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城鄉養老差距,構建養老新格局 讓更多老人感受到夕陽紅的美好

2021-01-08 華龍網

  重慶市北碚區四聯優侍高齡社二十四小時監控系統。秦廷富 攝(重慶日報資料圖片)

  沙坪垻區天星橋街道梨樹灣社區養老服務站,老人在下棋。(重慶日報資料圖片)

  萬盛社會福利中心老人正在設施完善的房間裡疊衣服。(受訪單位供圖)

  大足區拾萬鎮敬老院特困老人正在院子裡健身。(受訪單位供圖)

  一直以來,因居住分散、養老觀念相對保守、青壯年流失等問題,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我市通過實施社區養老服務「千百工程」、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等一系列措施,正統籌推進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農村敬老院建設,努力縮小城鄉養老差距,構建城鄉養老新格局。

  農村敬老院條件向城市看齊

  「這幾年的日子過得是越來越舒心哇!」1月10日,大足區拾萬鎮敬老院,70歲的王學燕老人,正一邊烤著電暖器一邊愜意地看電視。

  老人無兒無女,是一個五保戶。說起今昔養老條件的對比,老人忍不住連連感慨:「變化大得不擺了。」

  在來拾萬鎮敬老院之前,王學燕曾在另一所農村養老院住了三年。那所養老院因條件有限,總共就兩名工作人員:一人負責老人日常生活,一人負責做飯。

  「住的老房子,地面都是三合土。」王學燕自認吃過苦也吃得苦,但是想起每次用水都要走上一裡路去挑,還是連連搖頭。

  即便是水挑了回來,因為老房子用電負荷過小,需要另外用煤燒水,才能喝上開水、洗上熱水澡;洗澡,都只能到公共廁所裡去將就一下。

  房間裡沒有衣櫃,於是老人們就用各種紙箱裝衣服。生活用品再用其它紙箱裝著,一排排碼在床邊。

  「隔一天吃一頓肉,但是每人只有一小碗,不能敞開吃。」王學燕笑言,他經常把自己那份肉偷偷藏起來,第二天「加餐」。

  「搬到這邊來的第一天,我連自己屋子都沒收拾,就圍著敬老院轉了差不多一天!」王學燕說起2017年底搬過來的時候,興奮得雙手比劃。

  「現在,我們每頓都有肉,肉都可以吃飽。」王學燕說,現在和以前比就是「鳥槍換炮」:一個單間兩個老人住,全天候冷熱水供應,電氣設備一應俱全。僅僅只住了一個星期,王學燕就深深喜歡上了這裡。

  拾萬鎮敬老院屬於農村區域性集中供養服務機構,有別於以往的農村敬老院,該院一開始建設就是按照高標準進行。

  「棋牌室、康復室、醫療室,甚至是園林景觀設計,和城裡的養老院比都絲毫不差。」該院負責人介紹,拾萬鎮敬老院佔地面積7畝,建築面積3301.84平米,為了讓老人擁有高質量的養老生活,該院還開闢了種植地和魚塘。

  目前,大足區正在籌劃將拾萬鎮敬老院打造為「10+2+1+N」區域性養老服務機構,在敬老院現有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配套高端設施設備,改善特困供養人員生活、居住條件,並委託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管理運營。

  頂層設計推動養老城鄉統籌

  重慶現有老年人口 706.21萬

  佔總人口 20.83%

  老齡化率居全國第六 西部第一

  「現在,重慶的農村養老問題越來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問題也正在越來越多地深刻影響重慶養老格局。

  重慶現有老年人口706.21萬,佔總人口20.83%,老齡化率居於全國第六,西部第一。這一老齡化現實,在農村呈現出更多的複雜性。

  事實上,調研結果顯示,因歷史與文化的原因,農村養老觀念相對保守,至今抱有「養兒防老」觀念的在農村仍有很多。但因為獨生子女的增多,一對夫妻贍養雙方四個老人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加之農村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使得這種傳統養老方式很難得到有效保障。

  另外,因為重慶特殊的山地環境,使得農村老人居住得更加分散,也使得農村養老問題更難以解決。

  這位負責人坦言,之前的農村養老,除自行居家養老外,剩下的養老模式都存在兩個嚴重的依賴,即資金上嚴重依賴民政資金;管理上嚴重依賴村幹部。

  鑑於此,我市正在從法規政策層面統籌城鄉養老格局。近年來,我市繼出臺《重慶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養老機構管理辦法》後,又針對性地出臺了《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等18個法規政策,以做好城市養老和農村養老工作頂層設計,對城鄉養老機構進行全面規範,全面促進城鄉養老服務業健康持續發展。

