄的 蔣公在《第三次南嶽軍事會議訓詞(三)說明現代戰爭之特性與今後整軍抗戰之要旨並宣布第二次長沙會戰之賞罰》中公布的獎懲情況,接受嘉獎的是79軍的兩個先頭團和陣亡的李翰卿將軍,實在沒張靈甫什麼事。當然,廖齡奇被槍斃對張靈甫而言還是利大於弊的,因為廖齡奇幫他擋了鍋,同時自己當上了58師的師長,一舉兩得,豈不美哉?

在之後的時間裡,張靈甫的軍事表現也並不突出。常德會戰後, 蔣公在《第四次南嶽軍事會議訓詞(二)——對於常德會戰之講評與今後整訓反攻之要務》是這麼評價74軍的51和58師的:

「在常德外圍對抗敵人十三師團全部與其他一個師團共計不下六個聯隊,經過月餘的苦鬥,始終與敵周旋到底,並且處處立於主動地位,向敵人斷行攻擊,這實在是我們革命軍抗戰史上最輝煌的戰績。」

可見,張靈甫在常德會戰期間也是和友軍一起分享了榮譽罷了。要說58師有誰有突出表現的話,反而是172團副團長在戰鬥中勇敢督戰重傷殉國,以及副師長蔡仁傑在1943年12月2-3日帶兵奇襲日軍側後是58師的亮點,張靈甫充其量也就是「領導有方」罷了。

至於長衡會戰和雪峰山會戰,不好意思,前者大家都知道方先覺被老蔣坑了,援軍是越打越遠;後者張靈甫壓根還在大陸混日子,哪裡有他什麼事情呢?因此我們不難看出,2015年給張靈甫家屬發放抗日紀念章是看在張靈甫參加了抗戰一系列的份上,而不是因為他是抗日名將。

三、張靈甫的軍事才能究竟如何

我們不難看出,張靈甫在抗戰期間並沒有表現出他的粉絲們期待的軍事才能。

那麼他怎麼當上蔣家王牌御林軍整編74師師長的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在74軍抗戰期間師級以上幹部裡,比張靈甫資格老的除了犧牲的,除了被槍斃的廖齡奇,再除去蒙受不白之冤的餘程萬,幾乎都升了一遍官。這回也該輪到被蔣介石視作「天子門生」的張靈甫了,於是張靈甫被提升為整編74師師長。不過在原74軍參謀處上校科長吳鳶眼中,張靈甫的才能只適合當營長,團長,當師長甚至軍長實在是不合適的。

當然,結合董其武將軍目擊到張靈甫在陸大的種種表現,這個評價並不為過。結合整個解放戰爭期間,在國民黨軍的整編師師長以及軍長裡,比張靈甫水平高,給解放軍造成較多麻煩的人多了去了。比如憑險據守臨汾的61軍軍長梁培璜,比如在東北的新1軍軍長孫立人,71軍軍長陳明仁;比如「猛如虎,狡如狐」的整編11師師長胡璉,比如在羊山集讓劉鄧大軍倍感頭疼的整編66師師長宋瑞珂,比如讓一野倍感難對付的整編36師師長鍾松...

就張靈甫的軍事水平而言,他在國民黨軍的中級軍官裡,可能比顏值,張靈甫可能會因為藝術照名列前茅,但是要是比才幹的話,只能說是中人之姿而已。

直到漣水戰役期間,張靈甫才真正獲得了一點軍事上的聲望。但是這個名出得並不是那麼輕鬆的。在張靈甫第一次進攻漣水時,儘管張靈甫手下的整編74師裝備好,還在一開始的進攻中佔了點便宜,但是,華東野戰軍11月23日全殲74師突入城內的部隊,在次日把74師逼退到了廢黃河南岸。74師在整編28師一個旅的增援下繼續攻城,但是截止到11月1日,國民黨軍被殲滅9000餘人。張靈甫第二次進攻漣水雖然讓華野有關部隊倍感艱辛,但最終還是成功撤出了戰鬥。

張靈甫兩戰漣水,讓整編74師元氣大傷之餘最終只得到了漣水一座空城,並沒有達成原本的戰略目的。與此同時,他只能看著友軍整編第69師戴之奇部被解放軍乾淨利落地吃掉。在萊蕪戰役之後,張靈甫遠遠不如以往那麼驕狂,他甚至產生了怯戰心理,聲稱「本師裝備不適合山地作戰」,打報告要求休假離開山東戰場。

張靈甫的最後一戰孟良崮戰役往往被人成為「中心開花」式的戰略構想。其實,這個構想並非他想出來的,而是張靈甫視作「智囊」的李運良提出的建議。但是李運良被張靈甫信任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善於察言觀色,口齒伶俐。張靈甫選擇這樣一個人作為「智囊」實在是讓吳鳶一語成讖。李運良堅決主張退守孟良崮,認為有險可守,不像垛莊容易四面受敵。但他沒有考慮到孟良崮是個無草無水光禿禿的窮山,正如 蔣公在《仁和墟與孟良崮兩次戰役之講評及其教訓》中所總結的那樣:

