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 周愛春 通訊員 卜曉娜 賈大如 尹彬
小麥是河南省糧食生產的「重頭戲」。今年氣溫適宜、降雨偏多,極易導致小麥病蟲害暴發流行。河南氣象部門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爭時間、搶速度,助力打贏「蟲口奪糧」攻堅戰,全力保障河南夏糧豐收。
「防」字當頭早部署
小麥條銹病、赤黴病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特別是赤黴病堪稱小麥「癌症」,一旦被感染,麥田通常減產兩成,重病可致絕收。
「今年小麥病蟲害呈早發、重發態勢。」河南省農業氣象高級工程師劉忠陽介紹,冬前見病時間比常年提前近100天,為河南歷史上發病最早的一年。4月上中旬,多次出現的全省性降雨又與豫南小麥揚花期高度吻合,防控小麥條銹病、赤黴病成為一場硬仗。
「赤黴病可防不可治。」把握有效預防窗口期、增強防控預見性和精準度,河南省氣象局早下命令,做足「防」字文章——
早在今年2月份,河南省氣象臺、省氣候中心和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建立每周會商機制,滾動預報預測天氣氣候趨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和災害風險,及時調整業務服務流程,充分利用高標準農田農業氣象自動觀測技術,精準監測小麥生長情況。河南省氣象局與省農業農村廳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會商聯動,力求服務更加貼近需求。
「赤黴病是典型的氣候性災害,預防赤黴病,見花打藥是關鍵。」劉忠陽說,針對農業部門對冬小麥揚花期精細化預報產品的需求,省農業氣象中心集中力量,潛心攻關,融合冬小麥花期預報和精細化降水預報產品,編制花期赤黴病流行氣象風險預報。
主動作為服務忙
4月21日,一場春雨剛過,項城市範集鎮種植大戶張為民早早來到自家地裡。當天上午,植保無人機給他家麥地第二次噴灑農藥。「有了氣象部門提供的花期赤黴病流行預報和噴藥指數預報,小麥病蟲害就可以做到『看天』防控。」張為民拿著氣象部門發放的《小麥赤黴病防控氣象服務專報》說,過去,10畝地人工噴藥要忙活半天,現在根據氣象服務信息使用無人機噴藥,1畝地用時不到2分鐘,效率提升80多倍。
「無人機相比傳統的人工噴藥方式具有工作高效、噴灑均勻、作業安全、霧化效果好等優點,但是對作業區域溼度、風力、風向等天氣條件有一定要求。」項城市植保站站長韓景紅說,根據天氣預報和附近氣象站的數據安排生產,可以大大節約病蟲害防控的人工和農藥成本。
自4月13日起,河南省氣象部門進入小麥病蟲害防控氣象服務特別工作狀態。全省各級氣象部門充分利用智能網格預報產品,向地方政府和農業相關部門、種植大戶及時提供精細化小麥病蟲害防控專題服務信息。市、縣氣象部門主動對接農業、植保部門,組織農業氣象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送服務,全程跟蹤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
省氣象局還在河南省現代農業氣象網、河南「氣象微農」平臺開設小麥病蟲害防控專欄,把電視、微博、微信、國突平臺納入防控戰線。鶴壁「呱呱氣象」、許昌「氣象博士」等App變身小麥病蟲害防控新「武器」。「實時查看病蟲害等級預報及防治建議,就像專家手把手教你,心裡別提多踏實。」許昌市北塢村「80後」農民張志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