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稱被騙住院,廣州白雲官方:由朋友籤字入院不合規
回憶起去年底「非自願」在廣州白雲心理醫院住院的3天,李麗(化名)顯得仍然氣憤。
她認為,自己被信任的人欺騙,「『被』精神病並被限制人身自由」。和她一起前往醫院的「朋友」在她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籤署了《非自願住院治療知情同意書》,隨後醫院強行將她收治入院,並予以藥物治療。
陪同李麗前往醫院的朋友之一滕某卻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是李麗提出要住院治療,並稱不能通知其家人,自己才和另一人薛某送她到醫院,並為其辦理了住院手續。《知情同意書》當時由薛某籤署。
滕某表示,「籤字時並沒注意那麼多,醫院拿出很多表格文件說是例行籤字,我們都沒怎麼看就籤了」。
2018年3月,李麗向廣州市白雲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舉報廣州白雲心理醫院涉嫌非法強制醫療等問題。
4月13日,經辦此事的廣州市白雲區衛生監督所一名王姓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針對李麗舉報的調查基本結束,相關文字材料已匯總上報白雲區衛計局等待審批。
據該王姓工作人員介紹,可以確定的是,廣州白雲心理醫院明知在李麗的《非自願住院治療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的人為朋友身份還將其收治入院,行為存在瑕疵。該案另一經辦人李姓工作人員稱,根據《精神衛生法》,非自願住院治療的提請主體應為患者近親屬、單位或公安機關。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王姓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精神衛生法》中並沒有針對「知情同意」不當行為的相應處罰依據,目前只能責令該院整改,「已下發兩份整改意見」。
糾紛遠不止於此。李麗指出,院方還存在病歷造假、入院診斷不規範、違規使用藥物治療等問題。
廣州白雲區衛生監督所的調查尚未對這些說法做出事實認定,此案經辦人王姓、李姓工作人員均表示,由於事發時間較遠,取證困難,醫院監控已被覆蓋,目前在嘗試數據修復。
患者、醫院、陪同人的各執一詞,時間久、取證難更讓事實顯得迷霧重重。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 澎湃新聞記者 張蓓 圖
「有瑕疵」的入院程序
患者是否自願住院治療、院方收治入院程序是否合法是此案的焦點。
入院當天的情形,李麗和陪同人滕某敘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版本。
2017年12月25日,是李麗和陪同人滕某提前約好的去醫院的時間,同行的還有另一陪護人、滕某單位的同事薛某。一行三人開車到達醫院。
李麗堅稱,自己以為是去醫院檢查身體,並不知道要住院,並表示陪同人辦住院手續時她並不知情,「是被信任的人欺騙了」。她向澎湃新聞提供了一份蓋有廣州白雲心理醫院公章的《非自願住院治療知情同意書》。
上述知情同意書顯示,籤名人薛某,關係欄寫明為「朋友」。
另一陪同人滕某完全否認了李麗對要住院不知情的說法,他對澎湃新聞表示,李麗在到廣州白雲心理醫院治療前,曾在其他醫院檢查出重度抑鬱、中度焦慮,並主動提出要求住院。於是12月25日當天,自己和薛某一起陪她一起去醫院,「住院手續也是我們負責辦的,她還提出要住單間,最後也同意了」。
對於《知情同意書》,滕某稱,這只是住院手續醫院要求籤字的文件、表格中的一份,「當時醫院說是例行籤字,我們也沒怎麼看,以為是走個過場,就都籤了」。他表示,要是注意到文件寫著非自願肯定會察覺不對,「她是自願的」。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入院記錄寫到,「因流產後引起眠差、心情差,自殺未遂1個月餘……患者不停到男友單位狀告男友,經與男友單位領導協商後,於2017年12月25日在男友同事的陪同下來院就診,門診擬『抑鬱狀態』收入……」
當天中午,李麗住進了廣州白雲心理醫院心理一病區「9床」,所在病房只她一人使用。病房窗戶有著鋼筋防護網,向外能看到一樓院內的綠色植物,更遠處有數米高的鐵質圍欄和電網。
「從一開始我就強烈要求出院」,李麗稱,入院之初,護士就收走了她的手機,她以為是要去做檢查才暫時收走,沒料到之後無法拿回。陪同人滕某則表示,這是院方一開始就提出的要求,也告知了李麗,並得到同意,「醫生說怕她與外面聯繫,為了配合治療要控制她不用手機」。