  目前,我市城鄉養老服務已納入《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動計劃(2018—2020年)》戰略部署,統籌推進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農村敬老院建設,提出三年內新建100個街鎮養老服務中心,改建100個農村敬老院。

  促進城鄉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

  1 在權益保障方面 將城鄉老年人免費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和享受景區門票優惠的年齡限制從70歲降低到65歲,對在獨生子女老年父母生病住院期間給予子女每年10天護理假。

  2 在促進發展方面 建立城鄉養老機構建設補貼和運營補貼制度,免除養老機構養老服務增值稅,為養老機構購買綜合責任保險。

  3 在設施建設方面 市級對城鎮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分別給予200萬元、20萬元的建設補助,對敬老院和農村幸福院建設給予5—100萬元的建設補助。

  4 在監督管理方面 制定《養老機構服務管理辦法》,在全國率先將城鄉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變更為備案登記,規定養老機構收取保證金和押金不得超過月服務費用的6倍。

  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將實現全覆蓋

  城市養老方式 90%的老人青睞居家社區養老

  市民政局啟動「千百工程」

  ●到2020年在全市範圍內新增100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

  ●並重點打造100個市級示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農村養老服務正在向城市看齊,城市養老服務發展也沒有停止。

  市民政局的調研數據顯示,在眾多的城市養老方式中,90%的老人青睞居家社區養老。與農村分散居住的現實不同,城市高度集中的居住方式,也使得社區養老更具可操作性。

  為此,市民政局啟動「千百工程」,即到2020年在全市範圍內新增100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並重點打造100個市級示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這項總投資高達18億元的社區養老服務工程,計劃構建一個以100個市級示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支點,以遍布全市各個社區的100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為終端的養老體系。

  「為社區老年人養老打造『一碗湯的距離』,讓他們可以享受家門口的養老服務,是我們的目標。」九龍坡區渝州路一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

  該中心是九龍坡區首家社會力量興辦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中心面積1260平方米。除具有生活照料、健康管理、託養護理等一般意義上的養老服務功能外,該中心還擔負著運營管理周邊社區養老服務站的職能。

  「我們的餐飲服務,已經全部實現由總部的中央廚房配送。」該負責人介紹,中心目前已經實現了輻射周邊白馬凼、紅育坡等社區,覆蓋1.5公裡半徑、步行距離20分鐘內的1.6萬名老年人的生活服務需求,提供專業養護、醫療康復、精神娛樂、生活幫扶等綜合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該中心投運一年多來,居家上門「五助」服務1000多人次(含社工服務)、社區養老累計服務6萬多人次。

  除「千百工程」硬體設施建設外,我市正在加快全市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建設,融合智能硬體和物聯網技術,整合各級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實現由市到社區一網覆蓋、線上線下一體服務,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個性化、多元化服務。

  到2020年,我市將力爭打造5家以上智慧健康養老示範企業。

  城鄉老人服務保障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我們希望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在農村真正實現分片集中養老。」萬盛經開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區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59856人,佔全區總人口的22.4%,老齡化率高於全國和全市,養老需求和壓力都非常大,但單純依靠依靠民政力量又難以解決這一問題。

  因此,萬盛經開區試水公建民營的方式,大力發展養老機構。目前該區有區級養老機構2所,均通過公建民營方式經營,民政部門作為監管機構進行有效管理。

  位於該區青年鎮的萬盛社會福利中心,由萬盛經開區民政局投資修建,建成後通過公開招投標形式,由一家民營專業養老集團中標託管。目前該中心床位198張,已入住老人110餘人,其中免費入住的農村特困老人等民政對象比例已超過30%。

  「藉助專業的民營養老機構運營,我們實現了多方共贏。」該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包括農村特困老人在內的民政對象養老問題得到了妥善照顧,民政部門也節約了大量運營經費,同時也激發了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的熱情。

  據透露,目前萬盛經開區還有8個鄉鎮敬老院,正在全力建設三個片區養老中心。建成後,除優先保障政府供養對象中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和老年殘疾人集中養護需求外,還將創造條件滿足其他經濟困難的孤寡、失能、高齡、失獨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鼓勵為社會老年人提供服務。

  為確保農村養老資金得到充分保障,我市實行統籌城鄉養老服務補貼機制。根據該機制,我市在全國率先統一城鄉特困老年人的供養標準,並建立自然增長機制,每年定期對城鄉特困老年人供養標準進行調整,目前,我市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為710元/月·人。

