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盲盒:隱藏款概率不明引玩家質疑 二手市場溢價三十餘倍

2021-01-08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月7日消息(記者王啟慧)「剛『入坑』的時候,我的工資除了交房租、吃飯等日常開銷,幾乎都拿去開盲盒了,為隱藏款花過的錢,更是不計其數。」張晚回想起自己為盲盒消費的日子,笑稱自己簡直著了魔。

而她口中所說的「隱藏款」,更讓不少玩家為之瘋狂。就在上個月,濟南某商場的泡泡瑪特門店被曝盲盒產品被店員拆封一事。泡泡瑪特在隨後的回應中表示是該店店員私拆進行二次銷售。有盲盒玩家告訴記者,店員這麼做的原因,或與收藏熱賣款和隱藏款有關。

而記者調查發現,在目前火爆的盲盒市場背後,卻存在著商家在盲盒品類發放上概率不明、二手市場上「盜版」橫行以及隱藏款極端溢價等現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孫文凱在接受央廣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應該限制盲盒在一手市場價格上限,並要求商家公開盲盒概率信息,必要時要求未成年人應該在成年人監護下才能購買。

隱藏款溢價三十餘倍 衍生出「炒盒」產業鏈

玩家在泡泡瑪特自動售賣機前進行選購(央廣網記者 王啟慧 攝)

商家將玩偶公仔裝進盒子裡售賣,但不在外包裝標明玩偶款式,消費者只有購買後將盒子打開才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樣的款式,因此稱之為「盲盒」。購買「盲盒」是近些年在年輕群體中頗受歡迎的一種消費模式,通常「盲盒」以系列的形式面向消費者進行售賣,售價從29元到99元不等,一般以59元居多。每個系列「盲盒」設有12個基礎款、1個隱藏款,隱藏款也是玩家最難抽到的一款。

而作為盲盒代表商家之一的泡泡瑪特,曾在部分系列盲盒信息中標註:隱藏款抽中的概率約為1/144。隱藏款的稀缺性往往吸引著眾多玩家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因此,也產生了「炒盒」的黃牛產業鏈。「黃牛」們大量購入盲盒,獲得更多抽到隱藏款的機會,再以更高價賣出。有玩家告訴記者,像濟南萬象城店員私拆盲盒的行為就很可能是與「黃牛」串通,即店員拆到隱藏款後賣給「黃牛」,「黃牛」再拿到「閒魚」「潮玩族」等二手市場或私下進行交易。

如今,在各大商場內不難看到各類盲盒品牌的銷售店面和自助販賣機,前去挑選、購買的消費者絡繹不絕。而在二手交易市場,盲盒交易的火爆程度更是令人驚詫。「互換交易」「二手市場淘、買」是不少玩家之間獲得自己心儀娃娃公仔款式的途徑。

記者在盲盒二手交易平臺「千島」APP上看到,泡泡瑪特Labubu精靈玩具系列在開售前就已經有超過1.3萬人標註「想要」,其隱藏款平均交易價格已達458元;在「若吧」小程序上,一款若來南茜的隱藏款「鳳凰」均價已達1377元。

2020年有媒體報導,根據閒魚在2020年12月中下旬發布的潮流玩具盲盒相關數據顯示,閒魚上有超44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2020年11月閒置盲盒交易額超過了1.2億元,同比增長超70%,平臺一年盲盒交易額接近泡泡瑪特一年營收。泡泡瑪特招股書顯示,2019年營收為16.83億元。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孫文凱認為,二手盲盒市場屬於消費者間私人交易,存在炒作可能。

而記者注意到,在「閒魚」市場上,原價59元的「潘神」,其聖誕隱藏款在「閒魚」上賣到了2250元,售價達到原價的38倍。而其他大多數系列的隱藏款也在300元以上。

二手市場盜版散貨按斤出售 盜版隱藏款仍可達百元以上

如果說隱藏款的超高溢價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其稀有性讓許多玩家甘願為其買單,而「隱藏款」的高收益回報產生的另外一種現象,則讓眾多玩家義憤填膺——「盜版」。

