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稱被騙住院 廣州官方:由朋友籤字不合規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抑鬱症患者稱被騙住院,廣州白雲官方:由朋友籤字入院不合規

  回憶起去年底「非自願」在廣州白雲心理醫院住院的3天,李麗(化名)顯得仍然氣憤。

  她認為,自己被信任的人欺騙,「『被』精神病並被限制人身自由」。和她一起前往醫院的「朋友」在她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籤署了《非自願住院治療知情同意書》,隨後醫院強行將她收治入院,並予以藥物治療。

  陪同李麗前往醫院的朋友之一滕某卻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是李麗提出要住院治療,並稱不能通知其家人,自己才和另一人薛某送她到醫院,並為其辦理了住院手續。《知情同意書》當時由薛某籤署。

  滕某表示,「籤字時並沒注意那麼多,醫院拿出很多表格文件說是例行籤字,我們都沒怎麼看就籤了」。

  2018年3月,李麗向廣州市白雲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舉報廣州白雲心理醫院涉嫌非法強制醫療等問題。

  4月13日,經辦此事的廣州市白雲區衛生監督所一名王姓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針對李麗舉報的調查基本結束,相關文字材料已匯總上報白雲區衛計局等待審批。

  據該王姓工作人員介紹,可以確定的是,廣州白雲心理醫院明知在李麗的《非自願住院治療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的人為朋友身份還將其收治入院,行為存在瑕疵。該案另一經辦人李姓工作人員稱,根據《精神衛生法》,非自願住院治療的提請主體應為患者近親屬、單位或公安機關。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王姓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精神衛生法》中並沒有針對「知情同意」不當行為的相應處罰依據,目前只能責令該院整改,「已下發兩份整改意見」。

  糾紛遠不止於此。李麗指出,院方還存在病歷造假、入院診斷不規範、違規使用藥物治療等問題。

  廣州白雲區衛生監督所的調查尚未對這些說法做出事實認定,此案經辦人王姓、李姓工作人員均表示,由於事發時間較遠,取證困難,醫院監控已被覆蓋,目前在嘗試數據修復。

  患者、醫院、陪同人的各執一詞,時間久、取證難更讓事實顯得迷霧重重。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 澎湃新聞記者 張蓓 圖

  「有瑕疵」的入院程序

  患者是否自願住院治療、院方收治入院程序是否合法是此案的焦點。

  入院當天的情形,李麗和陪同人滕某敘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版本。

  2017年12月25日,是李麗和陪同人滕某提前約好的去醫院的時間,同行的還有另一陪護人、滕某單位的同事薛某。一行三人開車到達醫院。

  李麗堅稱,自己以為是去醫院檢查身體,並不知道要住院,並表示陪同人辦住院手續時她並不知情,「是被信任的人欺騙了」。她向澎湃新聞提供了一份蓋有廣州白雲心理醫院公章的《非自願住院治療知情同意書》。

  上述知情同意書顯示,籤名人薛某,關係欄寫明為「朋友」。

  另一陪同人滕某完全否認了李麗對要住院不知情的說法,他對澎湃新聞表示,李麗在到廣州白雲心理醫院治療前,曾在其他醫院檢查出重度抑鬱、中度焦慮,並主動提出要求住院。於是12月25日當天,自己和薛某一起陪她一起去醫院,「住院手續也是我們負責辦的,她還提出要住單間,最後也同意了」。

  對於《知情同意書》,滕某稱,這只是住院手續醫院要求籤字的文件、表格中的一份,「當時醫院說是例行籤字,我們也沒怎麼看,以為是走個過場,就都籤了」。他表示,要是注意到文件寫著非自願肯定會察覺不對,「她是自願的」。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入院記錄寫到,「因流產後引起眠差、心情差,自殺未遂1個月餘……患者不停到男友單位狀告男友,經與男友單位領導協商後,於2017年12月25日在男友同事的陪同下來院就診,門診擬『抑鬱狀態』收入……」