  與此同時,我市還統籌城鄉經濟困難家庭的養老服務護理補貼,對符合條件的經濟困難家庭城鄉老年人給予每人每月200元的補助,用於購買居家養老護理服務,提高城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針對殘疾老年人的需求,我市還統籌城鄉殘疾老年人的生活和護理補貼,對符合條件的城鄉殘疾老年人給予每人每月70元的生活補貼,對符合條件的城鄉殘疾老年人給予每人每月70—80元的護理補貼。

  去年一年,我市除新增20所市級示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和200所社區養老服務站外,還新建和改擴建區域性集中供養服務機構40個,改造升級農村敬老院40個。

  按規劃,到2025年,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覆蓋所有農村社區,著力打造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

  「通過各種手段的統籌,我市城鄉老年人群體的服務保障差距正在一步步縮小。」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城市能夠享受到的養老條件,在農村同樣可以享受到。

相關焦點

  • 縮小養老差距!農民「新農保」如何提升養老金?
    前兩天6億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上了熱搜,引起網友很大的爭議,許多人認為我們國家都發展得如此之好,不可能還有這麼多的人僅在溫飽線上,但是要知道我國現在超過60的人口就有兩億多人,加上兒童學生則是更多,所以這現在的兩億多人如何養老既是現在也是將來所要考慮的問題。
  • 養老金並軌,養老金差距再次縮小,農民如何提高養老金?
    社保養老金的合併,大幅度縮小了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養老金差距,漲幅相等,養老金差距不大,以工資為基礎繳費,因此城市養老金的養老金差距大的矛盾得到了解決。
  • 養老金「並軌」,養老金差距再次縮小,農民如何提高養老金?
    到2012年的差距更明顯,基本上是3倍左右的差距,企業最低每月200元,事業可以達到1000多元,幾十倍的差距讓很多企業員工不滿,同樣的工齡,同樣的崗位,同樣的技能單位養老金差距卻這麼大。社保養老金的合併,大幅度縮小了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養老金差距,漲幅相等,養老金差距不大,以工資為基礎繳費,因此城市養老金的養老金差距大的矛盾得到了解決。
  • 想方設法讓老人在家門口幸福養老
    感動的是上海這個街道不斷培育居家養老服務隊伍,豐富居家養老服務產品、藉助物聯網技術提升服務品質,在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信息化服務為輔助」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上持續發力,讓「銀髮族」不出家門,或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服務。
  • 2020年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開始繳費了|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
    為方便城鄉居民參保繳費,稅務機關提供了多種繳費模式,正常參保繳費的居民可通過銀行櫃檯、手機銀行、合作銀行終端POS、銀行自助終端設備、「山東稅務社保費繳納」微信小程序、山東省電子稅務局、「山東稅務」微信公眾號、支付寶「社保費繳納」模板、稅務前臺POS機刷銀行卡等方式繳納居民養老保險費用。
  • 孝德智慧養老:讓失能失智老人及家庭走出照護困局
    直面痛點 為老人及家屬提供智慧支持綜合考慮現代家庭小型化結構,很多子女沒有時間長期照顧老人,「老老相護」現實問題普遍存在,孝德智能構建「一體兩翼」綜合賦能體系,「一體」即智慧養老綜合管理平臺;兩翼即「智慧互聯翼」,提供場景化的智慧養老解決方案;以及「合作賦能翼」,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裡」的「堵點」,提供智慧養老服務落地支持與服務。
  • 的失智老人養老
    的失智老人養老,頤養天年是老人在我們的照護下的生活狀態,溫潤而澤是我們對老人的態度。的失智老人養老, 東南環外的勁松老年家園調研。這家養老院規模不大,共60餘張床位,不少入住老人為失智老人。為了便於老人識別自己的樓層及電梯位置,養老院每一層的居室門帘採用了不同的暖色,有的用橙色,有的用淺綠色。
  • 「家庭養老床位」開啟養老新模式
    □彭沛「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十四五」期間,蘇州60周歲以上老年戶籍人口將突破200萬人。伴隨老齡化加快,老年人的空巢率、帶病率、失能率不斷提升,如何讓老年人溫馨從容地安享晚年?「家庭養老床位」開啟了全新的養老模式。
  • 養老保險第三支柱 增加養老保障供給的有效形式
    我國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包含三大支柱,其中,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由政府主導;第二支柱即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是與職業關聯、由國家政策引導、單位和職工參與、市場運營管理、政府行政監督的補充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包括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是個人利用金融手段增加養老保障供給的有效形式。
  • 海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並軌 繳費檔次增至13個
