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瑾教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因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學而為大家所熟知,但她更因切實有效的育兒理念受到家長的熱捧。
李玫瑾教有個女兒,她曾說過: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我也一定讓她活的快快樂樂。
她表示她並不很看重女兒的成績,女兒上學的時候,成績不是很好。有次數學考試,150分的總分,她女兒只考了15分,面對女兒數學差時,並沒有像有些父母那樣暴跳如雷,責怪她不努力;也沒有對女兒大失所望,從此不管不問。反而是很淡定的接受女兒數學不好這個事實。
她心平氣和的和女兒談話,從談話中,她知道女兒雖然文化課上沒有什麼天賦,但很喜歡音樂。李玫瑾教授努力培養女兒的愛好,最終女兒通過音樂上的優勢,考上藝術類院校,後來成為一名普通的音樂老師。
她的女兒並沒有因媽媽的優秀就表現突出,沒有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學者,而是成為了一名普通的音樂教師。但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業,並在這個職業上發光發熱,對於父母來說,也是件成功的事。
《小歡喜》中喬英子是個品學兼優的「學霸」,不僅成績好,而且對未來也是非常有規劃,完全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她媽宋倩為了更好的照顧她,辭去金牌物理老師,去做培訓老師,以便有更多時間照顧她。宋倩一直給英子灌輸我都是為你好的觀念,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英子。
對於宋倩的好,英子並不能完全接受,她很不快樂,導致她得了抑鬱症,幾乎每天都面臨失眠的困擾,最後更是離家出走,想要逃離這個家庭 。
好在英子是幸運的,在海邊,看到女兒的痛苦,宋倩及時醒悟,讓英子找回了久違的自由和快樂。
李玫瑾在很多講座中提到,很多父母只關注孩子成績的優異,卻忽略了心理的變化,以及對性格的留意,更沒有關注到孩子在人格上的變化,導致孩子在這條道路上孤單行走,迷失方向,造成慘劇的發生。
11月1日,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演講了《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在演講中提到: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如無意外,我們的孩子終將平凡。這樣的事實,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輕易接受。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造就許多家長的焦慮;老拿孩子和其他人對比,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比自家優秀,因為家長總喜歡拿自家娃的短處和別家娃的長處比,越比越嘆。
從出生就開始報親子班,到幼兒園給孩子報了一堆的課外班興趣班,但孩子依舊逃不出越來越平庸的影子。
導致孩子成為普通人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孩子很努力,但是他們卻很難成功,因為他們沒有擁有一個好的智商;有些孩子即使擁有高智商,也很努力,但是缺乏運氣和發展機遇,最後也不可能很成功;還有些孩子天賦並不在父母希望的方面,愛運動的孩子卻讓他學畫畫,愛音樂的孩子讓他學理化等等,方向是反的,越努力越失望,家長累,孩子更累。況且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時擁有高智商和好的發展機遇。
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只不過是和父母想要的不一樣而已,父母不能因為孩子沒達到自己預期效果就認為孩子很失敗,很平凡。
父母要學會接受孩子的平凡和普通,接受自己和他人對孩子平庸的事實。畢竟99%的人會平凡度過這一生,剩下1%中的1%才會有可能成為成功人士。
成功人士並非代表孩子就幸福,普通人也未必說明生活不幸福,孩子的心性和品質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李玫瑾教授,即使自己是一個教育專家,但也允許自己女兒的平凡,快樂過一生也是父母成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