  當天中午,李麗住進了廣州白雲心理醫院心理一病區「9床」,所在病房只她一人使用。病房窗戶有著鋼筋防護網,向外能看到一樓院內的綠色植物,更遠處有數米高的鐵質圍欄和電網。

  「從一開始我就強烈要求出院」,李麗稱,入院之初,護士就收走了她的手機,她以為是要去做檢查才暫時收走,沒料到之後無法拿回。陪同人滕某則表示,這是院方一開始就提出的要求,也告知了李麗,並得到同意,「醫生說怕她與外面聯繫,為了配合治療要控制她不用手機」。

  關於李麗的入院過程,院方也有不同的說法,參與調查此事的廣州市白雲區衛生監督所王姓工作人員表示,「院方說,患者最初在門診時都是自願配合的,但到要入院時就不願意了,患者又一直拒絕提供家屬聯繫方式,考慮到她有過絕食、自殺的行為,擔心她狀態差,最後由朋友籤字」。該案另一經辦人李姓工作人員也稱,院方主張當時「情況緊急」。

  官方的介入,始於2018年3月,李麗向廣州市白雲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舉報廣州白雲心理醫院涉嫌非法強制醫療等問題。

  4月2日,廣州市白雲區衛生計生局綜合監督科周姓科員表示,已收到前述舉報,該案於3月23日轉交廣州市白雲區衛生監督所調查。

  4月13日,經辦此事的廣州市白雲區衛生監督所王姓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目前調查結果只能確定一個事實,廣州白雲心理醫院明知《非自願住院治療知情同意書》的籤字人為「朋友」身份還將患者收治入院,「這一行為存在瑕疵」。

  「朋友」在《非自願住院治療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後,李麗被收治入院。 受訪者 供圖

  存疑的診斷治療過程

  醫院在收治患者時診斷評估過程、入院治療中用藥及方案是否科學、完善,這是李麗提出的另一質疑。

  在被護士安排入病房休息前,李麗稱,進入醫院後,自己只量了血壓、體重,「到下午差不多三點,我後來的管床醫生林燦雄才出現,我們才第一次進行談話」。

  據李麗回憶,醫生只簡單問了她的家庭、工作情況,為了評判其語言表達能力。而從住院到出院的三天時間內,自己未被詳細問診,只接受了血、尿、大便三常規檢查,從未做過心理測評,也只見到過林燦雄醫生,未見過另兩位在入院記錄上簽字的主治醫生和主任醫生。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出入院記錄顯示,入院記錄中對李麗的個人信息、現病史、既往史、體格檢查、神經系統檢查、精神檢查等情況均有詳細記錄。但她否認院方對其進行了體格、精神檢查,並稱「院方編造,病歷造假」。

  其中,入院記錄寫到,「患者曾自行到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理科門診就診,診斷為『創傷後應激障礙、重度抑鬱狀態』……」

  李麗承認其抑鬱狀態屬實,她提供了2017年12月10日的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疾病診斷證明書,診斷顯示為「抑鬱症」。

  廣州市白雲區衛生監督所王姓工作人員表示,院方堅持主張,診斷、問詢過程均有監控,且為本人口述,但由於時間過久、監控自動覆蓋,目前還在嘗試數據恢復。至於問診及檢查流程是否完整、病歷是否存在造假,官方尚未作出事實認定,「時間隔得久,較困難」。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出入院記錄顯示,對李麗的診斷均為創傷後應激障礙。院方的出院記錄寫明診療經過,「入院後予完善相關檢查,予丁螺環酮、蘿拉西泮片等抗焦慮及能量合劑補液支持治療。患者治療不配合,牴觸、意見大,不願意打針吃藥,給其使用抗癲癇藥物(實際沒有),強烈要求出院。但是患者拒絕提供家屬聯繫方式,說不能讓家屬知道……對工作人員極不信任……」

