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關鍵,補充營養素,改善症狀

2021-01-12 網易

2020-11-23 20:13:51 來源: 和強娛樂廳

舉報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發生局部性、廣泛性的腺體減少、萎縮及黏膜層變薄的現象。慢性萎縮性胃炎具有無特異性症狀、復發率高的特點。


  一、萎縮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1、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最重要的病因。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可出現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萎縮、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及癌變。

  2、飲食因素、精神因素是誘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關鍵性因素。

  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多食新鮮蔬菜與水果,可以降低胃癌的相對危險度。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應規律飲食、清淡飲食、少食或忌食醃製、燻烤和油炸等食物。


  當代人由於長時間的緊張工作狀態下,多數伴有精神刺激和不同程度的憂鬱症,可影響神經功能,使得胃部出現多種病理性改變、胃腺分泌異常,產生器質性病變,誘發慢性胃炎,進而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二、萎縮性胃炎藥物治療目標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目標是:延緩或阻止病變的進展、降低癌變風險;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


  三、可延緩病變進展的藥物

  包括根除幽門螺桿菌藥物、葉酸等營養元素、可延緩萎縮進展的中成藥。

  1、根除幽門螺桿菌藥物

  對於幽門螺桿菌(Hp)陽性的患者,根除HP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最基本的治療,可以逆轉萎縮,延緩腸化進展。中國山東的隨訪研究顯示,根除HP可使胃癌發生風險降低39%。

  按照我國Hp共識意見,推薦PPI+鉍劑+2種抗菌藥物組成的四聯療法,療程為10或14天。


  2、補充葉酸等營養元素

  補充葉酸、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可作為慢性萎縮性胃炎預防胃癌的方法,但仍有爭議。

  葉酸:

  對於部分體內低葉酸水平者,適量補充葉酸可改善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組織狀態而減少胃癌的發生。

  維生素C、β-胡蘿蔔素:

  屬抗氧化劑,有研究認為可降低胃癌的發生。但多項抗氧化劑預防胃癌的研究存在爭議。

  在我國胃癌高發區山東臨朐,通過補充維生素C、E、硒,發現並不能降低胃癌的發生風險。

  3、可減緩萎縮進展的中成藥

  中成藥對於逆轉、減緩萎縮進展有一定療效。


  四、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對症治療

  慢性萎縮性胃炎可無明顯症狀,也可表現為非特異的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部不適、飽脹、疼痛等;部分患者可同時存在胃食管反流病,表現為反酸,燒心等;部分患者可存在膽汁反流樣表現,如口苦、嘈雜、噯氣。

  針對上述各種臨床症狀,可適當地予以胃腸促動力藥、胃黏膜保護劑、抑酸劑等藥物進行對症治療。


  五、中西藥結合治療

  1、根據西醫理論,選用中藥治療

  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特點:胃黏膜固有腺體破壞、萎縮,伴或不伴有腸上皮化生和上皮內瘤變等胃癌前病變。

  ——腸上皮化生(腸化生)是指胃黏膜中出現類似小腸或大腸黏膜的上皮細胞。

  臨床可根據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理特點,以及患者的主要症狀,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選用具有相應藥理作用的中藥進行治療。


  2、根據中醫理論,選用西藥治療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中醫學「胃脘痛」、「痞滿」等病證範疇,可按中醫「證」的本質內涵給予西藥治療。

  參考文獻

  1.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J].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誌,2018,26(2):121

  2.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J]. 中華消化雜誌,2017,37(11):721

