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我也一定讓她活得快快樂樂

2021-01-08 情新花生

李玟瑾教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因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學而為大家所熟知,但她更因切實有效的育兒理念受到家長的熱捧。

李玫瑾教有個女兒,她曾說過: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我也一定讓她活的快快樂樂。

她表示她並不很看重女兒的成績,女兒上學的時候,成績不是很好。有次數學考試,150分的總分,她女兒只考了15分,面對女兒數學差時,並沒有像有些父母那樣暴跳如雷,責怪她不努力;也沒有對女兒大失所望,從此不管不問。反而是很淡定的接受女兒數學不好這個事實。

她心平氣和的和女兒談話,從談話中,她知道女兒雖然文化課上沒有什麼天賦,但很喜歡音樂。李玫瑾教授努力培養女兒的愛好,最終女兒通過音樂上的優勢,考上藝術類院校,後來成為一名普通的音樂老師。

她的女兒並沒有因媽媽的優秀就表現突出,沒有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學者,而是成為了一名普通的音樂教師。但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業,並在這個職業上發光發熱,對於父母來說,也是件成功的事。

《小歡喜》中喬英子是個品學兼優的「學霸」,不僅成績好,而且對未來也是非常有規劃,完全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她媽宋倩為了更好的照顧她,辭去金牌物理老師,去做培訓老師,以便有更多時間照顧她。宋倩一直給英子灌輸我都是為你好的觀念,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英子。

對於宋倩的好,英子並不能完全接受,她很不快樂,導致她得了抑鬱症,幾乎每天都面臨失眠的困擾,最後更是離家出走,想要逃離這個家庭 。

好在英子是幸運的,在海邊,看到女兒的痛苦,宋倩及時醒悟,讓英子找回了久違的自由和快樂。

李玫瑾在很多講座中提到,很多父母只關注孩子成績的優異,卻忽略了心理的變化,以及對性格的留意,更沒有關注到孩子在人格上的變化,導致孩子在這條道路上孤單行走,迷失方向,造成慘劇的發生。

11月1日,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演講了《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在演講中提到: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如無意外,我們的孩子終將平凡。這樣的事實,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輕易接受。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造就許多家長的焦慮;老拿孩子和其他人對比,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比自家優秀,因為家長總喜歡拿自家娃的短處和別家娃的長處比,越比越嘆。

從出生就開始報親子班,到幼兒園給孩子報了一堆的課外班興趣班,但孩子依舊逃不出越來越平庸的影子。

導致孩子成為普通人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孩子很努力,但是他們卻很難成功,因為他們沒有擁有一個好的智商;有些孩子即使擁有高智商,也很努力,但是缺乏運氣和發展機遇,最後也不可能很成功;還有些孩子天賦並不在父母希望的方面,愛運動的孩子卻讓他學畫畫,愛音樂的孩子讓他學理化等等,方向是反的,越努力越失望,家長累,孩子更累。況且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時擁有高智商和好的發展機遇。

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只不過是和父母想要的不一樣而已,父母不能因為孩子沒達到自己預期效果就認為孩子很失敗,很平凡。

