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西安,向來以文化厚重出名,但現在似乎有人做了件沒文化的事:把商鋪招牌統一成黑白風格。在群眾不滿意,網上頗多微詞的時候,負責人卻說與街道風格很搭。看完了,我忍不住想哈哈哈大笑三聲。
給朋友們上圖,大家看看,是不是有點怪怪的感覺。
據陝西交通廣播報導,6月11日,記者接到群眾反映,西安小南門附近有多家商戶的門頭全部統一變成了黑白色,看著有些瘮人。
記者實地走訪,在西安四府街口看到,整條街上店鋪的門頭主要是紅底白字、黑底白字及灰底白字,有10多家連在一起使用黑底白字,中間沒有跳色,不少商戶覺得不太吉利。
針對此情況,設計施工單位中國二冶項目的負責人現場進行了回應,他們考慮整體街道風格的時候有兩個因素:一是它在城牆以內,屬於明清風格,二是靠近城牆,想把城牆的風格也體現出來。當時給門頭選擇了灰色和紅色,商戶大多願意選擇紅色。但是後來發現,門頭統一紅色有些單調,所以就想用灰色來跳一下。在些居民樓的外觀都是灰色背景下,門頭再是灰色就沒辦法跳出來,所以就想著用黑色,端莊大方。
這些費心替群眾考慮,群眾滿意嗎?
附近商戶則告訴記者,半個月前道路兩邊的商鋪門頭牌匾還是紅底白字,但是最近卻統一變成了黑底白字,再加上道路兩邊設置了黑白色的燈柱,說不好聽點就像『靈堂』。
「我們做生意的喜歡紅色,紅紅火火嘛,肯定要圖個喜慶,弄個這樣的顏色感覺陰森森的。晚上都不敢單獨在街上走。」一些商戶說。
這樣的事情在全國不止一次發生,但最終無不是在群眾的批評聲中砸毀。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樣的事情偏偏不斷發生,一次次讓群眾鄙視某些基層單位的審美。
去年3月,上海市靜安區就幹了一件這樣的事,一時間網上民怨沸騰,不僅商戶,而且大量網友紛紛吐槽,並且愈演愈烈。3月25日,該區工作人員也對相關事件做出回應:承認以前考慮步驟,接受大家建議,重新設計規劃。去年,河南鄭州也曾發生過這樣的事,僅僅統一一天,晚上就被拆掉……
讓天更藍,讓城市更美,是所有居住在城市裡人的願望。因此,各地的有關部門為了達成這個願望,統一城市景象,給人以整體的視覺效果,這就要求商家拆除了原來的「老招牌」,換上了規定的、統一的「新招牌」。但很多管理部門忽視了一個問題:規範並不意味著絕對統一,和而不同,雜而不亂,都是相互包容、互為調劑中的統一。
事實也證明,任何東西只要被標準化、同質化了,就會失去它的特色、活力和生機,更談不上迷人的煙火氣息了。
而招牌,或許只是城市文化裡最微不足道的一個「細胞」而已,它的功能就是展示店鋪的經營內容、個性和商業特色,以達到吸引顧客、招攬生意的目的。與此同時,店招也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是記憶、是風景、是基因、也是最美的烙印。儘管它們或許看起來有些雜亂,卻透著濃濃文化味。
目前,意識到錯誤後,西安蓮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以及施工單位中國二冶集團有限公司現場對黑底白字的門頭全部進行了拆除,開始重新設計規劃。
希望有關部門在為群眾做出規劃時,多研究一下當地歷史,多徵求一下老百姓的意見,別把一件件好事辦成壞事,出力不討好,最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最後想問一句:更換之後,那些勞民傷財的損失誰來補償?
來源:中原影像
(編輯轉發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與公眾號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改、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