  李麗則表示,並未有人對她說要聯繫其家屬。而據陪同人滕某所說,住院前,李麗明確要求不能讓家屬知道自己的情況,「說不能告訴家屬,她父母年紀大了」。

  李麗也承認,自己最初確實不想讓家人知道自己的情況,在其要求出院過程中,與醫生林燦雄商議好,以配合治療的條件,在12月26日(入院第二天)拿回了手機,並先聯繫了律師和她的姐姐,27日,二人前來將其帶出院。

  陪同人滕某也在26號當天接到李麗的信息,他說,李麗表達了對醫院的不滿,「她說怎麼安排的是男醫生,還說打針沒打好她的手腫了,我就安撫她。」滕某稱,李麗要求出院,律師和姐姐到醫院後,院方與自己聯繫詢問意見,「我說她要出院就讓她出唄」。

  李麗還質疑,院方對其使用地西泮注射液等藥物,治療方案不合理,理由是醫院沒給問診沒鑑定評估她是不是有病,不能用這類藥物。

  白雲區衛生監督所表示,監督所不具有鑑定資格,建議當事人委託有資質的單位請專家進行鑑定,也可通過衛計局申請鑑定。

  白雲區衛生監督所提供的院方說法並未得到廣州白雲心理醫院的正面回應。4月2日,該院辦公室唐姓主任、醫務科主任魏羽作為院方代表表示:「醫院已展開調查,對上級主管部門作了匯報」。

  據廣州白雲心理醫院官網信息,該院始創於2000年,是經廣州市衛計委批准成立的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現代化精神心理專科醫院,也是華南第一家專科心理醫院。

