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影響有多大?

2021-01-09 上海熱線教育頻道

  身為70/80後的我們,一定對體育課被所謂的主課佔用印象深刻吧,有了自己的孩子後,您是不是也曾經萌生過這樣的念頭:孩子學習時間寶貴,還是不要運動了吧.....

  來,耐心讀完這篇既有故事,也有科學結論的好文,文章有點長,但對我們了解運動對於孩子的成長,乃至我們最為關心的學習成績問題,都有非常大的益處!

  1「零時體育計劃」帶來的改變

  芝加哥附近有一所中學實施零時體育計劃,即在沒正式上課之前,讓學生早七點到校,跑步、做運動,要運動到學生的心跳達到最高值或最大攝氧量的70%,才開始上課。

  一開始時家長都反對,孩子本來就不願早起上學,再去操場跑幾圈,豈不一進教室就打瞌睡?結果發現正好相反,學生反而更清醒,上課的氣氛好了,記憶力、專注力都增強了。

  原來我們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多巴胺是種正向的情緒物質,人要快樂,大腦中一定要有多巴胺,我們的快樂中心伏隔核裡面都是多巴胺的受體。我們看到運動完的人心情都愉快,打完球的孩子精神都亢奮,脾氣都很好。

  血清素跟我們的情緒和記憶有直接的關係。血清素增加,記憶力變好,學習的效果也更好了。很多抗憂鬱症的藥都是阻擋大腦中血清素的回收,以使大腦中的血清素比較多。正腎上腺素跟注意力有直接的關係,它在面對敵人決定要戰或要逃時分泌得最多。正腎上腺素使孩子的專注力增強。所以學生心情愉快、上課專心,記得快、學得好,自信心與自尊心也提升了。

  他們還做了一個實驗,將學生最不喜歡、最頭痛的課,如數學,排在上午第二節課上或下午第八節時上,結果發現上午那一組的學習比較好,好到兩倍以上。因為運動完的神經傳導物質在上午第二節課時還在大腦裡,但是到下午時就已經消耗殆盡了。

  一學期下來,這組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比正規上體育課的學生高了10%,而且打架事件也減少了。在全美30%的人過胖時,他們學校只有3%。這些數據開始讓美國的父母看到運動對孩子的學習和行為的幫助,就不再反對零時體育計劃了,反而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學校運動。現在美國已有很多州在推動這個零時體能運動。

  研究者也發現在斯坦福成就測驗中,那些體能好的學生數學勝過全體的67%,英文勝過全體的45%。2004年由小兒科醫生、認知科學家等組合的團隊對學生健康做了一個評估,發現一周只要運動3到5次,每次30到45分鐘,就能大大提升孩子記憶、注意力和教室行為的正向效果。

  看到運動對學生學習和行為的好處,學校體育課節數不但不該減少,還應該增加才對,我們應該讓孩子用最自然的方式來提升他的體能與學習效果。

  2運動是壞情緒的宣洩渠道

  孩子的攻擊性,需要透過教育來引導、升華為正面行為。除了良善行為的認同學習外,多運動是很好的宣洩管道,能讓大腦分泌多巴胺,使孩子擁有正向的情緒。

  很多父母覺得很奇怪,他的孩子從小捧在手心長大,不曾被打,也不曾看過別人被打,為什麼進了託兒所、幼兒園後會動手打人?他從來沒有模仿的對象,這個暴力的動作是從哪裡來的?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模仿的確是最原始的學習,既然沒有模仿對象,為什麼會有這個行為出現呢?原來,它是從我們祖先——動物身上來的。動物在世界上生存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把基因傳下去。為了傳基因,需要交配,所以弗洛伊德說「性是個本能」。我們也的確看到每種動物都有它自己種族獨特的求偶交配的方式,沒有人教都自然會,連關在籠子裡長大,不曾見過其他同類的動物,見到異性,也會立刻展開它的求偶儀式,所以「性」是動物的本能。

  為了達到這個「性」的目的,必須同時還要有另一個本能,就是攻擊性——擊退情敵,獨享交配權。在資源匱乏、「僧多粥少」的大自然裡,攻擊性是我們祖先確保基因傳下去的重要本能。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超越動物的本性,方法是將這些野性變成公平競爭的運動技能,在合理的條件下發洩、紓解出來。

  了解人的暴力、攻擊性的來源後,我們應該盡力推行體育,讓暴力有適當的管道發洩出來。運動會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這個多巴胺促進我們的正向情緒,使我們不易得憂鬱症。運動還能加強團隊合作的默契,因為21世紀又回到了我們祖先生存的方式——用團隊的力量求生存,去併吞別的公司或跟別的公司競爭,不再像以前一樣單打獨鬥了。

