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赤黴病防治新突破!攜Fhb7抗性基因的多個新品種開始種植試驗

2021-01-10 強哥幹植保

種植小麥的農戶都知道,由於往年的暖冬氣候,菌源基數大,小麥條銹病、赤黴病及白粉病等病害預計偏早、偏重爆發,需要及時噴藥防治。這幾種小麥主要病害,均採取「預為主,治為輔」的防治方案。小麥赤黴病防治一直困擾著眾多科學家和農戶,所幸的是,近日該難題的解決方案有了新的突破。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發表了一篇關於「小麥赤黴病」的論文,內容指出我國山東農業大學的科研團隊經過長時間努力,成功從小麥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中提取並克隆了抗赤黴病基因Fhb7,並揭示了其抗病性的分子機制。

目前,已有多家單位採用攜帶該抗病基因的小麥品種實行種植試驗,效果呈現出穩定的赤黴病抗性。該研究結果為解決小麥赤黴病防治這一世界難題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小麥赤黴病

小麥赤黴病是全球糧食生產中的一大威脅,感染該病害可導致小麥減產10-20%,發病嚴重時可造成80%以上的損失甚至絕產。感染赤黴病的小麥植株的麥粒比較乾癟,而且澱粉和蛋白質的含量特別低。因此,後期加工製作的出粉率也會特別低。除了產量問題,其產生的嘔吐毒素還可能會危及食品和飼料安全,可引起人畜中毒。而且,嘔吐毒素可以在人體和動物體內逐漸累積毒素,引起免疫力降低等副作用。

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專注於小麥赤黴病研究的作物遺傳育種學家程順和介紹,小麥赤黴病是一種危害大且防止困難的真菌性病害,培育抗病品種是眾多科學家一直在攻克的研究項目。然而全球關於小麥赤黴病的研究少有突破性進展,特別是小麥種質資源中能提取到的赤黴病抗性基因很稀少。

孔令讓教授和一些團隊成員

此次論文發表中提及的山東農業大學研究團隊由孔令讓教授帶領,經過為期20年的研究,終於發現小麥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7E染色體長臂末端攜帶抗赤黴病主效基因,並經過國際統一命名為Fhb7。經過一系列探索,團隊成員成功將該基因轉移到小麥品種上,並經過種植試驗證實其在抗病育種中的穩定抗性和應用價值。

此外,Fhb7基因除了表現出赤黴病抗性外,對多種鐮刀菌病原體具有抗性,譬如對小麥莖基腐病也表現出顯著抗性。

Fhb7的跨物種轉移和抗赤黴病分子機理

近幾年,山東農業大學的科研團隊已經將攜帶Fhn7基因的小麥種子材料派送到30多個育種單位,用於小麥赤黴病康抗性品種改良。目前已有多個小麥新品系進入國家、安徽省、山東省預備試驗和區域試驗,被納入我國小麥良種聯合攻關計劃 。

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表示,Fhb7基因是改良和創新禾穀類作物種質的稀有基因,在育種領域的推廣應用將有效提高中國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創新水平,為產業提質增效、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相關焦點