相關焦點

  • 廣州13歲抑鬱症女孩,因住宿問題跳樓自殺,學校:和我們沒關係
    但是就在1月6日有相關媒體報導,廣東廣州一位13歲的女生被抑鬱症折磨,最終因為住宿問題沒能挺過去,選擇跳樓墜亡。據了解,女孩婷婷(化名)在2020年11月1日被查出患有重度抑鬱,之後父親就將婷婷接回家。在家休息兩天後,婷婷的狀態恢復,同月4日家長將其送到學校。在之後的考試中,婷婷的成績不是十分理想,又住院一個星期。因為病情的不穩定,老師提議不能讓孩子繼續住宿。
  • 一名抑鬱症患者,寫給抑鬱症患者的6句話
    文/老K抑鬱症有多痛苦,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知道,最近看到一個帖子是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寫給其他病友的五句話,每句話都非常真誠,而且還很勵志。希望分享給大家可以讓深處抑鬱的人有所啟發:不要把抑鬱症當作病來看待很多人感覺抑鬱症是一種很難受的問題,但殊不知抑鬱症雖然是疾病,可如果你以疾病態度來對待它。
  • 兩名毒螺患者 再次住院治療(圖)
    北京福壽螺事件後續———  本報訊繼兩名福壽螺患者出院後再次住進北京協和醫院和同仁醫院,又有兩名患者因病情出現反覆重新住進友誼醫院治療。  昨天,記者在友誼醫院住院部見到了兩名患者。患者孔先生在9月16日病情好轉出院後,11月初皮膚痛感加重,同時視力模糊、肺部疼痛,經醫院複診於11月7日再次住院。孔先生說,現在自己的皮膚已不能適應任何外在接觸,以及公交車上的顛簸。  另一張姓患者於12月11日重新住院,症狀是右側肢體疼痛,腦部神經不時產生痛感。
  • 中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鬱症發病率約為40.1%
    研究表明抑鬱症不僅降低心衰患者生活質量、增加再住院率,並且可增加心衰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降低心功能,影響患者預後。一、心衰罹患抑鬱的危險因素心衰患者並發抑鬱的危險因素較為複雜,除臨床疾病因素外,還包括很多社會因素。有學者研究發現基礎健康狀況差、既往心衰住院病史、抑鬱病史及心肺復甦史可作為心衰患者發生抑鬱的危險預測因子。
  • 走進抑鬱症患者:比想像中痛苦,比想像中隱蔽(圖)
    直到有一天,劉希無意間和朋友談起父親的「怪病」,朋友建議他帶父親去精神科看看。  在精神科門診,父親被診斷患上抑鬱症,而且病情已經很重了。總也查不出原因的腸胃不適,其實罪魁禍首是「心病」。醫生建議劉希讓父親住院治療,可當時臨近過年,加上父親又強烈反對,劉希表示回家和姊妹們再商量商量,如果情況實在嚴重,過完年再讓父親來住院。
  • 抑鬱症患者背後的「燃燈人」
    受訪者供圖朋友在那段無法描述的絕望日子裡,是她的朋友抓住了她。告別「重度抑鬱」的確診單後,任可建立了6萬抑鬱症患者和家屬的線上社群。任可覺得自己痊癒了,並且兩年沒有復發。如今她手機裡有上百個微信群,無數消息不時湧入。有人「曬」出自己的診斷證明,有人展示正在吃的藥物,有人諮詢藥物的副作用,有人糾結下次去醫院取藥時要想什麼藉口向單位請假。
  • 抑鬱症患者「殺人事件」
    嫌疑人滕某被鑑定為抑鬱症患者。 2019年1月18日, 在濟南市天橋一居民小區內,一名男子在殺害父母,妻子以及兩個兒子之後,跳樓自殺身亡。根據警方調查,該男子曾經服用過精神類疾病的藥物,頻繁瀏覽抑鬱症相關網頁,並且記錄了自己強烈的厭世想法,以及自己不在的話,對家人未來生活的擔憂。
  • 一位用佛法治癒嚴重抑鬱症的女居士自述
    作者:扎西措編者按: 沒得過抑鬱症的人,無法理解患者的痛苦與絕望,而患者們被困在情緒的城堡中,突圍不出去,往往選擇結束生命。無論擁有多麼顯赫的身份、富裕的生活,他們都願意以死來卸下生命的重擔。本文作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展示了突圍的可能。如果你身邊有抑鬱症患者,請給予理解、同情、愛和真誠,那樣很可能會幫助他突圍成功。
  • 養狗對抑鬱症患者有用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聽聽一位朋友的故事: 我當初是一位重度抑鬱患者,同時也是一名心理諮詢師。 醫者不自醫,經歷了自殺,經歷了醫生給家屬一份生命危險通知書要求籤字。
  • 抑鬱症患者不是天天想著自殺,他們無時不刻不在承受折磨