  3.陳幽蘭,唐志鵬.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的診斷和治療[J].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誌,2017,25(10):79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得了萎縮性胃炎就一定會的胃癌?正確認識萎縮性胃炎很重要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進展和演變受多種因素影響。反覆或持續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起胃黏膜胃酸和腸化生的重要因素;此外,長期吸菸與飲酒,缺乏新鮮蔬果和必要營養素,以及實用黴變、醃製、燻烤和油炸食物等快餐食物均能增加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病風險或加重慢性萎縮性胃炎甚至增加癌變的可能。 另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和家族均會增加或加重癌變的可能。
  • 萎縮性胃炎 離癌不遠了麼?
    胃腺癌的發生遵循「幽門螺桿菌感染等病因→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的演變模式,在萎縮的背景下出現異型增生則增加癌變風險,因此受到人們重視。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生與慢性炎症、年齡相關。
  • 萎縮性胃炎,是胃縮小了麼?一定會癌變嗎?能治好嗎?
    萎縮性胃炎,是近年來檢出率很高的慢性胃病,有數據顯示,在55歲以後人群中,檢出率超過半數。 由於腺體減少,就影響消化功能,常表現為上腹部隱痛、脹滿、噯氣,食欲不振,或消瘦、貧血等,和淺表性胃炎不容易區別;也有相當多的患者,並沒有明顯的症狀。 萎縮性胃炎的診斷,主要以病理報告為準。 引起萎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年齡、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刺激、不良生活習慣、自身免疫因素、遺傳等相關。
  • 萎縮性胃炎,會變胃癌嗎?
    一、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的關係 慢性萎縮性胃炎雖然是一種良性疾病,但可能進展為腸化、異型增生和胃癌。 萎縮性胃炎大部分是穩定的,癌變風險需要根據萎縮的範圍、程度、幽門螺桿菌感染、年齡、胃癌家族史等綜合判斷。
  • 萎縮性胃炎能活多久 萎縮性胃炎的5種症狀
    萎縮性胃炎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依據萎縮程度可分為輕度萎縮、中度萎縮和重度萎縮。到底萎縮性胃炎能活多久,萎縮性胃炎的症狀以及治療方法又有哪些呢,下文就為您講解關於萎縮性胃炎的相關知識,希望給患有萎縮性胃炎的朋友提供一些幫助。
  • 查出來幽門螺桿菌陽性,但沒有症狀,會不會得胃癌?要不要治療?
    研究顯示,只要感染了幽門螺桿菌,100%都會有活動性胃炎,胃黏膜都會存在炎性反應,包括慢性和活動性炎性反應,慢性炎性反應表現為胃黏膜淋巴細胞浸潤、增生、淋巴濾泡形成,活動性炎症主要表現為胃黏膜中性粒細胞浸潤。這些表現在內鏡下,或者在病理切片下,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到,但是感染者並不一定感覺得到。
  • 感染幽門螺桿菌,除了抗生素,還有這些食物可以幫你
    那麼,因為腸胃病症狀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該怎麼殺掉呢?所有人都需要根除它麼?除了藥物有沒有食物可以幫忙呢?  沒錯,對於很多細菌來說,高酸性環境的胃部,並不適合長期生存,但幽門螺桿菌卻是個例外,不僅能囂張地在裡面「閒逛」和「定居」,甚至還在胃黏膜層「挖洞」搞破壞。
  • 萎縮性胃炎不再是癌前病變,但不代表可以不重視它,除菌是關鍵
    就在不久前,國內頂級學術期刊《中華消化雜誌》發布了第一部胃早癌診治相關的專家共識(《中國胃黏膜癌前狀態和癌前病變的處理策略專家共識》),之前針對這部《共識》吳醫生跟大家聊了幽門螺桿菌和胃癌的關係,今天我們就繼續來挖掘這份共識,跟大家聊聊萎縮性胃炎和胃早癌的新進展。
  • 為什麼慢性萎縮性胃炎治好了還會復發?你需要注意這幾個問題!
    萎縮性胃炎已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胃病,且老年人多患有此病。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現在很多人都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的發作使患者身心疲憊,萎縮性胃炎為什麼會反覆發作呢? 目前認為的胃癌的發展模式為:慢性炎性反應-萎縮-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 成人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炎中西醫協作診療專家共識(2020,北京)發布!
    慢性胃炎的治療的目的是去除病因、緩解症狀和改善胃黏膜病變[6]。Hp引起的胃炎不論是否有臨床症狀均應接受根除治療[2]。根除Hp可改善胃黏膜炎症及萎縮,降低胃癌發生風險[1]。應以根除Hp為首要目的,並對胃黏膜病變,尤其是化生性萎縮、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開展中醫藥辨證施治,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 得了慢性萎縮性胃炎,癌變可能有多大?能治癒嗎?