  我們一向不注重體育,常把體育課調去補英文或數學,殊不知希臘人早在兩千年前就看到體育的重要性,他們的孩子16歲以前最注重的便是體育。有了強健的身體,知識才有意義;失去健康和生命的話,再多的知識都無用武之地。

  3剝奪運動就是剝奪成長

  朋友的孩子寫了一封很長的信,向我訴說初中三年級的痛苦。諸多痛苦中,最令他不能忍受的是學校挪用體育課去趕學習進度,母親不準他放學後留在學校打籃球,要他節省體力念書。他說「剝奪了他生命的唯一樂趣」,因此他不知道為什麼每天還要睜開眼睛。

  我發現很多父母都有這種迷思,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其實,運動跟智慧有直接關係。有個實驗研究500名學生運動和學業成績的關係,發現每天上一個小時體育課的孩子在考試成績上比較好。大學生參加運動計劃後,學業成績也上升了。連50歲的中年人在參加四個月的走路計劃後,心智的表現也比四個月前的提升了10%。另一個實驗對象是65歲的老人,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

  科學家很早就知道運動跟情緒有關。運動可以抑制大腦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負面情緒的出現,打完球的人情緒都很亢奮,不會憂鬱。實驗者用老鼠來探究原因,發現運動時氧的大量消耗會促使血液循環加快,這個氧的需求增加了肌肉微血管的數量,使肌肉可以運動得更久。大腦也是一樣,血液流動得越快,就能運送越多的帶氧血紅素到細胞上去,就可以做更多的思考,儲存更多的記憶。

  比如打籃球就是一個很符合演化目的的運動,它需要眼快、手快、腳快及決策快。球員拿到球大約只有千分之幾秒的時間決定是自己投籃還是傳給別人;若是自己投,大腦得馬上計算球投進籃的概率,以及投不進時被別人拿去的後果。所以,鼓勵孩子運動其實是促進他大腦功能的整合,對他以後出社會的應變能力有幫助。

  從研究結果看來,每個學生都得運動,初三學生更需要每天運動。一方面保持心情的愉快才看得進去書;另一方面增加大腦血液的流動,促進海馬回神經營養因子基因的表現,幫助記憶,讀書才有效。運動不但不是浪費時間,而且還對學習有益。父母可以放心讓孩子去打球、遊泳,做各種運動。

  同時,多運動不但可以少生病,還可以節省如憂鬱症、失智症等許多慢性疾病所造成的社會成本。況且有好的體魄才能把所學的知識、技能長久地應用出來。

  了解了多運動能促進大腦功能的整合,有益學習,增加思考記憶後,父母一定要放手鼓勵孩子去參與打球、遊泳等各種體育遊戲活動,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4運動能治療「多動症」和抑鬱症

  運動對注意力缺失和多動症來說,也是自我控制的「良藥」。目前醫生給多動症患者所開的利他林,其實就是為增進大腦中多巴胺的量。如果運動本身就會分泌多巴胺,為何不用大腦自己本身的多巴胺呢?自己分泌的對大腦沒有傷害,外來的現在已知會傷害伏隔核。許多第一線的治療師都發現,武術、體操等需要大量注意力的運動對過動症的孩子非常有幫助,因為這些運動需要全神貫注,而且武術、體操比枯燥的跑步機有趣得多,孩子比較願意持續練下去。任何運動都需要持之以恆,每天做,效果才會出來。

  其實很多被大人認為是「皮」的孩子,只要給他們一個運動空間、一點時間,將精力正當消耗掉他們就不搗蛋了。相信大家都聽過「獵人—農夫」的多動兒理論。說是在12000年前後,人類走向農業社會,開始定居下來之後,環境的改變使得過去的長處變成現在的短處了。在遠古時代,如果不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那麼早就被其他動物吃掉了,不可能成為我們的祖先;如果看到事情發生不馬上採取行動,而是三思而後行的話,也會變成別人的晚餐,活不到成為我們的祖先。

  這個理論認為多動兒其實沒毛病,只是生錯了時空。他們容易分心、衝動、冒險性強,其實這是遠古打獵採集時生存者必須的特徵,人類進化到農業社會以後,這些特徵才變得格格不入。也就是說,他們是「獵人」,但是要在「農夫」的社會裡討生活,所以被視為異類了。

  現在學者把過動症的人叫作「有愛迪生基因者」,不認為他們有病。愛迪生念小學時,被老師認為無可救藥,叫他父母領回家,免得幹擾別的孩子上學,但愛迪生卻是有史以來,專利拿得最多的人。