「孟良崮是石山,既沒有水源,而且敵人的砲火易增威力,怎麼可以選作陣地呢?但是第七十四師各級官長事先疏忽大意,對此不偵察,不研究,所以後來要犧牲在這個陣地上。」

雖然諸多網友笑話 蔣公是「微操達人」,但是在對孟良崮張靈甫的這一決定評價上,蔣公還是比較客觀實際的。總而言之,張靈甫式的「中心開花」本質上是犯下戰略戰術錯誤前提下進行的得不到有效後勤支援及人員補充的靜態防禦,是固守待援的無奈之舉。

張靈甫式的「中心開花」構想到底可行不可行?我們不妨來看看孟良崮戰役前後十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典型戰例,比如裝備先進的美國人。美軍在二戰期間有類似「中心開花」的尷尬:

1945年1月,美軍作戰經驗較為豐富的45步兵師157步兵團協同友軍作戰,並拿下了兩個高地。但是德國黨衛軍第6山地師的一個團迅速從兩翼包抄,將157步兵團駐守在山上的5個連包圍。157團出動了包括兩輛輕型坦克在內的所有機動力量不斷地進行解圍行動,但是在德軍炮兵和山地步兵的密切配合下,解圍行動屢屢失敗,包圍圈內5個連的美軍在抵抗了7天之後被德軍全殲,僅有2人活著返回美軍戰線。事實也證明,就算裝備精良的美軍,在張靈甫式的「中心開花」絕境下,也是沒轍的。

在二戰結束後不久的戰爭中,除了孟良崮戰役本體外,最為著名的張靈甫式的「中心開花」那還得數奠邊府戰役。奠邊府戰役可以說是張靈甫式「中心開花」中最為誇張的案例了。

在奠邊府戰役初期,法軍的兵員素質遠超越軍,外籍軍團中更是有前德國國防軍的老兵助陣;法軍掌握了制空權,擁有裝甲部隊,火力也佔優。法軍因為有「中心開花」釣魚成功的案例,對越軍的狂妄和傲慢更是超越了孟良崮戰役前張靈甫的狂傲。可以說雙方的力量對比是及其懸殊的。但是戰爭的結果則出乎意料。

在中國人民對越軍和物質支持和戰術指導下,奠邊府逐步被越軍在陸地上孤立,空中補給線被越軍用奇襲機場和加強防空火力的方法逐步斷絕,同時集中火力兵力進攻,最終讓奠邊府成了遠東法軍有生力量的墳墓。

縱觀現代化戰爭初長成的20世紀30-50年代的這三十年,包括孟良崮戰役在內的種種戰例都證明了現代化戰爭中某些基本原則:

張靈甫式 「中心開花」的靜態防禦只是 「等死的靶子」。無論被包圍的部隊多麼強大 , 如果他們得不到後勤和人員上的有效支援和補充 , 其失敗將是命中注定的。可見,放眼世界,張靈甫在講究現代化戰爭的世界潮流下,是淪為反面典型的失敗者。

四、張靈甫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客觀地來說,

◆ 作為一個人,張靈甫對家庭不負責,生活腐化,無視民眾,不僅談不上優秀,連勉強合格都算不上;◆ 作為一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軍人,張靈甫參加了諸多戰鬥,有一定的功績,但是遠未達到「抗日名將」的程度;◆ 作為一名手握軍隊基本戰略作戰單位—整編師的高級軍官,他的軍事素養在國軍內部並不突出,而放眼世界,他更堪稱是現代化戰爭中背離基本作戰原則的反面典型。

那麼就是這樣一位各方面都並不突出的「愛妻模範」,為何會成為諸多「果粉」吹捧的對象呢?

◆ 他們為什麼不會去吹捧不肯喝兵血、自辦餅乾廠補貼軍資的抗日名將王耀武?

因為王耀武「晚節不保」,不僅被共產黨擊敗之後沒有「不成功便成仁」,最後反而成了新中國的一名文史工作者;

◆ 他們為什麼不會去吹捧「非法抗日」的吉鴻昌將軍?

因為吉鴻昌將軍不僅「通共」,而且是被「果粉」們敬愛的蔣委員長殺害的;

◆ 他們為什麼不會去吹捧真真正正參與了淞滬會戰,從黃浦江口的屍山血海中倖存下來的郭汝瑰將軍?

因為郭汝瑰將軍「太清廉,沙發上還打著補丁,這種人不是共產黨誰是共產黨?」(杜聿明語),而且最後確實是倒向了人民的一邊;

◆ 他們為什麼不會去吹捧血戰域外為國捐軀的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

因為戴安瀾將軍是新中國的烈士,「共匪」褒揚過的,怎麼能顯示出他們的與眾不同來呢……

最後,他們只好找出顏值還不錯,抗戰中確實有一些功績,最後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對抗人民軍隊最後「殺身成仁」的張靈甫來,然後不切實際的大肆吹捧一番了。

歸根結底一句話,這類人的思路就是「反共先於事實」,為了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獨立思考」,為了反共,誇大事實PS照片又算得了什麼呢。

