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體哪一天開始,是怎麼推算的?

2021-01-16 不一樣的生活12345

題主問: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體是哪一天開始,是怎麼推算的?這時間是過得真快,一轉眼2020年的炎炎夏日已經到來。每年的夏季,我們都要經歷一段高溫、高溼的日子,而這段高溫高溼的日子也就應該是人們進入蟄伏養性生息的時候。那麼,今年的入伏天是從哪天開始的呢?一伏、二伏、三伏是怎樣推算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在農村有「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它的意思也就是說,在夏至節氣過後,第三個「庚日」就要開始入伏了,入伏當天也就是一伏的開始。不過,我們有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什麼是「庚日」,要弄懂這三伏是怎樣算得,首先得學會懂得「天幹地支」的知識。

因為伏天的開始是用「幹支紀日法」推算出來的。「天幹」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幹支順序搭配,有甲子、乙丑……癸亥,正好60為一個循環。而數伏就與「天幹」中的「庚」有關,每逢有「庚」字的日子都叫「庚日」。「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也就是說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夏至節氣以後,所出現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入伏的開始,也是三伏中的第一伏。以此類推,第10天在出現的庚日便為中伏,也就是二伏,等第三個庚日出現時便是三伏,我們百姓也稱其為末伏。

今年,2020的夏至的時間是6月21日,從這一天開始算起,第三個庚日出現的日期便是入伏,所以今年一伏的時間便是7月16日,結束的時間是7月25日;中伏從7月26日開始,到8月14日結束,共20天的時間;末伏是從8月15日開始,到8月24日結束,看到這有人會問,中伏怎麼會有20天?不是每10天便會出現一個庚日嗎?因為每年有365天的時間,並不是10的倍數,所以這也就導致了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3個庚日出現的遲早不同,庚日出現的時間就不固定,入伏的時間也有所不同,那麼中伏也就會如閏月年份一樣,在有的年份裡會有20天的中伏出現,有的年份便只會是十天。

至於說農村中對於入伏有什麼風俗和習慣,在膠東我們龍口的農村裡,對於入伏的風俗便是吃餃子,我們這的農村裡有入伏餃子立秋面的說法,說誰若在入伏和立秋中不吃餃子和麵條那誰就是王八蛋。不過呢別誤會,這可不是農嫂在罵人,這是我們當地流行的一句類似順口溜的節氣諺語。風俗習慣上入伏這天必須包餃子,天氣多熱也得包餃子吃,這是不能破的規矩,至於在有什麼其它的風俗習慣,我們這裡是沒有在聽說。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風俗習慣肯定也會是不盡相同的,朋友們對於入伏你們哪裡有什麼風俗習慣呢?

