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坐到教室裡有啥坐的,你相當於一個死人在教室裡坐著呢。」「婷婷,你個狗X的下學期再來,我把你摔死在教室裡。」「你咋不覺得你賤呢?你不賤你跑到這兒幹啥來了?」" 你咋老是這分數,怕是種的事 "。……
你能想像嗎?
上面這些不堪入耳的話,不是出自什麼地痞流氓,而是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之口!辱罵的對象竟是他的學生。
1
陝西13歲的初一女生婷婷,就讀於陝西省商洛市商丹高新學校。
自從她轉到這所學校,班主任王某強就總用侮辱性語言辱罵她。
在長達半年的時間內,頻繁使用「賤人」、「二貨」、「不要臉」等侮辱性語言辱罵婷婷。
不堪忍受的婷婷將這件事情告訴了父母,但是,和「德高望重」的老師比起來,婷婷的話看起來更像是誇大其詞的謊言。
無奈,婷婷只好央求父母給自己購買了錄音筆,以求「自證清白」。
於是,從6月14日到7月5日,婷婷斷斷續續錄下100多條錄音,總時長超過20小時,內容不堪入耳。
錄音裡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髒話、詛咒和辱罵,惡毒至極,實在是很難想像這會是一個人民教師說出口的。
這些話,大人聽了都難以接受,一個13歲的孩子又怎麼能扛得住?
然而,更過分的是,這位班主任還發動全班同學一起孤立婷婷,不讓他們跟婷婷有所接觸。
在一段錄音中,可以清楚地聽到,班主任王某大聲問自己的學生:「咱班同學誰賤?」
在沒有回應的情況下,班主任再次重複問題:「誰賤?」
這一次,同學們異口同聲地高喊出了婷婷的名字。
拿到證據後,家長向學校舉報了這件事。
在鐵證面前,班主任本人承認自己批評過婷婷,但是,否認了自己曾經辱罵過她是「賤人」,並表示自己是一個有素質的人。
如果沒有聽見這些錄音,我們姑且就相信了。
可錄音就擺在面前,這樣堂而皇之的撒謊,真的不打臉嗎?
更讓人不能接受的是校方接下來的操作。
面對總共長達兩個小時的「辱罵」錄音證據,校領導和教導處老師公然將之稱為「愛孩子的表現」。
政教處一名工作人員回應稱:「這件事是老師教育孩子時生氣了,說兩幾句沒什麼,他那是愛孩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這是為了激發和刺激孩子,可能教育方式不當、用詞不當,但出發點是好的。」
另一位則表示:「(學生家長)促使孩子和老師去搞對抗,這也是教育的一種悲哀。」
賤人、二貨、瓷慫、不要臉、狗X的……這樣侮辱的詞彙是真的是為了「激發刺激」孩子嗎?
真的不是在為老師的錯誤行為找藉口嗎?不是在包庇嗎?
老師的謾罵,對孩子無異於一次又一次毀滅性打擊。
就算是成人,每天被辱罵心理也會承受不住而崩潰吧,更遑論一個孩子!
這樣的「愛」,誰受得了?
至少婷婷不能。
「我只想離開那個魔鬼般的地方,完全不想待在那裡一分鐘一秒鐘。」「完全想死的感覺,有時候就在想自己活著還有什麼用。」
這樣的老師,真的枉為人師。
2
學生時代,我們或多或少都被老師「教訓」過。
但是,這種「教訓」是建立在我們「犯錯誤」上,而且,僅限於一種警示並非侮辱。
無規矩不成方圓。
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非常必要。
在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就提出了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保障教師有效行使懲戒權,促進教師敢管善管。
教師這個職業決定了他必須有懲戒權。
教師沒有懲戒權,他就無法對學生履行教育的責任。
教師應當擁有一定的「懲處權」,但這一定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並且僅僅是為了糾正某些行為本身。
魯迅先生在《三味書屋》裡曾寫道:「(老先生)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
教師享有「懲戒權」,需要把握好「度」的問題,什麼程度的錯誤應該受到什麼程度的懲戒,要有一個明確的界定。
老師的戒尺,用得好了是戒尺,用不好就是刑杖,關鍵還是在於一個度,不僅是老師的懲罰力度,也是學生的接受程度。
作為一個老師,無論是從專業知識還是從職業道德上來說,都不應該用辱罵對待學生。
學生違反紀律、不想學習、影響他人學習,有許多種方法對她進行批評、教育。
實在不行,還可以聯繫家長雙方溝通解決。
在學生沒有犯錯的情況下,僅僅因為學生的成績差,不能作為老師批評學生的理由,更不能成為老師辱罵學生的理由!