    #百裡挑一#在慢性胃炎患者中,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佔比超過了四分之一。一個人得胃病的時間越長,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可能性就越大。在70歲以上的胃病患者中,約65%得的都是萎縮性胃炎。胃黏膜輕度的損傷、水腫或炎症,醫生大都會診斷為淺表性胃炎;如果發現胃黏膜上皮組織和腺體數量明顯減少了,就會被診斷為萎縮性胃炎;一旦發現胃黏膜變薄、基底層變厚、出現了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則會被認定為一種癌前病變。由此可見,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病發展的中間階段,胃上皮組織和腺體的「萎縮」是病變的主要特徵。
  • 7個問題搞清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
    以下有關幽門螺桿菌根除的問題,你是否已掌握?一、幽門螺桿菌與哪些疾病有關?專家一致認為生長在胃竇部黏膜內的幽門螺桿菌,符合鑑定傳染病病原的Koch法則,是一種傳染病菌,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現已明確與下列多種疾病的發病有關。
  • 反覆胃痛,你可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種胃炎症狀有什麼不同?
    前幾天找消化科的醫生看了看,做了個胃鏡,毫無疑問,就是一個慢性胃炎,非萎縮性,隨後又做了幽門螺桿菌檢測,結果回報為陽性。 現在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以往「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年代,工作壓力大、熬夜、飲酒,各種辛辣燒烤食物,這些都是造成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反覆不愈,裡面還可能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同時伴有幽門螺桿菌(HP)感染。 同學問:HP感染後會有什麼症狀,和普通的胃炎有什麼區別,如果不治療會有什麼後果呢?
  • 萎縮性胃炎並不是普通的胃炎,前者可導致癌症的出現,請及時了解
    導語:萎縮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也被稱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是由體內黏膜和腺體萎縮導致的慢性胃炎。在炎症的過程中,會使胃腺中的細胞丟失,被腸上的皮細胞所取代。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的病因較為的複雜。腸型胃癌通常都是發生在萎縮性胃炎的基礎上。
  • 關於幽門螺桿菌,你必須了解的10個真相!
    全球幽門螺桿菌研究權威、美國的 Graham DY教授指出:唯一好的幽門螺桿菌就是死的幽門螺桿菌,意即「所有活的幽門螺桿菌都是有害的」。 《幽門螺桿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識,2015》也強調:「建議治療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除非有抗衡因素」。
  • 哪些人可以不用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哪些人又必須根除?醫生來科普!
    寫著''強烈推薦''四個字,也就是說有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以及有胃MLAT淋巴瘤(專業名詞叫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患者如果有感染幽門螺桿菌是強烈建議根除幽門螺桿菌的。 接下來詳細說一下哪些情況需要根除HP.
  • 幽門螺桿菌可怕嗎?它就是影響胃黏膜健康的「小三」,早除早安心
    就像文章開頭說的那樣,早先業內對於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態度還是比較糾結的。但隨著研究的推進和證據的匯總,越來越多的專家都一改往日溫存的態度,明確了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發病的可控病因,確定了積極根除幽門螺桿菌的策略。原因就是這傢伙在胃病中真的是無處不在,害人不淺。
  • 8億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很多人遊走在胃癌邊緣卻不自知
    「沒有症狀,也需要治療嗎?」 「該怎麼防治呢?」 別著急,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幽門螺桿菌。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寄生在人胃內的細菌,屬於1類致癌物。
  • 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會得胃癌嗎?如何根治?
    小王體檢結果中顯示幽門螺桿菌陽性,好友說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很容易得胃潰瘍,小王很慌張。今天,南哥就帶大家了解下什麼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會得胃潰瘍或胃癌嗎,又該如何根治。什麼是幽門螺桿菌?感染Hp的一般症狀有哪些?大部分人感染了Hp沒有症狀。只有部分人群會出現腹痛、腹脹、反酸、噯氣、燒心、食慾下降、消瘦等胃腸道症狀,還有部分人群會出現營養不良、口臭等消化道以外的症狀。兒童感染Hp後,還可能引起缺鐵性貧血、生長遲緩等症狀。
  • 講真,這些人別殺幽門螺桿菌!
    (HP) 幽門螺桿菌由於與胃癌的親密關係,近年來可謂紅透了大江南北,由於其強烈的致癌性和易感性,很多人對它望而生畏。 發布於2017年的《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提出,目前已確定的與幽門螺桿菌相關的疾病包括: 胃炎:幾乎所有Hp感染者都有胃炎,主要可分為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淋巴細胞性胃炎等。其中,1%會轉變為胃癌。