【這一張是ps後的張靈甫照片】

【這一張為沒有ps的張靈甫照片】

話又說回來,張靈甫在國軍內部已經算是中上之姿了——

他至少能夠知道自己手下有多少兵,能夠不用依賴師徒義兄弟會道門的封建關係就能指揮得動手下的部隊;他不抽大煙,他的部隊雖然擺脫不了買辦軍閥僱傭兵的本質,給還鄉團當後盾殘殺解放區軍民,但至少還沒有像其它一些國軍部隊那樣販賣大煙、倒賣軍火、火併友軍、殺害同僚;他在整個抗戰中確實也算是盡到了自己的本分,沒有像有些長腿又長壽的飛將軍一樣臨陣脫逃出賣友軍,更沒有以日軍勢大等等理由「曲線救國」叛國投降。

這些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只能算是勉勉強強馬馬虎虎的行為,在當時已經足夠讓他躋身國軍精英的行列了。

在評價一個人的歷史地位時,我們應當懂得一分為二地看,辯證地看。

對於經歷過抗日戰爭也經歷過解放戰爭的國軍將領們,我們更應該客觀地看待他們的功績和罪行。在過去的某些時間段裡,我們只強調他們在解放戰爭中對人民群眾犯下的罪行,而忽視了他們衛國御辱的功勳。

而當代的某些人,則試圖用這些人在抗戰中立下的功勞,去掩飾這些人逆歷史潮流而動鎮壓革命的汙點。

對於張靈甫這類人來說,我們在評價他時不能因為他曾經是還鄉團殘害山東人民的幫兇而抹殺了他在抗戰中的功勞,但我們更不能因為他參加過抗戰,打過日本人,就把他對人民群眾的罪行一筆勾銷。

希望大家在了解過去的歷史時,切不可抱著「追星」的心態,而是應當靜下心來,多讀多想,客觀看待史實和人物,真正做到「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

【被我華東野戰軍擊斃的張靈甫。圖源:新華社】

國民黨中將張靈甫「自殺」真偽揭秘

(2003年2月)

鞠九江 盛 楠

55年前,在驚心動魄的孟良崮戰役中,華東野戰軍一舉殲滅了國民黨「王牌」整編七十四師,其中將師長張靈甫命歸黃泉。然而對張靈甫的死,國民黨塗脂抹粉為「自殺」。張靈甫果真自殺身亡?過去曾受命為張靈甫驗屍的原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陶勇司令員的保健醫生盛政權,在緬懷陶勇逝世35周年、紀念孟良崮戰役勝利55周年之際,詳細披露了55年前孟良崮戰役結束當日,他對張靈甫驗屍的真實內情。

【盛政權】

盛政權,今年76歲,祖籍江蘇啟東新港鎮,現住江蘇省如皋市如城鎮,是一位享受地市級待遇的離休幹部。他1944年參加新四軍,1945年春至1949年6月任陶勇保健醫生,並隨軍參加了蘇中七戰七捷、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1952年10月他赴朝作戰,1963年被授予「少校主治軍醫」軍銜,離休前任如皋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最近他在筆者獨家採訪時,憤然抨擊了國民黨美化張靈甫的「自殺」之說。

「張靈甫自殺了?」

1947年5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陳毅的直接指揮下,以第一、四、六、八、九縱隊向盤踞在山東蒙陰東南孟良崮山區美械裝備精良的國民黨七十四師發起猛烈進攻。激戰至16日,國民黨軍號稱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七十四師被全殲,其中將師長張靈甫也一命嗚呼。

「運輸師長張靈甫,工作熱情又積極,運武器送彈藥,慰問我參戰野戰軍……蔣介石的『大紅人』,你替狗賣命見閻王……」5月16日,時值黃昏,解放軍戰士扛著戰利品,押著俘虜,哼著小調一隊一隊走下山來。

此時,在孟良崮戰役的告捷聲中,設在山下的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部指揮所頻頻接到戰鬥前沿打來的電話:「張靈甫自殺,張靈甫自殺了!」指揮所裡人頭攢動,指戰人員奔走相告,拍手稱快。被陶勇稱為「小白臉」的盛政權也情不自禁地狂呼著:「噢——,打勝仗了,張靈甫自殺了!」