公開資料顯示,去年上海警方偵破特大產銷假冒玩具手辦案,搗毀盤踞於廣東、湖南、安徽等地的一個家族式制假、售假犯罪團夥,涉案金額近4億元;2020年11月,蘇州市姑蘇區發布消息稱,發現涉嫌銷售侵犯註冊商標系列品牌盲盒共計90餘件,初步估值千餘元。

一名盲盒玩家在某論壇上發言稱,有一些未被授權的廠商或個人,擅自生產手辦作品,大都是用正品拆開重新翻模後的產品,在材料的使用上,做工精細程度上遠不及正版,當然價格也便宜不少。

央廣網記者在「閒魚」上看到盜版盲盒的基礎款價格基本在15元左右,熱門款35元,而隱藏款則仍有較高價格,在80元-100元之間居多,比較熱門的盜版隱藏款標價則到了300元以上。

賣家在閒魚APP上發布盜版盲盒售賣信息(圖片來源:閒魚APP)

玩家李銘銘告訴記者,在二手市場售賣盜版盲盒就是宣告「我賣的是假貨」,他們會用一些比較隱晦的詞語代替「盜版」二字,新人玩家往往還以為自己用低價淘到了正品。甚至有一些賣家把盜版當正品賣,李銘銘之前就遇到過這種情況。「我之前想用350塊錢收一個娃娃,對方私聊我說他有很多。」李銘銘看到對方說「很多」,就警惕了起來,問對方是否有「防偽碼」,對方便再也沒有回覆。

記者在酷樂潮玩實體店花59元購買了一款南茜盲盒,又在「閒魚」聯繫了一名盜版盲盒賣家,並提出要指定款,希望不拆盒。賣家告訴記者,指定款25元一個,隨機兩個35元。記者詢問不拆盒怎麼能保證收到的是指定款?賣家稱自己每天拆幾十盒,99%可以確定每盒的款式。同時,他告訴記者隱藏款是單獨存放的,不會發錯。下單後記者收到了未拆封的指定款。通過比較,記者發現正版和盜版都存在比較刺激的塑料氣味,盜版盲盒則更嚴重一些。

盜版盲盒賣家告訴記者每天要拆幾十盒(記者與商家對話截圖)

值得關注的是,在「閒魚」上搜索「盲盒散貨」「泡泡瑪特散貨」字樣,會出現超低價格「按斤出售」的盜版盲盒售賣信息。記者瀏覽「散裝盲盒」售賣信息發現,有的是不同系列的各類款式混搭,按斤批發,價格在一斤50元至120元;也有可供買家挑選的輕微瑕疵品,售價在10元至30元。相比品牌方59元的官方盲盒售價,「散貨」便宜了好幾倍,但這些散貨又從哪來呢?

賣家告訴記者,可以按斤購買未經篩選的「散貨」,自行清洗、修復,經過改造後恢復到普通的收藏級別,再轉手賣出,價格就大不一樣。但一名潮玩玩家林溪認為,這種「散貨」連盜版都不如,氣味刺鼻。「嚴重懷疑甲醛超標。」她說。

閒魚上有賣家發布「散貨」盲盒按斤售賣的信息(圖片來源:閒魚APP)

在當下「火爆」的盲盒市場中,延伸出的諸多現象也越來越引人關注。這其中有投機「炒盒者」,也有對其「賭博」性質的質疑。「價格再高就是賭博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孫文凱認為,應該限制盲盒在一手市場價格上限。

正品、盜版辨別難度大 隱藏款雖限量卻無編號

在很多玩家看來,官方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正品識別方式,也是「盜版橫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個「盲盒互換交易」QQ群裡,玩家張晚告訴記者,即便是一些品牌在外包裝盒上貼有「防偽識別碼」,在二手市場裡作用也不大。因為通常情況下,二手交易都是「拆盒不拆袋」,拆開盒會有一張袋內玩偶的形象卡片,把盜版娃娃放進正品盒子裡防偽碼的問題就解決了。

