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之春節的來源

2020-12-07 文化簡易說

百節年為首」。春節,又稱新春、新年、度歲等。想必是中華人民最喜愛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光是它的假期最長,最重要的是它凝聚著幾千年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年」在甲骨文當中也有記錄。請看下圖,下部分弓著腰是「人」字,上部分是「禾」意為禾穀,字的解讀是人們背著穀物表示豐收,收穫。下面是「年」字隨著歷史推進演變的過程。

「年」的字體的演變

問題就來了那麼「年」是怎麼來的呢?傳說遠古時期有一隻叫做「年」的怪獸…………大家不要誤會以為我要講關於年獸的故事了,其實是這樣的。在舊石器時期末新石器時期初,人類對大自然中的自然現象無法解釋,便出現對自然和對祖先的崇拜,所以年是祖先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的。

除了對祖先和大自然的信仰,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農業發展。勞動工具的革新使農業發展迅速,為了更好的適應與大自然規律相結合產生更高的效率,他們觀測天文、地理、氣候形成了曆法。曆法的制定為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決條件,原始信仰與祭祀文化是年節形成的重要因素。

3000多年前的商朝就有了比較完整的曆法紀年。《周髀算經》卷下:「凡為八節二十四氣。」 趙爽 註:「二至者,寒暑之極;二分者,陰陽之和;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是為八節。」農曆把一年分為十二個月、四時(春夏秋冬)、八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二十四氣節。

古人以天幹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地定位,幹支以定時空,幹支紀元法,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兩漢時期是中國主要節日的初步定型,西漢結束了連年戰亂的局面,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國家,為各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條件。

漢代是科學與迷信並行的時代,人們逐漸從原始的信仰中走出來,有些地區甚至打破了先秦以來盲目的自然崇拜,為豐富的節日創造了條件。如春節、元宵、端午節、重陽節等基本內容都定型於這一時期。直到唐朝,節日從原來的禁忌,迷信,神秘中解放出來,娛樂與禮儀活動佔據了主導地位,如爆竹原為驅鬼之說,後為象徵歡樂等等的改變。今天的許多節日在日期上和農曆中的特殊日期相吻合的,大概是因為人們經常在這些特殊的日子舉行一些活動,年復一年,便代代相傳,從而形成了今天的節日。

然而在農曆的正月初一,歷史上各個朝代叫法不一,如先秦時叫「上日」、「元日」等;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等;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等;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等;清代稱為「元旦」、「元日」等。

