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話題:嫦娥五號、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珊瑚礁魚「馴養...

2021-01-08 澎湃新聞
今日科技話題:嫦娥五號、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珊瑚礁魚「馴養」糠蝦、星際高速公路、聯合用藥

2020-12-17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示意圖(12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新華網

2

如今高寒的青藏高原 4700萬年前竟擁有亞熱帶森林

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該成果於北京時間12月8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蘇濤說:「結合化石與模型,我們重建了4700萬年前的古氣候和古海拔,結果證明,當時青藏高原中部海拔僅有1500米,在東西走向的中央谷地有溫暖溼潤的季風氣候,年均溫19攝氏度。那裡森林茂密、水草豐美,堪稱遠古時期的『香格裡拉』。」

——新華網

3

馴化不是人類特有行為 珊瑚礁魚也能「馴養」糠蝦

一個由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和迪金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發現,在中美洲貝里斯海域生活的一種珊瑚礁魚能馴養浮遊糠蝦為其食物海藻施肥。相關發現或為進一步揭示野生動物最初如何被人類馴化提供線索。

格裡菲斯大學近日發表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參與的國際團隊在貝里斯海域中觀察到,一種長鰭雀鯛在珊瑚礁附近會變得十分好鬥,因為那裡通常長著可作為它們食物的海藻。領地意識很強的長鰭雀鯛會將除糠蝦之外的其他外來生物從其海藻「食物農場」趕走。受長鰭雀鯛保護的糠蝦則會在「農場」大量繁殖,其排洩物則能提高海藻生長質量,並最終使「農場主」雀鯛受益。

——新華網

4

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太陽系中各種天體的軌道,並計算出它們如何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新發現的星際高速公路使彗星和小行星在太空中的傳輸速度比以前想像的要快得多,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就可從木星旅行到海王星。

研究人員觀察了從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開始的天體之間的結構,這些結構在神秘的空間流形內部形成了一系列相連的拱門。研究揭示了一個過去未曾發現的明顯由多個小行星帶延伸至天王星的弓形連接的流形裝飾結構。

——《科技日報》

5

國際最新研究:聯合用藥可幫助小鼠抵抗多種蛇毒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的一項藥物研究論文顯示,聯合使用兩種小分子毒素抑制劑能幫助小鼠對抗多種毒蛇的毒液。研究結果表明,聯合使用毒素抑制劑或有助於找到針對蛇咬傷的廣譜療法。

該論文稱,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和東南亞、中美洲和南美洲的農村地區,蛇咬傷每年約造成13.8萬例死亡。蛇毒的構成差異意味著基於抗體的抗蛇毒素一般只對特定蛇種的咬傷有效。