「關鍵是,娃娃本身沒有任何官方提供的防偽鑑別方式,只能靠玩家的經驗區分。」在不少盲盒交流群以及盲盒博主發布的視頻內,玩家們鑑別泡泡瑪特盜版和正版的方式,一般是觀察娃娃做工顏色、底部的品牌logo的粗細、重量等來鑑別自己收到的產品是否是真。

若來品牌正品底部貼有「二維碼」不乾膠貼紙(央廣網記者 王啟慧 攝)

記者在閒魚購買了一款若來品牌「南茜林深不知處」的盜版盲盒,對比在店內購買的正版盲盒發現,正版娃娃底部貼有一張「二維碼」,掃描後是一個標有該款娃娃的獨立身份編碼的頁面。這種獨立標識的方式是記者目前發現的一種「防偽」身份識別方式。而記者在泡泡瑪特四個不同系列的盲盒玩偶上,未發現任何可用來識別真偽的有效信息。此外,記者在泡泡瑪特服務中心詢問,是否有掃碼識別真偽的方式,對方回應沒有,稱只要在正規渠道購買的就是正品。

記者掃描正版若來南茜腳底的二維碼,獲得的盲盒玩偶身份編碼。(該款娃娃身份編碼截圖)

記者詢問泡泡瑪特客服的聊天對話(記者與商家對話截圖)

而隱藏款作為不普通的一款,則讓玩家在二手市場面臨了更多風險。「隱藏款」在二手市場售價高昂,從幾百到幾千,又由於其稀缺性,玩家購入二手「隱藏款」很難有正品參照對比。「也就是說我二手大價錢購入一個隱藏款,根本不知道是真是假,現在很多盜版做的也不差,正品品控也沒那麼好,我無從比較。」張晚也曾經質疑,隱藏款概率如此低,為什麼商家不給隱藏款標註身份信息或者獨立編碼?

「隱藏款」的概率低,但具體是多少卻不是公開透明的。調查中,記者僅在個別系列的盲盒產品信息頁面看到明確標識的隱藏概率:1/144。而在「泡泡瑪特抽盒機」「若吧」等線上抽盲盒的小程序裡,大多數產品信息對於「隱藏款」的描述只有「有概率抽中驚喜隱藏款」「一定概率抽中隱藏款」等模糊信息。

就盲盒隱藏款概率不明、是否考慮對盲盒公仔加強防偽措施等話題,記者聯繫了泡泡瑪特方面,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回應。

泡泡瑪特對隱藏款概率進行的說明截圖

專家:建議未成年人應在成年人監護下購買

盲盒發放量對買家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正逐漸讓買家感到不公平和惱火。此前就有不少網友呼籲,應加大對盲盒市場的監督管理力度,通過明確管理制度,要求商家標註盲盒實際物品開出率,並據此進行檢查監督,以此來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監督權。而一些網際網路平臺應當對每一款上線盲盒加強審核,保證消費者權益和維護市場秩序。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孫文凱認為,盲盒遊戲更多見於價格較小的商品,消費者不很在意,但如果商家憑藉自身制定的規則還是可能獲得較大利潤。因此,盲盒內產品類型分布概率應該讓消費者知曉,或者遵從自然概率,而不應由商家操縱產品類型概率而消費者不知情。

