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之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企業工作人員的退休機制不一樣,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不交養老保險,但卻拿很高的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交很多的養老保險,退休後拿到的養老金卻很少。這就是「養老金雙軌」機制,兩類人群的養老待遇差距很大。
2012年,「養老金並軌」概念被提出並確認方案,並於2015年開始在部分地區正式實施。
那到底什麼是養老金並軌呢?是不是意味著以後所有人的養老金發放標準都會一樣?
在養老金並軌機制下,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也要繳納養老保險,並且養老金發放標準也要跟企業單位退休人員一樣,實行多繳多得、長繳多得、適當傾斜。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繳納標準是:單位繳納16%,個人繳納8%。
但不是所有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都按照相同的標準領取養老金,這裡面分為三類人群:「老人」老辦法、「中人」中辦法、「新人」新辦法。「老人」指的是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的人,「中人」指的是2014年10月1日前工作、2014年10月1日後退休的人,「新人」指的是2014年10月1日之後開始工作的人。
老人還是按照之前養老金雙軌機制下機關事業單位執行的退休金方案;中人會根據其工作年限算作「視同繳費年限」,發放過渡性養老金,其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職業年金+過渡性養老金加總得出;新人就會與企業職工一樣,執行相同的養老金制度。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機關事業單位的「新人」,其養老金待遇仍然要優於企業單位人員,因為他們還有「職業年金」。
在養老保險之外,機關事業單位還要為員工繳納職業年金,單位繳費比例是8%,個人繳費比例是4%,全部計入職業年金個人帳戶,也就是說,這部分錢都是屬於員工個人的。
綜合來看,近期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待遇與之前相比差別不大,仍然要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但隨著「中人」不斷減少、「新人」不斷增加,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和企業人員的退休待遇差別會逐漸收窄。不過由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平均工資本來就高於企業人員,且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還有職業年金,所以儘管差距在縮小,未來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仍然會明顯高於企業退休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