    此前,新農保年繳費標準設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800元、1000元共7個檔次;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標準設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共10個檔次。兩項制度合併實施後,為參保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 怎樣為老人「定製」養老方案?這幾位「金牌養老顧問」這樣做
    相比之下,南碼頭路街道為老服務一體化運營管理中心裡的幾名「養老顧問」要年輕許多。張紅梅並不擔心她們在學習新政策方面的水平,更多關注的是她們與老人交流溝通、以及具體解決難題的能力。不久前,一名80多歲的阿婆到中心訂了為老助餐。沒想到,送餐上門時,老人的家屬特別牴觸,說著「家裡有飯吃,為什麼還要出去訂」,甚至把餐盒給摔了。
  • 天津東麗的失智老人養老
    天津東麗的失智老人養老,    在多年實踐中,頤澤以「讓父母更舒適,讓兒女更安心」為使命,以「高端服務,普惠價格」為目標,致力於提供高性價比的高品質服務,打造出了獨具特色的經營模式,讓更多工薪家庭能夠享受到國際標準的服務。
  • 金魚嶺街道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宣傳活動
    為進一步做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宣傳工作,讓居民共享惠民政策,近日,市金魚嶺街道絲綢社區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宣傳活動。通過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了轄區居民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的知曉率和參保意識,增強了居民參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來源:津市電視臺】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劉奇專欄|鄉村振興的邏輯原點:縮小源頭差距
    而活力與動能的激發培育,關鍵在於出重拳、給猛藥、用實招,下大工夫縮小不斷拉大的源頭性、基礎性諸多差距,這是鄉村振興的邏輯原點。1.務農與務工的收入差距。10 年來,城鄉居民收入的相對差距在縮小,但絕對收入差距在擴大。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城鄉居民收入比已經由2008年的3.31:1縮小到2019 年的2.64:1,但人均絕對差距卻由11020元/年,擴大到26338元/年。
  • 經濟大家談|「十四五」時期如何構建美好社會
    社會政策是關於人民福祉和社會發展的政策體系,我們應當積極構建全面發展性社會政策體系,為城鄉全體居民的美好生活賦能,推行社會質量發展範式,助力社會建設水平提升。  以人的發展為根本目標,構建全面發展性社會政策體系,為全體城鄉居民的美好生活賦能  發展性社會政策將增進整個人口的福利水平作為其根本目標,強調政府的各種資源投入,以及管理和協調作用。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以人民福祉為中心,「十四五」及2035遠景期,也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發展性社會政策體系的建構應時而出。
  • 求解失能失智老人養老困局
    為破解失能失智老人的養老困局,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服務,探索推進康養聯合體建設。隨後,我省在杭州、寧波、溫州、嘉興4地開啟康養體系試點工作。  失能失智老人當前的養老現狀如何?康養體系建設能解決什麼問題?我省各地試點中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又面臨什麼困難?
  • 金谿縣農保局緊抓契機 積極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擴面政策...
    為確實做好民生工程,讓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家喻戶曉,早日實現全民參保,金谿縣農保局緊抓契機,一同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擴面政策宣講活動。12月8日至9日,我局分別派出業務骨幹下到琉璃、對橋、秀谷、陳坊等鄉鎮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擴面徵繳宣講。
  • 我國養老機構專業護工普遍短缺 養老護理行業為何留不住年輕人?
    今年3月,民政部發布數據顯示,全國有200多萬老人入住在約4萬個養老院,但工作人員只有37萬,其中真正的護理員只有20多萬。與此同時,一個護理員平均要服務近10個老人。上海的養老護理員隊伍平均年齡偏高,已達50.9歲;學歷水平偏低,大專及以上學歷僅佔4.4%。某種程度上,年齡和學歷等因素都決定著護理服務能力。而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加深,老齡人口、失能老人的數量都會增加。
  • 寧夏萬盛山莊度假村——養老的好去處
    寧夏萬盛山莊度假村項目是賀蘭山小城鎮旅遊及藍城文旅康養小鎮,系寧夏首創養生養老項目,醫療公園,五星級度假養生酒店。實現大健康,需要樹立大健康理念,進行大健康教育,創新大健康技術,發展大健康產業,完善大健康服務,發展大健康產業,就是轉變傳統醫療產業的發展模式。
  • 明天我們怎樣養老?——各地養老新模式觀察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養老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記者近日在我國多個地區通過實地走訪,探尋各地養老產業的新模式,解鎖守護「夕陽紅」的幸福密碼。大數據幫忙,老年生活有「裡」也有「面」深秋時節,走進遼寧撫順東華園社區,養老中心笑聲陣陣。午後,91歲的安業興來到慧明居家養老中心,和居民們一起排演節目。「社區最近要辦一臺晚會,我負責給大夥指導排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