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到底是中國的節日還是外國的節日?它和春節有什麼不同

2020-12-04 旅行中的兔子

2019年的第一天已經悄然開始。18年終於在兔子稀裡糊塗中度過了。今天是元旦,本打算出去旅遊,可是看到電視上人山人海的畫面,毅然決然的打消了念頭。葛優躺在溫暖的躺椅上,打盹的兔子忽然有一個疑問。元旦是陽曆的1月1日,陽曆是外國人的記年法則,那么元旦也就是外國人的節日了?

翻閱了一番資料後,才發現講元旦是外國人的節日,對,但是也不對。

首先我們熟知的元旦只是我們國家的叫法。在國外人家可是正在熱熱鬧鬧地過著新年呢。陽曆的1月1日是許多國家的法定新年。但是在中國講到新年,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另有其人了。近代西化嚴重,元旦的新年味道也越來越重了。中國人其實過著兩個新年了,想想還有點小激動。

「元」在中國古典意義中代表的是萬物的初始,「大哉乾元」。這裡插播一下,元朝之所以用元字作為國號也是有這層意思在的。所以不要講元朝不是中國的朝代了。狹隘的民族思想已經不適應現在中國的國情。中國的主體文化從來就是多種文化不斷融合和互相交織形成的。那麼「旦」字也很好理解了。象形字下面一橫代表地平線,上面一個日字代表太陽初升,也就是新的一天的開始。元旦兩字在一起也就是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開端了。

古時候元旦有三層意思:「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所以在古代大部分時間裡咱說的元旦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的農曆新年了。

為什麼說大部分時間裡呢?因為元旦被規定在正月這事是咱們漢武大帝老人家定下的。早在夏朝時期中國就已經有元旦說法了。那時候元旦是定在了孟喜月也就是農曆正月。但是到了商朝元旦又變成了臘月也就是農曆的十二月。周朝的元旦規定的是冬月(農曆十一月)。始皇帝掃六合後規定國家的元旦是陽春月(農曆十月)。漢武大帝後來下令將元旦定在了孟喜月。那麼這個規定也一直沿用到了清朝。

時間划過,到了民國時期,國父孫中山先生決定學習西方曆法,才正式將陽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因為兩個曆法在當時的社會都十分盛行,所以在叫法上很混亂。農曆的1月1日叫新年,元旦,陽曆的1月1日也可以叫新年,元旦。所以形成了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的情況。好在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重新定義了2個節日的名稱。陽曆的1月1日正式被叫做「元旦」而不叫新年了。農曆的1月1日正式名稱為「春節」。這樣農曆的1月1日老大哥用了幾千年的名字正式被小弟拿走了,自己用了另外一個名字。

