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除了十月初一寒衣節,還有哪些正在消失的節日?

2020-12-04 炎炎談歷史

中國歷史上除了十月初一寒衣節,還有哪些正在消失的節日?

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不再相信以前的封建迷信,加之中國自從採用世界通用的紀年法,現在又多了很多新的節日。以前的節日有的已經在慢慢消失。

花朝節

花朝節,是紀念百花的生日,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等地,一般農曆二月初二、十二、和十五舉行,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花朝節,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

尾牙節

尾牙節,是拜祭土地公的活動,這一活動主要流行於東南沿海地區。每月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是祭拜土地公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初二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臘月十六的做牙是最後做牙,叫做「尾牙」。

尾牙,是商家活動一年活動的尾聲,同時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這一天,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

上巳節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今天的布依族、瑤族、黎族等少數民族,依然還在流行。在文字記述中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是古代「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

傳統的上巳節,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又稱女兒節。宋朝以後,上巳節和花朝節一樣,逐漸被人們淡忘。

寒衣節

寒衣節,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民眾稱為鬼頭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寒衣節流行於北方,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逝去的親人,所以又叫送寒衣。

人日節

人日節,中國傳統習俗就是正月初七,古代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人類生日,距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佔書》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七日為人,人日節也稱人勝節。人日節,普遍的習俗就是登高,具有積極祝頌祈福的內容。

觀蓮節

觀蓮節,是中國最優美浪漫的節日之一,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舉行,宋代已有此節。這一天,人們划船、觀蓮,凡是有池塘種荷花的人,用紙做燈,裡面放上蠟燭,點亮放入水中,任其飄去,表示慶祝。

天貺(kuàng)節

天貺節,又稱「回娘家節」。六月六,人們在這一天藏人、曬衣、曬經書,婦女回娘家等活動。相傳起源於唐代,唐高僧玄奘從西天取經回來,過海時,經文被海水浸溼,於六月六將經文取出曬乾,此日因而變成吉利的日子。

天穿節

天穿節,是元宵節後第一個傳統節日,各地時間略有差異

天穿節

天穿節是元宵之後的第一個傳統節日,節日時間各地略有差異,以正月初七、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五日不定,以正月二十為多。

天穿節作為中國民間紀念女媧補天拯救人類的紀念日,也是古代人們期盼風調雨順、萬物欣榮、農業豐收和安樂和平的節日。

在中國民俗節日中,唯一由家庭主婦擔綱祭祀的民俗節日,體現了古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自宋代以後,關於天穿節的記載逐漸減少了。

