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現全球昆蟲新物種!濱江森林公園內約有200頭-物種 步甲 新種...

2021-01-10 東方網

原標題:重磅丨上海發現全球昆蟲新物種!濱江森林公園內約有200頭  

  2017年,註定是上海生物界尤其是昆蟲界值得銘記的「豐收年」:今年3月,國際動物學權威期刊《Zootaxa》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發布一種名為「西郊公園毛角蟻甲」(Batriscenellus xijiaogongyuan)的昆蟲新種;9月,上海又發現了一種名為「天馬華冥小葬甲」(Sinobathyscia tianma)的新種。

  自此,上海動物大家庭又多了兩名新成員。就在科研工作者們認為驚喜已經足夠多的時候,又一項驚喜橫空出世:科研工作者在上海濱江森林公園發現了一個全球昆蟲新物種!

  

  左圖為西郊公園毛角蟻甲,右圖為天馬華冥小葬甲

  曾被誤以為另一物種

  從2009年起,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每年會舉行一次「生物限時尋」的活動,倡導跟著生物專家,找植物、看鳥類、尋昆蟲。通過這些年的努力,越來越多的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對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增強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而此次新物種的發現,正是歸功於一次「生物限時尋」活動。

  「第一眼還沒認出這是個新物種,要不是事後整理標本時發現,就可能錯過了。」上海師範大學博士後彭中回憶起這段有些波折的發現歷程,十分慶幸。

  2016年秋天,彭中和戀野物語自然探索工作室聯合創始人宋曉彬參與了上海濱江森林公園主辦的「生物限時尋」活動,採集了一些昆蟲,並帶回研究機構飼養或製成標本,當時並沒有察覺到「異樣」。然而,四五個月後,當兩人騰出時間開始整理昆蟲標本時,卻發現一種氣質與眾不同的甲蟲。

  宋曉彬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這種與眾不同的甲蟲,粗看和中華雙斑粗角步甲(Eustra chinensis)相似,且都屬於「雙斑粗角步甲」(Eustra屬)家族,鞘翅上分布著一對橢圓形黑斑,而觸角的末幾節一般較粗,很容易混淆。但仔細翻閱文獻及解剖比對後,發現兩者有不少差異:中華雙斑粗角步甲體長平均在4毫米左右,而新物種體型較小,體長平均在3.12毫米;新物種的複眼比中華雙斑粗角步甲大。

  兩者的生境和習性也有很大差異:中華雙斑粗角步甲「潛伏」在肉食性螞蟻的洞穴內,靠偷吃螞蟻的「剩飯剩菜」維持生存;新物種則生存在植被非常茂密的樹林裡,平時因為害怕乾燥,總是躲在潮溼的朽木下,以捕食跳蟲、蟎蟲等小型節肢動物為生。

  雙斑粗角步甲家族中的大多數成員個子小,卻會「放炮」。和「放屁蟲」——蝽象不同,雙斑粗角步甲家族成員放出的不僅僅只是難聞的氣味,它們可以在一瞬間噴射出接近60℃的化學物質。如果用手去抓,可能會被灼傷

  大規模發現十分難得

  宋曉彬回憶,其實近10年間,他曾在上海零星發現過數量極少的新種雙斑粗角步甲,但由於它們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極其嚴苛,一旦賴以生存的茂密植被和陰溼環境遭到幹擾,很容易死亡,所以當要回頭再去研究它們時,就再也找不到了。

  這次在上海濱江森林公園的發現則可謂「大豐收」,在大約五六平方米的一塊區域內,發現了約200頭新種雙斑粗角步甲。

  「能夠有如此規模的發現,實屬難得。」上海濱江森林公園辦公室主任金鈺麒介紹說,公園由經過50多年精心維護的三岔港苗圃改建而成,園內河道密布且保留了茂密的次生林,生態環境非常優越。此次發現的新物種就採集於公園內一處近鄰河道的樹林內,幾乎沒有人為打擾,這裡的落葉層可以很好地保持土壤溼度,也恰恰為多種珍稀的昆蟲和其他動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環境。

