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海南有芳香植物124科610種 一起來看看

2020-11-29 環球網

編者按

7月,時值盛夏,正是植物旺盛生長的時節。海南島上,大海之濱,公園之中,村前屋後,雨林深處,百花盛開,萬樹蔥蘢,草木葳蕤,天地間洋溢著花草樹木的芳香。這些給人帶來愉悅的芳香氣息,來自各種各樣、多姿多彩的芳香植物。這些植物為什麼會散發出芳香氣息?這些芳香氣息是什麼成分?人類為什麼對芳香氣息如痴如醉?為此,海南周刊推出「芳香植物」報導,展示海南島上的芳香植物,追溯國人利用芳香植物的歷史,介紹芳香植物的神奇功效。

海南香物知多少

文海南日報記者單憬崗 圖海南日報記者袁琛 實習生陳斯華

芳香的氣味,總帶給人無限遐想空間。我國從古至今,從宮廷到民間,都有焚香淨氣、焚香撫琴、吟詩作畫和焚香靜坐的習俗。對於芳香植物的追求,無時無刻不驅動著東西方的人們。作為我國芳香植物主產地之一的海南島,自古就此備受矚目。

那麼,作為國內芳香植物大省之一的海南,究竟有多少種芳香植物呢?對此,海南大學園林園藝學院教授王健曾率領他的團隊做了一個研究,發現海南島上共計有芳香植物124科610種。

何謂芳香植物

自古,就有很多詩歌詠嘆芳香植物。

「採採芣苡,薄言採之。採採芣苡,薄言有之」,這是描寫採香的場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是詠嘆香花的;「燎沉香,消溽暑」,這是敘述焚香景象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這是寫焚香器具的……

「無論我們在野外還是在城市的花園草地,都會感受到芳香植物散發的特有氣息。」王健說,香氣源於植物體本身含有的揮發性物質。

「香味是植物生存策略的一種方式。」王健說,植物發出的香味主成分是一些芳香族化合物酮和醛,以及多種低級酯類化合物。不同的植物所含的化學成分不同,就會產生濃淡各異、豐富多彩的氣味了。

我國是芳香植物大國,我國芳香植物約佔世界上已知芳香種類的18%,比較集中在菊科、樟科、唇形科、木蘭科、芸香科、傘形科、薔薇科、松科和姜科等植物中。

「按照產生香味的部位,芳香植物可以分為四類,即香花植物、香草植物、香果植物和香木植物。」王健介紹道,花朵是人們最熟悉的植物芳香來源,因此香花植物是最為人所熟知的芳香植物,包括梔子、米蘭、蘭花、桂花、牡丹、芍藥、月季、含笑、水仙、丁香、玉簪、紫藤、九裡香、茉莉、玫瑰、臘梅等。香草植物則包括鼠尾草、薰衣草、羅勒、迷迭香、紫蘇、薄荷、香芹等。香果植物包括芒果、柚、橙、金橘、佛手、葡萄、檸檬等。大部分香果植物都是可食用的,在吃的過程中它們散發出的香味能夠改善人們的情緒。香木植物指樹幹木材能發出木本芳香的植物,如月桂、檀香、香樟、楠木等。

124科610種海南芳香植物

「午夢初回理舊琴,竹爐重鑄海南沉」,這是宋代詩人陸遊對海南芳香植物——沉香的記錄,他的詩作中多次出現海南芳香植物。因為早在宋代,海南沉香已名滿天下,成為士大夫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沉香,海南還有不勝枚舉的眾多芳香植物。海南島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降雨豐沛。平均年氣溫22-26℃,平均年降雨總量為1639毫米,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使海南有豐富的芳香植物資源。

王健團隊選擇了海口的12個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園綠地進行實地調查,包括人民公園、金牛嶺公園、白沙門公園、萬綠園、五公祠、美舍河帶狀公園等。調查發現,12個公園共使用558種植物,其中芳香植物共43科82屬100種,包括喬木類52種,灌木類27種,藤本類1種,草本類20種。芳香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夾竹桃科(8種)、桃金孃科(9種)、樟科(4種)、芸香科(7種)、蘭科(5種)、豆科(6種)。