  柏拉圖說:為了讓人類有成功的生活,神提供了兩種管道——教育與運動。我們也越來越看到,這兩種管道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相關焦點

  • 寫字潦草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你一定想不到! | 好好學習
    寫好漢字是終生學習與發展的一項必備技能,從小培養好孩子書寫規範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以及未來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2、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孩子每天書寫規範的完成家庭作業,老師看到了,自然會對孩子進行表揚,在班上公開表揚,讓大家以孩子為榜樣,鼓勵大家寫好字,孩子被表揚了,自信心也提高了,自然而然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  3、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們應該提醒孩子,字跡太潦草,當心被扣分。
  •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我不知道有沒有這樣一群父母,嘴巴裡永遠都是我都是為了你好,其實自己對自己說出來的話一點也不自信,孩子小時候總是習慣依賴父母,等有一天孩子長大突然覺得自己被父母騙了這麼久,那種感覺恐怕只有自己當事人才會明白。
  • 在線英語學習對孩子的成績是否有幫助,聽ABC在線的聞媽怎麼說
    通過ABC在線英語平臺,Sarah聞同學已經堅持了兩年半一對一外教視頻學習,abc金牌學管師Cali老師先給安排的加拿大哥倫比亞學院的Erica老師和到現在的Janet老師都能夠客服時差因素,每次都提前在視頻前等候,課堂中熱情充滿活力和孩子之間快樂互動,跨越了屏幕的障礙
  • 大聲的吼孩子,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你知道嗎?看看這3點影響吧
    那麼作為父母,大聲吼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呢? 因此,建議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選擇溫柔的方式,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大人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靜,開口大聲責罵的父母,肯定對孩子的性格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 社交圈對孩子影響有多大?「汙水定律」告訴你,乾淨社交的重要性
    同事家的孩子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因為高考生病了沒有考出理想的成績,父母覺得孩子是優秀的不管去什麼學校都能夠學好,就將就上了大學沒有復讀考重本,誰知孩子天天與寢室同學交往學會了抽菸打遊戲,無心學習,可見社交圈子對人的重要性。為什麼要保持乾淨的社交圈子,"汙水定律"能夠告訴你答案。何為"汙水定律"?
  • 爸爸參與育兒,對孩子影響有多大?科學數據來告訴你答案,聽好了
    爸爸參與帶娃,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在孩子成長的某些方面,爸爸的作用不可代替。①運動能力一般爸爸會比較喜歡運動,爸爸帶娃時會更喜歡帶孩子進行各種體能訓練,比如跑步,打球,踢球等。一旦孩子運動的多,孩子的免疫系統得到增強,體格也得到鍛鍊。這種有意識地薰陶多了,孩子會更喜歡運動。而經常運動的人,大腦發育的更佳,智商更高。
  • 寫字潦草對孩子影響有多大,你一定想不到!
    孩子寫字潦草不規範的原因● 性格方面的影響。寫好漢字是終生學習與發展的一項必備技能,從小培養好孩子書寫規範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以及未來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孩子每天書寫規範的完成家庭作業,老師看到了,自然會對孩子進行表揚,在班上公開表揚,讓大家以孩子為模樣,鼓勵大家寫好字,孩子被表揚了,自信心也提高了,自然而然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 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們應該提醒孩子,字跡太潦草,當心被扣分。
  • 運動對孩子有多重要?比你想的還要重要得多!
    近視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以上兩大數據的高居世界第一的根本原因,是我們大多家長朋友們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沉重的學習壓力和繁重的作業都讓孩子無暇戶外活動,遊戲、手機等電子產品也在侵蝕著孩子的不多的閒暇時間。
  • 媽媽會打扮,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對孩子來說,最直接的審美教育來自媽媽,一方面,愛美的媽媽也會給孩子帶來美的感受。愛打扮的女人,懂得如何把家收拾乾淨。一個整天蓬頭垢面,衣服上還有油汙的女人,家裡也多半都是亂糟糟的;而一個會把自己收拾得光鮮亮麗的女人,一定也會把家裡收拾乾淨。對孩子來說,媽媽在生活的諸多細節裡給孩子傳遞一種美的教育更加重要。
  • 寫字潦草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你一定想不到!趁暑假趕緊練
    寫好漢字是終生學習與發展的一項必備技能,從小培養好孩子書寫規範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以及未來都有著重要的作用。1.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每天書寫規範的完成家庭作業,老師看到了,自然會對孩子進行表揚,在班上公開表揚,讓大家以孩子為模樣,鼓勵大家寫好字,孩子被表揚了,自信心也提高了,自然而然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
