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我國一年之中最隆重、最有影響的傳統節日。在悠久漫長的歲月中,積澱形成了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春節文化,成為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春節,也是讓少年兒童體驗春節文化,加強對少年兒童傳統節日文化教育,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的鮮活場景和重要契機。
中國年裡,有文化之根。要讓孩子們從源頭上認識春節及其巨大輻射和影響。春節起源於我國古代歲尾年首的祭神祭祖活動,春節期間要舉行祭祀祖神、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的活動以示慶祝。活動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鬱的中華民族特色。受中華文化影響,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現在,更遠播海外華人華裔圈。從中使孩子們明白,我國春節文化的巨大影響力和傳播力,從而增強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國年裡,有傳統之美。孩子們認識春節,感受春節文化,最直接的形式是體驗春節習俗。家長要做這方面的有心人,告訴孩子這些習俗內容。並讓孩子參與其中,而不要做旁觀者。比如,要讓孩子與家長一起,貼春聯、剪窗花、包餃子、逛廟會等。這些習俗之所以有這跨越時空的巨大生命力,就是因為有一代代華夏傳人的承繼和發揚。尤其是,隨著我國現代化、城市化進程,不少孩子成長在都市環境中,這對於他們認識產生於傳統農耕時代的春節及其歷史文化內蘊,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裨益良多。
中國年裡,有家國之情。讓孩子們認識鼠年春節的文化個性。首先是生肖文化。在我國,每一個年份的春節,都有不同的生肖對應。十二生肖自古是人們心目中的神奇動物,在辭舊歲迎新年的民俗活動中,具有獨特的文化意義。鼠年之生肖「鼠」,早已不再生性狡黠,而是祥瑞可愛之物。2020年為農曆庚子鼠年,並可以此延伸,告訴孩子們我國傳統的幹支曆法知識。而在歷史上的庚子年,曾經發生過清朝「庚子賠款」的喪權辱國的事件。同樣是鼠年,如果把這段屈辱歷史與當今中國的富強對比講述給孩子,那麼這個鼠年春節就會有著更進一層的深刻和厚重意義,無疑能夠增進孩子們的文化自豪和自信,提高孩子們的愛國報國的自覺與自為。
讓孩子們的春節過得更有意義,還要順應網絡時代特點,對孩子們進行春節文化教育,承揚傳統節日文化。比如,教育部門、關工委、網站等可以聯合起來,開發針對少年兒童的春節文化專題專欄,既可以介紹春節的歷史文化知識,也可以把一些傳統年俗如泥塑、剪紙等手工製作通過視頻搬上屏幕,讓孩子們在網上學習春節文化,體驗春節習俗。再如,如果在異國他鄉,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通過網際網路向祖輩和親朋進行視頻連線拜年,恭賀佳節,表達敬老孝親、人倫長序之情。只要心裡裝著對孩子的責任感,裝著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真情感,跟孩子一起在春節文化的長河裡徜徉,這個新年一定更有生趣、更有意義!
來源:未來網 作者:茅畝 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