  • 提升農業效益優化種植結構 良種如何促增產?
    ——從配組到審定,育種程序複雜,一般需要10年左右  立夏前後,當皖北平原的小麥進入最後的生長階段,位於合肥市廬陽區的省農科院試驗田裡,多達數十個品種的小麥也抽出了麥穗。不同的是,這裡的小麥均是處於育種試驗階段的新品種。
  • 小麥預防赤黴病,什麼時候最好?
    小麥赤黴病是氣候引起的病,主要發生在連陰雨天氣,空氣潮溼,土壤含水量大,土地上農作物秸稈較多的麥田,病菌是通過潮溼空氣傳播,主要發生在小麥齊穗期至揚花期,麥穗發病後,爛穗、白穗,揉開麥穗,籽粒有褐紅色、黑色黴斑,輕則減產10%,嚴重發病減產30%左右。
  • 黑龍江省注意預防小麥赤黴病
    東北網6月24日訊(記者 王亮)24日,記者從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獲悉,目前,我省小麥即將進入最易感病的揚花期,也是預防小麥赤黴病的關鍵時期。小麥赤黴病可防不可治。小麥種植區要密切關注當地天氣預報,因地制宜,指導農戶抓住抽穗揚花這一關鍵時期,積極採取預防措施,有效控制小麥赤黴病發生為害。
  • 小麥赤黴病爆發省份有哪些?該如何預防?
    眼下,河南、山東、安徽、河北、江蘇等五大小麥主產區已經進入到了連續陰雨模式,而現在自南向北小麥開始抽穗揚花,在這樣的條件下,赤黴病可能又要來了,而且會比去年來的更兇猛。今年赤黴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根據安徽省植保總站組織的專家會商結論和田間調查結果,預測今年小麥赤黴病將在全省大發生,其中淮北東北部地區偏重發生,安徽省小麥赤黴病自然發病面積約3500萬畝,需實施預防面積約8000萬畝次。針對赤黴病防控的嚴峻形勢,連日來,安徽小麥主產區各地抓住有利天氣,加快赤黴病防治。
  • 山農大團隊率先攻克世界難題:明年田間有望種上抗赤黴病小麥品種
    小麥赤黴病堪稱小麥「癌症」,是全球小麥生產中面臨的重大病害,也是威脅世界糧食生產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難題。近日,山東農業大學孔令讓團隊在全球首次找到並克隆抗赤黴病關鍵基因Fhb7,為攻克小麥赤黴病這一世界難題提供有效途徑。5月22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以封面的形式發表了這一重大成果。
  • 小麥全蝕病的危害與防治
    現在大洋洲、美洲、歐洲、亞洲、非洲等地30多個國家有小麥全蝕病發生。它的危害性在許多國家可與小麥銹病相匹敵。在小麥抗全蝕病育種實踐中,育種工作者希望能夠在小麥的種內找到抗病品種,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同品種(系)均對全蝕病的抗性較差而且抗病性差異不大,還未發現抗病品種。孫虎等(2004)通過盆栽接種試驗,對河南省生產上大面積推廣和新培育的30個小麥品種(系)的抗全蝕病性能進行了鑑定和評價,結果表明儘管品種間存在明顯的抗性差異,但整體抗性較差,無免疫和高抗品種。
  • 小麥穗期病蟲害如何正確防治?2019年重點關注蚜蟲和赤黴病!
    小麥在病蟲害防治上,很多農戶還是非常重視的,對於今年的小麥病蟲害防控來說,重點要關注的還是赤黴病和蚜蟲。對於這些病蟲害防控措施,筆者重點來談談。小麥蟲害防控小麥主要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吸漿蟲等,其中蚜蟲是主要的,對於蚜蟲的防治,建議還是以速效藥劑和持效期內吸藥劑為主。目前防治蚜蟲使用較多的藥劑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聯苯菊酯復配吡蟲啉或噻蟲嗪來防治,這些藥劑防治效果還是非常不錯並且菊酯類農藥可以兼防紅蜘蛛等害蟲作用,紅蜘蛛嚴重時可以加入阿維菌素等藥劑。
  • 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通知 力爭小麥赤黴病統防統治全覆蓋 如何防治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紅濤2月12日記者獲悉,省政府辦公廳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加強小麥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把赤黴病預防作為統防統治重點,按照政策要求、技術規範開展統防統治,力爭實現小麥赤黴病統防統治全覆蓋,防治效果達80%以上。
  • 小麥赤黴病,可防可控不可治!農民應該怎麼辦?這才是正確答案!
    近期,山東、河南、安徽等多地發布了關於防控小麥赤黴病、條銹病和蚜蟲等病蟲害的通知,尤其是小麥赤黴病的防控形勢非常嚴峻。 下面,咱們就一起來看看,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國家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郭天財老師,就防治小麥赤黴病如何為大家支招!
