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曉佳一】用文字記錄農村生活,書寫三農問題,解讀社會焦點!敬請點擊關注!
一 企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
養老作為我們老年生活的一大問題,建立良好的養老保險制度是首要基礎。尤其是我國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如果沒有相應的社會保障,那麼失去勞動力和工作崗位的老年人口將是老無所養,所說養兒防老,但是現在真正能做到的家庭是少之又少。
前兩天6億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上了熱搜,引起網友很大的爭議,許多人認為我們國家都發展得如此之好,不可能還有這麼多的人僅在溫飽線上,但是要知道我國現在超過60的人口就有兩億多人,加上兒童學生則是更多,所以這現在的兩億多人如何養老既是現在也是將來所要考慮的問題。
在20年的時間裡,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的都是雙軌制,就是企業所繳納的職工養老保險,機關事業不需用繳納社保;企業員工退休以後領的是基礎養老金,而機關事業領的則是「養老金」,是真正可以養老的。在2004年,企業養老金平均為8000多塊錢,而機關事業則為16000多。
而到2012年差距更是明顯,基本上是三倍左右的差距,企業最低每月200塊錢,而事業則是可以達到10000多元,幾十倍的差距讓許多企業職工都很不滿,同樣工齡、同樣崗位、同樣的技能因為單位的不同相差如此懸殊,因此2015年開始事業單位社保開始併入職工養老保險,統一為單位繳納20%,個人繳納8%。
社保養老金的並軌,在很大程度上縮小了企業與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的差距,實現漲幅同等,養老金相差不大,按照工資底數繳費,因此城市退休金養老金差距大的矛盾就解決了。
二 農村養老問題
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了另一大群體,就是農村人的養老問題,城鄉養老差距比之企事業單位的差距還要明顯,從建國之初,農民就一直是沒有養老金這個說法的。直到1998年才有地方開始提出,而直到2009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才開始慢慢覆蓋。
從沒有到有是一個質的跨越,以前除了子女養老以外,老人都是靠種地養老。但是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農村老人還不能擺脫靠種地養老的事實。因為繳費基數小,沒有保險意識,再加上從2009年開始大面積覆蓋,許多老人都差不多快到60了,就是繳納也交不了多少。
因此每月現在僅僅領取100左右的「養老金」,和城市職工退休養老金的差距更是幾十上百倍的差距,如何去實現老有所養的生活?子女孝順的話日子還會好過,如果子女不孝,就是這一百塊錢可能還是見不到,只能到地裡去刨食。而這樣的情況我們現在許多還不到60歲的農民,在以後可能都會經歷的。
三 農村如何老有所養
那麼如何實現農民養老金大幅提升,能否和城鎮職工養老並軌,保障我們「老有所養」呢?目前來看並不現實,我們現在的社保有幾類,一個是上班繳納的職工社會保險,包含五險;第一種是我們大多數農村和鄉鎮無業人員繳納的城鄉基本養老保險,也就是我們說的新農保;第三種就是商業保險。
而我們農民如果要實現和職工退休金一樣的待遇,那麼很簡單的是可以分為3種途徑。
①把新農保轉為職工社保,就是許多人已經繳納了新農保,同時呢又有工作單位,那麼在工作單位繳納社保的情況下,可以把新農保的帳戶餘額轉到職工養老保險的,在繳滿十五年之後可以享受職工養老待遇。
②提高新農保繳費檔次,我們要知道現在的農村老人為何拿這麼低的養老金,最主要的是許多老人根本就沒有繳納社保金,因為政策規定,在執行之日起年滿60歲的老人不用繳納,滿足繳納條件的子女要繳納,而且現在農村的繳費檔次大多為第一檔,如果提高繳費檔次,那麼在將來養老就算比職工養老金低,但也不會差到哪裡,在農村應該足夠養老。
③繳納商業保險,現在的保險制度愈發完善,各種保險層出不窮,商業保險也是一種選擇。
當然除了我們本身意願上改變我們的養老問題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靠國家在政策層面,財政力度上加上農村農民養老的改善,讓我們在社會主義旗幟之下同享發展紅利,實現平等、自由,填平城鄉差距,收入差距,養老差距的巨大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