「各公園芳香植物利用情況差異很大,金牛嶺公園芳香植物種類最多,使用比例最高。」王健說,所有公園中均為喬木類使用比例最高,藤本類最低。植物使用頻度上,椰樹最多,12個公園中均有使用,體現了海口熱帶特色,也與「椰城」的稱謂相適應。其次是雞蛋花和九裡香,絕大多數公園中都有應用,香樟、羊蹄甲、苦楝、白蘭、油棕也是常見芳香植物。溫帶、亞熱帶常見芳香植物如桃、梅、紫玉蘭等則比較少見。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頗具熱帶特色的芳香植物如依蘭、鷹爪花、夜香樹、清香木等也應用較少。

在此基礎上,王健等通過文獻整理,以《芳香植物景觀》《芳香植物300種》《芳香花卉》《海南植物志》《中國芳香植物》、《中國景觀植物》書目為依據進行鑑定和分類,綜合整理出海南島植物共計有芳香植物124科610種。

紫蟬

打造海南芳香島

海南現存的眾多歷史文獻和文物證據表明,海南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貿驛站和補給地。海南島的土特產一直隨著航線的蔓延,一路銷售到北方各地乃至日、韓、東南亞等地,其中尤為引人矚目的是海南島的芳香植物。

自宋代起,源源不斷的海南沉香通過各種途徑運往內地,當時的海南島可謂「香島」。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比東南亞的沉香,稱海南沉香「冠絕天下,一片萬錢。」

正因為有這樣的淵源,有識之士不斷呼籲,海南要努力打造芳香產業,建設成為融原料、加工於一體,匯林業、農業、旅遊、醫療等各行業於一身的真正的「香島」。

省臺聯去年上交提案,建議推動我省香料產業健康發展,打造海南國際香島。提案中寫道:「當前,我省應大力發展以歷史上享有盛譽的沉香、降真香、胡椒以及南藥等為龍頭的瓊香產業,將海南打造成國際香島,重塑海南『沉香聖地,香料王國』品牌。」

省臺聯認為,海南具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和資源優勢,瓊香頗受香客鍾愛。除沉香外,還有降真香、花梨等,品種眾多。海南香業現已具備一定規模和知名度,僅沉香的種植面積就有3萬-4萬畝,我省沉香產業年產值超億元。可將海南「香島」和「健康島」建設與國際旅遊島建設相結合,完善藥香兩用產品和藥食同源產品的產業鏈條,促進其產業化發展。

王健認為,可以利用海南獨特的資源,將芳香植物廣泛應用到園林產業上,為國際旅遊島建設作貢獻。為此,他們篩選出了海南的園林景觀中可利用的芳香植物,包括野生種和栽培種共96科398種,其中141種喬木、94種灌木、23種藤本、110種草本植物。