——中國新聞網

來源:今日科協

原標題:《今日科技話題:嫦娥五號、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珊瑚礁魚「馴養」糠蝦、星際高速公路、聯合用藥》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竟是一片亞熱帶森林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近日,我國科學家通過化石研究發現,大約4700萬年之前,青藏高原曾經是一片亞熱帶森林,而且當時它也沒有如今這麼「高冷」,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彌補了此前青藏高原研究過程中的空白
  • 【中國科學報】北極狐500萬年前起源於青藏高原
    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客座研究員王曉鳴和副研究員李強領導的國際團隊通過野外考察和研究,證實北極狐500萬年前起源於青藏高原。6月11日,以《從第三極遷向北極:現生北極狐的喜馬拉雅起源》為題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輯:生物科學》。
  • 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遺址:約16萬年前 丹尼索瓦人在青藏高原如何生活?
    據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通報的兩項重要發現涉及到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是早期人類遷徙和歷史時期民族交流的重要通道,「國家文物局將持續推動該地區的考古工作,支持考古單位及相關科研機構開展多學科合作,不斷深化中國境內人類起源與衍變、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等重要課題研究」。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描繪世界科技發展美好圖景
    歷經23天,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中國探月史上一次意義非凡的光榮使命。揭開古老月球神秘面紗的嫦娥五號,在浩瀚太空再次鐫刻下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飛天攬月之夢,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非比尋常的科技實力,不斷描繪著世界航天科技發展的美好圖景。
  • 化石證據表明北極狐500萬年前起源於青藏高原
    由於青藏高原擁有在北極和南極圈之外地球上最大面積的凍土和冰川,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不但享有「世界屋脊」的美譽,同時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生活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帶的哺乳動物與南北極動物同樣擁有適應低溫的厚重皮毛,而且其中的食肉類也較其他地區具有更強的獵食性。
  • 從挖土到運輸,嫦娥五號的「黑科技」有多強?
    從挖土到運輸,嫦娥五號的「黑科技」有多強?  ◎ 胡俊 劉曉慶 劉璐 馬聰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於12月2日22時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 嫦娥五號身上貼滿暖寶寶?網友:是個怕冷的寶寶呀!
    嫦娥五號身上貼滿暖寶寶?網友:是個怕冷的寶寶呀!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出差前 vs 出差後許多熬夜關注「嫦娥」回家的網友還在直播中發現了一個「可可愛愛」的畫面一隻小動物從嫦娥五號返回器前跑過
  • 嫦娥五號探測器完美落月 期待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挖土」工作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告訴中新社記者,月球正面風暴洋相對較年輕,富集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獲得這些年輕玄武巖的同位素年齡,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它可以填補科學家對月球火山活動研究的一個重要空白。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白石崖溶洞遺址發現的石片。  該研究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成為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重大突破。  儘管夏河人的發現極大地推動了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和丹尼索瓦人的研究,但它所揭露的信息卻也非常有限。夏河人是從何時開始生活在世界第三極?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有怎樣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這些問題亟待考古攻克。
  • 追「星」現場——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到誕生地航天五院
    遠望3號船在黑暗中牽著嫦娥五號「放風箏」,為返回器穿越黑障區、實施關鍵一跳牽線搭橋,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同樣執行測控任務的,還有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兩支活動測控分隊。為準確預報返回器落點,精準指引搜索回收分隊快速實施回收,他們千裡轉場,分別在四子王旗著陸場和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靜候嫦娥五號「回家」。
  • 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到「出生地」
    光明網訊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剛剛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於17日晚上回到了誕生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為歡迎嫦娥五號任務試驗隊凱旋和返回器回家,歡迎活動在航天城玉琮廣場舉行。
  • 「嫦娥五號」今日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幕!
    真人劇場版嫦五任務全過程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從地球出發到月面採樣再到返回地球,動作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好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小劇場」上演了「真人模擬嫦娥五號任務」,火箭發射、近月制動、著陸器攜上升器分離等等,全過程一看就懂。▼ 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經歷11個飛行階段,20餘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該研究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成為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重大突破。 儘管夏河人的發現極大地推動了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和丹尼索瓦人的研究,但它所揭露的信息卻也非常有限。夏河人是從何時開始生活在世界第三極?
  •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踩兩次剎車?成功實施近月制動的嫦娥五號什麼時候...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踩兩次剎車?成功實施近月制動的嫦娥五號什麼時候回來?時間:2020-11-30 17:50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為什麼要踩兩次剎車?成功實施近月制動的嫦娥五號什麼時候回來?
  • 嫦娥姐姐把兔子也帶下來了?嫦娥五號回家,那個搶鏡小動物是誰?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即嫦娥五號探月工程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
  • 未見外星人:嫦娥五號拍攝的月球高清大片來了!
    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某些區域可能含有最近10億至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巖,這與嫦娥五號著陸地區的年齡相仿。如果嫦娥五號採回的樣本能夠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將改寫月球的歷史。」龐之浩說。 怎麼落?
  • 青藏高原特有四倍體魚類基因組繪就
    他們繪製完成了世界上首個染色體水平的高原特有典型四倍體魚類——異齒裂腹魚的基因組圖譜,為其他高原魚類進化、基因組多倍化和極端環境適應性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和參考。牟振波告訴《中國科學報》,過去5000萬年間,青藏高原一直處於隆升過程,並伴隨著極端地質運動和氣候變化。這使得青藏高原成為研究高原動物進化和適應機制的「天然實驗室」。而高原特色魚類是研究高原環境下生物進化、物種形成和適應性機制良好的生物材料。
  • 嫦娥五號「回家」之際,「嫦娥之父」有話說
    【環球網軍事/航空報導】攜帶此前採集的月壤樣品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目前正在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待組合體飛行到距離地球5000公裡的高度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將與返回器分離,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
  • 嫦娥五號今夜回家!
    嫦娥五號今夜回家!在2020年11月24日發射升空後,23天過去了,嫦娥五號歷經艱險,飛往月球,著陸後採集月壤成功後任務終於迎來了尾聲,最後的任務是再入返回地球。嫦娥五號使用的返回技術是「打水漂」,由於返回地球時速度達到了第二宇宙速度,一次再入大氣層會產生大量衝擊和高熱,就必須利用打水漂的方法兩到三次進入大氣層,這對於嫦娥五號進入大氣層的速度和角度要有精確的控制,預計今晚嫦娥五號在阿拉伯海附近首先進入地球大氣,然後彈回宇宙後再入大氣,兩次後將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精確著陸。預計著陸時間是17日凌晨1:30-2:10分左右。
  • 嫦娥五號勝利歸來,回到「誕生地」
    2020-12-18 00:28:48 來源: 小勾科技棧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