「是自殺嗎?」待戰鬥前沿報捷電話又一次打來時,陶勇緊鎖雙眉,操著濃重的安徽霍丘口音大聲詢問。

「報告司令員,是俘虜兵講的?」電話那頭未敢作出肯定性答覆。

「混蛋,怎麼搞的?」陶勇火氣爆爆地將電話一撂訓斥著。

指揮所一下子靜了下來。陶勇一支接一支抽著「前門」牌香菸,室內煙霧騰騰。

盛政權跟隨陶勇當保健醫生多年,他知道首長的脾氣,心情好時,幽默風趣,愛下棋遛馬,待人也溫和;心情不好時,耷拉著臉,愛罵人訓人。

司令員發火了,大家誰也不敢吭聲,但心裡總在咕嚕著:「仗打贏了,張靈甫也死了,首長還有什麼不滿意呢?」

「備馬,尋找張靈甫屍體!」

夜幕漸漸降臨,又暗又溼的司令部指揮所悶得讓人直發慌。陶司令來回踱著步,數十雙眼睛盯著他來迴轉動,誰也不敢掉以輕心,室內空氣幾乎凝成了一團。

「警衛員,備馬!」陶司令將手中的半截煙撳滅,粗聲粗氣命令著:「去600米高地,尋找張靈甫屍體!」

「是,集合!」警衛班長立正行了個軍禮。瞬間,警衛班20多人齊刷刷地立成一隊。

「馬夫老吳,醫生『小白臉』(盛政權皮膚較白)隨隊出發,再在當地找個熟悉地形的嚮導!」陶司令又下了一道命令。盛政權左背急救包、右挎藥包,隨隊消失在夜幕中。

從山下的第四縱隊司令部指揮所至孟良崮600米高地,直線距離約8公裡。雷雨過後,天空依然烏雲密布,夜色朦朦朧朧。漫山遍野的山坡上一片恐懼,到處都是彈坑、死屍死馬,有的屍體已腐爛發臭,陣陣臭味襲來,直讓人嘔心作吐。陶勇騎一匹棗紅馬走在隊伍中間,他的前後是全副武裝的警衛戰士,左右是兩名隨身警衛。老吳牽著馬,盛政權走在隊伍最後面。

山路崎嶇曲折,舉步難行,有的地段幾乎要匍匐前進。人在屍體群中行走,稍不慎就踩著人頭手臂,讓人心裡毛悚悚的。行至半山腰,因馬受驚,陶司令員不慎從馬背上摔下來,盛政權和警衛扶著他走一段路仍不能騎馬,陶司令即棄馬隨隊一起步行上山,老吳牽著馬跟在隊伍後面。

在嚮導的指點下,隊伍抄小道趕到600米高地。光禿禿的孟良崮山頂躺滿了橫七豎八的敵軍屍體。隨從人員迅速行動,搜尋張靈甫屍體。約一刻鐘後,一警衛人員在一隻炸毀的發報機旁發現一具身穿將官制服且面部朝上的屍體,當他取下其胸章時止不住大叫起來:「找到了,找到了!」他隨即將寫著「中將張靈甫」的胸章交給了陶司令。

已騎上馬背的陶勇悠閒地點了一支煙,他看過胸章後風趣地說:「張師長,你醒醒,我陶勇看你來了!」

「小白臉,為張靈甫驗屍!」

張靈甫屍體找到了,大家輕鬆地喘了口氣。

「小白臉,為張靈甫驗屍!」馬背上的陶司令語調鏗鏘激昂,聲震山谷,打破了萬籟俱寂的黑夜。

驗屍,是盛政權擔任保健醫生以來第一次接受此項任務,而面前的死者又是國民黨赫赫有名的中將師長,他不免有點緊張。

「小白臉,能為張靈甫驗屍是你的『榮耀』!」陶司令的心情漸漸好起來,他逗樂後又補上一句:「責任重大,驗屍結果要向世人公開喲,不可馬虎!」

「首長放心,保證完成任務!」盛政權堅定了信心,操一口江蘇啟東口音回答著。

四名警衛員協助驗屍,四把手電筒將屍體周圍照得通亮。張靈甫屍體躺在山坡上(頭朝山頭,腳向山下)。他身著一套美式將官制服,頭戴大沿帽,身材魁梧,四方臉,濃眉毛,面色如土,硬梆梆的屍體活像一條大鯊魚一動不動地躺著。

盛政權一絲不苟地進行著驗屍。他首先檢查頭部,發現除左面頰擦去一塊皮外,其他無傷痕。他解開張靈甫胸前紐扣,發現其前胸有兩個槍眼,子彈是直穿心臟從後背飛出的,軀體倒在血泊裡。他反覆檢查槍傷,判斷兩槍眼均是200米以外遠距離射擊的致命貫通槍傷。槍眼口徑較小,符合我軍戰士使用的美制「加拿大」衝鋒鎗口徑。按慣例,國民黨高級將領自殺,一般都慣於用手槍打太陽穴,而張靈甫頭部無槍傷;退一步分析,就是張靈甫當胸開槍,也難以連發兩槍形成兩個槍眼,況且衣服上沒有火藥燃焦的痕跡,故排除了自殺。驗屍結論為:張靈甫系被我縱擊斃身亡。