據悉,省工信廳已對臺聯的提案進行了答覆,表示採納提案建議,將推動特色生態型中藥產業形成大中藥健康產業,擴大海南香島的品牌影響力。

相關焦點

  • 海南周刊 | 探尋奇妙的蕨類世界——瓊島蕨跡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編者的話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的論文,宣布在海口羊山溼地發現水蕨新物種——邢氏水蕨,海南豐富的蕨類植物再次引發關注。海南究竟有多少種蕨類植物?海南的蕨類植物都有些什麼特點?植物學家們又是怎麼研究它們的?請跟隨本期《海南周刊》一起去探尋瓊島「蕨」跡。桫欏的幼葉。
  • 常見的有毒植物有哪些?海南周刊邀你一起去尋找答案
    有毒植物作為景觀植物並不鮮見,像能開出美麗花朵的夾竹桃,海檬樹也屬於夾竹桃科植物,在瓊北民間,它的果實還有一個很美的土名——「甘茄」,不過,那是萬萬品嘗不得的。  我們身邊有哪些常見的植物有毒?哪些科屬的毒性植物多?本周海南周刊邀你一起去尋找答案。
  • 海南周刊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而我國著名動物學家黃正一也曾驚嘆:「在(海南)這個面積不大的島嶼上,兩爬動物種類竟如此之多。」能讓諸多專家學者嘖嘖稱奇,海南爬行動物的世界究竟有多豐富?根據最新分類及新種研究統計,僅在佔全國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便記錄有爬行動物2目20科101種,這佔到中國爬行動物物種數比例的20.3%。霸王嶺瞼虎。
  • 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而我國著名動物學家黃正一也曾驚嘆:「在(海南)這個面積不大的島嶼上,兩爬動物種類竟如此之多。」  能讓諸多專家學者嘖嘖稱奇,海南爬行動物的世界究竟有多豐富?根據最新分類及新種研究統計,僅在佔全國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便記錄有爬行動物2目20科101種,這佔到中國爬行動物物種數比例的20.3%。
  • @三亞,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根據最新分類及新種研究統計,僅在佔全國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便記錄有爬行動物2目20科101種,這佔到中國爬行動物物種數比例的20.3%。  這意味著,繼霸王嶺瞼虎、海南瞼虎、周氏瞼虎後,海南再添一個瞼虎屬海南特有種,一躍成為我國瞼虎種類第二多的省份,僅次於廣西壯族自治區(5種)。  瞼虎,隸屬爬行綱有鱗目蜥蜴亞目瞼虎科,因擁有可活動的眼瞼而得名。
  • 海南周刊 呦呦鹿鳴林深處
    更為特別的是,海南坡鹿雄性的角都有一個大而彎的眉杈,和彎曲的主枝接連起來,幾乎呈彎弓狀,讓它又多出「眉杈鹿」「眉角鹿」的別稱。歷史上,海南坡鹿曾廣泛分布於樂東、定安、三亞、陵水、萬寧、臨高、澄邁、儋州、瓊中等地。「鹿,俗名坡鹿。形似山牛而稍小……牡者有角,角曲而多枝……夏至角解,白露後出角。初出,最柔嫩。」
  • @三亞,海南周刊 | 呦呦鹿鳴林深處
    更為特別的是,海南坡鹿雄性的角都有一個大而彎的眉杈,和彎曲的主枝接連起來,幾乎呈彎弓狀,讓它又多出「眉杈鹿」「眉角鹿」的別稱。  據南京農業大學博士顏家安在其撰寫的《海南島生態環境變遷史研究》一文中表述,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僅樂東千家鎮、白沙邦溪鎮兩地不完全統計,獵鹿數量便有逾百頭。
  • 海南日報數字報-鸚哥嶺保護區發現兩個植物新種
    《PHYTOTAXA》(在線版)上聯合撰文,描述了在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的兩個川苔草科植物新種:鸚哥嶺飛瀑草和道銀川藻。通過標本鑑定,這兩個植物新種成為海南植物家族名單上的新成員,豐富了海南的植物多樣性。  這兩個新種,是在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高峰村委會道銀村附近發現的,該村子位於鸚哥嶺保護區範圍內,因此這兩種植物也分別以「鸚哥嶺」和「道銀」命名。
  • 《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書香青路分享第四期
    海南島的熱帶雨林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山地,以五指山、鸚哥嶺為中心周圍綿延著吊羅山、尖峰嶺、猴獼嶺、霸王嶺、 黎母嶺的熱帶雨林,總面積3000000ha,500m以下人為幹擾比較大,零散分布有低地雨林,主要的代表性植物為龍腦香科的青梅,五果科的大花五椏果,金蓮木科的賽金蓮木,鉤枝藤科的鉤枝藤,棕櫚科的穗花軸櫚和海南軸櫚等。
  • 大自然巡禮 | 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海南...
    保護對象  海南長臂猿及其棲息地、熱帶雨林及其生態系統。 資源狀況 動物資源 植物資源 保護區類別 野生動物系統類型植物資源 截至2007年,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20科967屬2213種,其中包括蕨類植物36科73屬131種; 裸子植物5科8屬13種;被子植物179科886屬2069種。