父母要學會接受孩子的平凡和普通,接受自己和他人對孩子平庸的事實。畢竟99%的人會平凡度過這一生,剩下1%中的1%才會有可能成為成功人士。

成功人士並非代表孩子就幸福,普通人也未必說明生活不幸福,孩子的心性和品質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李玫瑾教授,即使自己是一個教育專家,但也允許自己女兒的平凡,快樂過一生也是父母成功教育。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差異不是一星半點
    我記憶非常清楚,因為我女兒一直都是貼心小棉襖,在我心中的我說什麼她做什麼,非常懂事兒。但在8歲的時候,因為買一件裙子她在商場跟我頂嘴。當時感覺腦子裡像火山在噴發,我剛想發飆的時候,女兒的一句話讓我冷靜下來,她說:「這是我的裙子,憑什麼每次都要你做主」!
  • 李玫瑾教授:家裡再有錢,別給孩子報這3種興趣班,等於浪費錢
    李玫瑾教授:興趣班可不能瞎選!關於興趣班如何選擇的問題,我國著名的未成年心理學家,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曾經說出過自己的看法。她認為,父母給孩子選擇興趣班,一定要慎重不能瞎選、也不是多多益善,一到兩個興趣班就差不多了。最好是選擇那種動靜結合的興趣班,如籃球、足球等,讓孩子學習技能的同時能鍛鍊身體。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家長學會說這3句話,孩子未來更優秀
    王女士的女兒在上小學,成績非常好,老師也經常表揚她。王女士覺得女兒以後會是一個上大學的好苗子,就和爸爸一起給孩子的將來做了一個計劃。可是王女士按照計劃教育女兒學習時,竟然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樣,當王女士教孩子怎樣學習的時候,女兒總是會不相信她,以後還會衝動的和她頂嘴。這些表現讓王女士認為自己對於孩子的教育存在很多問題。
  • 李玫瑾坦言:當孩子開始頂嘴,父母這樣說,孩子以後會更出色
    生活中父母在面對孩子時,最頭疼的問題莫過於孩子的頂嘴問題,其實很多媽媽都和我吐槽過自己家的孩子會經常和自己頂嘴。有些家長則會使用暴力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家長每次打完孩子都會很後悔,不打孩子又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因此對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是非常苦惱的又無奈的。
  • 李玫瑾在女兒作業本上留言:我要求她10點睡覺,作業未完成請見諒
    李玫瑾:學習是永無止境,要在有限的時間,保持充足的睡眠才能學好習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說過: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但在有效的時間裡,想要讓孩子保持高效的學習,需要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時期,嚴重超負荷的學習對孩子並無好處。李玫瑾教書就拿自己女兒讀書時期的故事當作案例:她說當時老師要求每個家長都要給孩子檢查作業,並且家長籤字。
  • 李玫瑾:孩子成長期間一定要過好三個生日,過好了孩子人生走不偏
    李玫瑾:孩子成長期間一定要過好三個生日,過好了孩子人生走不偏其實家長的矛盾點在於:既想在外打拼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又怕減少了陪伴孩子的時間,會疏於對孩子的教育,讓孩子走上歪路。不過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根據現如今家長的心理活動,就指出了解決辦法,還真得讓「魚」和「熊掌」可以兼得了。李玫瑾老師告訴家長:必須要抓住孩子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三個生日,而這三個生日分別是十四歲生日、十六歲生日,以及十八歲生日。
  • 李玫瑾:想孩子現在頂嘴,未來會感激你,不應打罵而是多說3句話
    更不允許質疑、頂嘴。有次,因為她答應了同學,去郊遊,但父母要她上培訓班,她和爸爸頂了嘴,爸爸怒極了,給了她一耳光。她一氣之下,說了那一番話。後來,沒有讓她父母感覺教育不妥,反而覺得孩子太叛逆,應該修理。
  • 李玫瑾坦言:再愛孩子,也別讓他上這3種興趣班,浪費錢還坑娃
    這麼盲目的給孩子報興趣班報對了對孩子有益,但要是報錯了,不僅對孩子無用還多浪費錢,而且對孩子本身也有不小的影響。家長都想要孩子變得更優秀,究竟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對孩子有什麼用處?很多家長都想不明白,看別人家孩子會的也想讓自己孩子也會。
  • 李玫瑾:孩子睡覺有3種表現,表示智力正在快速發育
    李玫瑾曾表示: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長大有出息對於教育學家李玫瑾教授很多寶媽都很熟悉,她是著名犯罪心理學教授,對未成年犯罪和育兒心理學頗有研究,對於孩子寶寶的睡眠問題也提出過自己的見解,她表示:寶寶在睡覺時有3個反應,說明大腦發育得好,爸爸媽媽要注意!孩子睡覺的三個反應,是大腦發育快的信號,智商高出同齡人。
  • 李玫瑾:孩子愛頂嘴?大多是父母不合格,這3招讓孩子不再頂嘴
    還有的孩子,特別霸道,在家裡壓根就不是頂嘴,簡直是言語壓制,不允許父母說話,尤其可能針對一個人,甚至言語中帶有髒話,父母為了不和孩子一般見識,大多都不搭理孩子,甚至生氣威脅孩子,你再說,我就揍你。著名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家裡面有孩子的,千萬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由父母「寵出來」的。