盛政權將驗屍結果報告給陶司令,並詳細說明其理由。陶司令滿意地點點頭:「我說他不會自殺的,他想突圍逃命,才落得這個可悲的下場,該死,他該死!」

「報告司令員,發現一本軍官證和一張照片!」驗屍後一警衛人員從張靈甫內衣口袋搜出兩份遺物。

陶司令接過一看,軍官證外部血跡斑斑,但夾在裡面的張靈甫照片完好無損,他幽默地說:「軍官證上交,這照片嘛,『小白臉』驗屍有功,就留著『紀念』吧!」

盛政權細看照片,這是一張一寸的張靈甫免冠照片,照片雖有點模糊,但仍能看出張靈甫頗有一番將軍風度。他將照片包好放入急救包內。

當晚9時許,原班人馬順利返回四縱隊指揮所,陶勇即將驗屍結果電話上報軍區司令員陳毅同志,得到陳毅的認可。

夜深人靜,烏雲漸漸消退,月亮露出笑臉。「老梅,來盤圍棋!」陶勇興奮之意湧上眉梢,與參謀長梅嘉生連下幾盤圍棋至深夜。

數日後,延安的《解放日報》報導了張靈甫被我縱擊斃的消息,從而糾正了張靈甫自殺的錯誤說法。

「自殺,這純屬無稽之談!」

七十四師的全軍覆滅及張靈甫的死亡震撼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內部。蔣介石痛心疾首,氣急敗壞,驚呼「真是空前大損失,能不令人哀痛?」為穩定軍心,振興士氣,國民黨對張靈甫大加頌揚,撒起彌天大謊。此後不久,我軍在繳獲國民黨的大批文件中有多處美化張靈甫的描述:「靈甫見大勢難支,乃召集各部長官至山巖指揮所當眾宣示:『戰局已無可挽救,自身決心一死報國,成我軍人氣節。』然後率部屬從容步出指揮所,舉槍高呼『中華民國萬歲,蔣主席萬歲!』聲震山谷,旋即入內,自殺成仁……」云云。

蔣介石在悼七十四師文中說:七十四師「飲水斷絕,糧彈絕盡,全師孤立,四面受敵,即在陣地相率自戮者計有師長張靈甫等高級將領20餘人,悲慘壯烈!」

「自殺,這純屬無稽之談!」當盛政權聽到這些文字描述時,他即以現場驗屍者的身份進行了憤然抨擊:「歪曲歷史,顛倒黑白,一派胡言!」

全國解放後,上海、北京等地黨史軍史研究部門及辭書出版單位曾來信,向盛政權了解他為張靈甫驗屍的有關情況,盛政權如實反映為張靈甫驗屍的真實情況,揭露國民黨的「自殺」謊言,從而確保了黨史軍史及辭書出版對這段歷史記載的真實性。

孟良崮戰役:老英模揭開擊斃張靈甫之謎

(2004年10月)

孟憲國 薛思榮 侯中興

【2004年9月葛兆田老人在山東寧陽玉皇山】

1947年3月,蔣介石眼見其有生力量被我軍一點點消滅,轉而對我山東和陝北解放區實施了重點進攻。蔣介石調集了24個整編師、60個旅,共約45萬人,組成3個兵團,由顧祝同任總司令坐鎮指揮,採取加強縱深、密集靠攏、穩紮穩打、步步推進的戰法,氣勢洶洶地向我山東根據地撲來。陳毅司令員率領我華東野戰軍靈活機動,忽打忽停,尋機殲敵,但因敵軍高度集中,未能達到預期目的,便於5月上旬率主力轉至蒙陰、新泰、萊蕪以東隱蔽集結,尋找戰機。

敵軍司令顧祝同見我軍東撤,即令各部「跟蹤進剿」,並特命第1兵團司令湯恩伯率領整編74師以及25師和83師,進軍沂水。於是,我軍就此拉開了孟良崮戰役的帷幕。

「他打我,我不打他?蔣介石打我,我也敢開槍!」

整編74師原為國民黨軍74軍。該師全系美械裝備,為甲種裝備師,號稱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是蔣介石指定的典範部隊。師長張靈甫畢業於黃埔軍校第4期,在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受過培訓,抗日戰爭時期,曾被譽為模範軍人,在湘西會戰中,又因戰功卓著而榮獲自由勳章,因此深受蔣介石青睞。在江西高安戰役中張靈甫一條腿被炸斷,送往香港治療後安上了橡皮假腿。此人仗著蔣介石的器重,驕橫異常,出發前口吐狂言:「把陳毅趕進東海裡餵魚去!」

華東野戰軍領導全面分析了敵我態勢後認為,我主力正位於坦埠及其兩側地區,可出奇不意集結數倍於敵的兵力加以圍殲,完全可打有把握之仗。5月13日黃昏,華東野戰軍領導指揮第1、第8縱隊利用地形掩護,穿插揳入74師縱深,割斷了74師與其他蔣軍的聯繫。經過了一天的激戰,到15日拂曉,第1、第6、第8縱隊分別攻佔了垛莊和萬泉山,完全截斷了74師的退路,將其合圍於孟良崮及其以北的狹小地區內。

得知74師被圍,蔣介石急令各部齊頭並進,拼死也要解張靈甫之圍。陳毅命令各阻擊部隊堅決擋住援敵,同時根據戰場情況,重新調整部署,1縱從西,4縱從北,6縱從南,8縱從東,9縱從東北,5個縱隊同時對74師發起了總攻。敵人負隅頑抗。雙方展開了爭奪戰,戰況非常激烈。我華東野戰軍23師奪取萬泉山後,立即向74師中心陣地猛撲。副師長戴文賢從師警衛排和部分連隊中,抽調精幹人員組成了突擊小組。時任23師69團1營2連班長的葛兆田有幸入選,並擔任主攻。每個突擊小組7人,輪番衝鋒,猛攻張靈甫的指揮部。不料,前幾個小組都失敗了。葛兆田一挽袖子,跟著副連長衝了上去。

