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春節,想到就高興,以前我們總是盼著過春節,因為過春節,我們有紅包和壓歲錢收,有新衣服穿,放著鞭炮,吃著豐富的菜,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如今長大了,感覺春節除了開心之外,更多的是傷感,自己又老了一歲,這些年我們走過的風風雨雨,身上的責任多了很多,但每一年的新春來臨之際,我們依舊要開心,因為這是除舊迎新的日子。
而古代我們的祖先是如何過春節或者過年的?說到年,古代傳說是一種兇獸或者年,又或者叫夕。因為多種傳說,因此有不同的名字。但都有個共同點,怕鞭炮聲,因為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除掉的,因此每一年的最後一天成為除夕,意思就是除掉夕或者年獸,第二天稱為新年。
春節,在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只是那時候不叫春節,因為不同的年代,叫法不一樣,如漢朝時稱為「正旦」,「歲旦」等。在古代,人們採用的是農曆,經過多次的修改和演變,傳承如今,漢朝前的日曆相差大,嚴重影響日曆的計算,到了漢武帝時期,《太初曆》的頒布,精確的計時,開始被廣泛推廣應用。之後的朝代都是在這基礎上修改應用,正是有了這個曆法,中國的春節雛形慢慢出現,為了和公曆(新曆)的一月一號區分開來,國家採用了公曆為元旦,農曆為春節。
而古代人過春節,和現在的很相識,只是少了一些東西而已。每一個朝代都有每一個朝代的特色,但是一些東西不會變,比如吃年夜飯,守歲等等,這些一直傳承至今。這也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特色文化,從古至今,說我們改變也不對,說不改變也不對,因為有一些東西,我們傳承下來,幾千年不曾改變,但是,又有一些東西改變或者加入,這就形成了特色的文化。
拜年,貼對聯,送祝福,趕廟會等等,這些都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如今我們還能感受到古代流傳下來的活動,相比於國外,我們的春節,可以說是最為古老的活動之一。而外國過春節嗎?對於這個問題,還得從中國文明的輻射範圍說起。歐美是不過春節,只有唐人街裡的華人才會真正的過。而東亞和東南亞來說,他們受中華文明的影響,春節他們是過的,只是和我們的不一樣。
受到中華文明的影響,朝鮮,韓國,新加坡,日本,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這八個國家是有春節的,只是每個國家的習俗不一樣,活動也不一樣。比如日本的春節,他不再是農曆正月初一,而是公曆一月一號。而以前是過春節的,明治維新時改了曆法,所以一月一號才是春節,我們這裡是元旦,但很多春節風俗保留下來。而越南的春節和中國的更相識。
作為東南亞漢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越南的節日許多和中國的一樣,我們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他們同樣有。但是,一個去漢化的國家,還保留著這些節日,也是醉了。用越南語寫春聯是一種什麼感受?你無法忍受那些不工整的文字作為春聯,實在是無法忍受。
春節,從從古至今,走過無數歲月,如今還在綻放著它的魅力,我們喜歡春節,也喜歡傳承下來的文明,加入新時代的元素,讓整個中國都熱鬧起來。我們的節日,自己過得開心就好,別人過不過是他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