此外,孫文凱表示,商家也應該公布隱藏盲盒的概率,否則商家也可能操縱商品類別獲利。

同時,孫文凱向央廣網記者表達了他對盲盒市場現狀的擔憂。「盲盒是系列產品隨機獲得其一的一種商業銷售模式,一般來講概率是給定的。由於有運氣成分,因此也有一定娛樂成分,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同時也享受到這種樂趣,因此有一定市場。」他表示,盲盒遊戲成癮目前雖不多見,但有較大可能對判斷力控制力差的未成年人形成負面影響,建議必要時要求其在成年人監護下購買。同時,對缺少識別能力和控制力的年輕人進行交易限制。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張晚、李銘銘、林溪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瘋狂的二手盲盒:成本不到10塊,售價59,轉賣2350!
    可他們這樣做,背後也是有動機的,就像網友說的,大概率是為了熱賣款和隱藏款。所謂熱賣款和隱藏款,是相對於普通款來說的。給大家舉個簡單的例子,以Molly 系列為例,一套通常有 12 款造型,同時附帶一個隱藏款,抽中隱藏款的概率約為 1/144,有的特別版隱藏款抽到概率甚至更低。由於隱藏款數量少,所以價值也就更高,其市場地位也就非同一般。
  • 隱藏款盲盒隱藏千萬級市場
    日前據南方日報記者從各大電商平臺和二手交易平臺了解到,盲盒交易已經是一個千萬級的市場,而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了數十倍。  盲盒市場巨大:從80後到00後通吃  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盲盒的概念並不新鮮,80後童年瘋狂收集的小浣熊水滸卡就是盲盒的初代形式。為了一張宋江卡,有熊孩子把一整箱一整箱泡麵往家裡搬。
  • 「盲盒」在閒魚上漲價39倍 有玩家為購盒投入幾十萬
    抽盲盒是為了成套,但一套玩偶並不只有基礎款,通常還包括隱藏款甚至特別版。既然名曰「隱藏」「特別」,抽中概率自然也更小。一套Molly系列盲盒通常有12個常規造型,加上1個隱藏款造型,隱藏款抽中的概率約為1/144。有的款出現概率更低,比如Molly的西遊金色特別款,出現概率僅為1/720。
  • 小小盲盒背後的千萬級市場:30萬閒魚玩家,月發布量增長320%
    因為這種未知性,盲盒才這樣令人慾罷不能,因此,年輕盲盒愛好者收藏之餘,交換和轉讓成為他們的另一大訴求,閒魚上的盲盒交易隨之火爆。如今閒魚上的盲盒交易已經是一個千萬級的市場,過去一年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每月發布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39倍,盲盒已然成為年輕愛好者的一種社交貨幣。
  • 「二手」的泡泡瑪特隱藏款為啥這麼受追捧?
    泡泡瑪特隱藏款到底有多火,看看它的身價便可略知一二。如今在閒魚二手平臺上,價值59元的DIMOO隱藏款北極熊已經炒到2800元,漲價近48倍,縱觀隱藏款在二手平臺的整體價格水平,最低要幾百元,普遍都在千元左右。然而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賣家在發布隱藏款交易信息時,幾乎都會備註「不包原廠瑕疵」,意味著賣家不負責拆盒後出現的質量問題。
  • 盲什麼盒?什麼盲盒?盲盒什麼?
    盲盒其實是一個個外觀一致的盒子,在拆開盒子之前,玩家不知道裡面到底是藏著哪一款玩偶。常見的玩具手辦一般不會被做成盲盒,只有更小眾的潮流玩具才能以盲盒的形式出售。潮流玩具,簡稱潮玩。通常是由設計師和藝術家設計的搪膠玩偶,市面上知名的搪膠玩偶有KAWS、Bearbrick等。
  • 記者探訪西安泡泡瑪特:盲盒經濟火熱與背後隱藏的消費陷阱
    也正是這千千萬萬的盲盒玩家,撐起了火熱的盲盒經濟。記者探訪西安盲盒店: 人群湧動,為愛好買單近日,記者探訪了西安泡泡瑪特店老城根G-PARK店。店裡工作人員介紹,這是西北最大的泡泡瑪特實體店,分上下兩層。記者看到,店裡擺滿了琳琅滿目的盲盒,即使是同一種IP,也有各種系列。此外,還有其他的手辦。泡泡瑪特老城根G-PARK店。