在中國,大部分人還是更加看重春節的,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春節的氣氛比元旦的節日氣氛要濃烈多了。隨著國家的一步一步崛起,中國元素文化也慢慢的展示出了自己強大的輻射能力。希望有朝一日世界上也能有大量的國家開始學習中國,過春節了。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節日之春節的來源
    春節,又稱新春、新年、度歲等。想必是中華人民最喜愛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光是它的假期最長,最重要的是它凝聚著幾千年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年」在甲骨文當中也有記錄。請看下圖,下部分弓著腰是「人」字,上部分是「禾」意為禾穀,字的解讀是人們背著穀物表示豐收,收穫。下面是「年」字隨著歷史推進演變的過程。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就是古人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春節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首,不僅可以表達闔家團圓的喜慶之情,同時也可以彰顯出舉國歡慶的熱烈場面。筆者認為中國人過春節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無論身在天涯海角、不管多忙,過春節這一天都要如約回家。其實過春節回家也是春節時的一個重要習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才有過節的氣氛和意義。
  • 《萬事萬物由來》,紀念中式經典節日,除夕和春節趣談
    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眠,相守夜歡譁。」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春聯、年畫、掛門箋,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圖案的新衣服。2.春節:放鞭炮,掛燈籠,驅「年」跑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也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誌著農曆新的一年的開始。
  • 中國56個民族,原來有那麼多不同的節日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園,可能大家都可以隨口說出好多個不同的民族,但大家應該對各個民族的重要節日並不了解,下面就有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不同民族的不同習俗吧!此外,江蘇省、廣東省、浙江省三省侗族人口各有幾萬。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侗族人口數為2960293。節日因地而異,多數地區過去春節,也有的地區在十月或十一月擇日「過侗年」。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為祭牛節,節日時讓牛休息,供以鮮草糯米飯等食品。吃新節多在七月,日期不一,屆時以新米和魚祭祖,預祝豐收。老人去世,男須剃髮,無論男女均須汲水沐屍,而後裝束打扮,含口銀,忌銅鐵附身。
  • 韓國的各色節日和中國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差別?
    原標題:韓國的各色節日和中國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差別? 中韓兩國同處東亞文化圈,一衣帶水,文化上有許多相似之處,節日上也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通過對比兩國的節日的異同點,可以更好的了解兩國文化,幫助我們學習語言。今天韓語菌就為大家帶來中韓兩國各色節日大對比!!
  • 中國人最愛的節日就是春節,春節的來歷有很多,還跟袁世凱有關
    外國人最喜歡的節目就是聖誕節,而中國人最喜歡的節日就是春節。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佳節。這就是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改叫春節。春節自然在正月,夏朝用孟春(即正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以十月為正月(這個和現在不同啊)。漢朝初期沿用秦歷。
  • 理性分析如何對待傳統節日和洋節
    按理說蘊含著自己民族國家文化的傳統節日,應該是深受本國人民喜愛的,每當傳統節日都會有熱烈的慶祝活動,大到國家層面,小到個人家庭都會有一定的儀式或者活動。比如中國的元旦跨年活動、除夕全家歡聚,或者是中秋吃月餅賞月,端午的龍舟比賽。
  • 古代的元旦和今天的元旦大不同!中西方「元旦」各有來頭
    他們用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等農作物祭神,還有一些綠色植物的小芽,以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中國古代的元旦在埃及人創造元旦之後的1000多年時間後,偉大的華夏民族才創立了元旦,不過是農曆的元旦。在漢語裡,「元」是開始的意思。「旦」即「日」,早晨。「元旦」即新年第一天。
  •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認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春節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春節(夏曆新年)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為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臘祭)。「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
  • 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中國少數民族的節日你知道多少?
    導讀: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中國少數民族的節日你知道多少?中國有56個民族,有55個就是少數民族,56個民族匯成中國這個大家庭。這些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非常的隆重,在這些節日裡,少數民族人民會聚在一起,盡享歡樂之感。
  • 求學海外 從過傳統節日到傳播中華文化
    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和中華飲食相遇  在海外談起中華文化,必然少不了飲食文化。由於中國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飲食習慣,海外的中華飲食文化也往往呈現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在新加坡,早年旅居的華人主要來自閩粵兩地,其飲食文化也和此兩地的飲食特點相關。
  • 法國聖誕節 中國元旦春節詞彙
    【聖誕之夜】nuit de Noël  【聖誕午餐】déjeuner de Noël  【慄子火雞】dinde aux marrons  【聖誕晚餐火雞】dinde de Noël 法國聖誕節元旦春節 節日法語詞彙  【聖誕晚餐】dîner de Noël; Réveillon de Noël; repas de Noël 〖
  • 看看大陸和臺灣節日的不同處
    可能有很多人好奇了,臺灣會過哪些節日呢?  大陸  大陸每年有11天法定節假日:  1.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 2.春節,放假3天(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清明節,放假1天(農曆清明當日 4.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節,放假1天(農曆端午當日) 6.中秋節,放假1天(農曆中秋當日) 7.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
  • 冬至它是一個節日嗎?為何要吃餃子、吃湯圓
    在二十四節氣中,它是很特別的一個,在古代也曾被稱為「亞歲」。至今,冬至在人們心目中佔有重要地位,有關它的討論也一直未曾停歇。吃餃子、吃湯圓……對很多人來說,在這個時候來一份屬於冬至的美食,代表的也是對不久之後春節團圓的期盼。它是一個節日嗎?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冬節」、「賀冬」。
  • 知識分享:「元旦」的來歷以及「春節」源於何時
    001■"元旦"的來歷  每年陽曆的一月一日,是我國傳統的新年-元旦。元旦年年要過,可又有幾人知道元旦這個節日是怎麼定下來的呢?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正式將陰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將陽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並通過決議,寫入了相關的文件,便一直沿用至今。  趣味連結:元旦飲"屠蘇酒"的習俗  我國從三國以來,就有元旦飲屠蘇酒的習俗。屠蘇是什麼?
  • 慶祝2020元旦圖片大全好看 元旦新年快樂節日祝福語簡短
    2020年來了,在元旦這一天當然要慶祝一下啦,元旦節發條朋友圈跟大家祝福一下吧。下面小編整理了慶祝2020元旦好看的圖片大全,還分享了一些元旦節日祝福語給大家,在這裡祝大家元旦快樂。(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元旦新年快樂節日祝福語大全簡短(一)  一、元旦到,鴻運照,煩惱的事兒往邊靠,愛情滋潤沒煩惱,鈔票一個勁兒往家跑;出門遇貴人,在家聽喜報,年年有此時,歲歲有今朝,祝您一年更比一年好!
  • 春節,是狗狗們最害怕的節日……
    相傳,古時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尖牙利齒,目露兇光,兇猛異常。「年」每到除夕,便竄出吞食牲畜傷害人命。為了驅趕年獸,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原本是年肆虐屠殺的時日,變成了讓年最恐懼的日子。而春節這種闔家歡樂的節日,除了年獸害怕。也讓狗子們膽戰心驚......
  • 除夕是什麼日子節日?過年和除夕的寓意含義意思介紹
    除夕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除夕到底是什麼節日呢?為什麼除夕這麼重要?除夕的寓意含義是什麼?
  • 關於春節的由來,古代春節是怎麼過的?周邊國家過春節嗎?
    但都有個共同點,怕鞭炮聲,因為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除掉的,因此每一年的最後一天成為除夕,意思就是除掉夕或者年獸,第二天稱為新年。春節,在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只是那時候不叫春節,因為不同的年代,叫法不一樣,如漢朝時稱為「正旦」,「歲旦」等。
  • 你知道今年是第多少個春節嗎?春節是為慶祝什麼?春節的來歷
    春節,這個帶給我們無限美好記憶和無限期待的日子,現在不僅是我們國人特有的傳統節日,已然成了全球最為聲勢壯大的節日奇觀。十多億中國人奔波忙碌一整年,都趕在這一個節日回家團聚,如此大負重的人口大遷徙也堪稱世界奇蹟。經過這麼多年的沉澱,春節似乎現在已愈發滲透到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中,可是你知道嗎,」春節」這一概念從確定下來至今才不過一百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