如此對待學生,不僅是沒有師德,更是涉嫌校園霸凌。
去年「男子20年後抽老師耳光」事件,在今年7月10日公開宣判。
被告人常仁堯以尋釁滋事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二十年前,常仁堯還是一名學生。
因為一些原因,常仁堯多次被老師扇耳光、暴打,這些行為對他的心靈造成了一輩子的傷害。
二十年後,常仁堯在街上偶遇了當年的這位老師。
心有不忿的他,在街邊對著曾經的老師連聲質問並多次掌摑該老師,以報當年被打之仇。
不可否認,常仁堯的行為是過激的。
但是,老師當年的行為也是有問題的,至少,他在常仁堯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他的「責之切」,傷害了常仁堯的自尊,成為他一生的傷痛。
常仁堯為了討回公道,付出的是一年半的牢獄之災,而當年的班主任也因為不當的行為被眾人口誅筆伐,顏面盡失。
這樣互相傷害的局面,才是真正的教育之殤。
學生和家長需要尊重老師、尊重學校的教育方式。
同樣,老師也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儘可能的幫助孩子,而不是一切以「成績論」,更不可以「愛孩子」為擋箭牌,肆無忌憚的做著發洩私憤的事。
3
最近,鄧超自導自演的《銀河補習班》正在點映。
裡面就探討了關於「教育」的問題。
電影一開始,童年的馬飛便接受到來自老師的惡意。
因為在跳舞的時候和同學不一樣,跟不上節奏,便被幼兒園王老師說「缺根弦兒」,並趕到了最後一排,還遭到了同班同學的嘲笑。
小馬飛也認定了這個事實:我肯定做不好,因為我缺根弦兒。
隨著父親馬皓文的入獄,馬飛的人生徹底跌入了谷底。
母親再婚,將他送進了一個寄宿制學校,一個月回家一次。
在這裡,馬飛成績墊底,曠課逃課,不受管教,變成了不學習的「壞孩子」,多次惹麻煩,成為了教導主任的「重點關照對象」。
為此閻主任想盡一切辦法羞辱馬飛,想要拔除馬飛這眼中釘。
他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馬飛熱愛的航天模型,被他直接摔到樓下。
父親出獄的時候,正好遇到馬飛犯錯被勸退。
馬飛的班主任吐槽馬飛:「煤球再怎麼洗,永遠變不成鑽石」。
面對這樣尖酸的批評,馬皓文並不會理會,他反覆告訴兒子:
永遠不要停止思考,永遠,不認輸。
馬飛的母親很愛馬飛,但她也只會一味否定孩子。
她對馬飛說:「你這麼笨,能考進年級前十麼?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長了年級前十的樣子麼?」
馬飛媽媽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和不容易,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只知道一味的打擊孩子。
就像鄧超說的:
「『我是為你好』這是一個最可怕的藉口。你為什麼不對自己好點,天天對著鏡子痛罵自己兩小時?」「一隻狗剃了毛都不願意出門,你批評孩子可以,但能不能不要當眾羞辱?」
馬飛媽媽的看到了孩子未來只有兩個:一是考上清華北大,二是在樓下攤煎餅。
然而,馬皓文看到的是除卻A、B、C、D的其他答案。
教育不應該是千篇一律,成績並不能代表一切。
比起那些高分成績單堆砌起來的少年時代,如何成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從來都不是對抗的,兩者同樣都要講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