  • 陳若儀被人說長得醜,特別崩潰: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該有多大
    因為她在和林志穎在一起的這十多年來,一直被輿論攻擊著說她長得醜,還齙牙,有什麼才能,憑什麼嫁給林志穎,這些語言讓她感到很崩潰。因此這些話對陳若儀造成的影響特別大。當時陳若儀在節目中,說這些話時,眼淚還是止不住流了下來,語言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影響該有多大呢?可能只有經歷過它的孩子,才會真正感受到那種痛苦和委屈。
  • 寶寶多大就不要用奶瓶了?該戒的時候不戒,對孩子影響大
    文|好孕姐朋友的孩子快1歲半了,前兩天去她家做客,她說,孩子這麼大了,還喜歡用奶瓶喝奶,喝水也是,不用奶瓶就不喝,身邊別的同齡的小朋友都斷了奶瓶,有的寶媽還對她說,孩子用奶瓶時間長了,還會影響顏值。她聽了以後就很焦慮,但是又不知道到底什麼時間斷才好,心理也一直很矛盾。
  • 同伴關係對孩子影響多大?多數裁定原則和組間對照效應告訴你
    我相信這是所有家長都不希望看到的,孩子越來越遠離我們,我們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學習的生活和人際關係是怎麼樣的,也無從指導和幫助孩子。但是我們可以做的,是明確一點,父母對孩子的人格並沒有決定性的影響,但同伴關係卻可以,這已經被心理學家發現並且證實了。
  • 心理學家17年積累千餘案例:這些才是影響學習成績的關鍵
    在他工作17年中的1000多案例裡面,大於85%的都是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而造成的學習問題,其中大部分原因都與先天智商無關,而與後天教育相關。對學習成績起到關鍵影響的究竟是哪些因素,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專注力特別影響學習下面要特別提一下對學習影響特別大的一個孩子天生的氣質特點,就是專注力。
  • 高曉松發文談父親,惹網友一片唏噓,父愛缺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父愛缺位,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父親應當是孩子人生中最安全的港灣,是能夠為孩子擋風遮雨的參天大樹,父子關係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本不應當如此冰冷,如此讓人絕望。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經這樣說道:「我想不出還有比獲得父親的保護和愛更強烈的兒童需要。」
  • 期中考試成績出爐 杭州七醫院測智商的孩子多了三成
    兒童心理科主任周國嶺告訴記者,杭州大部分學校期中考試成績單剛出爐,不少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成績不滿意,擔心孩子智商不夠高,所以就想來做個測試,看看孩子的學習成績究竟跟智商扯不扯得上關係。  據醫院初步統計,近期到醫院來測智商的孩子比往常增加了三成,而且後面還排著許多預約號。  孩子的學習成績優劣是否和智商高低成正比?盲目測智商是否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影響?
  • 一個愛發脾氣的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但因為在心理功能上,母親是孩子情感依賴的主要角色,所以在大部分人的童年經驗裡,相較於父親,情緒化的「氣象臺母親」對我們的心理影響更具破壞力。「氣象臺母親」無法調節情感的起伏母親是孩子心理上的「情感容器」,在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之前,調節著他們內在起伏的情感。
  • 一個家暴成癮的酒鬼父親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我有這個權利的吧?是的,你們沒看錯,這是我朋友的的同事顧明的一段日記,他說這是他和他父親通完電話後寫的。關於顧明的事,是我朋友津津樂道的是,他不是當笑話講給我聽,而是替顧明拉同情與憐憫!畢竟有一個那樣的家庭,誰都會打抱不平,雖然那不是顧明想要的。因為沒有相同經歷,所以無法感同身受,安慰什麼的也顯得蒼白無力。
  • 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合格的父母,硬套「白貓黑貓論」
    有孩子的家庭中,等到孩子上學以後,絕大數父母的眼光會盯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對孩子的接納程度也會多以孩子的學習成績為標準。在孩子的學習生涯中,父母常問到孩子的狀況就是,「這次考得怎麼樣呢?但是,很多父母會提到,「你這段學習狀態怎麼樣?有什麼難處嗎?」孩子的學習成績往往成了父母面部表情的調節器。父母鮮為考慮到的是,孩子最需要父母能和他們說說怎樣才能考出好成績。可馨育兒說馨媽強調,若父母通常以自身太忙搪塞並忽略孩子的學習狀況,這種只求結果,不問過程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不合格父母的表現。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
  • 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別不信,這是孩子的心理陰影
    許多夫妻認為夫妻吵架影響不大,「床頭吵架床尾和」只要家庭能繼續維持下去就行了。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夫妻吵架不僅會使夫妻關係產生裂痕,還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初一學生小亞在學校裡總是獨來獨往,不願和人多交流,喜歡一個人在教室裡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