張靈甫的指揮部是在一座山崖根兒裡,前面用石頭壘了道石牆以防流彈。等葛兆田衝上來,只剩下他、副連長和一名戰士。葛兆田持槍高喊:「1營在東,2營在西,3營堵正面,告訴他們繳槍不殺,誰動打死誰!」這時聽見敵軍指揮部裡有人喊:「別開槍,我們投降!」一群官兵隨即從指揮部裡走了出來。走在最前頭的一個軍官見只有3名解放軍戰士,端起衝鋒鎗就掃。這時副連長受了重傷。葛兆田一下子火了,也抱起衝鋒鎗「嘟嘟嘟」一梭子。這名軍官和一串敵軍士兵應聲倒地,餘下的敵人趕緊高喊:「別打別打,我們真投降!」葛兆田厲聲命令:「一個一個地出來,把槍扔在門口!」待敵人全部走出後他數了數,一共83人。這時,葛兆田走過去看那個被打死的軍官,身材高大,肩上有兩顆將星,胸前還綴滿了勳章。當山風掀起他的褲管時,葛兆田發現他的一條腿是橡皮假腿。當時葛兆田也鬧不清他是誰,心想反正這個官兒小不了。

正在這時,副師長戴文賢率領後續部隊衝了上來,一見躺在地上的敵軍官,問道:「這個軍官是誰打死的?」葛兆田還以為要受表揚,便得意地回答說:「我打死的。」不料,戴副師長發了火:「你為什麼打死他?我要處分你!」葛兆田也來了犟脾氣,一擰脖子說:「他打我,我不打他?蔣介石打我,我也敢開槍!」戴副師長也不好再說什麼,對他說:「那好,你先把俘虜押下去吧!」

張靈甫的衛兵說:「你打死的那個有橡皮假腿的就是張靈甫。」

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了。國民黨整編第74師及整編第83師一個團共3萬餘人全部被殲!蔣介石痛失虎將,哀嘆74師被殲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陳毅司令員興之所至,揮筆寫下了氣壯山河的詩篇:「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地逃。信號飛飛星亂眼,照明處處火如潮。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溼戰袍。喜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

戰後,葛兆田聽說國民黨軍74師師長張靈甫沒有被活捉,而且他還知道了張靈甫有一條腿是橡皮假腿,是在江西高安戰役中被炸斷的。葛兆田這時猛然想起,他打死的那個有橡皮假腿的敵軍官是不是就是張靈甫?但他又想起了戴副師長的話,怕受處分,再加上戰事緊張,顧不及多想,所以就把這個疑團藏在了心底。

在葛兆田抓獲的俘虜中有一個叫朱凡友的,是張靈甫的衛兵。孟良崮戰役後朱凡友當即參加了解放軍,和葛兆田成了親密戰友。兩人同在一個班,一同打到上海,打過鴨綠江,最後一同駐防內長山要塞區。閒時一說起孟良崮戰役來,朱凡友就說:「那時你真厲害,一打槍嚇得我們都麻了腿兒。」葛兆田說:「誰叫你們不投降!」朱凡友對他說:「那天你打死的那個有橡皮假腿的就是張靈甫,怎麼不向上級反映一下?」葛兆田聽了,才知道自己果真打死了張靈甫,藏在心中多年的謎團終於揭開了,但是心中仍想不明白,當時為何戴副師長說:「你為什麼打死他?我要處分你!」於是,張靈甫被擊斃的真相深藏在老人的記憶裡。

對於張靈甫的死,當年國民黨方面為了穩定軍心,曾大張旗鼓地宣揚張靈甫是「殺身成仁,為黨盡忠」,說什麼「靈甫見大勢難支,乃召集各部長官至山巖指揮所當眾宣誓,決心以死報國,然後率部從容步出指揮所,自殺成仁」。蔣介石更在其《痛悼74師檄文》中說該師「飲水斷絕,糧彈絕盡,全師孤立,四面受敵,即在陣地相率自戮者計有師長張靈甫等高級將領20餘人,悲壯慘烈」。

陳毅元帥曾親手為他頒發過獎章

1956年,已是副排級幹部的葛兆田不要組織照顧,志願帶領全家人從部隊返回家鄉參加農業生產,擔任民兵連長達26年之久。1980年,葛兆田看到村北的玉皇山荒涼一片,寸草不生,很是可惜,就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辭去公職,搬上了玉皇山搞綠化。經過20多個春秋,葛兆田憑著自己的勤勞和毅力,栽植大小樹木10萬餘株,育成山林近20公頃。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變成了「花果山」。老人因此也被評為「綠化標兵」。

如今,葛兆田老人已是82歲的高齡了,定居在山東省寧陽縣東莊鄉葛家莊。老人現在精神矍鑠,身體健康。回首往事,老人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神情。老人是1944年參的軍,先後在八路軍鐵路中隊、魯中軍區、華東野戰軍8縱23師69團1營2連和志願軍26軍服過役。老人一生經歷大小戰鬥30餘次,3次負傷,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並被評為「戰鬥模範」、「紀律模範」、「勞動模範」和「黨員模範」。陳毅元帥曾親自為他頒發了獎章。