  新種雙斑粗角步甲正在朽木表面散步

  大家一起為新物種起名

  雙斑粗角步甲新物種的發現,使得這個全世界範圍內珍稀的昆蟲家族迎來了它們的第26個成員,此前,在我國,該家族成員只有三種。

  不過,記者從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獲悉,這位新成員目前還沒有取名。作為發現者的宋曉彬想把這個權利分享給上海市民,他們精心挑選了「上海雙斑粗角步甲」、「濱江雙斑粗角步甲」、「震旦雙斑粗角步甲」等5個新名字,公布並等待大家的最終答案。「這些名字都和它們的家鄉——上海有關,希望通過名字讓全世界的昆蟲愛好者一看就知道它們來自上海。」宋曉彬自豪地說。

  據悉,取名後的新種雙斑粗角步甲將以學術論文的形式被正式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上,並被錄入動物學名錄,從程序上真正成為被全球認可的昆蟲新物種。

  「現在就差名字了,論文涉及的其他科學性內容已得到國內外專家認可。」宋曉彬表示,很高興能把這最後的「臨門一腳」共享出來,讓全上海都能感受到這份喜悅。

  新物種的候選名(共5個)

  1.Eustra shanghaiensis上海雙斑粗角步甲

  以新物種的「家鄉」作為它的名字。新物種採集自上海,發表自上海。

  2.Eustra huangxiei黃歇雙斑粗角步甲

  以戰國時期楚國人黃歇為名,紀念他在上海歷史上做出的貢獻。黃歇為戰國時楚國丞相,被冊封為春申君,而上海的簡稱「申」便源於此,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的名字也是因他而來。

  3.Eustra swinhoei斯氏雙斑粗角步甲

  以英國著名博物學家、外交官郇和(Robert Swinhoe)為名,以紀念他在早期中國動物研究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郇和是第一位對中國鳥類進行系統研究的科學家,他在1863年發表的《中國鳥類目錄》至今都是研究中國鳥類的重要參考文獻,並且上海斑鱉的發現,也正是基於他在上海收集的標本而發表的,為了紀念他的傑出貢獻,斑鱉Rafetus swinhoei就以他的姓氏命名。

  4. Eustra bingang濱江雙斑粗角步甲

  這次發現的新種昆蟲絕大多數的標本都採集於上海濱江森林公園,而採集地恰好也瀕臨河道,所以發現地及棲息環境「濱江」作為其學名的種加詞。而新物種的拉丁學名的拼法,則是參考了「濱江」的滬語發音,所以其真正的讀音應該是「濱剛(bin gang)」。

  5.Eustra zhendan 震旦雙斑粗角步甲

  震旦為古印度對中國的稱呼。上海第一家博物院徐家匯博物院在地址遷移後也隨即改名為「震旦博物院」,而它也恰恰是現在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前身之一。