而現在過的農曆「春節」這一概念,古代是沒有的,是民國政府創造的。「春節」這一概念是在民國時期逐漸被提起。民國時期,公曆被引進,而農曆成為了進行農事的標準。1914年1月,民國政府的內務部在致袁世凱的呈文中提出:「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給假一日。」故,春節這一說法才逐漸流傳開來。袁世凱考慮到其它民族的生活習慣,只批准了元旦改為春節。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採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曆1月1日稱為「元旦」,夏曆正月初一仍稱「春節」。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為來至於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此文作者。侵刪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就是古人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春節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首,不僅可以表達闔家團圓的喜慶之情,同時也可以彰顯出舉國歡慶的熱烈場面。筆者認為中國人過春節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無論身在天涯海角、不管多忙,過春節這一天都要如約回家。其實過春節回家也是春節時的一個重要習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才有過節的氣氛和意義。
  •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自2008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
  • 話傳統節日 品經典魅力
    中國傳統節日
  • 中國傳統佳節春節的來歷
    春節,也就是每年的正月初一,意味著一年的開始。先秦前稱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稱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稱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唐宋元明清都稱元旦;辛亥革命後為了與國際接軌,把陽曆元月1號稱元旦,中國的傳統佳節元旦改稱春節。而春節的來歷據說在三皇五帝時代的顓頊。距今已有五千年歷史了。還有種說法,是在四千年前,遠古的堯、舜時期。
  • 蒙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蒙古族節日介紹
    蒙古族是一個傳統遊牧民族,其主要分布在東亞地區,也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那麼大家知道少數民族蒙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那麼接下來就讓少數民族的節日來為大家解答蒙古族的傳統節日及相關知識吧。蒙古族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此外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
  • 「我們的節日—春節」跟孩子一起聽故事,讓新年更有意義
    春節是我國一年之中最隆重、最有影響的傳統節日。在悠久漫長的歲月中,積澱形成了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春節文化,成為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春節,也是讓少年兒童體驗春節文化,加強對少年兒童傳統節日文化教育,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的鮮活場景和重要契機。中國年裡,有文化之根。要讓孩子們從源頭上認識春節及其巨大輻射和影響。
  • 普通話命題說話萬能模板傳統文化篇之我喜歡的節日
    普通話命題說話萬能模板傳統文化篇之我喜歡的節日適用題目:我喜歡的節日 、我知道的風俗一、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等。我最喜歡的應當要數春節了。春節是中國最熱鬧的節日。還有中央電視臺大型春節聯歡晚會,一家人圍在電視機旁,嗑著瓜子,欣賞著精彩的節目,其樂融融。過春節也稱過年,過了年便長大一歲了。新年新氣象,大家都盼著來年有更好的兆頭。我也喜歡過中秋節。我也是個饞嘴的丫頭,各種餡做的月餅總是讓我流口水,到了晚上,一輪又大又圓的皓月掛在空中,和家人坐在月下,品著月餅,談論著總也說不膩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 傳統節日色彩研究報告發布 春節紅端午綠中秋藍或是國人共識
    8月31日,一場關於色彩與傳統節日的發布會在北京小罐茶總部召開,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色彩研究所攜手高端中國茶品牌小罐茶,共同發布中國傳統文化與色彩對應關係的研究報告,從挖掘傳統節日與顏色的對應關係,重拾國人對於顏色流行趨勢和對傳統節日儀式感的關注。
  • 諾魯孜節是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相當於春節,節期為春分日
    諾魯孜節是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相當於春節,節期為春分日諾魯孜節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等古老的傳統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節期為每年的春分日。這一天不僅意味著新年的開始,也意味著春天的到來。春節過後,人們將正式投入到春耕春種、草原放牧工作中去。
  • 中國的春節中秋節的來歷和傳統美食!
    中國農曆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 春節是韓國傳統節日 韓國人會吃什麼美食?
    春節()為韓國傳統節日之一,有時亦作「舊正()」或「農曆春節()」。目前並不清楚韓文的「」說法從何時、何處流傳下來,不過,記載隋朝歷史的《隋書》與記載唐朝歷史的新舊《唐書》裡皆提到新羅國「於每年正月,王會設宴款待多位官員與外賓」。由此判斷,從那時開始,韓國已經發展出春節相關的習俗。
  • 元旦到底是中國的節日還是外國的節日?它和春節有什麼不同
    元旦是陽曆的1月1日,陽曆是外國人的記年法則,那么元旦也就是外國人的節日了?翻閱了一番資料後,才發現講元旦是外國人的節日,對,但是也不對。首先我們熟知的元旦只是我們國家的叫法。在國外人家可是正在熱熱鬧鬧地過著新年呢。陽曆的1月1日是許多國家的法定新年。但是在中國講到新年,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另有其人了。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也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古代過「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蠟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把「蜡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 ,改用陽曆,才把陰曆年叫「春節」,因為春節一般都在「立春」前後。
  • 中國「春節」的來源始末是什麼?為什麼古人在春節時是忙碌的?
    在我國古代,有著許多種曆法,比如說黃帝歷、夏曆、商曆等等,而這些曆法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正月所代表的月份不同。而說到正月,離不開正月初一,即春節,這個節日對於中國人來說,意義重大。今天就給大家聊一聊正月初一,春節的由來始末。
  • 我市發出「過好中國傳統節日」倡議
    12月18日,「我們的節日」南京工作室、南京餐飲商會聯合向商會會員單位發出「過好中國傳統節日」的倡議書,通過推出冬至套餐、懸掛冬至標語等行動,共同營造冬至節日氛圍。 我國自古以來就對冬至非常重視,民間一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倡議書號召餐飲商會企業統一布置冬至節日氛圍,在店內外電子屏打出「冬至大如年」標語,或者懸掛「我們的節日·冬至」橫幅。
  • 求學海外 從過傳統節日到傳播中華文化
    雪梨大學中國留學生舉辦中秋集會,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感受傳統節日氣息  海外學子也時常能感受到中國傳統節日的氣息。在春節、中秋節等重大的中國傳統節日期間,特色節日小吃是節日文化重要的展現符號。中國超市會在傳統節日期間售賣節日特色小吃,一些中餐館也會籌備一些活動以慶祝節日。有些海外學子則會選擇下廚製作家鄉的特色小吃。
  • 2017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 2017-07-26 10:39
  • 在曼谷ICONSIAM和OneSiam盡情體驗富有生氣的中國春節傳統
    曼谷2019年1月28日電 /美通社/ -- 中國春節為出門旅行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機會,這個節日能夠帶來長達一周的全國性假期,以及一系列獨一無二、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活動。泰國擁有世界上較大的一個華人社區,而泰國首都曼谷在五彩繽紛的節日氛圍中張燈結彩,並作為在中國春節期間最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之一而聞名。
  •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故事知多少?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在五行中,秋屬金,秋天的月亮最明、最清晰,所以又叫「金之神」。
  • 日本的春節,文明開化盡棄中華傳統,新年卻成了披著洋裝的春節
    傳統的中華節日,如三三上巳、五五端午、七七七夕、九九重陽等都被廢除,引進了諸如聖誕節、情人節、白色情人節等洋節。但是日本受中華文化影響太過深遠,這種浸淫在日本民族文化基因中的中華文化不是一道政令就能完全去除的。今天文史君就帶大家看看仍在日本充滿生機的中華傳統節日之一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