關於李麗的入院過程,院方也有不同的說法,參與調查此事的廣州市白雲區衛生監督所王姓工作人員表示,「院方說,患者最初在門診時都是自願配合的,但到要入院時就不願意了,患者又一直拒絕提供家屬聯繫方式,考慮到她有過絕食、自殺的行為,擔心她狀態差,最後由朋友籤字」。該案另一經辦人李姓工作人員也稱,院方主張當時「情況緊急」。
官方的介入,始於2018年3月,李麗向廣州市白雲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舉報廣州白雲心理醫院涉嫌非法強制醫療等問題。
4月2日,廣州市白雲區衛生計生局綜合監督科周姓科員表示,已收到前述舉報,該案於3月23日轉交廣州市白雲區衛生監督所調查。
4月13日,經辦此事的廣州市白雲區衛生監督所王姓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目前調查結果只能確定一個事實,廣州白雲心理醫院明知《非自願住院治療知情同意書》的籤字人為「朋友」身份還將患者收治入院,「這一行為存在瑕疵」。
「朋友」在《非自願住院治療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後,李麗被收治入院。 受訪者 供圖
存疑的診斷治療過程
醫院在收治患者時診斷評估過程、入院治療中用藥及方案是否科學、完善,這是李麗提出的另一質疑。
在被護士安排入病房休息前,李麗稱,進入醫院後,自己只量了血壓、體重,「到下午差不多三點,我後來的管床醫生林燦雄才出現,我們才第一次進行談話」。
據李麗回憶,醫生只簡單問了她的家庭、工作情況,為了評判其語言表達能力。而從住院到出院的三天時間內,自己未被詳細問診,只接受了血、尿、大便三常規檢查,從未做過心理測評,也只見到過林燦雄醫生,未見過另兩位在入院記錄上簽字的主治醫生和主任醫生。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出入院記錄顯示,入院記錄中對李麗的個人信息、現病史、既往史、體格檢查、神經系統檢查、精神檢查等情況均有詳細記錄。但她否認院方對其進行了體格、精神檢查,並稱「院方編造,病歷造假」。
其中,入院記錄寫到,「患者曾自行到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理科門診就診,診斷為『創傷後應激障礙、重度抑鬱狀態』……」
李麗承認其抑鬱狀態屬實,她提供了2017年12月10日的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疾病診斷證明書,診斷顯示為「抑鬱症」。
廣州市白雲區衛生監督所王姓工作人員表示,院方堅持主張,診斷、問詢過程均有監控,且為本人口述,但由於時間過久、監控自動覆蓋,目前還在嘗試數據恢復。至於問診及檢查流程是否完整、病歷是否存在造假,官方尚未作出事實認定,「時間隔得久,較困難」。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出入院記錄顯示,對李麗的診斷均為創傷後應激障礙。院方的出院記錄寫明診療經過,「入院後予完善相關檢查,予丁螺環酮、蘿拉西泮片等抗焦慮及能量合劑補液支持治療。患者治療不配合,牴觸、意見大,不願意打針吃藥,給其使用抗癲癇藥物(實際沒有),強烈要求出院。但是患者拒絕提供家屬聯繫方式,說不能讓家屬知道……對工作人員極不信任……」
李麗則表示,並未有人對她說要聯繫其家屬。而據陪同人滕某所說,住院前,李麗明確要求不能讓家屬知道自己的情況,「說不能告訴家屬,她父母年紀大了」。
李麗也承認,自己最初確實不想讓家人知道自己的情況,在其要求出院過程中,與醫生林燦雄商議好,以配合治療的條件,在12月26日(入院第二天)拿回了手機,並先聯繫了律師和她的姐姐,27日,二人前來將其帶出院。
陪同人滕某也在26號當天接到李麗的信息,他說,李麗表達了對醫院的不滿,「她說怎麼安排的是男醫生,還說打針沒打好她的手腫了,我就安撫她。」滕某稱,李麗要求出院,律師和姐姐到醫院後,院方與自己聯繫詢問意見,「我說她要出院就讓她出唄」。
李麗還質疑,院方對其使用地西泮注射液等藥物,治療方案不合理,理由是醫院沒給問診沒鑑定評估她是不是有病,不能用這類藥物。
白雲區衛生監督所表示,監督所不具有鑑定資格,建議當事人委託有資質的單位請專家進行鑑定,也可通過衛計局申請鑑定。
白雲區衛生監督所提供的院方說法並未得到廣州白雲心理醫院的正面回應。4月2日,該院辦公室唐姓主任、醫務科主任魏羽作為院方代表表示:「醫院已展開調查,對上級主管部門作了匯報」。
據廣州白雲心理醫院官網信息,該院始創於2000年,是經廣州市衛計委批准成立的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現代化精神心理專科醫院,也是華南第一家專科心理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