(來源:崑崙策網【綜合】,根據「共青團中央」「中國國防報」「華山穹劍」等整理)

相關焦點

  • 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本來有個很好的戰術,為何依然全軍覆沒
    蔣介石又驚又怒,於是調集其精銳24個整編師,60個旅共45萬人,由顧祝同坐鎮徐州指揮,向山東大舉進攻。 為了達到打掉陳粟主力之目的,蔣介石還孤注一擲,將其珍藏的整編74師調往山東。要知道這可是國軍五大主力之首,全軍3萬多人,不僅清一色的美式裝備,在抗戰期間還屢建戰功。此後一直駐守南京,向來以蔣家王朝御林軍自居。
  • 張靈甫所在的74軍有多厲害?日寇稱之為中國第一恐怖軍
    據統計,14年抗戰中,國民黨軍隊中陸軍陣亡將士三百萬人以上,當中將級軍官已超過二百名,中下級軍官更大幅傷亡。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於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組建,由第51師、第57師和58師組成,全軍共3.2萬人。曾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多項戰役,該部隊歷任主官為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張靈甫、邱維達。 在抗日戰爭中,以七十四軍戰績最為卓著。
  • 老照片:圖1男人化的川島芳子,圖7張靈甫漂亮遺孀真實長相
    川島芳子和其養父。這個照片裡的川島芳子,完全沒有女人味了,完全男人化,西裝革履,短髮還有點大背頭的髮型,戴著男式眼鏡,讓人很難和「男裝麗人」的稱呼聯繫起來。溥儀非常酷的一張照片。溥儀本來溜肩膀,需要硬肩衣服,才能有型。
  • 槍殺第2任妻子的張靈甫,被第4任妻子追問細節,他如此回答……
    張靈甫的第二任妻子是他正式合法的妻子吳海蘭,也就是那個被他一槍斃命的可憐女人。吳海蘭是四川人,她的父親是家鄉有名的銅匠,家境算是不錯。吳海蘭長得甜美,也接受過現代教育。張靈甫經別人介紹認識了吳海蘭,對她十分滿意,兩人很快確認了戀愛關係,1933年冬季,兩人結婚。吳海蘭和張靈甫是自由戀愛,婚後相處十分融洽。吳海蘭知曉張靈甫愛吃麵,變著花樣給張靈甫做麵食,不久之後兩人的女兒就出生了。
  • 孟良崮,張靈甫因驕致敗,萬字長文講述華野五大縱隊全殲74師!
    其目的是要打擊在坦埠的華野指揮中樞,使我軍陷於混亂和包圍之中,便於其聚而殲之。 粟裕認為,敵軍的行動恰恰給我軍帶來了有利的戰機。現在74師大膽突前,我軍應以反突破來對付敵人的中央突破,就近迅速調集幾個縱隊的兵力,切斷74師與其友鄰部隊的聯繫,徹底消滅74師。
  • 華野27萬大軍傾巢而出,全殲整編74師,為何無人願意救張靈甫
    常德保衛戰,74軍57師師長餘程萬率領8000虎賁健兒打的就剩下幾十人,給日軍造成了重大殺傷,74軍在此戰連續奪得3面飛虎旗。湘西會戰,74軍又稱為了頭號主力部隊,74軍58師一個美械營硬是在武崗擋住了日軍半個師團七天的進攻。
  • 打敗張靈甫74師有多難?烈士遺體鋪7層,解放軍傷亡過萬
    推薦語:對那段充滿硝煙的戰爭歷史,有些人經常會充當事後諸葛亮,說一些完全沒有實質性幫助的話語。往往這些擅長馬後炮的人,都會把一些發生之際前途莫測,勝負撲朔的事情,以明白人的口吻說的很簡單。但其實大家只是以局外人的觀念去評斷曾經發生的事情,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對於那些正處於戰爭之中的英雄烈士來說,他們的心境跟我們是完全不一樣的。
  • 楚雲飛:74軍不如5萬頭豬,張靈甫早已戰死,何來74軍?
    很多朋友質疑,楚雲飛說這句話時張靈甫早已戰死,怎麼還會有74軍,難道是穿幫了?其實不然。說到整編74師大家都不陌生,張靈甫指揮的國民黨王牌師,抗日戰爭期間屢立戰功,就連日本人也對其頗為敬畏。74師雖說是一個師,但它起初是由74軍整編過來的,甚至在人數上都沒有變,保持了原有的二十多萬人,可謂是國軍在抗日戰爭期間戰績最輝煌的一支部隊。
  • 張靈甫讓妻子到菜地割韭菜包餃子,她彎腰時,他掏出手槍將她擊斃
    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張靈甫在仕途上春風得意,步步高升。 1933年,年僅30歲的張靈甫當上了胡宗南的第一師獨立旅第1團上校團長。 可是,儘管他官運亨通,但他並非事事稱心如意。比如在婚姻問題上,他就經歷了不少曲折。
  • 不是胡璉和張靈甫,而是這位國軍悍將
    儘管戰績如此出色,依然有一些人要為華野找一個「苦主」,並最終把這個稱號安在了胡璉頭上。但老實說,胡璉根本就算不上華野的「苦主」。解放戰爭中,他在進攻方面的表現乏善可陳,即便是鐵桿的「胡粉」,恐怕也很難說出胡璉在解放戰爭中有哪些攻城略地的表現。那麼,為什麼還有一些人認為胡璉很厲害呢?甚至把他稱為國軍第一悍將。