相關焦點

  • 今天開始入伏了,俗語「伏天六件事,頭件吃叫雞」你知道啥意思嗎
    今天開始入伏了,俗語說「伏天六件事,頭件吃叫雞」,你知道啥意思嗎伏其實就是暑的意思,其意味著氣溫開始慢慢升高,整個氣候狀態呈現出高溫多雨的特點,在我國伏一般有三個,初伏的界定一般會用到「夏至三庚數初伏」,末伏的界定一般會用到「立秋一庚數末伏」,中伏則是處在初伏和末伏的中間。
  • 老話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你知道哪天開始數九?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後天就是三九了,人們普遍認為從冬至那一天開始,每九天為一個九,等數到九個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之後,也就是九盡桃花開了。但是這種數九的方法其實是錯誤的,有句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這才是真正的數九方法,下面就來看看真正的數九到底是怎麼數的。
  • 都說進入三伏酷暑難耐,到底三伏天是從哪天開始的?
    可如果試著問問周圍的人,三伏天是從哪天開始的,這時候大概都會拿出手機查一查,才能夠知道三伏天的起止日期。古人認為三伏是暑邪三伏天基本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屬於「六邪」之一。「六邪」是古時人們的一種說法,即所謂的「風、寒、暑、溼、燥、火」,而「伏邪」就是「六邪」中的暑邪。
  • 三伏貼今起頭伏貼敷,「冬病夏治」用在咳喘疾病
    今天是入伏第一天,各大醫院正式開貼「三伏貼」,這段時間進行穴位貼敷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可以起到治療疾病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伏貼主要適用於呼吸系統慢性疾病,以咳嗽和喘憋為主症的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三伏貼常用穴位包括天突、羶中、大椎、肺腧、脾腧等,穴位須在醫生指導下選取。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和過敏性鼻炎患者伏貼效果較明顯。一般來說,連貼三年療效更佳。成人每次貼敷時間一般為6到8小時,兒童貼敷2到4小時。貼敷也會因人而異,如有發熱應暫停貼敷。
  • 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什麼時候開始 幾月幾號結束
    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什麼時候開始 幾月幾號結束  7月17日交「初伏」,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入「末伏」,8月26日「出伏」。  2018年伏天時長40天  2018年初伏時間: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為初伏,10天  2018年中伏時間: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為中伏,20天  2018年末伏時間: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為末伏,10天
  • 二伏吃麵,最愛吃的卻是爸爸做的酸菜肉末打滷面,筋道爽滑又鮮香
    導讀:二伏吃麵,最愛吃的卻是爸爸做的酸菜肉末打滷面,筋道爽滑又鮮香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兩句話都快背下來了,從開始入伏時起,就把這三種美食掛在嘴上了,為什麼三伏天吃上麵食對於北方人那麼重要?甚至要形成一個口令傳下來呢?
  • 小暑怎麼吃
    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因而小暑即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我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 三伏貼開始了!今年貼敷,每個市民有「專屬時段」
    今年貼敷每個市民有「專屬時段」三伏貼開始了,一共要貼四次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7月16日是正式入伏的日子,標誌著「冬病夏治」模式正式開啟。海慈醫療集團九個科室推出冬病夏治特色診療項目,組合療法深受市民喜愛。
  • 關於吃伏雞伏狗的這些「講究」 真有科學依據嗎
    崔寅建議,每伏吃一餐伏雞或伏狗即可,不要過量飲食。此外,50歲以上的市民最好不要吃,尤其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不要吃,怕引起中風。民間對狗肉有「扶強不扶弱」一說,即身體好的人吃狗肉身體會更好,而身體欠佳的人吃狗肉,吃得越多身體會越差。中老年人要吃狗肉,選擇在冬天吃會好些。
  • 入伏首日「三伏貼」貼敷火爆
    冬病夏治三伏貼,穴位貼敷正當時。16日,鞍山市中醫院「三伏貼」開貼,現場人頭攢動,記者截稿時當日已經有1200多名市民來到現場進行貼敷,異常火爆。「近年來,人們對中醫養生的認識日益提高,很多人已經從冬病夏治貼敷『三伏貼』的過程中受益,免疫力進一步提高。」
  • 三伏16日開始!這是最能把身體的寒氣排出來的40天!錯過等一年
    7月16日,就要入伏了!今年的三伏共計40天:初伏: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10天中伏: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20天末伏: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10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熱的日子
  • 2020年什麼時候入伏?「夏至三庚數頭伏」啥意思?果園如何管理?
    昨天是夏至,其實除了二十四節氣之外,還有一些雜節氣,比如三伏。俗話說「夏至三庚數頭伏」,也就是說,按農曆來看,在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初伏,即入伏。庚日是什麼意思?今年什麼時候入伏?果園要注意哪些管理?一起來看看。
  • 生產後落下月子病貼三伏貼冬病夏治
    攝影 趙媛媛□女報記者 孫墨琦三伏貼時間頭伏:2017年07月12日中伏:2017年07月22日末伏:2017年08月11日  暖手袋一年四季隨身攜帶,三伏天長褲長褂出門,產後汗出如雨、關節疼痛難忍,每個月總有幾天身體不適臥床難起,一到經期就長痘痘……這些症狀幾乎大多數女性朋友都曾被困擾過。
  • 民間吃「三寶」,你知道是哪「三寶」嗎?
    小暑時節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這時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並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出梅」、「入伏」是小暑的關鍵詞。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一候溫風至,小暑日後,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  二候蟋蟀居宇,五日後,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三候鷹始鷙,再過五日,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 入伏來襲!來合肥北城避暑吃蝦!
    今日入伏,合肥正式開啟桑拿模式,今年的三伏天預計將持續至8月25日,達到40天,足足的三伏PLUS!趕緊來合肥北城找個避暑納涼的好去處。長豐縣盛產水果,每年草莓、葡萄、西瓜、桃子、藍莓等水果高產,為了配套鄉村採摘遊,各種農莊避暑、鄉村民宿、生態基地也順勢發展起來。
  • 本周四開始,持續40天!
    在這樣豔陽照著的日子裡坐在空調房的小編只想唱起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溫暖了我應該這樣唱起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 燃燒 」了我話不多說上張圖2020-07-14 晉江天氣預報本周四開始,持續40天!晉江正式入伏!
  • 2018年母親節和父親節分別是哪一天?具體時間是幾月幾號
    一個生命的到來,是從他的母親開始的,母親是人生命的第一個驛站,母親是孩兒心中一顆永恆的星。母愛是人生季節裡的春風、春聲。孟母三遷,嶽母刺字,都是我們對於母愛的表達都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母愛偉大,父愛也同樣深沉,在2018年母親節到來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忽略了父親節。那麼,2018母親節父親節分別在哪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