  • 線上盲盒「雙11」熱銷 火爆並非偶然爭議仍不斷
    「看著我不斷壯大的玩偶家族,心裡就很溫暖……」事實上,自盲盒火爆以來,其市場生態就受到了各方媒體的關注。有人認為盲盒之所以成功,不僅僅源於本身所帶有的驚喜感,還得益於其剛好站在新零售行業風口。也有人將盲盒的火爆歸結於消費體驗升級下,年輕人消費觀念的轉變。而更多的是,對當前盲盒消費陷阱和盲盒消費主力——95後年輕一代盲目消費和過度消費的擔憂。
  • 你抽到「隱藏款」了嗎?
    "今天你抽到隱藏款了嗎?",這句話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尤其是萌系少女們的日常問候語。2019年是"盲盒經濟"爆發年,盲盒通常是一個小盒子,裡面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你抽中哪款盲盒全憑運氣。微博、抖音上有不少人為了集齊整套小娃娃,一擲千金"端盒"、二手高價求購隱藏款。
  • 小盲盒緣何「開」出百億元大市場
    盲盒,顧名思義,重點在於「盲」,同樣的包裝裡裝著不同的玩偶手辦,盒身上通常有整個系列的玩偶造型圖片,但在你付完錢、拆開盒子前,你並不知道自己究竟選中的是什麼款式,只有在盒子被拆開的那一瞬間,「謎底」才會揭曉。如果運氣好的話,還能抽中特別的「隱藏款」。
  • ...瑪特被曝拆封二次銷售,新華社評盲盒:上癮和賭博心理滋生畸形消費
    但對於熱衷於收集以及抽取盲盒上癮的資深玩家來說,他們和炒鞋等圈子一樣,也是忠實度極高的一群人。對於盲盒的變現價值,如果抽到概率極低的特定隱藏款,在不少二手交易平臺上,可以賣到高於原價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
  • 私拆盲盒疊加賭博質疑,泡泡瑪特還能守住千億市值嗎?
    一方面是潮玩市場的熱捧,另一方面則是業內對其IP可持續性的質疑。再加上公眾對於「盲盒」玩法背後「賭博心態」的不認同,一路狂奔的泡泡瑪特還能延續千億市值的神話嗎?二次銷售破壞盲盒規則,你買的盲盒也許是被拆過的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布視頻表示,自己在濟南萬象城泡泡瑪特實體店買了3個盲盒,回家後發現封盒處均有黃色膠水,其中一盒裡的卡片還有摺痕,疑似為二次銷售。
  • 小小盲盒「抽出」千萬級市場
    年輕人為何欲罷不能   盲盒的概念其實並不新鮮,80後群體在童年瘋狂收集的小浣熊「水滸卡」就是初代盲盒形式。為了一張宋江卡,有的孩子會把整箱整箱的泡麵往家裡搬。而今,為了獲得一個稀有的隱藏款盲盒,不少成年人一次一次流連於盲盒品牌店、盲盒自助機、淘寶店,甚至不惜在閒魚上溢價幾十倍來購買。
  • 一年有30萬「忠粉」在二手平臺交易,已...
    盲盒已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玩偶,光是在閒魚上,盲盒交易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千萬級的市場。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2萬元收集盲盒盲盒大多為成套銷售的玩偶手辦,可能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也可能是由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角色,比如在盲盒中頗有人氣的索尼天使、樂高小人、泡泡瑪特等。玩家們能為盲盒花多少錢?
  • 盲盒火出圈!龍小湖星際護衛隊翻牌大作戰火爆來襲!
    近年來,盲盒從一種火爆的玩具,演變成一種文化現象。
  • 炒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好奇不僅害死貓 還能掏空你的錢包
    炒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盲盒有固定款和隱藏款之分,隱藏款出現的概率極低,但很多人都是奔著希望買到隱藏款的心理去的,於是在「買夠100個盲盒就收手」的路上越走越遠……(截圖自泡泡瑪特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