  • 新聞《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2020年全國小麥赤黴病防控指導意見...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2020年3月30日)小麥赤黴病是我國小麥主產區常發性重要病害,不僅嚴重影響小麥高產穩產,而且發病後產生的真菌毒素(DON)汙染麥粒,影響小麥質量安全,對人畜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 種植小麥,蚜蟲和紅蜘蛛能一起防治嗎?防治藥劑是否一樣?
    不少冬小麥種植區,現在正在進行「一噴三防」工作,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等一起使用,防蟲、防病、防熱幹風、抗倒伏等等。不過,今天小幫手收到了一條這樣的留言,一位農戶問:蚜蟲可以和紅蜘蛛一起防治嗎?所使用的藥劑是否相同?
  • 織密防護網 「蟲口奪糧」保豐收——河南氣象服務小麥病蟲害防治側記
    「防」字當頭早部署小麥條銹病、赤黴病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特別是赤黴病堪稱小麥「癌症」,一旦被感染,麥田通常減產兩成,重病可致絕收。「今年小麥病蟲害呈早發、重發態勢。」河南省農業氣象高級工程師劉忠陽介紹,冬前見病時間比常年提前近100天,為河南歷史上發病最早的一年。
  • 史上最全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問世
    這將使科學家和育種人員能夠更快地識別出具有影響力的基因,從而提高小麥產量、害蟲抗性和其他重要的農作物性狀。小麥是世界上種植最多的穀類作物之一,在全球糧食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約佔全球人類熱量攝入的20%。據估計,到2050年,小麥產量必須增長50%以上,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全球需求。
  • 防治小麥蚜蟲,不一定見蟲就治!「農藝師講農業」
    小麥蚜蟲是小麥的主要害蟲之一,有的地方叫:油蟲有的地方叫膩蟲還有的地方叫蜜蟲等,對小麥進行刺吸危害,影響小麥光合作用及營養吸收,在小麥拔節後開始出現在植株和葉片上,抽穗後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減產,發生範圍廣,危害嚴重。
  • 小麥一噴三防什麼時候進行?麥農抓緊關鍵時刻,高產在此一舉
    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大,病蟲害也比較多。為了科學防治好小麥病蟲害,上世紀初我國小麥栽培專家就提出了「一噴三防」的概念。所謂一噴三防就是將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等混配,一次施藥可以達到防病蟲害、防乾熱風、防倒伏,增加粒重的目的。為什麼要進行小麥一噴三防?
  • 常見的小麥三種病害,易防難治,如何掌握預防的方法?
    小麥在我國具有廣泛的種植面積,小麥在整個生育過程當中,常會遇到一些病害的發生,有的病害一旦發生,就很難徹底治癒,而做好預防相對簡單得多,而且只要抓住防治的關鍵時間,投入的成本少,效果好,比如小麥的全蝕病,根腐病,赤黴病就是在小麥生長當中,常見到的病害。我們如何進行預防?
  • 農民日報報導山東農大特殊用途功能性小麥育種新進展
    近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發布2020年農作物審定品種通告,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田紀春教授最新育成的特殊用途功能性小麥新品種「山農藍麥1號」和「山農101」獲審定,進入推廣種植和加工應用階段。特殊用途功能性小麥品種是全世界小麥育種的新趨勢。
  • 小麥「一噴三防」噴的啥、防的啥?不要再稀裡糊塗啦!
    近期,多地農業農村部門通知要求,要加強小麥「一噴三防」工作,嚴防今年的小麥中後期發生重大病蟲害,奪取夏糧豐收,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以上信息充分說明,小麥主產區及時做好「一噴三防」工作很有必要!什麼是小麥一噴三防?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大,病蟲害也比較多。
  • 多個小麥基因組揭示現代育種的全球變異
    多個小麥基因組揭示現代育種的全球變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55:57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Cur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