相關焦點

  • 十月初一寒衣節|利益亡者的祭祀方法
    長 按 關注我們 農曆十月初一, 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寒衣節」, 也是一個孝親報恩、傳遞溫暖的節日!
  • 2018寒衣節是什麼時候 新曆時間每年都是不同的
    寒衣節屬於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所以新曆時間每年都是不同的,那麼今年寒衣節是哪一天,2018年寒衣節什麼時間燒紙?來看看吧!寒衣節屬於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所以新曆時間每年都是不同的,那麼今年寒衣節是哪一天,2018年寒衣節什麼時間燒紙?來看看吧!
  • 寒衣節:願天上親人,清靜安息;願煙火人間,平安吉祥!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寒衣節。寒 衣 節11月15日十月初一宜祭祀丨忌落寞寒衣節,一個被世人遺忘,卻又溫暖的日子。「十月一,送寒衣。」
  • 十月初一寒衣節 ,道教法師告誡你,這幾個陰氣之地千萬別去
    今天是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秋祭」,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
  • 寒衣節,佛教揭秘祭祀講究與禁忌!切記這12個字!
    歡迎關注江西黃龍禪寺 農曆十月初一, 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寒衣節」, 也是一個孝親報恩、傳遞溫暖的節日!
  • 萬聖節真如中國「鬼節」嗎?其中道道,十人中九不懂,你知道嗎
    萬聖節,每年11月1日,乃西方的傳統節日。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而同時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眾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而人類為了讓鬼怪更融洽才裝扮成各種鬼怪。萬聖節最早可溯的起源是凱爾特人的新年,薩姆汗節。
  • 常回家看看,千萬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寒衣節之思
    2018年11月8日農曆十月初一,又是一年一度寒衣節,農曆十月第一天,又稱"祭祖節"、"冥陰節"。因這一天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稱之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為免先人們在陰曹地府挨冷受凍,這一天,人們要焚燒五色紙,為其送去禦寒的衣物,並連帶著給孤魂野鬼送溫暖。
  • 明明俗語「燒的紙多,惹得鬼多」,為啥,農民寒衣節還執迷燒紙?
    比如說,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到了,在北方的農村關於祭祖流行「清明,寒衣」兩祭!  寒衣節,顧名思義,隨著秋去冬來,立冬後,氣溫逐步冷了,在北方地區的農村,人們也換上了厚棉衣以禦寒,而「生人如此」自然要顧及先祖,「送寒衣」也就成了孝悌文化中的一部分
  •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自2008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
  • 傳統習俗|古人喜歡重疊數節日,為何節日沒有四月四、八月八?
    古人喜歡重疊數節日,為何節日沒有四月四、八月八?作者:枯木您有沒有發現,在我國這個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國度裡,老百姓還是喜歡過傳統節日。雖然近些年有些西方節日傳入國內後,受到一些年輕人追捧,然而從整體趨勢來看,西方節日和我國傳統節日自然無法比擬。
  • 元旦作為新年開始的歷史由來
    據說夏代在正月初一,夏朝到底怎麼回事還沒定論,所以夏朝的事我們都用據說。商代定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又在十一月初一,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一年的開始不是從一月一日,不知強迫症患者是不是得瘋了。
  • 蒙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蒙古族節日介紹
    蒙古族是一個傳統遊牧民族,其主要分布在東亞地區,也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那麼大家知道少數民族蒙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那麼接下來就讓少數民族的節日來為大家解答蒙古族的傳統節日及相關知識吧。蒙古族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此外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
  • 中國56個民族,原來有那麼多不同的節日
    傣族最著名的節日應該就是潑水節了,潑水節源於印度,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 到了節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而婦女們則各挑一擔清水為佛像洗塵,求佛靈保佑。"浴佛"完畢,人們就開始相互潑水,表示祝福,希望用聖潔的水衝走疾病和災難,換來美好幸福的生活。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這樣開始了。人們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
  • 中國傳統節日之春節的來源
    想必是中華人民最喜愛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光是它的假期最長,最重要的是它凝聚著幾千年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年」在甲骨文當中也有記錄。請看下圖,下部分弓著腰是「人」字,上部分是「禾」意為禾穀,字的解讀是人們背著穀物表示豐收,收穫。下面是「年」字隨著歷史推進演變的過程。
  • 中國史幾被消失 台歷史教科書「獨」害島內下一代
    原標題:民進黨一手炮製中國史幾被消失台歷史教科書「獨」害島內下一代島內人士抗議民進黨當局將中學歷史課本「去中國化」。資料照片新學期伊始,島內有歷史老師投書媒體,痛陳新版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中國歷史被大量刪減,「三國消失,武后不見」,其行徑令人髮指。
  • 二月二有哪些風俗講究 除了理髮吃豆子臨沂還有啥
    馬上就要到二月二了,這一天也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春節期間最後一個節日,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咱們臨沂是理髮,吃炒豆子,這天還有什麼習俗呢?   中國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在山東許多地方,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家裡要停止一切家務,尤其是要停止針線活,免得「傷了龍目」;要停止洗衣,恐怕「傷了龍皮」。
  • 中國人最愛的節日就是春節,春節的來歷有很多,還跟袁世凱有關
    外國人最喜歡的節目就是聖誕節,而中國人最喜歡的節日就是春節。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是對中國人來說是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或者還有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中國人過春節有悠長歷史,到現在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現代社會,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一般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春節才算結束,不過在民間的傳統上,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