  • 孩子多大可以分床?李玫瑾:別超過這個年齡段,晚了影響發育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前段時間,閨蜜小喬向兜媽抱怨自己家的孩子5歲了,還不想分床睡,每天晚上都纏著自己,睡眠質量嚴重下降,白天都沒精氣神上班。她和老公在孩子3歲時就鍛鍊獨自睡,但是沒過一會娃就會跳下來擠到她和老公的被窩裡。小喬尋思孩子現在小,等大一些就不會太依賴父母了,沒曾想孩子越大越不想跟父母分離,愁壞了。
  • 李玫瑾:高智商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怪癖」,父母別無知亂管教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很多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希望自己的長大能夠出人頭地,但這是20年後的事情,現在誰也料不到,於是,父母為了讓孩子有出息,從小就開始言傳身教,報早教班等等,認為優秀的孩子、聽話的孩子才是最好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打,長大後不容易改正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假如說,當一個5歲的孩子,和父母鬧彆扭的時候,你說這麼小的孩子和父母鬧矛盾,他最多是在地上爬行不走罷了,但是當他14歲的時候,和父母鬧彆扭,他可能離家出走,然後選擇自殺,到那時候你該怎麼面對這件事情?
  • 李玫瑾:家長「管好嘴」少說三句話,才能塑造出「打不倒」的孩子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我家兒子今年7歲,才剛上小學,平時說不得罵不得,一遇到不高興就把自己鎖進屋裡,誰的話也不聽,真是頭疼!我們夫妻倆都是銷售,屬於能「豁出去」「厚臉皮」的那種人,但是怎麼會生了這麼懦弱的兒子?不知何時觸碰到他那個脆弱敏感的神經,就開始哭個沒完。
  • 孩子愛頂嘴,是家長不合格?李玫瑾教授:送你3句話讓娃不再頂嘴
    然而,等孩子上了小學之後父母就會發現,孩子的表達欲望慢慢變成了"頂嘴",父母說一句他們能回十句,這也讓不少家長感到苦惱。李玫瑾教授:送你3句話讓娃不再頂嘴相信不少家長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景,平時在管教孩子時,他們非但不聽還總是以各種理由來"堵"父母,言語之中振振有詞,有時讓人覺得哭笑不得,有時又讓父母覺得很生氣。其實孩子頂嘴是叛逆的表現,也是不服父母管教的體現。那麼這種狀況是否是父母不合格呢?
  • 李玫瑾的教育方法,網友質疑不認可:育兒經驗不能生搬硬套
    對於李玫瑾教授的育兒理念,有的人覺得非常好,非常實用,有些人卻不認同。李玫瑾教授建議在給孩子買玩具時要延遲滿足,並給孩子提出要求這一理念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這些人認為,孩子要買玩具時,不給孩子買,反而對孩子提一些要求,這是和孩子之間的一種交換,是一種變相的威脅。這樣做,會讓孩子認為父母不是無條件地愛自己,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在公開場合,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這樣公開呼籲。 源於美國的「哭聲免疫法」曾一度風靡全球,年輕的中國父母也追捧不已——孩子哭鬧時不能馬上抱起,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睡覺的好習慣,避免養成哭鬧的習慣。 李玫瑾教授不同意這種觀點。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會有這3種行為,要及時糾正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是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她曾提出過一個觀點: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全部認知來自於後天的教育與培養。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父母填上什麼顏色,孩子就是什麼樣子,孩子的性格,教養,情商等都源於父母的後天培養與教育。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的孩子?(深度好文)
    在公開場合,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這樣公開呼籲。 源於美國的「哭聲免疫法」曾一度風靡全球,年輕的中國父母也追捧不已——孩子哭鬧時不能馬上抱起,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睡覺的好習慣,避免養成哭鬧的習慣。 李玫瑾教授不同意這種觀點。
  • 李玫瑾直言:孩子犯錯時不要對他大吼大叫,你可以假裝「看不見」
    李玫瑾老師還提出:家長在孩子犯了錯誤之後,最好的辦法是假裝「看不見」,就是不要讓孩子對自己犯的錯加深印象,這樣下一次孩子遇到同樣的事情,他就有了做對的可能。這種觀點,一度顛覆了我對育兒的看法,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驗證,確實如此。李玫瑾直言:孩子犯錯時不要對他大吼大叫,你可以假裝"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