相關焦點

  • 上海發現昆蟲新物種 取名「上海雙斑粗角步甲」
    東方網記者劉曉晶12月19日報導:今天下午,上海昆蟲新物種發布會在上海師範大學創新創業孵化園舉行。上海戀野物語自然探索工作正式宣布,他們在上海濱江森林公園內發現的上海昆蟲新種取名為「上海雙斑粗角步甲」。
  • 上海動物園裡發現昆蟲新物種-上海,西郊,昆蟲,蟻,早班,甲蟲,師範...
    東方網記者劉曉晶3月14日報導:今天,上海師範大學宣布,該校昆蟲研究室科研團隊和上海動物園的技術研究人員聯合在上海動物園內發現一種以前從來沒被人類記載過的小甲蟲,並將其命名為——「西郊公園毛角蟻甲」。  記者了解到,上海動物園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是上海中心城區一塊植被保存較好的公園,擁有很長的歷史。
  • 有個甲蟲名叫「上海」
    2016年9月底的一天,作為上海師範大學昆蟲專家團隊成員,彭中參與了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和濱江森林公園共同舉辦的「生物限時尋」活動。這是一項由科學家帶領普通民眾觀察大自然的科普活動,旨在提升公眾對自然的關注度。  活動進行到下午時,彭中在一段倒在河畔的枯木中發現了一群新奇的褐黃色小甲蟲。它們在樹皮、樹幹的縫隙間四散奔走,暴露在人類的目光中。
  • 有隻甲蟲名叫「上海」
    這些體型微小的甲蟲與其他昆蟲一起,被送到宋曉彬的工作室,接受分類、飼養和研究。  被帶回的甲蟲一共有200多頭(頭:昆蟲學專業領域描述量詞),鞘翅上分布著一對橢圓形黑斑,觸角的末幾節粗壯,具有「雙斑粗角步甲」的普遍特徵。  彭中迅速想起消失很久的「中華雙斑粗角步甲」。這種昆蟲曾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的文獻中,但描述模糊,也未在國內留下標本。「難道它們又重見天日了?」
  • 四面山發現昆蟲新物種 命名為「四面山狄苔蛾」
    江津日報訊(記者 江波 通訊員 梁寧)日前,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傳來好消息,在該中心與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聯合開展的「四面山大蛾類資源調查」工作中,研究發現苔蛾科新種「四面山狄苔蛾」,相關論文已在國際權威昆蟲分類學雜誌「ZooKeys」上公開發表。
  • 今年在海南發現的新物種有不少!這些罕見的「小精靈」你見過嗎?
    ,屬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本物種為海南島首次報導的新記錄科、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  該物種形態似紅色燈籠,該屬植物種類英名稱翻譯為中文,即精靈燈籠或仙子燈籠。  水玉杯屬植物全球約有40多種,主要分布在泛熱帶地區,此前中國有5種:臺灣水玉杯、三絲水玉杯、貢山水玉杯、香港水玉杯和黃金水玉杯,其中臺灣水玉杯僅見於臺灣高雄地區,為僅見於臺灣的特有植物。
  • 上海濱江森林公園驚現「藍尾四腳蛇」
    圖說:有遊客在上海濱江森林公園遇到了一直藍色尾巴的蜥蜴。上海濱江森林公園供圖 圖說:這個小傢伙是「藍尾石龍子」,在都市中極為少見。上海濱江森林公園供圖 8月29日,有遊客稱在上海濱江森林公園遇到了一條藍色尾巴的蜥蜴,覺得好奇,用相機拍了下來。今天(8月30日),記者從園方獲悉,被遊客「撞」見的小傢伙是「藍尾石龍子」,在都市中極為少見。 「這個小精靈是什麼?尾巴居然是藍色的!」這是昨天有遊客在濱江森林公園內拍到一個小精靈後,向園方進行諮詢。
  • 上海動物園再次發現新物種定名「虹橋萊甲」 還將奉上科普大餐
    原標題:上海動物園奉上科普大餐  東方網4月23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記者從上海動物園舉辦的2018年「生物多樣性活動」活動上獲悉,其最近發現的一個甲蟲新種正式定名為「虹橋萊甲」,並從即日起在《上海動物園鄉土昆蟲標本展》上與大家見面,也是上海動物園近年來發現的第二個新物種。
  • 緬甸發現新物種「波巴葉猴」全球僅約260隻
    中國期刊《動物學研究》11日刊登最新研究,宣布在緬甸中部偏遠死火山「波巴山」的森林發現新物種「波巴葉猴」,但科學家預估目前全球僅存約200至250隻波巴葉猴,屬於極危物種,並且面臨棲息地喪失與遭到狩獵的風險。
  • 紐幾內亞島十年發現淡水鯊粉海豚逾千新物種
    據英國《衛報》6月26日報導,國際環保組織「最後陣線」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過去十年間,在紐幾內亞島的森林和溼地中發現了1000多個新物種,包括各種哺乳動物、鳥類、魚類、昆蟲以及植物,這座太平洋上的島嶼堪稱是一座物種寶庫。
  • 有排面!只因一張照片,科學家發現的這個新物種將以「推特」命名
    然後,他們倆都找到了博物館的藏品(博物館裡收藏了很多種類的昆蟲和千足蟲),開始調查。Reboleira和她的同事們在博物館的藏品中搜尋時,發現了其他帶有相同的未知真菌的美國千足蟲,證實了圖上出現的是一個此前未知的物種。隨後,Reboleira發推特並艾特了推特官方:「Hi!推特!有一個新物種以你命名了。」