  • 海南這些花,越看(聞)越有味道!試試你能認出多少?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多少植物像糖膠樹一樣有著「令人歡喜令人憂」的味道……海南日報海南周刊報導《聞香識卉》用6個版面特別盤點尋常巷陌裡那些很「有味」的植物一起品味其中的詩情「花」意而導致這些意見分歧出現的根源,是因為一種樹——糖膠樹。這種樹又名盆架子樹,對於這一夾竹桃科的植物開花後瀰漫在空氣中的味道,有人直喊「救命,要被燻吐了」,有人卻回味無窮感慨「啊!這是海口秋天的味道」。到底是氣味嗆鼻還是香氣迷人,這似乎成為一門玄學。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不少植物像糖膠樹一樣,有著「令人歡喜令人憂」的味道。本期《海南周刊》特別為您盤點一些有「味道」的植物。
  • 海南周刊 | 海南長臂猿生活習性有多獨特?這篇文章告訴你
    「海南長臂猿一生吃睡都在樹上,真沒見過它們爬下樹在地面行走呢。」李文永介紹,長臂猿不會築巢,平時也沒有固定的睡覺地點,大多時候,每到下午四五點左右,它們就會尋找一棵獨立樹冠的大樹,或是選擇有粗藤纏繞的大樹作為種群睡覺的地方。  據描述,海南長臂猿睡覺時會蜷曲在枝杈之間,或是直接躺在比較細小的枝杈上,可能是怕意外墜落,有些海南長臂猿在睡覺時還習慣於用一隻手搭抓在枝幹上。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多姿多彩的海南溼地
    據嘉道理中國保育駐海南自然保育主任、UNDP-GEF海南溼地保護體系項目專家盧剛介紹,海南目前的溼地類型主要有五大類:近海與海岸溼地、河流溼地、湖泊溼地、沼澤溼地和人工溼地。這些溼地各有其代表性景點。
  • 海南有多美?來看看各種版本語文書裡咋寫的!
    人們從中感悟到的椰樹精神,也正是椰島上的海南自貿港建設者們的生動寫照:紮根守土、堅韌不拔、無私奉獻。椰子樹之於海南,是如此具有代表性,甚至在海南的車牌上,也刻著一株株的椰子樹。椰林的熱帶風情十足,但海南擁有的不僅僅是椰林,另一種樹林也同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圖)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省東北部,處於海口市和文昌市的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0°32′~110°37′,北緯19°51′~20°1′,屬溼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1980年成立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  主要保護對象有沿海紅樹林生態系統,以水禽為代表的珍稀瀕危物種及區內生物多樣性。本區的天然植被主要為紅樹林,屬於東方群系。紅樹林面積1 578.2hm²,有紅樹植物17科33種,其中真紅樹植物9科22種,半紅樹植物8科11種。
  • 國家Ⅰ級瀕危物種|我國海南特有的珍稀植物——海南蝴蝶蘭
    事實上,我國除了卡特蘭以外,其他三大「洋蘭」都有分布,並且不少都是世界珍稀名貴品種的重要親本之一。,因花大、色白、花多而豔麗,為觀賞植物中的珍品,受到世界園藝界讚賞,曾在50年代兩度國際蘭花展上榮獲冠軍,名聞中外。蝴蝶蘭屬迄今為止已發現70多個原生種(《中國植物志》資料為40餘種),我國目前發現分布有7個原生種,分別為蝴蝶蘭(P. aphrodite Rchb. F.)
  • @三亞,海南周刊 |「會飛的花朵」蝶舞漸欲迷人眼
    經過多年系統的採集,目前海南島蝴蝶的品種數量在六百五十種之上,種數大大超過被譽為「蝴蝶王國」的臺灣島。海南島不僅有著中國最完美的熱帶森林,統計的600多種蝴蝶,隸屬於11個科216個屬,其區系之豐富,在世界上也是不多的。  這些蝴蝶分布在不同的森林類型中,有些僅在一兩種森林類型中有分布,有的則分布在多種森林類型中。其中熱帶山地雨林裡就有近500種,約佔海南島蝴蝶採集種群數的87%。
  • 海南周刊|瓊西「薩瓦那」:獨特的熱帶稀樹灌叢草原生態系統
    海南西部也是這種典型的氣候類型。究其原因,相互作用、此消彼長的東亞季風、南亞季風和西北太平洋季風共同塑造了瓊西的熱帶稀樹草原。 《季風氣候對亞洲熱帶植物分布格局與適應進化的影響》這項研究中提出,海南的稀樹草原是在「雨影效應」「焚風效應」「喀斯特效應」三大效應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
  • 海南周刊|降溫噴霧、投餵西瓜…… 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上百種動物這樣消暑
    這個夏天,瓊島熱浪頻至,海野的上百種動物如何消暑?入夏以來,園內新增了許多動物寶寶,這些寶寶們又是怎樣被哺育的?帶著這些問題,海南日報記者來到海野一窺究竟。降溫噴霧 投餵西瓜動物消暑出妙招吃完了"早飯",日頭正烈,大熊貓"貢貢"四肢攤開,趴在空調下面的木爬架上。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現新特有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植物新種尖峰水玉杯被發現 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五指山4月1日消息(首席記者 康景林)海南省林業局4月1日向媒體發布,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屬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本物種為海南島首次報導的新記錄科、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