  • 張靈甫命喪孟良崮,蔣介石待他的嬌妻王玉齡不薄,為何逃離臺灣?
    1947年5月16日,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戰死,時年44歲。在張靈甫死後,蔣介石將他的他的嬌妻王玉齡及家人送到了臺灣,對他們不薄。那麼,王玉齡到臺灣後不久,她為什麼要逃離臺灣,這其中到底有什麼隱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真相。
  • 粟裕想和張靈甫硬碰硬,毛澤東決心消滅蔣介石的王牌
    原標題:粟裕想和張靈甫硬碰硬,毛澤東決心消滅蔣介石的王牌粟裕得知國民黨軍真正的目的是華東野戰軍指揮部所在地坦埠後,在沂水戰前臨時變更了計劃。但接下來這個仗怎麼打,還需要他好好思量一下。粟裕有個習慣,就是在醞釀大的軍事行動前喜歡看地圖,有時候他能在作戰地圖前呆上幾個小時。這一次行動,他又鑽進了作戰室。
  • 不知維基川普是什麼梗 維基解密創始人被抓川普反應讓人驚訝
    【維基解密創始人被抓川普:我對維基解密一無所知】華盛頓11日下午,記者問美國總統川普:您還喜愛維基解密嗎?川普表示,我對維基解密一無所知…這事得問司法部。美國媒體指出,川普在3年前的競選期間,曾多次提及對維基解密的喜愛…不知維基川普4月12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曾多次公開稱讚阿桑奇,但在11日阿桑奇被捕後,川普向記者回應說:「我對維基解密一無所知。這不是我的事,我知道這和朱利安·阿桑奇有點關係,我一直有看到關於他的事,而且最終會有一個結果。」
  • 維基解密其實就是八卦新聞
    看臺灣政壇現也爆各政治人物的維基解密,我就想這維基解密究竟算不算八卦?   上網查了下何為八卦,其正規稱謂是「流言蜚語」或「閒言碎語」,在英文中,八卦就是gossip,就是「輕浮」的意思,無根據的傳言。而何為八卦新聞,有以下幾種說法:一說粵語中,「八卦」的本意就是到處搬弄是非、饒舌。
  • 麥家《解密》在英美的評價與接受——基於英文書評的考察
    林培瑞在《紐約時報》也評論指出:「在這部小說中,麥家描述的真實的密碼或偵探工作並不多,其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對主人公容金珍的心理研究以及扣人心弦的情節、陰森森的氛圍和華麗的細節。」[16]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人埃文斯認為,「麥家的興趣似乎更在於描寫人性之複雜,並通過文學的方式來揭示苦難的現實」。
  • 《魔獸世界》納沙塔爾解密任務開啟攻略
    不過如果你只是悶頭去做世界任務的話,可能會發現自己的世界任務比別人的少了那麼幾個,小編這就教你該如何解鎖額外的解密世界任務吧。這類寶箱解密日常共分為兩類,說起來都不算太難,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首先第一類是魔網解密類,玩過之前版本布林頓電路圖遊戲的玩家應該不會陌生,你需要整理亂成一團的點和線,對調結點的位置,從而讓連接節點的線條彼此間不交叉。雖然第一次玩的時候可能會有些摸不著頭腦,但只要多多嘗試相信你很快就能和小編一樣一分鐘之內捋順它啦。
  • 維基解密送出兩隻新貓咪 以川普和希拉蕊命名
    維基解密在其官方推特上寫道:推特中稱, 「Trump’s Tender Tabby」這隻加密貓將成為一項聯邦財產,未來的總統將可以通過諮詢美國國家檔案館的管理員來出售加密貓為支持業務運營「維基解密」是早期的加密貨幣支付接受者之一,曾幫助數字貨幣擴大了影響。在其籌款困難時期,接受比特幣支付方式對這個網站產生了巨大影響。通過此次加密貓的發行,維基現在進一步推動了加密技術的推廣。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發展,而且很有意義。
  • 解密天珠:五行土天珠
    天珠是寶石中的聖者,是藏傳佛教的寶石器物,因其神奇而美麗的圖騰而被天珠愛好者所喜愛。主要產地是青藏高原,其它地方也有產出。奇石天珠是因為奇石的形狀或奇石上面的圖騰形狀頗似佛教圖騰或吉祥圖騰,加之奇石的材料為石英巖玉(瑪瑙、玉髓)類等寶石,因此,奇石天珠便成了天珠中的佼佼者。
  • 《我的世界》手遊全新解密地圖《星際逃亡》上線
    《我的世界》手遊全新解密地圖《星際逃亡》上線 作者:GM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18-08-31 10:23:00手機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