  • 亞馬遜發現千種新物種
    據國外媒體報導,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近日公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在過去十年中,亞馬遜地區共發現了1200多種植物和脊椎動物新物種。這些新物種包括637種植物、257種魚類、216種兩棲動物、55種爬行動物、16種鳥類和39種哺乳動物。這些發現表明,亞馬遜地區仍然是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樣性的地區之一。  1.
  • 《時代》:2010十大新發現物種
    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公布了2010年十大十大新發現物種名單,其中長著豬鼻子的蟾蜍、可以織出25米直徑蛛網的蜘蛛,用前腿戳人的紡織娘,以及全身透明的青蛙等新奇物種都是首次亮相。新發現物種的完整榜單如下: 1、長著豬鼻子的蟾蜍一支由「保護國際」基金會派出的科考隊日前深入到南美哥倫比亞的叢林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發現世界海生昆蟲新物種
    文章指出,該科考隊在我國西沙群島羚羊礁發現一種海蝽科昆蟲世界新物種,並根據其分布地點將其命名為羚羊礁海蝽。這是海蝽科昆蟲在我國首次被發現,為中國昆蟲新記錄科。  2018年至2019年,中山大學南海研究院組織了數次南海科學考察活動,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謝強在隨隊赴西沙群島考察期間採集了多種海生昆蟲樣本。
  • 婆羅洲島熱帶雨林新發現至少52個動植物新物種
    圖:新發現的樹蛙  【搜狐科學12月19日消息】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報告稱,科學工作者在去年一年間,科學家們在婆羅洲島新發現了至少52個動植物新物種。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編纂的報告顯示,這些新物種包括30種魚類,2種樹蛙,16種姜類,3個樹種以及1種大葉植物。
  • 海南發現11個特有新物種 一起來認識它們!
    11月14日下午,位於海口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下稱熱科院)召開「海南特有新物種發布會」,向外界宣布發現海南新記錄種85個,其中海南特有新物種11個。2018年8月,海南島喀斯特地區發現生存有一種以前從未被記載過的瞼虎屬新種,這個瞼虎屬新種被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
  • 安徽發現新物種
    等小型獸類尤為令人驚喜的是這次科考還發現了一個新物種科考人員從山腳海拔300米開始至1700米海拔範圍內共設置了7個樣帶,發現小型獸類465隻,包含2目4科12屬15種,分屬嚙齒類11種,食蟲類4種。其中黃山小麝鼩、安徽麝鼩、豬尾鼠為新發現種。
  • 湖南張家界發現杜鵑花新物種:天門山杜鵑
    湖南張家界發現杜鵑花新物種:天門山杜鵑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6日 16:33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長沙3月15日電(記者 明星)湖南省森林植物園、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和張家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日前在合作研究中發現了一個植物新物種
  • 科學家發現新物種,靈長類動物再添新成員,但數量令人擔憂
    ,但生命是很頑強的,災難過後空出的生態位迅速就有其他物種進入填滿。不久前科學家在緬甸的一個原始森林裡進行科學考察,發現了一種猴子,後來經過判斷這是一種新物種,此前從未被發現。此前科學家在緬甸的這個原始森林裡考察,發現了靈長類的糞便,從中提取出DNA進行化驗,科學家一直懷疑在這裡存在未被發現過的靈長類新物種。而科學家通過對英國自然博物館的一個來自100多年前的靈長類標本進行基因分析,發現和糞便中採集到的DNA匹配。
  • 我國發現「新天牛」物種,約5釐米長,地球消失生物為何重現?
    當然按照現有的情況來說,這可能也是2020年我國發現的第1個新物種,是值得高興的,本身來說在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情況之下,發現新物種就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如今能夠發現實屬不易。天牛新物種發現意味著什麼?從簡單的層面來說,其實也體現了我國生態環境的狀態,福建作為森林覆蓋率全國最高的省份之一,可能這次的發現只是「冰山一角」,也許還有更多的隱藏物種沒有被發現。所以說這也體現出了生態環境對生物的重要性。同時新生物的發現也提醒了我們要好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