    受訪者供圖━━━━━朋友在那段無法描述的絕望日子裡,是她的朋友抓住了她。告別「重度抑鬱」的確診單後,任可建立了6萬抑鬱症患者和家屬的線上社群。 任可覺得自己痊癒了,並且兩年沒有復發。在安定醫院當了15年精神科醫生,執業時間越長,沙莎越為抑鬱症的複雜感到驚奇。 作為抑鬱症治療中心的病房主任,沙莎接觸過各種各樣的抑鬱症患者,有深陷焦慮、試圖與孩子一同自殺的新手媽媽,有興趣淡漠、閉門三年不出的青年男性,有頻繁自我傷害的年幼少女,也有長期失眠、情緒失控的媒體工作者。
  • 《2020抑鬱症患者群體調查報告》——抑鬱研究所
    從本次參與問卷調查的抑鬱症患者可以看出,疾病教育缺失,社會支持薄弱,自殺意願嚴重的患者仍不在少數。以下是關於調查的詳細內容。1.患者是如何意識到自己可能有抑鬱症的?六成抑鬱症患者靠「查資料」完成自我檢測。
  • 30年抑鬱症到精神病重症患者和患者家庭的艱辛,國家已有很好福利
    父親在小學五年級開始患病,抑鬱症,經歷過多次自殺,被家人發現救治。90年代初,在相對閉塞的城鎮,對抑鬱症了解少之又少,更沒想到及時就醫。就這樣慢慢惡化,發展成重度躁狂症狀精神病。家庭環境每天雞犬不寧,在父親患病的情況下,因為對此病不了解沒概念,所以得不到任何人的體諒,和關懷。正值年輕力壯的年齡,不去工作不能賺錢,上有老下有小,各種家庭矛盾叢生,又因為父親是躁狂類,所以對人打罵不受控,整個家庭陷入泥潭,每個人都苦苦掙扎。
  • 安康6旬老漢幹活受傷住院 僱主冒領合療報銷款
    回應:  磚廠用合療本為傷者報銷家屬知情  對曹學金反映的情況,陳朝榮稱,「屬實」。但他認為,曹學金受傷是自己操作不當引起的。他稱,及時將曹學金送醫救治,還墊付了1萬元。這件事情,他稱其並未做錯外還否認,「我未拿到住院費用報銷款」。
  •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特別「懶」?
    很多人認為抑鬱症患者特別懶,實際上這個所謂的「懶」在專業角度上叫有心無力,也就是說這個患者實際上他是有意願去做出改變,但是他沒有這個力量去做。比如說父母覺得孩子患上抑鬱症以後,什麼也不願意去做,動也不願意動,所以覺得孩子特別懶,實際上作為患者本人自己也知道,比如說,自己可以通過運動改善焦慮症,他有這個想法,但是真的要去做的時候,因為症狀的存在,他很難去付之行動。 那麼如何區分是真的懶惰還是抑鬱呢?
  • 一個抑鬱症患者的自述
    一分鐘躺下,一分鐘坐起,一分鐘四處走……我想把自己掐死,我變得特別愛管閒事,愛說話,我覺得自己不正常……我被抑鬱症纏上了!  誘因是去年12月底,我被領導在公眾場合批評了。  我很年輕就當上了領導,個性向來比較認真、執著,多慮多疑。正職領導將班子內部的問題公開化了,我覺得非常沒面子,也一直疑慮:下一步他會怎麼做,我又該怎麼辦?
  • 一個抑鬱症患者想說的話
    記得當年,父母與朋友知道我患上抑鬱症時,他們驚訝的表情立刻烙在了我的腦海裡,後來我總被那個場景刺痛。但這本不應該讓人意外,抑鬱症患者並非一個人數稀少的邊緣群體。中國約有5400萬抑鬱症患者,相當於平均100個人裡至少有4個抑鬱症患者。
  • 春秋航空回應抑鬱症患者被拒登機說了什麼?大學生因抑鬱症被拒絕...
    大學生因抑鬱症被拒絕登機怎麼回事?今日一則「大學生因抑鬱症被拒絕登機」的消息引起網友熱議,「春秋航空公司員工故意刁難、歧視抑鬱症患者,不許抑鬱症患者登機,導致患者可能無法就醫。」據了解該大學生登機前因藥物副作用雙手顫抖,最終被工作人員拒絕登機,目前當事人希望得到道歉。
  • 合肥多名抑鬱症患者敞開心扉 說出自己的故事(圖)
    作為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抑鬱症這種精神疾病近年來常被人們提及。抑鬱症可能會對患者造成心理和生理的傷害,甚至給社會帶來負擔,而其中最壞後果是可能導致自殺行為,自殺死亡率約為15%-25%,這是目前15-2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30年,抑鬱症將成為全球總負擔的第一位,每年自殺死亡人數估計高達100萬人。
  • 老人去世後仍產生住院費用是怎麼回事?事後怎麼處理?附經過
    二、如果院方明知在提供給患者家屬的收費清單不是最終的出院結算單,為什麼不能出具詳細完整的出院清單。三、老人在住院期間需要掛一個叫「人血白蛋白」的藥劑,可是每次家屬在告知收費單上簽字時都被要求不用填寫日期,由院方來填寫。
  • 一位抑鬱症少女的住院日記:可愛又「可怕」的精神病院
    本篇作者 | 南櫻本篇編輯 | 董小姐當值編輯 | 付小米▼今日導讀還記得那個住在精神病院,寫日記給我們投稿的抑鬱症女孩南櫻嗎?(回顧她的上一篇日記:一位抑鬱症少女的住院日記:只要心存美好,連精神病院也能變得「可愛」喔)如今,她依舊在住院,也依然堅持著寫日記來記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